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格魅力与理论光辉

人格魅力与理论光辉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战友,同时,也是最有资格对马克思作出评价的人。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其人格魅力在当时的社会中超过了众多的同行。正是这些革命家理论家的介绍分析与评论,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人格特征与理论生成的背景,这无疑对学习他们的思想有着第一位的提示作用。革命导师列宁的人格魅力,也是众口赞叹的。

我们讨论这个问题,为的是说明一种理论,它和它的创作者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创作者有什么品格,有什么个性,有什么经历,这些活生生的实践活动构成其理论的一部分,又是这个理论的物质基础。当我们理解这些学说的时候,一定不能也不会与他们的生平相分离。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战友,同时,也是最有资格对马克思作出评价的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总结了马克思一生所做出的两大贡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并指出:“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关于“两大发现”的概括,直到今天,我们还在沿着这条思路进行学习和研究。

“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以某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参加有赖他才第一次意识到本身地位和要求,意识到本身解放条件的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有学者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革命就是革命者。通过革命者的形象,我们可以目睹革命的面貌,它的全部构成。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其人格魅力在当时的社会中超过了众多的同行。前面提到的沃尔夫和魏特林,以及没有独立著述的李卜克内西,倍倍尔等人,都围绕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周围。

恩格斯在给约???菲?贝克尔的信中,谈到了马克思的革命天才。“我一生所做的是我被指定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还做得不错。我高兴我有像马克思这样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而且只有在更猛烈的急风暴雨时期来到时,我们才会真正感受到失去马克思是失去了什么。我们之中没有一个人像马克思那样高瞻远瞩,在应当迅速行动的时刻,他总是作出正确的决定,并立即打中要害。诚然,在风平浪静的时期,有时事件证实正确的是我,而不是马克思,但是在革命的时期,他的判断几乎是没有错误的……”在别的地方还说,马克思是革命天才,而我们至多算能手。

后来,列宁写了《卡尔?马克思》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做了全面总结。正是这些革命家理论家的介绍分析与评论,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人格特征与理论生成的背景,这无疑对学习他们的思想有着第一位的提示作用。

革命导师列宁的人格魅力,也是众口赞叹的。斯大林说他不知恐惧为何物,是革命的山鹰。为了训练自己的胆略,居然把危险的悬崖小路再走一遍。我们最熟悉的一个场面,就是《列宁在1918》这部电影中,列宁站在工厂的车间,在众多工人的包围中作演讲,而这个时候,刺杀他的凶手就混在人群中。就在他讲话的当天,一位重要的革命领导人刚刚被刺杀。这样大无畏的领袖,群众如何不拥戴;这样的领袖所指引的道路,谁又不跟着走呢?

列宁的朴实谦逊也是非常突出的。在重要的会议召开之时,主席台上坐满了人。大家以为列宁快要来了,都向通往后台的一侧观看。可是列宁却出人意料地从前台的阶梯走上来。原来他早就来了,在会场的一个角落里和最普通的工人交谈。以至于斯大林都感到很意外,后来回忆说,这实际上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列宁也如马克思一样“没有私敌”。在读他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时,那种激烈的言辞,辛辣的讽刺,在我们想来可能他与对手之间是不能坐到一起的。事实正好相反,流亡期间,这些对手们正是和列宁在高尔基的家里演出了一幕对抗剧,请看以下的有趣场面:

列宁与高尔基夫妇刚坐下不久,波格丹诺夫和巴扎罗夫也来了。他们有点自以为是,但马上给列宁揪住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谁的思想清楚,他就说得清楚’。我认为他再没有讲过比这更好的话了。波格丹诺夫同志,您说得不清楚。您能用三言两语向我解释清楚:您的‘代换说’(认为物理的东西是心理的东西的代换)将给予工人阶级一些什么,马赫主义为什么比马克思主义更革命些吗?”

