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现状研究

宁波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现状研究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年宁波金融业较快发展,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银、证、保各行业投融资功能有效发挥,机构抗风险能力和经营稳健性总体提高。面对严峻的形势,宁波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并落实多项政策措施,快速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势头,区域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不断巩固,但经济走出低谷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结构不均衡是影响区域金融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宁波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现状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1]

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各级政府部门出台实施积极的经济政策,宁波经济增速快速反弹,投资和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外贸进出口探底回升,区域经济恢复增长势头逐步明朗。全年宁波金融业较快发展,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银、证、保各行业投融资功能有效发挥,机构抗风险能力和经营稳健性总体提高。多层次的支付清算体系高效运行、征信覆盖面进一步拓宽,反洗钱体系逐步健全,金融生态环境改善,金融体系总体保持稳定状态,但受区域经济运行中结构性矛盾加大、金融业竞争水平有待提高等因素影响,金融稳定水平较上年略有下降。

一、区域经济运行现状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国内外经济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面对严峻的形势,宁波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并落实多项政策措施,快速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势头,区域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不断巩固,但经济走出低谷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结构不均衡是影响区域金融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经济运行基本概况

1.经济增速明显反弹

2009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21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人均生产总值为7399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833美元),逐季增长呈“V”字反转(见图1),增速下降和上升的幅度都比全国明显。三次产业的比重为4.4∶53.3∶42.3,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9个百分点,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服务业推动GDP增长5.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其中金融业与房地产业表现最为突出,两行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分别达14.3%和12.4%。

2.增长结构变化显著

在三大需求结构中,投资与消费保持快速增长,出口回升缓慢(见图2)。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成为保增长的主要动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4.4亿元,同比增长15.9%;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608.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0.4%,但呈逐季回升趋势,其中出口386.5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6.6%,回升速度较慢,颓势未彻底改变,进口221.6亿美元,同比增长3%。全年合同利用外资34.2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7.0%,实际利用外资22.1亿美元,减少13.1%,降幅均有所扩大。

img2

图1 2003—2009年各季度宁波与全国GDP增幅变化

img3

图2 2000—2009年宁波投资、消费及外贸增速逐年变化情况

3.经济效益快速提高

2009年,宁波市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66.2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2.8亿元,增长10.9%,一般预算支出506.1亿元,同比增长15.1%;企业效益恢复提高较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846.48亿元、利润452.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2%、98.9%;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6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641元,分别同比增长9.2%和10.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

4.价格指数同比回落

2009年,宁波市CPI、PPI均较上年有所回落:其中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4%,下跌0.6个百分点,但逐季回升势头明显,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为102.3%,是推动CPI回升的主力;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88.99%,比上年末下降11.01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4.04%,下降5.96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高于购进价格指数5.05个百分点,表明工业企业经营环境有所好转。

(二)区域经济运行需关注的问题

1.外向型经济恢复发展较慢,出口风险加大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宁波市多数外向型企业订单减少,收汇风险加大。全年出口形势各月起伏明显,恢复增长的过程曲折,尤其是附加值较高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进口方面,由于铁矿砂、化工原料等大宗商品价格阶段性下跌,刺激了进口需求,恢复增长的速度远远快于出口,导致进出口顺差大幅收窄,2009年全市进出口顺差164.9亿美元,同比减少33.7%。

img4

图3 宁波进出口及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变化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2009年,欧盟、美国等宁波产品主要出口地频繁采取贸易壁垒措施,通过征收反倾销关税、提高产品检测要求等方式限制我国产品出口;一些国外进口商在利益驱动下放弃长期合作的信用,采取拒收到港货物、延期付汇、恶意压价等形式减少进口付汇,危害了我国出口商利益。而希腊、迪拜等国家和地区2009年下半年先后爆发债务危机,国际组织对欧洲经济的复苏预期表示悲观等,表明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远未结束,外贸形势仍不容乐观。

2.房地产行业超预期发展,潜在风险值得关注

2009年,受各项住房消费优惠政策的影响,宁波市房地产市场迅速回暖,商品房交易量价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公布的数据,2009年宁波市房屋销售价格累计上涨7.5%,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同比涨幅呈逐月增长态势(见图4)。其中新建住宅销售价格累计上涨11.7%,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与南京并列第八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市6区二手房成交总面积358.8万平方米,是上年的3.33倍,12月末成交均价达8399元/m2,同比上升39.1%(见图5)。

img5

图4 2009年宁波市房屋销售价格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

img6

图5 宁波市6区二手房成交情况

数据来源:宁波房地产交易中心

房地产市场的超预期繁荣带来了一些隐患和风险:一是部分新开楼盘租售比偏低,售价严重偏离投资价值;二是房价涨速快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房地产市场吸收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不利于内需拉动和第三产业发展。三是相关利益方与房地产市场发展捆绑在一起,可能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障碍,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健运行和发展。

二、金融业发展现状

(一)银行业

2009年,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大幅增长,流动性保持充足。与此同时,不良贷款出现反弹,盈利水平有所下降,房地产信贷占比上升,个别法人机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加强。

