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司记账分几类

公司记账分几类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是基础会计中的重要章节,目的在于介绍会计核算的核心会计账户以及记录这些账户的方法——复式记账。此外,掌握复式计账的基本含义,复式记账的依据和具体方法,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记账结构、记账规则及试算平衡的方法等。

学习目的:

本章是基础会计中的重要章节,目的在于介绍会计核算的核心会计账户以及记录这些账户的方法——复式记账。会计账户的设置是会计核算方法中的基本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重点掌握会计科目、理解会计科目是设置会计账户的直接依据、掌握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含义及联系、掌握各类账户的基本结构、了解会计账户的基本设置方法等。此外,掌握复式计账的基本含义,复式记账的依据和具体方法,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记账结构、记账规则及试算平衡的方法等。

关键概念:

会计科目 总分类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 账户基本结构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期末余额 复式记账 试算平衡

一、会计科目

( 一)会计科目的定义

第三章指出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分类,本章将介绍会计要素的分类——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分类是会计核算的必不可少的方法,便于会计人员进行核算,使得财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掌握财务状况。

会计要素分类是按照经济利益的流入或者流出是否属于日常经营活动等标准对会计核算对象的第一次基本分类。如果企业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仅仅需要知道这个企业总共拥有多少资源、承担了多少债务、年收入总共为多少,那么会计要素就能提供这些信息。但是现实生活中,投资者和债权人更希望知道掌握着哪些资源,这些资源的构成和分类;负担着哪些债务,这些债务有多少是需要马上支付的、有多少是需要以后支付的等等。会计要素的第一次分类无法提供更为翔实和细致的资料,因而要对这些会计要素进行细分,会计科目就是对这些会计要素的进一步细分。

会计科目能够分门别类地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以会计科目为基础设置账户,能够连续地记录企业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会计期间结束之后再整理和汇总,归纳和总结,从而提供各种有用的数据和信息。

例如企业的资产有2000万元,2000万元的总金额属于资产这个会计要素的总金额,反映企业资产的总体情况,但总资产中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现金、原材料、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各有多少,且占总资产的比重怎么通过会计核算进行反映,就需要对具体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会计科目设置是根据我国统一的会计制度预先设定的。每个企业必须遵守设置账户、处理账务所必需的规则和依据,是正确进行核算的重要条件。任何企业和个人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记录和报告的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企业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不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系统性

系统性就是要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的内容。会计科目作为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设置应当保证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的全部内容。会计科目设置必须反映会计要素的特点,制造性企业就应当设置“生产成本”等科目,因为制造企业主要经营活动是生产产品,但是商业企业就没有这一科目。

2.合法性

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按照会计制度,如果企业不存在此类经济交易或者事项,可以不设置相关的会计科目。对于明细科目,企业可以按照表4-1比照设置。会计科目的编号供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查阅会计账目时参考。

3.相关性

相关性原则就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该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企业会计核算的信息要满足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满足政府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制定方针政策的需要,满足投资人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作出投资决策的需要,满足债权人了解企业的债务状况并采取措施的需要,满足经营管理者更好地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总分类核算的科目,如“固定资产”、“实收资本”等等。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进一步分类,以提供更加详细、更加具体的会计信息科目。如固定资产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的型号、规格设置明细科目以分别反映不同型号、规格的固定资产的构成和数量。也可以在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之间设置二级科目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4.实用性

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之一是要符合单位自身的特点,满足对外报告和对内管理的需求。企业可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对一些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及其核算内容作出统一的规定,来保证会计核算指标在一个部门或者全企业范围内综合汇总、分析利用。但是会计信息归根结底还是为人所用,企业也不应当局限于统一的核算指标,会计主体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具体需要和管理要求,对会计科目进行增补合并,提高会计信息的效果和质量。例如,统一的会计科目没有设置“停工损失”,但是企业需要单独核算停工损失的情况下,可以设立这个科目。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详细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1.总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的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会计信息的科目,如“原材料”、“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总分类科目提供的是总括性指标,这些指标基本上能够满足各有关方面的需要。总分类科目由《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统一规定,具体会计科目的主要内容参照表4-1。

