首页 理论教育 李自成是陕北人的光荣

李自成是陕北人的光荣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可见李自成是代表农民利益的。李自成也是36营首领之一。这一战役充分显示了李自成卓越的军事才能,初步体现了农民协同作战的优势。李自成受大家推举,继承“闯王”名号,转战于陕南及四川东北部地区。3月16日李自成已到昌平,两路大军形成对明都包围之势,次日会师北京。19日,李自成率大军开进紫禁城,推翻了长达276年的朱家明王朝。

李自成是陕北人的光荣

毛泽东肯定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推崇李自成的个人品质,极为重视李自成失败的教训。进京前夕,他自信而坚定地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毛泽东评点原文

……吾国自秦以来二千余年推动社会向前进步者主要的是农民战争,大顺帝李自成将军所领导的伟大的农民战争,就是二千年来几十次这类战争中的极著名的一次。这个运动起自陕北,实为陕人的光荣。[1]

李自成:当时陕省大饥,自成乘机而起,至山西、张家口、南口、土木堡等处,后至北京,卒为清兵所败……后被三桂引清兵入关,追至无路可走。这可见李自成是代表农民利益的。不过他们的举动,多为暴动,以其失败之主要原因也。[2]

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3]

李自成简介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号鸿基,乳名“闯儿”,陕西延安府米脂人。穷苦农民出身,父亲李守忠承担着官家“养马”差事,终身辛劳,全家不得温饱。少年时的李自成曾被迫出家为僧,后来又为地主放羊牧马。父母双亡的他向地主借债度日,21岁应募到银川当驿卒。地主逼债如虎,将李自成打入死牢。后来他在一狱卒的帮助下,越狱杀了仇人,带侄儿李过赴甘肃当兵去了。

1629年冬,后金汗国派兵攻破锦州,明政府急忙征调各地援军“勤王”。已升为小军官“总旗”的李自成随参将王国带兵开往北京。途经金县(今甘肃榆中县)发生兵变,李自成带头杀死克扣军饷、责打士兵的王国。明朝天启崇祯年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联合士兵参加了农民起义军,投入闯王高迎祥部下,号称“闯将”,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这时,黄河流域各地起义军在山西会合,结成36营,共有20多万人。李自成也是36营首领之一。为配合其他农民军战斗,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术,率兵从汾河以西打到汾河以东,一举攻克晋东南军事要地辽州城。这一战役充分显示了李自成卓越的军事才能,初步体现了农民协同作战的优势。

1635年1月,李自成和各路农民军几十万人转移到河南,明政府派兵部尚书洪承畴带兵围剿。为商讨对策,起义军13家72营首领在荥阳集会。会上争论激烈,意见分歧。李自成认为农民军力量超过官军数倍,宜“统一步调,各定所向,分兵迎击,同心协力,一致对敌”。他的主张得到各部首领赞同,声望日增。

按照李自成的建议,农民起义军兵分五路,西南北三路实行防御;另一路往来策应;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则率东征主力军,如闪电一般,由河南直插安徽,攻克明朝皇室发迹之地凤阳,焚烧明太祖朱元璋的祖坟,表现了起义农民军对封建统治者的仇恨和推翻明朝统治的坚强决心。

凤阳失守,明廷大惊,急忙增兵援救。此时高迎祥、李自成各有兵众7万,力量最强,成为明朝军队的重点进攻对象。崇祯七年,高迎祥农民军被围困于汉中附近峡谷中,自成重贿明总督陈奇瑜,伪称解甲归农,得脱围困。崇祯九年七月,高迎祥在盩至(今陕西周至)战败,被陕西巡抚孙传庭官军俘获,押至京师杀害。李自成受大家推举,继承“闯王”名号,转战于陕南及四川东北部地区。

1640年,河南省发生严重灾荒,农民纷起暴动。11月中旬,起义军经陕南商州突出武关,转战河南,农民争附,连下豫西南各州县。不久,文人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先后投奔起义军。李自成推行“均田免赋”的土地政策和“平买平卖”的商业政策,深得农民欢迎。当时流传歌谣:“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由于人心所向,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李自成乘势进攻。先攻占福王朱常洵封藩之地洛阳城,杀死福王,焚烧王府,发钱粮,赈饥民。又三打开封府,逐步控制了河南全境和湖北大片地区,完成了战略目标第一步。1643年起义军渡汉水占领襄阳城,并改名襄京。在这里,李自成称“新顺王”,初定官制,整顿军队,设置五营,实力大增。

