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至诚之道章

至诚之道章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懂得至诚的道理,可以预知未来。所以说至诚有如神灵。本章并不好解,也引来注家们有了各种猜测。沿着前面诸章的思路,我们已经了解到天地之“至诚”,就是天地之大爱,无所偏私,普施万物。关键是,人类为了观念之争,为了各自的利益之争,会让全社会之人身陷其中而不知,甚至成为制造灾难的帮凶。国家兴盛还是衰退,都会有征兆,这对于那懂得“至诚之道”的人来说,是不难观察到的。

【原文】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译文】

懂得至诚的道理,可以预知未来。国家将要兴盛,一定有吉祥的征兆;国家将要消亡,一定有反常的灾变。表象在蓍草、灵龟的占卜上,反映在人们的行动上。祸福将要降临时,好的,一定先知道;不好的,一定先知道。所以说至诚有如神灵。

【解读】

本章并不好解,也引来注家们有了各种猜测。比如,朱子说:“言天道也。”但能预知未来的是谁呢?不会是天吧?也有的将“前知”者归知为圣人,因为圣人与天地合其德,等等。在我看来,人们是被这里的“神”迷惑住了,自然难以找到本章的主旨。

沿着前面诸章的思路,我们已经了解到天地之“至诚”,就是天地之大爱,无所偏私,普施万物。子思是说,只要懂得天地大爱的道理,就可以预知未来的人类社会之祸福了。由此看来,你是不是会感到神奇或神秘?子思的目的是很清楚的,希望人们做到“诚”,并进而接近“至诚”的境界,从而更多地展现出人的“神性”。

其实,西方人早已将人分成了两面:一为神性,一为兽性。这就是善与恶,神性为善,兽性为恶,并认为人是将善与恶合为一体的。以此看来,所谓“神性”,也不外乎善良而美好的人性,而所谓的“兽性”,就是邪恶的人性了。

懂得了天地之爱的道理,可不可以预知人类社会之祸福呢?你也许会对此表示怀疑,甚至于感到莫名其妙。这可以理解,用子思的思考,是因为你不了解“至诚”。或者说,如果你进入了“至诚”的境界,你就不会感到神秘或神奇了。毕竟,天地万物,包括人在内,其赖以生存的东西只有一个,这就是爱。就这点来说,天地万物与人是相通的,而不存在太大的差别。古人尽管依凭的是感觉,说得模模糊糊,但其思考的路子还是清晰合理的。这是我的判断。

当然,我们不能机械地解读前人的用语,反感什么“祯祥”、“妖孽”,也不要看到“蓍龟”之类的占卜就认为是迷信,这就不无拘泥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那是人们所习惯的,我们不能苛求前人。有如孔子说“仁”、子思说“诚”,而我这里将其转化成“爱”一样,表达有异而已。同样,我们今天有预测学,有气象学,可以利用各种现代化的仪器,或社会发展多年的数据资料,来进行推测。与之相比,古人更为重视人类社会的祸福罢了。

国家兴盛或衰退,关键取决于什么?这是子思带给我们的思考,也是很有意思的话题。今人自然会有今人的理论与判断标准,比如各国极为看重的经济指标、就业人口、社会治安状况、生态环境等。这在子思看来,就太复杂了,不可能去顾及,因为考虑的因素太多了,不符合“关键”二字。所谓关键,就是能让其它东西产生变化的某一点,通常又将其称之为关键点。不然,方方面面都很关键,那还叫什么关键?

比如夫妻关系,众所周知,关键在有没有爱。如果你说物质基础是关键、性格相合是关键、学历是关键、家庭背景是关键等,我只能说,你把重要当成关键了。我这里之所以谈夫妻关系、谈爱,是与子思所说的“至诚”相关的。依我的理解,子思也是将“爱”当成了国家兴亡的关键,用今天的话来说,可以用国民素养来衡量,亦可以用社会风尚来考量。

国家将要兴盛,一定有吉祥的征兆,这就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懂得“诚之道”,包括君王在内。用我的话来说,国家兴旺和谐,不取决于经济,而在于有众多国民懂得爱,社会人群中弥漫着爱,当然,也包括这个社会的领导者在内。反之,在一个人人都专注于物质财富、注重经济利益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而疏远,即使国家的经济实力十分雄厚,这个国家也不可能走向兴盛。这也是说,国民所拥有的爱心情感越来越多,是其繁荣昌盛、健康和谐的征兆。因家将要衰退,一定有反常的灾变,以警示人们。所谓反常的灾变,不是有什么妖孽鬼怪,而是因为人们越来越不知爱是何物,更谈不上互相关爱了。一些人为了自己日益膨胀的私欲,不惜损人利己、破坏环境、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甚至敢抛弃自己宝贵的生命。有的官员贪污腐化、以权谋私,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这就是国家的灾变。

这里,我想引用孙中山的一段话:“中国所有一切灾难,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普遍的又是有系统的贪污。这种贪污是产生饥荒、水灾、疫病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武装盗匪常年猖獗的主要原因。”(《孙中山全集》第1卷)

孙中山说“所有一切灾难”都源自于贪污,这一思考是极为深刻的。我们一般人也许不会想到,怎么说自然灾害也会与贪污有关呢?换言之,象饥荒、水灾、疫病之类,与人为有何关联呢?这其中之关系,我想留给读者去思考。

《尚书·太甲中》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这是说天降灾难,人还可以避开或躲避,而人自己造孽,是无法逃遁的。大自然风云变幻,经常会给人类带来一些灾难,这有它内在的规律,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会逐渐认识自然,并将其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与之相比,人类自己所造的孽,恐怕要远远大于“天”吧。关键是,人类为了观念之争,为了各自的利益之争,会让全社会之人身陷其中而不知,甚至成为制造灾难的帮凶。这让人如何逃避?究其实质,还得回到本书的主题上来,就是不懂得爱,更不知如何去爱。

国家兴盛还是衰退,都会有征兆,这对于那懂得“至诚之道”的人来说,是不难观察到的。可以通过用蓍草、灵龟之类的占卜来预言,采用这种方式,或者采用别的什么方式,只不过一种手段。其实,这种种的征兆,也可以通过绝大多数民众的日常行为反映出来(“动乎四体”),观察他们是如何生活的、为什么这么生活等,国家社会的前途与希望不就清清楚楚了吗?比如说,如果大多数人都不“诚”,只是生活在经济社会里,以财富之多寡来衡量人的价值,你说这国家社会有前途吗?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有和谐吗?

“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此话可以针对社会国家,亦可推及到一个具体的人身上。张九成说:“福将至,则善念见;祸将至,则欲念形。”这话其实应该倒过来:善念出现,幸福就会降临了;恶念萌生,灾祸自然随之而来。所谓“善念”,就是“诚”,就是爱,即有爱就有幸福。至于说“欲念”,倒是太宽泛了,不好把握。当然,作者的意思应该是“恶念”,人一旦萌生出“恶念”,他就与不幸作伴了,或早或晚,灾难一定会伴随着他。这是针对个人来说的,其理同样适用于由众人组成的社会国家,不是吗?

说来说去,天地自然间充满着爱,人类社会离不了爱,因为爱是人间最为关键的要素。懂得了这一“至诚之道”,且以此去观察国家社会,就知道人类社会的基本走向,好与不好也有了判断的标准。你说神奇不神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