表4-1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统一规定的总分类科目

续表

2.明细分类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再作详细分类的会计科目。它提供了更加详细具体的指标,如果总分类科目下的明细科目太多,可以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之间增设二级科目,二级科目所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介于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之间。例如制造企业,在“原材料”总分类科目下,可以按照材料的类别设置二级科目:“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在原料及主要材料下又可以设置圆铁、生铁等;辅助材料下又可以设置润滑油、防锈剂等;燃料下又可以设置汽油、柴油等。

二、会计账户

( 一)会计账户的定义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载体。设置会计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目的是用来记录发生的经济业务,需要记载的内容很多,包括经济业务的发生时间、业务的具体内容、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等。因此,会计账户中有相应的位置以便于满足登记经济业务上有关内容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的账户结构和教学中有所不同,在下面的基本结构中我们会详细介绍。

(二)会计账户的分类

1.总分类账户

由于会计科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因此同会计科目的分类对应,账户也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根据总账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可以将其细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

(1)资产类账户。

资产类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种资产增减变动和结果的账户。例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原材料”等账户。

(2)负债类账户。

负债类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种负债增减变动和结果的账户。例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还有“应付债券”等。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和结果的账户。例如“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账户。利润类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利润的实现和分配情况的账户,例如“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账户。由于利润属于所有者的权益,因此这两个利润类账户也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4)成本类账户。

成本类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的账户。是广义的费用类账户中的一部分,这些费用发生时计入了所生产的产品成本,当产品完工被售出时,其成本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由此进入利润表。这类账户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等。

(5)损益类账户。

损益类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耗费和取得的各项收入的账户。这些收入和费用均将进入利润表。包括广义的收入类账户和广义的费用类账户。广义的收入类账户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过程中取得的各种营业收入。例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

2.明细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明细账户用来反映会计要素的详细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可以根据管理上的要求自行设置。

(三)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

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变动尽管错综复杂,但从数量上看,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会计账户的结构也相应地分为两栏,一栏登记增加额,另一栏登记减少额。至于哪栏登记增加、哪栏登记减少,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所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其中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之后的差额称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余额又可以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就成为下期的期初余额,这四个金额要素的基本关系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账户的基本结构如表4-2所示。

表4-2 总账

在教学中常将上述账户简化成T字形账户其结构如图4-1所示。

图4-1 T字形账户

具体而言,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以下内容:

(1)账户名称;

(2)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和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

(3)所依据的记账凭证的编号;

(4)增减金额以及余额。

(四)设置会计账户的基本方法

会计主体设置账户的原则有两个,一是根据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统一规定设置会计科目。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设置会计账户时要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的名称设置,不能够自行编造会计科目并用来设置账户。二是应该根据会计主体所核算的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设置。从事不同性质经济活动的会计主体,其会计要素的基本内容各不相同,因此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有差别,所设置的会计科目也不完全相同。

例如,制造企业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要根据六类会计要素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并根据六类会计科目分别设置账户,以便于全面系统地记录要素在经济业务发生以后产生的各种变化情况。

制造企业的会计账户设置如图4-2所示。

图4-2 制造业企业会计要素的细化

图4-2只是制造企业应该设置的六大要素的某些基本账户,在学习过程中要明确两个基本概念,首先不是所有性质的企业设置账户都同图4-2一样,其余企业的账户可以参照表4-1《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统一规定的全部总分类科目设置。其次,这里看到的账户都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被称为总分类账户或者简称总账;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账户被称为明细分类账户或者简称明细账。明细分类账户的设置内容见后文。

三、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间的联系与区别

( 一)相互联系

(1)会计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会计账户的名称。首先,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而账户则根据会计科目的分类,按照一定的结构特点,连续地记录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增减变化的结果,为经济管理提供数据变化过程的信息。

(2)反映的经济(会计要素)内容相同。会计科目规定了核算的内容及核算方法;会计账户则用以具体反映特定的经济内容。

(二)相互区别

(1)外表形式不同:会计账户必须具有一定的格式,会计科目则没有。

(2)发挥作用不同:会计账户是用来具体记录经济业务的工具(手段),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分类形成的项目(标志)。

