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印象中的外公

印象中的外公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睿智而博学、和蔼而亲切的长者。外公乐善不倦,从善如流,对待他人以宽厚为本,面对原则问题又从不让步。外公深厚广博的学识与这种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外公虽然主攻哲学,但非常关心国事民生,他一直认为哲学的理论虽然很抽象,但研究哲学的人应该联系实际,将理论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如此才能造福人类。

印象中的外公

张崇民

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睿智而博学、和蔼而亲切的长者。从我小时候起,他就常常谈论一些历史上、生活中有趣的故事和经历来与我及家人们交流,他谈得非常生动有趣,有解说也有评价,在谈笑中我们增进了家庭情感,也受到了教育,知道了许多做人和为学的道理。这种交流如流水一般自然,既活跃了气氛又展示了丰富的知识,让人丝毫不觉有刻板说教的痕迹。

外公言谈举止的风度来源于美好的品质和深厚的学识。因此,才能做到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做人以德为先。外公乐善不倦,从善如流,对待他人以宽厚为本,面对原则问题又从不让步。“文革”中,外公在农村劳动的时候曾目睹有一伙少年折磨一条狗,外公不顾自身可能遭受的危险上前阻止了他们的行为。在那样一个人人自危的动乱年代,很少有人关爱动物。对动物如此,对人则更好。外公对待上门维修的师傅、做家政工作的师傅都是彬彬有礼,非常和善,一点也不摆架子。外公有时与他们拉拉家常,递上根烟。由于工作繁忙,外公每天要接很多电话,但无论对方是谁,他都会很耐心地回应,这充分体现了外公对他人的尊重。但是当对方提出违背原则的请求时,外公会耐心地讲清道理,说服对方,绝不迁就。外公的道德修养深深地影响了家人们,使我们知善恶、明责任,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我小时候对外公家丰富的书籍很感兴趣,经常拿下一本来翻看,虽然当时还不能了解书中的内容,但好奇心还是让我看了许多方面的书籍。大了一些后,我才知道了那些小时候因为好奇而打开的书都是学者们的心血之作,内容是很深的,甚至普通的大学生都看不明白。我曾疑惑这么多的书外公怎么看得过来。现在看来,我当时真还不了解外公。当我细看外公上中学时用美观工整的字迹写的文章和读书笔记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疑惑也就没有了。外公不仅读书很多,在学习其他知识方面也十分积极,例如他现在这么老了,还像小学生似的向晚辈学习计算机技术。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外公深厚广博的学识与这种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现在,外公依然每天工作到深夜,虽然劳累,但写起字来一笔一画丝毫不马虎,连写电话本和便条都是如此。研究哲学的道路是艰难的,也是有趣的,外公耗费毕生精力在这条道路上前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我心中,外公还是一位充满活力、兴趣广泛而且有幽默感的人,他精于书法喜欢游泳,京剧唱得很好,京胡也拉得很好,还擅长作诗填词,会说多种方言,与有些人心目中的哲学家形象很不一样。他在解释问题时从不故作深刻而是力求形象生动、简明扼要。作为后辈,听到这样深入浅出的讲解,自然会心悦诚服、受益匪浅。当前存在写长文、说空话的不良文风。外公谈及于此,有时他编上一段典型的文句调侃一番,幽默之中也让我们深刻了解到这种文风的缺点。外公虽然主攻哲学,但非常关心国事民生,他一直认为哲学的理论虽然很抽象,但研究哲学的人应该联系实际,将理论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如此才能造福人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外公就是这样一位有着赤子之心的学者。

在外公八十寿辰之际,我衷心祝愿外公身体健康、寿比南山、风采依旧。

写于2010年7月18日

(作者系陶德麟的外孙,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

【注释】

(1)《陶德麟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4页。

(2)《陶德麟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5页。

(3)《陶德麟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5页。

(4)《陶德麟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6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