1643年11月,李自成农民军包围了西安,守城兵将开城门投降。1644年正月,李自成改西安为西京,定国号大顺,年号永昌,颁布《甲申历》,建立农民革命政权。

不久,大顺军从西京出发,渡河东征,兵分两路;南路偏师由将领刘芳亮带领,李自成则亲率北路主力军入山西,破太原,直趋京师北大门居庸关。3月16日李自成已到昌平,两路大军形成对明都包围之势,次日会师北京。

京师接到大兵将到的急报,而明朝守军却因长期缺饷,卧地厌战,鞭打不起。崇祯帝深居宫内,坐卧不宁。他想弃京南逃,又惧路途危险;企图解围,寻大臣商议,大臣却借故逃命去了。军不保明,臣不侍君。18日夜,李自成已攻进东直门,崇祯帝彻底绝望了。他发疯般地操起宝剑,砍死砍伤几名妃嫔、公主,逼死皇后,独携太监王承恩,披头散发,跌跌撞撞逃至煤山(今景山)寿皇亭老槐树下,自缢而亡。19日,李自成率大军开进紫禁城,推翻了长达276年的朱家明王朝。

进驻北京后,李自成安定民心,劝商营业,考选明朝清官。一再申明纪律,追赃助饷,严打贪官污吏。同时沿袭明制,更定大顺官职。但在胜利面前,农民军不能保持清醒头脑,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许多将官分据前明大官住宅,日趋骄奢淫逸,士卒也各怀重货,丧失斗志。而京师内外残敌的反扑愈来愈猖狂,特别是东北边关形势更加复杂化了。镇守山海关的前明辽总兵吴三桂,拥兵自重,介于清军与大顺军之间,看风使舵。先前慑于农民军队强大威力有意投降,尔后见各地反动势力猖獗和清军执意破关,便借口爱妾陈圆圆被抢,向“清军借兵”,进攻李自成所派镇守山海关的将士。

李自成一心想争取吴三桂归顺,却忽视了他与清军勾结的可能,闻知吴三桂投降清军,义愤填膺,下令讨伐。4月13日,率兵20万,亲征叛贼,八天后即达目的地。因孤军深入,作战仓促,在清、吴联合夹击下失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直指北京。

退回北京的李自成,29日速即大顺帝位。次日离京师向陕西撤退,一路受到满汉地主武装追击。在西安脚跟未稳,因潼关兵败,又忍痛放弃。1645年正月,李自成和将士30万人,别西安,经商洛、襄阳,4月抵武昌,准备直取南京。为甩开追敌,5月又折入湖北通山县,扎营于距县城90里外的九宫山。一天,李自成带随从28人到山上巡查,行至牛迹岭(今湖北通山县高湖乡),突遭当地地主武装的袭击,英勇牺牲,时年仅39岁。

试析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农民革命战争的杰出领袖,他通过创立井冈山红色根据地,通过工农武装割据,通过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夺取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在几十年的武装斗争中,他注意总结、借鉴历史上农民起义的经验教训,谨慎而正确地把握着革命的舵轮,不断取得胜利。这期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成败得失,无疑是毛泽东重点研究的对象,经常论及的话题。

曾经和毛泽东一同创立井冈山根据地的谭震林回忆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拒绝到上海党中央机关工作,他说,我不愿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他“总结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对我们说:李自成为什么失败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巩固的根据地”。谭震林说,毛泽东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及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的形成,“跟他通过实践对中国革命的社会历史特点不断加深的认识,完全分不开”。“他从小生活在农村,后来又对农村有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还读过大量的中国社会历史著作,对中国农民的问题和中国社会的历史特点有着深切的了解,对中国历史上的农民革命战争也十分熟悉。因而,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很快就具有深刻的正确的见解。”1929年,毛泽东为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会所写的决议《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明确指出:“应当认识,历史上黄巢、李闯式的流寇主义,已为今日的环境所不许可。”

1938年关于保卫工作的一次讲话中,毛泽东说起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又一次提到李自成,他说:我们历来的造反领袖,后来都腐化了,做了皇帝的都不好了,但李自成本人始终是好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因为他代表农民利益向地主阶级造反。

1944年,正值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历史关头,毛泽东再一次关注和研究了李自成起义的经验教训。4月初,他挤出时间阅读了李健侯写的《永昌演义》。此书是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推荐给他的。4月29日他给李鼎铭写了一封信:

鼎铭老先生左右:

《永昌演义》前数年为多人所借阅;近日鄙人阅读一过,获益良多。并已抄存一部,以为将来之用。作者李健侯先生经营此书,费了大力,请先生代我向作者致深切之敬意。此书赞美李自成个人品德,但贬抑其整个运动。实则吾国自秦以来二千余年推动社会向前进步者主要的是农民战争,大顺帝李自成将军所领导的伟大的农民战争,就是二千年来几十次这类战争中的极著名的一次。这个运动起自陕北,实为陕人的光荣,尤为先生及作者健侯先生们的光荣。此书若按上述新历史观点加以改造,极有教育人民的作用,未知能获作者同意否?又健侯先生近来健康如何,能来延安一游否?统祈转致健侯先生为祷!