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第一节已介绍过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念,本节将具体介绍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以及登记方法。通过总分类账户提供的各种总括核算资料,总分类账户可以概括地反映一个会计主体各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情况和结果。但是总分类账户并不能提供关于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过程及其结果的详细资料,不能满足经济管理上的具体要求。

明细分类账户弥补了总分类账户的不足。通过明细分类科目的设置,可以用来提供详细的账户核算资料。要具体了解各种材料的收、发、结存情况,就需要在“原材料”总分类账户下按照材料的品种、规格等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在“应收账款”总分类账户下就需要对不同的债务企业分门别类地设置明细分类账户以掌握企业和各往来单位之间货款结算的情况,避免混淆。

总分类账户是对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总括,对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起着统辖和控制的作用;明细分类账户是对总分类账户的细分,对总分类账户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每个明细分类账户所反映的资料其实都是总分类账户的组成部分。

二、明细分类账户和二级账户

除了设置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之间设置二级账户。二级账户提供的资料比总分类账户详细、具体,但是要比明细分类账户综合。继续前面的例子,在“原材料”总分类账户下可以先按照原材料的类型设置二级账户,如按照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若干类别设置二级账户,再按照材料的规格和型号设置明细分类账户。

设置二级账户后,总分类账户可以把二级账户作为中转站,用以更好地核算明细分类账户,但是要注意控制二级账户的数量,如果二级账户数量过多,就和明细分类账户一样,失去了设置的意义。

三、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总分类账户总括明细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又对总分类账户起到辅助补充的作用,只有将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够详细地反映同一核算内容。在取得会计凭证后,要同时登记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这种方法称为平行登记。

平行登记是指对所有发生的经济业务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下属的明细分类账户。在平行登记时要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 一)依据相同

经济业务发生以后,要根据相同的会计凭证,在登记有关总分类账户的同时,登记下属的明细分类账户。即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所反映的经济业务是相同的。

(二)方向相同

在记录同一项经济业务时,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记录的方向必须相同。即总分类账户记入借方,明晰分类账户也应该记入借方;总分类账户记入贷方,下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也应该记入贷方。

(三)期间相同

记入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时间可以有先后,但是必须在同一个会计期间(一般是同一个月份)全部登记入账。

(四)金额相同

记入总分类账的金额应该与其记入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合计数相等。总分类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与其下属的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相等;总分类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与其下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的合计数相等。

【例4-1】某企业2008年1月1日“原材料”账户余额为160000元(有关明细账的余额如表4-3所示),“应付账款”账户余额为22000元(应付A、B公司的款项余额是13000元、9000元)。

表4-3 某企业期初结存原材料情况

该企业在1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假设不考虑增值税,所购的材料全部直接记入“原材料”账户):

(1)3日,向A公司购买“主要材料”300千克,每千克60元,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2)10日,向B公司购买“燃料”400千克,每千克40元,货款尚未支付。

(3)15日,仓库发出“主要材料”2100千克,每千克60元,合计126000元,发出“燃料”1100千克,每千克40元,共计44000元。

(4)20日,以银行存款归还欠A公司的10000元,归还欠B公司的货款20000元,合计30000元。

将上述经济业务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录会计凭证,根据审核的会计凭证登入总账(表4-4和表4-7)和原材料明细分类账(表4-5、表4-6、表4-8和表4 -9)。

表4-4 总分类账

表4-5 原材料明细分类账

表4-6 原材料明细分类账

从以上“原材料”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原材料”总分类账户的期初余额160000元,借方发生额34000元,贷方发生额170000元,期末余额24000元分别属于两个明细分类账户的合计数。即:

原材料总账的期初余额=120000+40000=160000(元)

原材料总账的借方发生额=18000+16000=34000(元)

原材料总账的贷方发生额=126000+44000=170000(元)

原材料总账的期末余额=12000+12000=24000(元)

表4-7 总分类账

表4-8 应付账款明细分类账

表4-9 应付账款明细分类账

应付账款总账的期初余额=13000+9000=22000(元)

应付账款总账的借方发生额=10000+20000=30000(元)

应付账款总账的贷方发生额=16000(元)

应付账款总账的期末余额=3000+5000=8000(元)

总分类账户和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所形成的有关数字必然相等,我们可以依此定期核对双方有关数字,用来检查账户的记录是否正确。如果核对后,发现总账的有关数字不等于明细账数字相加之和,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并且予以更正。

