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给自己贴标签

不给自己贴标签

时间:2022-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命名时,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举止与所贴的标签相符。如果给自己贴上了这样的标签,那我们也就觉得自己很笨,胆子就是很小,从而不愿意去改变自己。因此,不要给自己贴标签,努力做最自由的自己。时间久了,孩子也就成为他们口中的“自私鬼”“小气鬼”了,所以,当孩子这样给自己贴标签的时候,家长要予以纠正。家长这样本是想激励孩子,殊不知,却给孩子贴上了标签。

智慧小故事

狮子的悲哀

一只狮子睡醒后,发现自己的尾巴上贴了一张标签,上面清楚地写着“驴”,还附带着编号、日期、圆圆的公章,甚至还有签名……狮子试图摘下标签,可是费尽力气也无法做到。

于是,狮子气愤地来到野兽中间,问胡狼:“我是不是狮子?”

面对愤怒的狮子,胡狼慢条斯理地回答说:“你是狮子,但依照法律,我觉得你是一头驴!”

“怎么是驴呢?我又不吃草!”狮子说完就气呼呼地走开了。

看见袋鼠,狮子又激动地问道:“我不是驴吧?”

“不是,”袋鼠说,“可是你究竟是不是狮子,我就说不清楚了。”

听到袋鼠的回答,狮子心慌了,就跑去问驴。

驴子想了想,对狮子说:“你不是驴,但也不再是狮子了。”

狮子徒劳地追问,低三下四地求狼作证,又向豺狗寻求解释。虽然同情狮子的动物很多,可谁也不敢帮它把那张标签撕掉。

憔悴的狮子变了样,再不像之前那样飞扬跋扈了,今天给这个让路,明天给那个闪道……

一天早上,竟然从狮子的洞里传出了“呃啊”的驴叫声。

智慧的力量/不定义自己,只做最好的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命名时,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举止与所贴的标签相符。

“我数学只能考80分,再多几分根本没办法突破。”如果我们总是这样定义自己,细心点的同学就会发现,每次数学测试真的无法越过80分,有时还刚刚及格。

“我就是笨,学不会英语。”因为被英语老师批评了几句,便赌气对自己这样说,从此对上英语课也没了兴趣,甚至还有了“破罐子破摔”的劲头。

“对,我小气,就是小气,怎么了!”因为一点儿小矛盾和同学吵了几句,冲动之下便对自己说出了这样的话,从此以后竟常以此话提醒自己,时间久了,果然变得越来越小气了。

这就是所谓的“标签效应”。实际上,标签本身没有什么作用,关键是受到这样的心理暗示,就会觉得自己应该是那样的人,认为自己难成大事,这样消极的心理暗示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种阻碍作用,最终无法做优秀的自己。

因此,我们不要随便给自己贴“标签”,尤其是消极负面的,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大的进步空间,比如,考试前从不给自己的各科成绩下定义,那各科成绩都有进步的可能;参加长跑比赛前,从不规定自己能跑多远,最后跑出的成绩可能比预想中的出色;和同学交往时,从不认为自己小气、刻薄、爱占便宜,相处时我们便不会刻意那样去做。

智慧锦囊/不要标签,做自由的自己

“我很笨”“我胆子很小”……如果给自己贴上了这样的标签,那我们也就觉得自己很笨,胆子就是很小,从而不愿意去改变自己。因此,不要给自己贴标签,努力做最自由的自己。

锦囊一:不对自己作自我贬低的评价

无论什么时候,不要对自己作自我贬低的评价。如果想要描述自己,就选用“到今天为止,我是……以后,我应该……”类似于这样的句子表达。对自己有不满,要找原因,并努力改正,而不能破罐子破摔地给自己下了定义,并且从此就顺着这条路往下走了。

锦囊二:通过父母、朋友全方面地了解自己

单方面地评价自己,难免会带有主观片面性。定义自己的时候,应全面客观。为了避免给自己乱贴标签,我们可以通过父母、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全面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和优点,与自己的判断相对照。这样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父母引导/帮助孩子撕掉那些消极的标签

很多孩子习惯对家长说“我是个自私鬼”“我是个小气鬼”,家长以为这是孩子的玩笑话、狡辩的话,而实际上这就是孩子对自己的定义,给自己贴的标签,也是孩子在为自己认为不合适的行为找理由。时间久了,孩子也就成为他们口中的“自私鬼”“小气鬼”了,所以,当孩子这样给自己贴标签的时候,家长要予以纠正。

家长不要忙着给孩子乱贴标签

很多家长数落孩子时,喜欢随便给孩子下结论,比如,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一急,就说:“你就是笨,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孩子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家长便生气地对孩子吼道:“连点小事都做不好,将来你还能做什么大事,我看你也就这水平了。”

其实,成绩差和头脑笨不见得有必然联系,摔破碗也和将来没有出息没什么关系。家长这样本是想激励孩子,殊不知,却给孩子贴上了标签。因此,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胡乱贴标签,尤其是消极的标签。

不要用遗传的缺点来定义孩子

有的家长喜欢在数落孩子时,把遗传的缺点挂在嘴上:“你这懒惰的性子都是遗传你爸的”“你跟你奶奶一样脾气暴躁”。

这样的话会给孩子一个心理暗示:“懒是应该的,老子都是这个样子,我有什么错。”于是孩子把这种坏习惯作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便默认了家长贴上的标签。

所以,无论家长是教育家庭中的哪一个成员,都不要把遗传的缺点挂在嘴上,这样不仅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还容易适得其反。

当孩子给自己贴上消极的标签时,家长要及时予以纠正

听到孩子给自己贴上“笨”“脾气不好”“有点傻”“挺自私的”这样的负面标签时,家长千万不要置之不理,也不能开玩笑地和孩子说:“对,你就是……”因为有时孩子在这样说时,心里并没有真的很确定自己就是那样的人,他也许是在寻求帮助,希望有人帮他否定这样的标签,比如,“不,你一点都不笨,你只是不够用功”,“你其实是个温和的孩子,只是有时不太会控制情绪”,“你那不是傻,是厚道”,“这不叫自私,这是人之常情。但你需要更宽容些”,等等。及时发现孩子的负面心理,纠正孩子的表达习惯,也可以帮助孩子从坏标签中解放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