波格丹诺夫试作解释,但是他的确说不清楚,而且十分啰嗦。

“得了吧,”列宁劝告道,“有一个人,大概是饶勒斯吧,曾经说过:‘说句老实话,强似当部长’,我可以补充一句:强似当马赫主义者。”说着,他便与波格丹诺夫俩人打开棋盘,对奕起来。他用手指了指波格丹诺夫,示意自己与他们不得不分手两三年,虽然高尔基的妻子在旁边一再微笑着招呼列宁客气一点。 幽默而不失严肃,气愤而不失风度,这就是领袖的涵养。

列宁的简洁性和逻辑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哲学笔记》写满了随机的评论和体会,有的地方发挥,其行文既有跳跃性,又有连续性,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比如:观察的客观性,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语言简练泼辣,节奏明快,令人印象深刻。

斯大林这位革命家思想家曾引起不少争议,但是我们还是记住了毛泽东的话: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他对列宁的评价,他与列宁在一起的岁月,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战斗,这是不能分割的整体,也是我们本书所强调的一个方面。看一个人需要用辩证法,看一个伟人更需要用辩证法。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曾是毛泽东一直认真学习的书,在哲学上列宁还著有《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列宁主义基础》更是全面集合了多篇文献。我们不会忘记,苏联红军骑兵的潮水,让我们跨入了抗日战争胜利的驿站。至于他们党内的大清洗,就如我们的“文化大革命”一样,都有自己民族的历史土壤,一时也难以说清。无论如何也应该说,列宁主义的形成是与斯大林同志分不开的。

只要我们想一想就会发现,古往今来,国内国外,那些大哲学家、大科学家,他们所创造的、能够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和学说,都需要我们结合他们的人格与人生来理解。

就拿苏格拉底来说。人们经常讨论“苏格拉底死亡之迷”,实际上也比较简单。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下毒酒自杀而死,终年70岁。

苏格拉底确实主张了一个新神,他是道德善、智慧真的源泉:宇宙理性的神。这个宇宙理性神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真正的善——的终极根据,人能有知识,是因为人得到了神的特别关爱,被赋予了神性的一部分,因而有了灵魂,有了爱智的心灵和理智。但是人应当明白,你所具有的那点灵魂同神的智慧是无法比拟的。所以这个新的理性神的观念和关于人当“自知无知”的教导,就成了激发和推动人追求真知与批判不真不善、伪真伪善的强大力量。这样的人格尊严,这样的执著追求,我们自然会欣赏他的“认识你自己”和“助产术”等一套学说。同时,我们应该给“认识你自己”这个命题再加上“实现你自己”。

斯宾诺沙,被称为近代西方哲学界的普罗米修斯,对马克思都有一定的影响。

凭借着拉丁语,斯宾诺莎得以接触笛卡尔等人的著作 <http://baike.baidu.com/view/522844.htm>。他也由此渐渐脱离所谓正统的学说范围,并最终在24岁时被逐出了犹太教会堂。他最后搬出犹太人居住区,以磨镜片为生,同时进行哲学思考。磨镜片这项工作伤害了他的健康,他在工作的时候吸入了大量的硒尘,并因此而得了严重的肺病,直至去世。斯宾诺莎此后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有人提供他在海德堡大学哲学系任教授之职的机会,条件是必须不对国家 <http://baike.baidu.com/view/8426.htm>的法定宗教提出任何质疑,被斯宾诺莎断然拒绝。由于长时间的饮食不规律,营养不良,他的健康状况逐年恶化。1677年,在与病魔一场激烈的交战之后,最终倒在了45岁的边缘。

在伦理学 <http://baike.baidu.com/view/42653.htm>上,斯宾诺莎认为,一个人只要受制于外在的影响,他就是处于奴役状态,而只要和上帝达成一致,人们就不再受制于这种影响,而能获得相对的自由,也因此摆脱恐惧。斯宾诺莎还主张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对于死亡的问题,斯宾诺莎的名言 <http://baike.baidu.com/view/24763.htm>是:“自由人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关于死的默念,而是对于生的沉思。”他的一生也彻底地实践了这句格言 <http://baike.baidu.com/view/9073.htm>,对死亡一直十分平静地面对。

于是,我们对他的哲学思想就有着强烈的认知欲望,懂得他的哲学的目的是证实思想的真理性并获得自由,条件是放弃世俗的东西获得思想的自由,方法是对真理标准 <http://baike.baidu.com/view/2719695.htm>的重新确定即真观念 <http://baike.baidu.com/view/65157.htm>。他首先对知识进行了分类,把知识分为传闻的知识、经验的知识、理性的知识、直观的知识四种,并认为直观的知识是最可靠的,即真观念。当我们看到这些论证,自然会出现一个高尚的面孔,想到马克思说的“哲学家们都是通过斯宾诺沙磨出的眼镜来看世界的”这句调侃的话。

