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根本上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的方式。在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7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要点分析

(一)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收入分配结构。从根本上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按劳分配的地位及其实现形式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的方式。这是由几个方面的条件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第二,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第三,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特点(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不过,我们目前实行的按劳分配的方式同马克思当时的设想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中包括:第一,按劳分配的主体不是社会,而是企业。第二,按劳分配还不能直接以劳动时间为尺度,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为尺度。第三,按劳分配不是以“劳动券”的形式,而用商品货币的形式来表现。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方式,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下面几种收入分配方式:第一,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这主要是指个体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家庭收入。第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这是指在外资经济和私人经济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是其出卖劳动力的价值。第三,经营收入。是指各种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的收入。第四,按资分配的收入。这是指凭借资本、资产的所有权获得的利息、股息、租金、红利等收入。

以上这些收入实际上实行的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等。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在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案例呈现

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1]

美国“联合争取公平经济研究所”日前公布的一项报告表明,从1990年到2000年11年间,美国企业总裁的工资增长幅度高达571%,而普通工人工资的增长水平只有37%,扣除10年来的通货膨胀幅度32%,工人实际平均工资增长无几。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目前美国老板的平均工资薪水是一般工人平均薪水的531倍!据计算,如果工人的工资从1990年开始也像企业领导那样增长,今天工人的平均年薪就应该是120491美元,而不是目前可怜的24668美元。该研究所认为,美国的经济制度应该对那些低收入者更公平些。该研究所和其他相关机构正在努力,要求美国国会尽快以立法形式,提高最低工资水平。据统计,1990年,美国法定最低工资为每小时3.80美元,目前才提高到5.15美元,如果最低工资界限也以老板工资增长的速度那样上涨,今天工人的最低工资界限应该是每小时25.50美元。实际上,民主党国会议员近年来不断推出议案,试图缩小工人和老板工资之间的差距,如肯尼迪参议员1999年曾提出议案,要求把每小时的最低工资提高到6.65美元,但由于国会一直由代表企业主利益的共和党把持,这类议案全被搁浅。有经济专家指出,尽管民主党和民间学者正在积极推动提高工人工资,但在目前美国经济疲软,企业裁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工人将处于更为不利的地步,能不被裁减就算是万幸了,哪里还敢奢望再增加薪水。在可预计的将来,工人和老板之间的工资差距,继续拉大的可能性更大。”

上个世纪中期,虽然大多数工业化国家贫富差距有所缩小,但在近几年,贫富间的悬殊又进一步拉开了。1979年全球富人的总收入是特贫阶层总收入的9倍,到1997年,已上升到了15倍。1999年,英国国内的收入差距悬殊达到了40年的最高水平。

案例点评

社会收入差距的拉大是经济发展的双刃剑,合理拉开差距可以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但过大的差距则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因素。所谓公平虽然包含着十分复杂的因素与方面,但在现在的中国,从社会整体来说,就是由于贫富分化造成的“不公平”所引起的公平问题。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如果说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发生很大矛盾时优先公平,则肯定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如果在这个矛盾中选择效率,则会使经济得到增长,但不顾及公平问题最终也会反过来损害经济的增长。因此公平也必须围绕着效率来进行。高效率最终也是为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平利益,因此也是“立足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立足点。总之,“立足公平”要有长远思想,要看到效率极大提高后所获得的大公平,这样它才有深远意义。

【注释】

[1]《经济日报》,2001年9月1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