敬颂

大安!

毛泽东

四月二十九日

《永昌演义》作者李健侯与李自成是同乡,他认为李自成“崛起草泽,战必胜,攻必克,十余年间覆明社稷,南面而王天下”,其业绩可与刘邦、朱元璋并比。“况其人不贪财,不好色,光明磊落,有古豪杰风”,是位“不世出之伟人”。他饱含敬佩之情,从1926年着手为李自成写书。从正史、野史和地方志等60多种古籍中搜集史料,从民间搜集传闻,订正谬误,考证真伪,务求翔实。稿成后又示之于人,听取意见,前后六易其稿,于1930年12月定稿,但一直没有出版。全书共40回,34万字。该书对李自成的兴起、失败,明朝的覆灭以及一些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作了一番考证,有重要史料价值。但在其铺叙、描写和议论过程中,仍未超出旧历史观的局限,带有明显的宿命论色彩,只得以“成则为王败则寇”来叹惜李自成的命运。

当也是米脂人的李鼎铭先生将此书推荐给毛泽东阅评时,毛泽东很重视这部小说,特意抄存一部,以为将来之用,并给李鼎铭回信谈了自己的观点。李接信后及时转达给李健侯。不久,李健侯兴奋地应邀来到延安,毛泽东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奖给他200元边币,还安排他当了边区参议员。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又建议李健侯任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同时用“新历史观点”修改《永昌演义》。遗憾的是,此书尚未修改完,作者却于1950年病故。

1944年正好是李自成攻进北京推翻明朝300周年纪念。历史学家郭沫若于重庆提笔写成《甲申三百年祭》这篇史论。全文1.9万字。连载于重庆《新华日报》1944年3月19日至22日副刊上面。该文推翻了明末清初以来特别为国民党御用史家大肆宣扬的“李自成万年流寇,崇祯帝旷代明君”的观点,歌颂李自成领导的是“规模宏大而经历长久的农民革命”,开创性地阐述了农民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的唯物史观。郭文的另一特色,是叙述了义军攻入北京后若干首领腐化并发生宗派斗争的情形,总结了其功败垂成的历史教训,阐明一条极为重要的历史经验:一切以革命为宗旨的阶级或社会集团,在胜利的情况下要防止骄傲,同时也指出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即使成功,迟早也会变质的历史必然性。

该文发表不久,便传到延安。4月12日,毛泽东在党的高级干部中作《学习和时局》的报告,他说:“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以为戒,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不久,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把《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文件,下发全党学习。

如何避免一胜利即骄傲从而吃亏的错误,是毛泽东始终高度注意的问题。1949年3月5日,在夺取全国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他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告诫全党:“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以后,西柏坡的中央机关开始做进城的准备工作了。有一天,毛泽东问李银桥:“银桥,要进城了,你准备的怎么样啊?”“东西都收拾好了,随时可以行动。”李银桥满有把握地回答。“这里呢?”毛泽东指了指李银桥的太阳穴,见他不解其意,便又说:“小心,不要中了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不要当李自成。”毛泽东又把中央直属单位的警卫部队的干部召集起来,语重心长地告诫说:我们就要进北京了。我们进北京可不是李自成进北京,他们进城后就腐化了。我们共产党进北京,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到共产主义。3月2 3日,毛泽东与其他领导人乘吉普车进京。启行前,他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周恩来在一旁接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当即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说罢,毛泽东充满信心地上了汽车。

毛泽东对李自成的评价,说明他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重于历史的借鉴,避免重犯历史错误,正确地掌握革命的舵轮,绕过暗礁险滩,从胜利走向胜利。

【注释】

[1]摘自毛泽东1944年4月29日致李鼎铭信(见《毛泽东书信选集》,第230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引自《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文献资料》,《广州党史资料丛刊》,第103~104页,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办公室、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1983年版。

[3]引自黄丽镛编著:《毛泽东读古书实录》,第17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