一、复式记账的含义和原理

为了有效地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就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采取一定的方式在账户中登记经济业务。这种技术方法就称为记账方法。记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单式记账方法,另一种是复式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是在单式记账方法的基础上展开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实践的不断总结,复式记账法最终替代了单式记账方法,成为目前广泛通用的记账方法。单式记账方法已经被淘汰。

( 一)单式记账方法

所谓单式记账方法,就是只在一个方向上,单方面登记经济业务的记账方法。对于每项经济业务,只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或者只登记应收、应付的结算业务,而不登记实物的收付业务。

例如企业购买10000元的原材料,用银行存款将货款付清,货物收到。单式记账方法只在现金账户中登记现金存款减少10000元,但是对于原材料的增加却不作反映。如果企业采用赊销方式购得金额为10000元的原材料,那么企业只在债务中登记增加10000元的债务,不反映增加的10000元原材料。

用单式记账方法,对于有关应收、应付款的现金收付业务,现金账各自记录各自的,没有相互联系。而且在单式记账法下,对于支付的费用或采取赊销方式取得实物都不做记录,而只核算现金的减少或者债务的增加。

可见,单式记账方法虽然简单、通俗易懂、操作方便,但是账户设置不完整,账户与账户之间缺乏联系、没有联动性,非常容易产生错误。无法全面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更不便于检查账户的正确性,因此这种记账方法现在已经很少采用。

(二)复式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方法和单式记账方法不同,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用以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复式记账法就是以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的,以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依据而建立的一种记账方法。

现在仍然以上例为例,企业用10000元购买原材料,货款用银行存款支付,货物已验收入库。那么采用复式记账法,就要在银行存款中记录一笔减少10000元,在原材料中记录一笔增加10000元。

用复式记账方法,不仅要设置完整的应收、应付等账户,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还要设置实物资产、收入费用账户、各种权益账户。对于每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双重记录。

可见,复式计账方法虽然比单式复杂,但是账户设置完整,能够系统全面地反映账户间的关系,还可以根据会计恒等式的关系,对一定时期的经济业务进行综合核算,检查账户是否记录准确。

1.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

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资金的运动,企业经营过程中影响会计主体运动的经济业务都需要记录,这样才能完整地反映出资金运动的全貌,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企业资金运动方向一般有两个,即增加或者减少。在不产生新的价值情况下,一项资金的增加必定会引起另一项资金的减少,因此在记录经济业务时,就需要把资金增加或者减少的数额、原因以及时间完整地记录下来。复式记账恰恰利用了会计恒等式的原理,能够全面地反映每项经济业务涉及资金量的增减变化,通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账户全面反映。

2.复式记账方法的特点

(1)复式记账法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记录。当全部经济业务都能够相互联系地记入有关账户后,可以通过账户记录,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系统有效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对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以后,都采用相同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因而可以根据试算平衡,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企业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但是无论是何种经济业务,按照会计恒等式的原理,其资产总是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资金的增加和减少也不外乎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资产增加额等于负债与权益增加额;

第二,资产减少额等于负债与权益减少额;

第三,资产中,一部分项目增加、一部分项目减少;

第四,负债和权益中,一部分项目增加、一部分项目减少。

以上四种情况都反映了资金运动的过程,即资金增加或减少的金额和增加或减少的方向。最终,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权益会到达一个平衡的状态。这四种资金变化情况可以通过图4-3反映。

图4-3 会计三要素间的增减关系

3.复式记账的作用

复式记账法就是运用会计恒等式的数学方程式来记录经济业务,这样登记的结果能够全面地把所有的经济业务记入有关的账户从而使得账户系统有效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能够提供经营管理者需要的数据资料。由于每笔账户都对应了经济业务资金的来龙去脉,因此通过复式记账还能够检查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又因为复式记账法依据的是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因此可以通过试算平衡表计算出账户记录有无差错。

复式记账法以其诸多优点成为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可以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三种。

收付记账法是以“收”和“付”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是我国传统的复式记账方法。增减记账法是以“增”和“减”作为记账符号的复式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成为国际上通用的记账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11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二、借贷记账法

