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决策分析概述

决策分析概述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决策分析是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决策问题进行财务可行性研究,从而为管理人员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决策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成败。短期决策主要是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何有效、经济、合理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一般不涉及固定资产投资,因而又称为“经营决策”。本章和下一章主要探讨经营决策问题。

第一节 决策分析概述

决策分析是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决策问题进行财务可行性研究,从而为管理人员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一、决策及决策分析的涵义

决策(Decision)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权衡利弊得失,从中选择最满意(或最优)方案的过程。在决策过程中,企业选择评价方案的标准通常是经济效益的大小。但决策除了必须考虑财务上可行之外,还需要考虑一些非财务因素。

管理会计中的决策分析(Decision Analysis)是指为实现企业的预定目标,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对与企业未来经营战略、方针或措施有关的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过程。

决策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成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决定应该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如何组织生产以及如何确定产品价格等经营方向与方针。决策是否正确往往直接体现在企业的经济效益上,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及如何进行科学决策

二、决策的特征

(一)决策总是面向未来

决策是谋划、解决未来事件的活动。未来的经济活动决不可能是过去经营活动的简单重复,但也不可能完全脱离过去活动的影响。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经济活动的未来发展及趋势是可以判断、推测的,但很难精确地予以量化。换句话说,经济活动的未来发展是一种随机变量,其发生会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决策的这一特征,为决策分析中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决策就是要解决未来的某些问题,要明确解决问题应达到的目标,没有目标的决策是毫无意义的。决策目标的建立,一方面为确定各种备选方案提供前提,另一方面又可在决策实施以后,通过实际结果与目标的比较分析,对决策水平进行评价。

(三)决策要考虑人的因素

决策的结果总会是一个确定的实施方案,而任何方案的实施,总是要由一定的人员来完成,这就要求在决策过程中,除了充分考虑方案本身的优劣外,还要考虑备选方案对实施人员的要求以及实施人员对备选方案的适应程度。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实施人员无法实施某备选方案时,即使该备选方案与其他备选方案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也不能被选为实施方案。

三、决策的分类

决策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涉及面广,要解决的问题多,这就决定了决策种类的多样性。

(一)按决策对经营活动影响期的长短分类

按决策对经营活动影响期的长短不同可将决策分为短期决策和长期决策两大类。

短期决策(Short-term Decision)是指对较短时间(一般为1年以内)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决策。短期决策主要是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何有效、经济、合理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一般不涉及固定资产投资,因而又称为“经营决策”(Operating Decision)。例如,1年内的生产安排、品种规划、追加订货、存货控制、定价决策等等。本章和下一章主要探讨经营决策问题。

长期决策(Long-term Decision)是指对较长时间(一般为1年以上)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决策。长期决策通常涉及需要将大量资金投资在固定资产方面,因而又称为“长期投资决策(Long-term Investment Decision)”或“资本支出决策(Capital Expenditure Decision)”。例如,是否需要增添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对原有设备是进行更新还是改造等方面的决策。由于长期决策涉及的时间跨度较长,因而在方法上要更多地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对决策产生的影响。

(二)按决策者所掌握的信息特点分类

按决策者所掌握的信息特点不同可将决策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

确定性决策(Certainty Decision)是指与决策相关的各项条件或自然状态都是已知的,而且每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没有不确定性因素在内的决策。这类决策只要通过比较不同方案的结果就能容易做出。

风险性决策(Risk Decision)是指与决策相关的各项条件都是已知的,但每一方案都有可能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结果,并且可以依据有关资料确定各种可能结果出现的概率的决策。这类决策由于每个方案的结果存在不确定性,使决策存在一定的风险。

不确定性决策(Uncertainty Decision)是指与决策相关的各项条件虽然是已知的,但无法确定每一方案的可能结果,或者每一方案可能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结果,但无法确定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只能依靠决策者的实践经验和判断能力来解决的决策。

(三)按决策方案之间的关系分类

按决策方案之间的关系不同可将决策分为接受或拒绝方案决策、互斥方案决策和组合方案决策。

接受或拒绝方案决策(Accept-or-reject Decision),又称独立方案决策,是指每个备选方案各自独立存在,不受其他任何方案影响的决策。这种决策只需要对一个备选方案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因而也称“采纳与否决策”。例如,是否接受特殊订单的决策,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等。

