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值得强调的是在主体的精神状况中,非理性因素对认识具有重要影响。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它们本身虽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动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的作用。通过对认识过程中感情、意志,以及想象、幻想、直觉等非理性因素作用的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否认非理性因素的在认识中的作用。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主体在认识过程中不但受生理状况的制约,而且受精神状况的制约。主体的精神状况包括认知结构和非理性因素两大部分。认知结构是思维方式、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甚至经济地位、政治主张等方面凝结而成的统一体,它们共同制约着主体反映客体的全过程。值得强调的是在主体的精神状况中,非理性因素对认识具有重要影响。

所谓“非理性”的因素,主要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等心理因素,由于这些精神要素一般不以理性思维为基础,在主体结构中属于非理性、非认知的方面,因而被称为“非理性”的因素。同时人们还时常把人的认识过程中不能被逻辑思维的概念所包含的主体心理形式,如幻想、想象、猜测、顿悟、直觉、灵感等等,也包含在人的“非理性”因素中。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它们本身虽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动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的作用。如人的“求知欲”、兴趣、好奇心,一时的“心血来潮”等,都同人的情感情绪有密切的关系。当人们的情感与其所从事的认识活动发生共鸣时,认识就会受到情感的激化,从而激发人的认识潜能,加速认识的进程。反之,当人对从事某种认识活动缺少热情和情感,或情绪懈怠、消沉时,人的认识能力就受到抑制,认识进程就受到影响。激情可以打破思维的平静,使人爆发出智慧的火花,但过度的激情也可能意味着使人失去理智,造成思维的混乱或违反逻辑。因此,要发挥情感情绪对认识的进程的积极作用,就需要正确把握情感情绪,对其进行调节和控制。意志同情感一样,对人的认识的进程也是一种激发调控因素,是认识运动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认识活动不能缺少人的意志,特别是面对复杂的认识对象往往需要人以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克服重重困难,以实现某种目标、理想。“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说明意志促成认识取得成功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这些非理性因素又同理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非理性的因素对理性因素既起着动力调控的作用,同时又要受到人的理性因素的决定与制约。情感、意志等等非理性因素就是这样通过推动、激发、调控人的理智和智能而影响、作用于人的认识过程的。

在认识过程中,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非理性因素,和思维的逻辑形式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对认识的发展和飞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认识过程中,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能由此把认识过程仅仅理解为思维的逻辑加工过程。所谓的逻辑加工以其严格的程序性、规范性为特点,并对认识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有自身的缺陷。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人们不是先掌握了全部事实材料再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所需的正确结论,而是凭借少量事实的启示,通过创造性的联想,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幻想”,实现了对于某些复杂的对象纯粹化、简约化,使人得以进行创造性的构思。列宁指出:有人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通过对认识过程中感情、意志,以及想象、幻想、直觉等非理性因素作用的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否认非理性因素的在认识中的作用。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既看到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也看到非理性因素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同现代西方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强调人应当在理性因素的主导下发挥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而非理性主义则把非理性因素看作人的本质,把人的感觉、欲望、情绪、本能等看成是决定一切的东西,并且否定或贬抑人的理性、理性思维的作用,对非理性、非逻辑的东西作了唯心主义甚至是神秘主义的解释,并片面夸大了非理性因素在人的活动中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