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自我效能

提高自我效能

时间:2022-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路桑斯沿用了班杜拉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并作了新的诠释。其次,在相互学习与模仿中提高自我效能感。这意味着,同事传授的个人经验和秘诀,可能比专业培训进行的正式培训更能提高自我效能感。通过说服和积极的反馈来提高自我效能感。有效的说服及积极的反映,对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再次提高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提高个体身体健康水平来提高自我效能。

提高自我效能对人生快乐有重要意义。

(一)自我效能的含义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这一概念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班杜拉(1977)最早提出的,在20世纪80年代,自我效能感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够获取有关的信息,形成新的行为模式。而强化在学习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这种作用通过人的认知形成期待,成为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

关于期待,班杜拉区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两种。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强化)的预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强化),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受到选择。例如,儿童感到上课注意听讲就会获得他所希望取得的好成绩,他就有可能认真听课。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讲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在这里,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某一活动前,对自己能否有效地作出某一行为的判断。换句话说,是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

班杜拉不仅指出结果期待会对人的行为发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强调效能期待(即自我效能感)在调节人的行为上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人在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技能,也知道了行为将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之后,并不一定去从事某种活动或做出某种行为,因为这要受自我效能感的调节。能取得好成绩固然是每个学生的理想所在,但力不从心感却会使人对学习望而生畏。所以,在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目标时,自我效能感就成了行为的决定因素。这也是班杜拉为什么把期待区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的原因。

路桑斯沿用了班杜拉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并作了新的诠释。路桑斯认为,自我效能感实质上就是对于成功的信心,即你是否相信自己,是否相信自己拥有那些让你成功的东西。显然,路桑斯的定义更通俗易懂,其实质就是你是否具有自信心,即对自己在生活、工作方面取得成就的自信心以及相应的能力。

(二)自信是自我效能最基础的内容

自信是个体对自己品德、能力、身体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肯定和信任的一种心理体现。在个体发展中,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目标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一种强大动力,也是人们完成活动的有力保证,它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其次,自信是成功的保证,是相信自己有力量克服困难,实现一定愿望的一种情感。有自信心的人能够正确地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知识、能力,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自信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它能鼓舞人们去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三)能力与胜任感是自我效能的核心

能力自信是自信心的重要内容。自信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没有干不成的事,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良好的身体条件是完成各项事业的基础,自信的人相信自己身体是棒棒的,是可以承担任何耗神费力的艰苦工作的。因此,自信最核心的品质就是坚信从事某些活动的胜任感。在自己熟悉并擅长的方面,自己总是信心满满,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该项工作。同时,自信的人一旦作出决定,踏上了那条属于自己的路,就不会轻易地因他人的影响和前进中的挫折而改变或退缩。因而,自信的人,其心态总是积极的、乐观的。

(四)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自我效能感在个体心理资本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一定要加强培养。

首先,通过多次探索及逐步获取成功来增强其自我效能感。信心是建立在成功基础上的,因而,提高自我效能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多次探索而逐步取得成功。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把一个难度较大的事项分为若干个小部分,使其可以获得较为频繁的“小成功”,以不断增强其自信心和胜任感。这既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也可使其在不断的成功中获得进取和努力的积极心态。

其次,在相互学习与模仿中提高自我效能感。这是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它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看到与自己的能力不相上下的示范者遭遇了失败,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也不会有取得成功的希望。相似的人群中,角色榜样之间的相似性越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就越可能受到角色榜样成功的影响。这意味着,同事传授的个人经验和秘诀,可能比专业培训进行的正式培训更能提高自我效能感。因为同事往往被认为在背景、能力和职业目标上与员工本人更相似。因此,观察那些受人敬佩的同事是如何开展工作的,感受他们的成功,继而向受训的员工灌输一种理念,即“如果他们能做到,我也能做到”,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通过说服和积极的反馈来提高自我效能感。有效的说服及积极的反映,对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再次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与人交谈与交往中,多一种积极的鼓励、正面的期待以及建设性的提问和反馈,都会对个体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正面的推动作用。当然,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与其他的条件结合使用;否则,依靠这种方法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不易持久,一旦面临令人困惑或难于处理的情境时,就会迅速消失。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缺乏体验基础的言语说服,在形成自我效能感方面的效果是脆弱的,人们对说服者的意见是否接受,往往要以说服者的身份和可信度为转移。此外,如果言语说服与个人的直接经验不一致,也不大可能产生说服效果。

通过提高个体身体健康水平来提高自我效能。个体的身心健康状况与其自我效能状况有着密切联系,如积极的心理状态能激发自我观察、自我调节、自我反思等认知加工过程,这些加工能增强他们的个人控制感和信心;相反,消极的心理状态往往让人感到绝望、无助和悲观,进而导致自我怀疑和效能降低。身体健康与自我效能的关系也同样如此。良好的健康状况对一个人的认知和情绪状态,包括对自我效能的信念与期望都有积极影响;相反,疾病、疲劳和身体不适则有消极影响,当一个人有严重的生理疾病时,他的自我效能会迅速失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