在本世纪初,出版界推出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系列丛书,共选出了十部经典,其中就包括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把它们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钻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将手里的甲虫塞到嘴里,伸手又抓住第三只甲虫。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那只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位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疼。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这位大学生就是达尔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名为“达尔文”。

这段逸事足见达尔文对生物的痴迷。

183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他的老师亨斯洛推荐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同年12月27日英国海军“小猎犬号”舰环绕世界的科学考察航行。这次航海改变了达尔文的生活。回到英格兰后,他一直忙于研究,立志成为一个促进进化论的严肃的科学家。1838年,他偶然读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从中得到启发,更加确定他自己的一个重要想法:世界并非在一周内创造出来的,地球的年纪远比《圣经》所讲的老得多,所有的动植物也都改变过,而且还在继续变化之中,至于人类,可能是由某种原始的动物转变而成的,也就是说,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根本就是神话。达尔文领悟到生存斗争在生物生活中的意义,并意识到自然条件就是生物进化中所必须有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也就不相同。   然而,他对发表研究结果抱着极其谨慎的态度。1842年,他开始撰写一份大纲,后将它扩展成数篇文章。1858年,出于年轻的博物学家华莱士的创造性顿悟的压力,加之好友的鼓动,达尔文决定把华莱士的文章和他自己的一部分论稿呈交专业委员会。1859年,《物种起源》一书问世,初版1250册当天即告售罄。以后达尔文又花二十年的时间搜集资料,以充实他的物种通过自然选择进化的学说,并阐述其后果和意义。   作为一个不求功名但具创造性气质的人,达尔文回避了对其理论的争议。当宗教狂热者攻击进化论与《圣经》的创世说相违背时,达尔文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写了另外几本书。《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一书报告了人类自较低的生命形式进化而来的证据,报告了动物和人类心理过程相似性的证据,还报告了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证据。

三十年前我听说《物种起源》是没有中文版的,但是后来发现了“十大经典”的这一本,不知是不是简化版,但它的翔实和论证手法足以征服了我。由于这部书的内容,我们还了解了拉马克和华莱士等人。在宏观上,对于非生物学专业人士,达尔文告诉我们:地质学明确显示,物种类型的数目没有无限地增加过。接着又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变种,什么是物种。“当各个变种变异得彼此截然不同时,它们就跻身于物种之列了。”谈到自然选择,他说:“因为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的原理,并不包含持续发展之意,它只是保存和积累在复杂生活关系中出现的有利于生物的变异。试问,高级的构造对一种浸液小虫、对肠寄生虫及某种蚯蚓来说究竟有什么好处?如果改进并无好处,在自然选择中,这些类型就会不加改变或很少改变地保留下来,以现在的低等状态保持到永远。”说得好哇,并不是生存斗争让生物改变,恰恰相反,改变是为了生存。没有威胁的低等状态是可遇不可求的幸运者。这个理由对辩证思维方法的佐证是深刻的。难怪进化论成为马克思辩证法的自然科学基础,我们不能说达尔文本身就是辩证论者,但是真理的表现和存在方式是千差万别的,进化论是一个特殊的领域。

爱因斯坦相当于自然科学理论界的“马克思”,如果说马克思的理论改变了人们的社会观,那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则改变了人们的宇宙观。他之所以有如此成就,首先由于他是一个唯物主义哲学家。比如,他对逻辑实证主义进行了严肃的批评。“逻辑实证主义首先认为,数学命题与逻辑命题是分析命题,是先天的;经验命题是综合命题,是经验的。这样就割裂了思维与经验的联系,其次,它把经验背后的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斥之为‘形而上学’。爱因斯坦驳斥了这种观点,他指出科学真理:‘具有一种超乎人类的客观性,这种离开我们的存在、我们的经验以及我们的精神而独立的实在,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他严肃地批评了马赫的唯心论立场,指出马赫忽略了这样的事实,即‘这个世界实际上是存在的,我们的感觉印象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爱因斯坦坚定地认为,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是‘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 爱因斯坦是一个维护和平的英勇斗士,他曾经和居里夫人一样,为自己的科学成果被用于战争而深感内疚,由此才出现了那个悖论式的命题:伟大而可怕的E= MC2。