互斥方案决策(Mutually Exclusive Decision)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排斥的备选方案中只能选出一个方案的决策。例如,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几种新产品方案中选择哪种产品生产的决策等。

组合方案决策(Combination Decision)是指在企业资源总量受到一定限制的条件下,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出一组最优组合方案,使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达到最大。

(四)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分类

按决策的重复程度不同可将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Programmed Decision)是指例行的或重复性的决策,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以前的解决方法,因而在决策时不需要列出一系列可能的解决方案,只要按照事先规定好的一个系统化的程序、规则或政策去做就可以了。例如,正常生产情况下每次存货的采购量,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经济批量采购,而无需重新做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Non-programmed Decision)是指复杂的、非例行的决策,即这种决策是独一无二的、不重复发生的。当管理人员遇到新出现的问题时,没有事先准备好的解决方法可循,需要按照决策程序一步步地进行。例如,是否接受特殊订单的决策就属于非程序化决策。

决策除了按上述标准进行分类外,还有一些其他分类方法,例如,按决策的重要程度不同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按决策的范围不同分为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按决策的基本职能不同分为计划决策和控制决策等等。

四、决策分析的程序

决策分析的程序又称决策制定过程(Decision-making Process),这是因为决策分析本身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简单的选择方案的行为。决策分析的程序一般包括五个步骤。

(一)确定决策目标

确定目标是决策分析的出发点。确定经营目标应以发现并明确经营问题为前提,也就是说,决策首先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这就需要调查企业内外部环境,根据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进行企业诊断,确定某项决策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从而为进一步开展决策分析工作创造条件。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面临的问题多种多样,比如,如何组织产品生产、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安排生产、如何确定产品售价、如何确定存货水平等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决策者首先能发现并明确经营问题。

由于决策目标是企业未来努力的方向,因而确定决策目标应当符合以下三点要求:(1)目标要具体化。即确定的目标要具体明确,不能过于笼统抽象,以免被误解;(2)目标要数量化。即尽可能地用可计量的数量指标表达决策目标;(3)明确约束条件。即凡是附有条件的目标,应充分揭示其约束条件。

(二)收集与决策目标相关的信息

决策目标一经确定,就要针对决策目标广泛收集与其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决策分析程序中的重要步骤。正如前面所述,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企业在决策过程中,除了要考虑财务上可行之外,还要考虑定性或非财务因素。如果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忽略了定性因素或非财务因素,就有可能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因此,在收集与决策目标相关的信息时,一定要将定量信息与定性信息相结合,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相结合。

(三)提出实现目标的各种备选方案

由于决策是对未来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进行选择的过程,因此,必须根据所确定的决策目标和所掌握的各种相关信息,并充分考虑现实与可能,设计制订出实现决策目标的各种备选方案,这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和保证。备选方案的提出,一般要经过形成基本设想、做出初步方案、最后形成备选方案的反复补充修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解放思想、鼓励创新和集思广益的精神。

(四)选择最满意方案

选择最满意(或可行)方案是整个决策分析程序中最关键的步骤。在这一步骤中,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相关信息,对各种备选方案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可行性研究,从不同的侧面论证各方案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先进性、合理性与可能性,对各方案做出初步评价。在初步评价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对各方案进行定性分析,考虑各种非计量或非财务因素的影响。例如,要考虑国际、国内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动趋势,人们的心理、习惯、风俗等因素的改变,产品质量、雇员士气等。在对各备选方案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确定择优的标准及方法,通过不断比较、筛选,全面权衡利弊得失,最后选择出较为理想的最满意(或可行)方案。

(五)决策方案的实施和跟踪反馈

方案选定以后,就应该将其纳入企业的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因而它是决策分析过程的延伸。由于在组织实施决策方案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曾预料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要对实施的具体情况随时进行检查和监督,以揭示偏离决策目标的程度和原因,并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决策者根据反馈信息,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偏差,甚至调整决策目标或修改原决策方案,使之尽量符合客观需要和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以保证决策目标的顺利实现,从而使决策过程处于动态的良性循环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