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论和现实相融合的方法

理论和现实相融合的方法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马克思哲学超越维度的挖掘与研究既是对马克思思想本身的还原性解读,更是对于马克思思想研究视域的丰富与发展。马克思哲学超越维度作为马克思思想的关键部分,真正体现出对现实的关注和实践精神。对于马克思哲学超越维度的阐释同样离不开对于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的面对和反思,马克思哲学超越性思想的真谛只有充分注入现实的灵魂才能获得其最为本真的实践与意义。

对马克思哲学超越维度的挖掘与研究既是对马克思思想本身的还原性解读,更是对于马克思思想研究视域的丰富与发展。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必须以马克思本人思想为依据,突出这一理论本身的内容和发展演变的历程。同时,对于马克思超越性思想的研究不应仅仅局限于对理论的提炼和厘清,更需要对于这一思想产生的现实际遇有所关注和探究。马克思哲学超越维度作为马克思思想的关键部分,真正体现出对现实的关注和实践精神。因此,对于这一思想与当时社会现实的内在关系的认知就成为对其理解和把握的重要方法和入路。对于马克思哲学超越维度的阐释同样离不开对于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的面对和反思,马克思哲学超越性思想的真谛只有充分注入现实的灵魂才能获得其最为本真的实践与意义。

【注释】

[1][德]雅斯贝斯:《大哲学家》,李雪涛主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1页。

[2]王晓朝:《希腊哲学简史——从荷马到奥古斯丁》,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第2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84页。

[4]参见叔贵峰:《三十年来马克思宗教理论的研究与反思》,《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6期。

[5]参见刘芳:《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研究综述》,《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6][英]R.N.Berki.The Genesis of Marxism Four Lectures.Loent Ltdndon:J.M.D,1988,p5。

[7]陆杰荣:《形而上学与境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08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66页。

[9]何中华:《重读马克思》,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39页。

[10]杨学功:《超越哲学同质性神话——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当代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13页。

[11]叔贵峰:《马克思宗教批判的革命变革——从理性的批判到实践的批判》,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页。

[12]参见牛苏林:《人对世界的宗教掌握及其方式——兼论马克思的宗教理解》,《中州学刊》,2005年第2期。

[13]参见王福民:《论马克思宗教观的生活维度》,《哲学研究》2006年第9期。

[14]叔贵峰:《马克思宗教批判的革命变革——从理性的批判到实践的批判》,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56页。

[15]参见王志军:《论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16]参见刘丽:《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研究及其当代意义》,巴蜀书社,2009年。

[17]徐长福:《马克思的宗教观及其省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7年第1期。

[18]参见张奎良:《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4期。

[19]参见黄浩:《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价值理性与科学理性的辩证统一》,《东南学术》,2005年第6期。

[20]参见白新欢:《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三个维度”及其当代意义》,《理论导刊》,2006年第3期。

[21]俞吾金:《实践与自由》,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87页。

[22]俞吾金:《实践与自由》,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94页。

[23]参见邹诗鹏:《生存论转向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现代哲学》,2002年第1期。

[24]参见徐长福:《马克思的实践首先是一个价值本体概念》,《哲学动态》,2003年第6期。

[25]参见丁立群:《实践观念、实践哲学与人类实践论》,《求是学刊》,2002年第2期。

[26]刘忠世:《“每个人”及其发展——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释义之一》,《北方论丛》,2003年第2期。

[27]黄克剑:《人韵——一种对马克思的读解》,东方出版社,1996年,第319页。

[28]何中华:《重读马克思》,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3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