爱因斯坦试图在现实的基础上建立他的世界和平的梦想,并且在“敌国”里作了一连串“和平”演说。他的思想和行动,使他险遭杀身之祸:一个抱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俄国 <http://baike.baidu.com/view/26403.htm>贵族女刺客把枪口偷偷对准了他;德国右翼刺客们的黑名单上也出现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希特勒悬赏两万马克要他的人头。为了使自己与这个世界保持“和谐”,爱因斯坦不得不从意大利迁到荷兰,又从荷兰迁居美国,而且加入了美国国籍。他认为,在美国这个国度里,各阶级的人们都能在勉强过得去的友谊中生存下去。 (节选自《应用写作 <http://baike.baidu.com/view/570781.htm>》学术月刊1985年第5-6期《爱因斯坦的反省》)科学家的心都是相通的,自从1905年狭义相对论问世,全世界的物理学研究都来检验它、证明它并运用它,爱因斯坦的努力与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十年后他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把人们的思路带到了新的高峰。但是,直到今天也很少有人能理解他的理论。

无独有偶,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上,一位极其特别的科学家脱颖而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国剑桥大学数学系教授霍金。他写的《时间简史》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也因此被誉为当代的爱因斯坦。

在《时间简史》这本书里,有一段文字很令人深思:“1928年,一位印度研究生——萨拉玛尼安?强德拉塞卡乘船来英国剑桥跟英国天文学家阿瑟?爱丁顿爵士(一位广义相对论家)学习。 (据记载,在20世纪20年代初,有一位记者告诉爱丁顿,说他听说世界上只有三个人能理解广义相对论。爱丁顿停了一下,然后回答:‘我正在想这第三个人是谁?’)” 可见,能理解广义相对论是多么了不起。

霍金的成就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与震惊,主要的还不是他的宇宙学理论,因为它毕竟离现实太远,很少有人具备这样的思维能力,也有点杞人忧天的意味。能够使人兴奋和惊叹的是霍金这个人本身。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毕业于牛津大学气象学和剑桥大学 <http://baike.baidu.com/view/13714.htm>,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因为在21岁时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 <http://baike.baidu.com/view/1193397.htm>,所以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1985年,因患肺炎 <http://baike.baidu.com/view/59758.htm>做了穿气管手术,彻底被剥夺了说话的功能,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中国学者吴忠超先生曾担任他的助手。可以说,霍金是一位超级残疾人,剑桥大学修建了专供他用的轮椅通道。谁都想不到,整个宇宙的运行逻辑都装在这样一个人的头脑里面。不知是不是对自己的解释,他在书中写道:“事件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对于在火车上和铁轨上的人来讲是不同的,所以没有理由以为一个人的处境比他人更优越。”

他在自己的书中以尽量通俗和风趣的语言向人们述说着那虚无缥缈的宇宙。

“有位年轻小姐名怀特,她能行走得比光还快。她以相对性的方式,在当天刚刚出发,却已在前晚到达。” “对于智慧生命的行为来说,一个强的热力学箭头是必需的。为了生存下去,人类必须消耗能量的一种有序形式——食物,并将其转化成能量的一种无序形式——热量,所以智慧生命不能在宇宙的收缩相中存在。”

“如果宇宙停止膨胀,并开始收缩,将会发生什么呢?……他们是否会看到杯子的碎片集合起来离开地板跳回到桌子上去?他们会不会记住明天的价格,并在股票市场上发财致富?由于宇宙至少要再等100亿年之后才开始收缩,忧虑那时会发生什么似乎有点学究气。但是有一种更快的办法去查明将来会发生什么,即跳到黑洞里面去。……处在收缩相的人们将以倒退的方式生活:他们在出生之前即已死去,并且随着宇宙收缩变得更年轻。” 霍金在本世纪初曾两次来中国讲学,第一次告诉人们“由于引力大到这样的程度:即使是光这样的极限速度都不能逃逸出来进行传播,也就不可能有信息”。隔了几年,他再次来的时候,又发展了自己的理论:“信息是被撕碎了撒向宇宙空间的。”对第一种情况似乎还有点能接受,可第二种是无论如何也不懂了!他还计划在2008年(我国主办奥运会)的时候,到太空去旅游,不过没有成行。总之,人类有这样的个体是它进化高度的标志。以下是人们对他的普遍评价: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他,几乎全身瘫痪,不能发音,但1988年仍出版《时间简史 <http://baike.baidu.com/view/7806.htm>》,至今已出售逾2500万册,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科普著作之一。