( 一)借贷记账法的发展

借贷记账法产生于13世纪的意大利。当时意大利的沿海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商品交换中为了适应借贷资本和商业经营管理者的需要逐渐产生了此种方法并且并流传于全世界。

借在英文中是Debtor,意指债权人;贷则是Creditor,意指债务人。资金的借入者叫债务人,资金的借出者叫债权人。简单地用Cr和Dr来表明资金借入和借出。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会计记录的业务不再局限于经营资本的增加或者减少,而扩展到更多的实物资产交易,会计记录业务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借、贷二字最初只表示借贷资本家与贷款人和借贷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及其增减变化,后来逐渐演变为单纯表示各种财产物资增减变化的记账符号。

到了15世纪,借贷记账法已经日臻成熟,成为会计上的专门术语,用来反映资本存在形态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在借贷记账法下,以“借”和“贷”作为基本的符号,“借”表示记入账户的借方,“贷”表示记入账户的贷方。抽象而言,无论是“借”还是“贷”都能够表明账户的增加或者减少,至于最终表示增还是减取决于账户的性质。

(三)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分为两栏:左边一栏是“借方”,右边一栏是“贷方”。“借”和“贷”做相反的记录,如果借方登记了增加额,那么贷方就登记减少额;反之,如果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就登记增加额。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借方登记的合计数称为“本期借方发生额”,贷方登记的合计数称为“本期贷方发生额”,最后汇总得到“期末余额”,本期的“期末余额”是下一个会计期间的“期初余额”。

1.资产类账户结构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特点是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由于资产的减少额不可能大于它的期初余额和本期发生额(借方额之和),因而此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资产的期初、期末实有数额。如图4-4所示。且存在:

图4-4 资产类账户的简化结构

例如原材料账户,购入原材料,表示原材料的增加,应记入“原材料”账户的借方;发出原材料,表示原材料的减少,应记入“原材料”账户的贷方,由于发出的原材料数额不可能多于现存原材料数额,因此原材料如果有结存,一定反映在“原材料”账户的借方。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账户结构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在会计恒等式中处于等式的右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结构相同,两者都是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由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与期初余额之和通常要大于本期的减少额,因此账户如果有期末余额必定登记在贷方,表示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期末实有数额。如图4-5所示。且存在:

图4-5 权益类账户结构

例如“短期借款”账户的贷方,偿还借款时,表示负债减少,应记入“短期借款”账户的借方;借入借款时,表示负债增加,要记入“短期借款”账户的贷方;由于偿还借款的数额不可能多于最初的借款数额,因而存在未偿还的款项,结欠的金额必定反映在“短期借款”账户的贷方。

3.损益类账户结构

损益类账户包括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例如销售收入是指企业对外提供劳务或者销售商品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是企业收益的主要来源,销售收入增加导致资产的增加,从而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在收入类账户中,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期末,收入应该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与有关费用配比,所以收入账户期末无余额。简图如图4-6所示。

图4-6 收入类账户结构

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它是企业为了获得销售收入而使用各种财产物资或劳务所费的成本,又称为已耗成本。费用导致收入减少,致使所有者权益减少,因此费用类账户是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费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后,费用类账户期末没有余额。简图如图4-7所示。

图4-7 费用类账户结构

4.成本类账户结构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人、财、物后生产出产品,这些消耗的人(人员工资等)、财(如用银行存款支付水电费等)、物(物资,如材料和固定资产)最后形成产品成本,所以它是投资者投入资本存在的具体物质形态,实质上是一种资产,因此其账户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相同。即成本增加记入借方,成本转销记入贷方。期初、期末有余额,都反映在借方,借方余额为在产品成本。成本类账户结构如图4-8所示。

图4-8 成本类账户结构

根据上述内容可汇总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结构如表4-10所示。

表4-10 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结构

由此可见,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期末余额都在记录增加额的一方,即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在借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在贷方。基于此,可以得出结论,根据账户余额所在的方向,也可判断账户的性质。即账户若有借方余额,则为资产类账户;账户若有贷方余额,则为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贷记账法的这个特点,决定了可以设置双重性质账户。

