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的重构

论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的重构

时间:2022-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政府和学界已认识到文化和生态之间的联系,并致力于创新现有的生态文明理论。在这个主题上,国内学界已有两条线索:立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将实现环境正义作为我国生态文明理论重构的基本原则;立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主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生态思想之间建立牢固的联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资本是生态危机总的根源。

三、论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的重构

目前,我国政府和学界已认识到文化和生态之间的联系,并致力于创新现有的生态文明理论。在这个主题上,国内学界已有两条线索:(1)立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将实现环境正义作为我国生态文明理论重构的基本原则;(2)立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主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生态思想之间建立牢固的联盟。上述成果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以及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在目标设定上的价值取向,但从根本解决我国的生态难题,我们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结合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在守护生命价值的同时提升其内涵

郝立新教授说,哲学是文化的核心和基础部分。[11]如果从文化入手解决生态问题,我们应注重哲学对于生命的思想守护,以及由此对于时代实践的积极塑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文化在生态文明构建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我们要结合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在守护生命价值的同时不断丰富和提升其内涵。我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关于生命的论述,比如,儒家关于自然界是生命整体的思想以及道家有关敬畏天地的观点等,这都构成我国生态文明理论重构的思想资源。我国学者倪瑞华说:“生态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创建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和资金问题,而是世界观价值观问题,因为,每种社会类型和文明形态都有相应的世界观和价值观。”[12]这说明,通过文化价值观建设,让尊重生命和敬畏生命成为社会实践领域自觉的道德操守,我们有可能实现生态文明理论的重构,并最终克服生态危机。

(二)与其对资本进行伦理约束,不如加强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资本是生态危机总的根源。我国在引进资本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资本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效应。由于目前我们还离不开资本的力量,有学者提出要在利用资本的同时,还应限制资本,其中就包括对资本运行进行必要的伦理约束,以让资本对自然界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这种设想在当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架构内还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如果只是对资本进行伦理约束,那么这并不能真正克服它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因为资本的孪生姐妹——现代形而上学——依然内在地巩固着它的地位。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毋庸置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绝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生态问题的解决自然需要实践上的努力和不断尝试。然而,如果没有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于现代形而上学的分析和批判,我们就不可能认识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的批判为何滞留在观念领域;或者,如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缺少对于生命的守护和关怀,我们不仅不可能善待自然,也绝无可能善待自己,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的食品安全问题难道不是一个较为类似的例子吗?所以,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建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我们迫切需要理论上的自觉,不但要同与资本有关的理论意识形态严格地划清界限,更要懂得吸取本民族自有的优秀文化资源,在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守护方面比西方更胜一筹。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社科部讲师)

【注释】

[1]本文是以下两个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美国马克思主义流派史——以哲学为视角”(12YJC720052)。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重大课题“国外马克思主义现状研究”*(2011114004)。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0页。

[3]王雨辰:《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3期。

[4]黄承梁:《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实践》,《人民日报》2012年5月22日。

[5]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30页。

[6]吴晓明:《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学术月刊》2006年第2期。

[7]徐琴:《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6期。

[8]王雨辰:《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生态文明理论何以可能?——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视角看》,《哲学研究》2010年第12期。

[9]吴晓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6期。

[10]阿尔贝特·施韦泽:《文化哲学》,陈泽环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01页。

[11]郝立新:《哲学的自觉及其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光明日报》2011年10月26日。

[12]倪瑞华:《英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