霍金虽然身体的残疾越来越重,但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些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 <http://baike.baidu.com/view/2213574.htm>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查尔斯王子的脚趾被查尔斯王子臭骂一通。   他被世人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另一个爱因斯坦”、“不折不扣的生活强者”、“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宇宙之王”。

综上所述,伟大人物的思想理论,与他们的人格是不能分开的。令我们佩服的还大有人在,特别是社会革命理论家(罗沙?卢森堡,由于是一位女性,更值得敬仰。我们学习哲学的同仁都把她看作具体的楷模——被列宁称为“革命之鹰”)。当然,我们更不用说伟大领袖毛泽东了,他为了中国人民,一家有六位亲人牺牲在解放的路途中,最让人心痛的是毛岸英。

事情总有个别,在我们了解的杰出人物当中,也有说和做不平行的。比如弗兰西斯?培根,被马克思 <http://baike.baidu.com/view/4610.htm>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口号。但是,后面的情况就让我们另眼相看了。

作为一个法官,培根当面接受诉讼当事人四万英磅的“礼物”,虽然此事非常普遍,但显然违反法律。

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级法庭处罚金四万磅,监禁于伦敦塔内,终生逐出宫庭,不得任议员和官职。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而身败名裂。从此培根不理政事,开始专心从事理论著述。

他生活奢侈,挥霍无度,“借”债累累,无所顾及(实际上他曾一次因欠债而被捕)。

虽然培根是科学的指路人,但是他自己却不是一位科学家,也跟不上他的同时代人所取得的进展的步伐。他忽略了纳皮尔 <http://baike.baidu.com/view/122149.htm>(新近发明了对数)和开普勒,甚至还有他的英国同伴威廉?哈维 <http://baike.baidu.com/view/54542.htm>。培根正确地指出热是一种运动形式——一个重要的科学学说,但是在天文学上他却拒绝接受哥白尼的学说。

这种种的操行和偏向,与他的《新工具》联系在一起,很是不协调,还有资料说他背信弃义、玩弄女性等等,就更让我们吃惊了。

在不少人看来,人的品行完全取决于环境即生长生存条件,这是部分真理,绝不代表全体,特别不能代表那些高智商的精英层面的人。当你有了一定自由的时候,选择还是自己的事,应该负全责。

对于历史人物的品德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看?首先,恶劣者总是少数,他们不会影响进步文化的主流,个别人的行为效应会被整体功能所忽略。另外,我们还要认识到,有些青史留名者,只是那个时代的产物,那个时代就只有那些人物是出头的,社会别无选择。比如尼采,被称为伟大的思想家,可我们读一下他的东西,难免失望。如《我为什么这么聪明》之类,居然介绍说:自己的头痛病发作时,就会灵感倍增,写下许多文字;而当平常的时候,则不能有什么思想,即使思考问题也是一无所获。这样的论点恐怕很难引起共鸣。又比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哲学,虽然“十部经典”当中也把这部书列了进去,但是对于这位大师的理论却有不少的争议。他把两性这个矛盾看作是人的生命全部内容的中心,所有的事物,只有从这里出发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虽然一些业内人士为此辩护说,这里的两性并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东西,但我想,只要是说清了,就不会还有人误解,因为我们是有人类共同的交流形式的。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观点都与作者本人的经历和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马克思之所以被评为千年思想家,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和时代的考验的。就是说,不只是无产阶级群众的命运在它的指导下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整个人类文明也因此达到了迄今为止最成熟的程度。教育领域常讲“亲其师,信其言,行其道”,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甚至痴迷也完全在于这个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