双重性质账户,是指既可以用来核算资产、费用,又可以用来核算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的账户。如“其他往来”、“待处理财产损溢”等账户。由于任何一个双重性质的账户都是把原来的两个有关账户合并在一起,并具有合并前的两个账户的功能,设置双重性质账户有利于简化会计核算手续。

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按照复式记账的原理,任何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登记。借贷记账法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这一记账规则是以资产总额等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平衡关系作为理论依据,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对每项发生的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相反的方向登记到相互联系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去。

【例4-2】某企业在1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假设不考虑增值税,所购的材料全部直接记入“原材料”账户)。

(1)3日,向A公司购买“主要材料”300千克,每千克60元,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此项经济业务,使作为资产的“原材料”增加18000元,同样作为资产的“银行存款”减少18000元。资产的增加记入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记入账户的贷方。

(2)10日向B公司购买“燃料”400千克,每千克40元,货款尚未支付。

此项经济业务,使作为资产的“原材料”增加16000元,增加数记入借方;作为负债的“应付账款”增加16000元,增加数记入贷方。

(3)15日,仓库发出“主要材料”2100千克,每千克60元,合计126000元,发出“燃料”1100千克,每千克40元,共计44000元。

此项经济业务,使作为成本的“生产成本”账户增加170000元,成本的增加记入账户的借方;作为资产的“原材料”账户减少170000元,资产的减少记入账户的贷方。

(4)20日,以银行存款归还欠A公司的货款10000元,偿还欠B公司的货款20000元,合计30000元。

此项经济业务,使作为资产的“银行存款”减少30000元,资产的减少登记在账户贷方;作为负债的“应付账款”减少30000元,负债的减少登记在账户的借方。

(5)22日,收到甲公司交来的银行存款作为对本企业的投资,款项20000元已存入银行。

此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得企业的“银行存款”增加20000元,资产的增加记入账户的借方;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实收资本”增加20000元,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记入账户的贷方。

(6)25日,经过管理层协商同意将欠乙企业的欠款5000元转作乙企业对本企业的投资。

此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得企业的“应付账款”减少5000元,负债的减少记录在账户的借方;所有者权益的“实收资本”增加5000元,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记录在账户的贷方。

(7)30日,董事会提交给股东大会利润分配方案,经股东大会批准拟向投资者分配股利10000元。

此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得所有者权益的“未分配利润”减少10000元,权益的减少记录在账户的借方;同时负债的“应付股利”增加10000元,负债的增加记录在账户的贷方。

四、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就是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来检查各类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由于借贷记账法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这就保证了每一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借、贷两方的发生额必然相等。将一个会计期间(一个月)全部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全记入有关账户后,所有账户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与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也必然相等。同样,由于所有账户期末余额是以一定时期的借、贷方发生额合计以及期初余额作为基础核算的,且存在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或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或本期借方发生额),因此所有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与贷方期末余额合计也必然相等。

上述平衡关系可以用下面三个公式表示:

全部账户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在登记完各个账户的本月发生额,结出本月的月末余额之后,可以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来检验账户记录的正确与否。

【例4-3】以上例为例,假定各账户期初余额如下各账户所示,将7个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全部登记入账,根据各个总分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结出本期借、贷发生额及余额。

根据上述各账户中相关数值编制试算平衡表如表4-11所示。

表4-11 企业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平衡表
2008年1月30日

值得注意的是,试算平衡表只是通过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来检查账户是否正确。如果借贷平衡,大体可以推断总分类账的记录正确,但是不能绝对肯定记账没有错误。因为借贷双方平衡只能说明总分类账各账户的借贷双方曾经记入相等的金额,但不能保证记入正确的账户,有些错误不能通过试算平衡表发现。

例如,第一,某项经济业务被漏记或者重复记录;第二,某项经济业务的借、贷双方记录时,借、贷账户颠倒,本来应该记录在贷方的金额记在借方,记录在借方的金额记在贷方,虽然能够保证试算平衡表正确,但是实际上已经发生错误了;第三,会计分录的借贷方金额偶然多一项,正好抵消。由于账户记录可能存在这些不能由试算平衡表发现的错误,因此对于一切会计记录进行日常或者定期的审核,保证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很重要。

五、编制会计分录的方法

( 一)会计分录和账户间对应关系

运用复式记账法处理会计业务,一般一笔会计业务会涉及几个账户,这些账户之间必然存在某种相互依存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账户间的对应关系反映了每项经济业务的内容以及由此引起的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因此,在采用借贷记账法登记某项经济业务时,要通过编制会计分录来确定涉及账户的对应关系,从而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会计分录是确定经济业务涉及的账户名称,以及记入账户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

(二)会计分录

1.会计分录的概念

对于每项发生的经济业务,财会人员在记账以前,必须确定账户间的对应关系,即指出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涉及哪几个账户、应记入每个账户的借方还是贷方,以及记入的金额。每个会计分录都有账户、方向和金额三个要素。其中,账户是经济业务发生后,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名称;方向是指应分别记入各对应账户的借方还是贷方;金额是指记入各账户的实际数额。在实际工作中,编制会计分录的工作具体体现在会计人员编制的记账凭证中。

2.会计分录的编制和种类

会计分录能够直观体现经济业务发生引起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账户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编制会计分录有一般的格式,如下所示:

会计分录有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两种,简单会计分录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只涉及两个对应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但是实际工作中业务是复杂多样的,同时还会出现一个账户的借方同时和几个账户的贷方对应,或者几个账户的借方同一个账户的贷方对应,也有几个账户的借方同几个账户的贷方对应。对于这种比较复杂的业务需要编制复合会计分录,现举例说明如下。

(1)一借多贷。

【例4-4】某企业购入原材料并且验收入库,其中6000元以银行存款直接支付,其余2000元暂欠。

此项经济业务发生后,涉及“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账款”三个对应账户,其中“原材料”是资产类账户,增加数额应该记入账户的借方;“银行存款”是资产类账户,减少的数额应记入该账户的贷方;“应付账款”账户是负债类账户,增加数额应记入账户的贷方。会计分录编制如下:

(2)多借一贷。

【例4-5】某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以前欠外单位的材料款2000元和欠职工的薪资2000元。

此项经济业务涉及“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和“应付职工薪酬”三个账户。其中,“银行存款”是资产类账户,减少数额记在贷方;“应付账款”和“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均是负债类账户,减少数额记入“应付账款”和“应付职工薪酬”的借方。会计分录编制如下:

3.编制会计分录的步骤

第一步,要分析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要素,是属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还是利润、费用等。第二步,要确定登记的账户是属于会计要素分类下哪个会计账户。例如,购买原材料2000元,款项用银行存款支付,那么所涉及的会计要素是资产,下属的会计账户是“原材料”还有“银行存款”。第三步,要分析金额的增减变化。哪个会计账户属于增加,哪个会计账户属于减少。在以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时,原材料账户应记增加,银行存款账户应记减少。第四步,确定记账的方向。如前所述,借方记录增加还是贷方记录增加完全是由账户的性质决定的,资产类账户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所以原材料账户借方记2000元,银行存款账户贷方记2000元。第五步,确定登记的金额。一般在一借一贷的情况下,两个金额相等。多借一贷或者一借多贷的情况下,要注意所有的借方金额合计数等于贷方金额合计数。最后写出完整的会计分录,借方部分顶格书写,贷方部分需要换行空一个格书写。

一、简答题

1.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联系及区别是什么?

2.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3.简述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4.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表的三个钩稽关系是什么?

5.平行登记要注意哪些方面?

二、单项选择题

1.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应该按照( )入账。

A.实际收到的投资净值

B.资产的市场价值

C.资产的账面价值

D.投资合同或者协议约定的价值

2.以银行存款购入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支付设备买价9000元,增值税为1530元,设备安装费用是1000元,对该项业务应该记入“固定资产”账户借方的金额为( )。

A.10530元

B.11530元

C.10000元

D.9000元

3.下列不属于损益类账户的是( )。

A.主营业务收入

B.营业外收入

C.所得税费用

D.应交税金

4.复式记账不同于单式记账,每笔经济业务登记的账户数量都是( )。

A.仅一个

B.仅两个

C.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D.三个或者三个以上

5.借贷记账法的余额试算平衡公式是( )。

A.每个账户的借方发生额=每个账户的贷方发生额

B.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C.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D.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部分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6.账户到底是借方记录增加还是贷方记录增加,是要按照账户的( )决定。

A.性质

B.分类

C.名称

D.以前存在的余额是借方还是贷方

7.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 )。

A.借方

B.贷方

C.没有余额

D.两者皆可

8.某企业资产余额现为100万元,如果发生以下经济业务,第一,收到外单位投资10万元,存入银行。第二,用银行存款支付企业的应付账款3万元。第三,收到到期兑现的应收票据2万元。则该企业资产的期末总额为( )万元。

A.109

B.100

C.110

D.112

9.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的原理是( )。

A.账户的基本结构

B.资金运动变化规律

C.会计等式平衡原理

D.平行登记基本原理

10.以下账户在年度会计期末要结转全部余额的是( )。

A.固定资产

B.主营业务收入

C.应付账款

D.盈余公积

三、多项选择题

1.设置会计科目要遵循的原则有( )。

A.系统性

B.合法性

C.相关性

D.实用性

2.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分类可以分为( )两类。

A.总分类科目

B.明细分类科目

C.资产类科目

D.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3.明细分类科目( )。

A.又称一级会计科目

B.是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依据

C.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

D.提供更加详细具体的会计信息

E.对总分类科目核算内容详细分类

4.账户可以提供的金额指标有( )。

A.期初余额

B.本期增加发生额

C.期中余额

D.本期减少发生额

E.期末余额

5.借贷记账方法下,对于下列哪些账户而言,借代表增加( )。

A.固定资产

B.应付职工薪酬

C.应交税费

D.本年利润

E.主营业务成本

6.借贷记账方法下,对于下列哪些账户而言,贷表示增加( )。

A.主营业务收入

B.营业外支出

C.本年利润

D.利润分配

E.应付账款

7.下列账户中,在会计期末一般没有余额的是( )。

A.资产类账户

B.负债类账户

C.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D.收入类账户

E.利润类账户

8.复合会计分录一般是指( )。

A.有借有贷的会计分录

B.一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C.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D.多贷多借的会计分录

E.有明细科目的会计分录

9.在进行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时,要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

A.依据相同

B.方向相同

C.名称相同

D.期间相同

E.金额相同

10.采用借贷记账法时,账户的借方一般用来登记( )。

A.资产的增加

B.收入的减少

C.费用的增加

D.负债的减少

E.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四、判断题

1.会计科目是由会计制度规定的。( )

2.设置会计科目应该遵循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

3.明细分类科目就是二级科目。( )

4.总分类科目是一级科目。( )

5.会计科目是根据账户开设的,账户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 )

6.会计科目与账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7.会计分录是根据经济业务确定涉及的科目名称,记入科目的某个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 )

8.所谓借贷记账方法的试算平衡,是根据资金的来龙去脉,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汇总计算和比较,检查账户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

9.平行登记后,总分类账户的余额或者发生额并非一定要与明细分类账户余额或发生额的合计数相等。( )

10.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凡是发行价超过股票面值的部分记入“资本公积”。( )

五、计算题

A公司2007年12月31日有关账户的部分资料见表4-12。

表4-12 A公司12月31日有关账户的部分资料表 单位:元

要求:根据账户结构及账户金额之间的关系计算并填列括号中的数字。

六、业务题

1.B企业2007年12月1日有关总分类账户和明细类账户余额如表4-13所示。

表4-13 B企业2007年12月1日有关账户余额 单位:元

2.该企业12月份发生以下业务:

(1)收到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一台,双方协议价为400000元,收到后即投入使用。

(2)收到投资者投入的现金1000000元,当即存入银行。

(3)收到C企业欠本企业的购货欠款10000元,存入银行。

(4)从D企业购入材料一批,买价和运费合计10000元,货款尚未支付。

(5)以银行存款归还本企业以前欠E企业的购货欠款10000元。

(6)赊销一批商品给F企业,货款30000元,商品已运抵F企业(不考虑税金)。

(7)从银行提取现金100000元。

(8)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60000元,当即存入银行。

(9)用银行存款1000000元偿还借银行的短期借款。

要求:

(1)根据所给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涉及明细科目的,请将科目名称写完整)。

(2)根据已给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资料登记有关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T形账户,并结出期末余额。

(3)根据账户的登记结果编制“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