1.银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1)组织体系不断丰富,机构市场份额逐渐分散。

2009年末,宁波辖区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4家:法人机构16家,非法人机构28家,其中2009年新设2家省内城商行的一级分行。目前已形成国有银行为支柱,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重要组成部分,外资银行、村镇银行、非银行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发展的银行体系。截至2009年末,全辖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1795个,比上年增加23个,覆盖面不断扩大,银行服务密度持续提高。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机构市场份额逐渐分散。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立和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市场结构,四大国有银行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在竞争中明显缩小。

(2)业务规模扩张迅速,市场深度持续提高。

2009年末,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241.4亿元,当年新增1886.5亿元,增幅为29.7%,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储蓄存款新增504.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715.9亿元,当年新增1900.3亿元,增幅为32.7%,同比提高15.3个百分点。横向来看,在7个相关城市(包括宁波、杭州、大连、青岛、厦门、苏州、无锡)中,2009年宁波辖区本外币贷款余额及增量均位居杭州、苏州之后,列第三位。2009年末,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为93.6%,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年增量存贷比100.7%,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见图8)。

img7

图6 2001—2009年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及存贷款规模变化

2009年末,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首次突破万亿,达10317.7亿元,比年初增加2376.7亿元,增幅达29.9%;负债总额9963.3亿元,增幅达30.5%。各机构人均资产规模、平均网点规模均大幅提高。2009年,辖区新增存贷款额占GDP的比重分别达44.8%和45.1%,同比提高17.7和22.7个百分点,表明银行业对地区经济的介入较深,且呈不断提高态势。

(3)业务创新持续增多,理财产品不断丰富。

2009年,辖区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了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和个人财富中心,创新产品不断推出,涵盖企业与个人理财、银行卡、信贷、贸易融资等多个方面,为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了更多投融资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是,超过80%的创新产品为宁波本级以外机构创设,除宁波银行等本地法人机构外,多数银行业机构受人才和业务权限的制约,极少自主开展差异化创新产品的研发。

2.法人银行机构经营稳健性评估

截至2009年末,宁波辖区法人银行机构共有16家,包括1家城市商业银行、1家城市信用社、3家农村合作银行、6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家外资银行、2家村镇银行和1家信托投资公司。总体来看,法人机构发展稳健,流动性充足,资产质量保持良好,盈利面继续扩大,但经济环境不理想、行业竞争升级、内部治理缺陷等因素,给部分机构的稳健性带来负面影响。

(1)宁波银行。

2009年,宁波银行跨区域发展速度加快,5家异地分行的业务贡献逐步加大。年末该行各项存贷款余额为1103.13亿元和818.59亿元,分别增长66.5%和45.8%,余额存贷款比为74.2%。全年增量存贷比98.5%,比上年大幅提高53个百分点,年末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达10.75%和9.58%。该行全年流动性充裕,流动性比例维持在35%以上,年末不良贷款余额6.39亿元,不良率维持在0.8%的较低水平。而受息差缩小及新开分行成本列支因素影响,当年实现利润13.74亿元,仅增长4.4%,其中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70.6%,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

(2)城乡信用合作金融机构。

2009年,辖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保持了平稳运行。各城乡信用合作机构资本规模普遍扩张,多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取消资格股、实施增资扩股或引进战略投资者,各机构当年资本总额增长均超过10%,除个别机构外,多数机构资本充足率均高于10%,核心资本充足率也均在9%以上,资本金对风险资产的覆盖相对充分。全年各机构共实现盈利13.4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各农信联社盈利增幅均高于50%。

各城乡合作金融机构总体流动性比较充裕,流动性比例均高于25%。全年增量存贷比为75.1%,同比提高42.8个百分点,但个别机构增量存贷比偏低,业务发展明显滞后。各城乡信用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实现“双降”,资产质量持续改良,10家机构不良贷款总额19.2亿元,较上年减少16.5%,总体不良率1.66%,下降1.55个百分点,各机构总体贷款准备充足率为199%,比上年提高84个百分点。

(3)村镇银行。

2009年,辖区2家村镇银行——慈溪民生村镇银行与象山国民村镇银行依托大股东(民生银行与鄞州农村合作银行)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业务保持了平稳发展。截至年末,慈溪民生村镇银行存、贷款分别为5.33亿元、5.20亿元,象山国民村镇银行存、贷款分别为1.15亿元、1.30亿元。2009年末,2家机构流动性比率均高于60%,超额准备金率也在20%以上。2家机构全年资产质量保持良好,经营稳健,无不良贷款发生。

(4)外资银行。

2009年,辖区2家外资法人银行运行状态平稳,大量资金沉淀在同业市场上。2009年末,国际银行各项存款1.69亿美元,各项贷款0.61亿美元,其中贸易融资为0.58亿美元;协和银行存款余额106.84万美元。

(5)昆仑信托。

2009年5月,辖内原金港信托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引入中石油集团旗下的中油资产管理公司控股,并更名为昆仑信托,资本金规模从4.07亿元提高至30亿元,一跃成为全国信托行业规模第二名,抗风险能力大幅提高。2009年,昆仑信托实现业务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261%,全年实现净利润2.7亿元,资本利润率12%,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

3.当前需关注的问题

(1)存贷款规模季末冲高现象明显,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加剧。

在银行业当前的存贷款考核机制下,季末总量仍是判断各机构、网点经营绩效的主要标准,这种考核制度迫使一些机构或网点采取非正常方式美化指标,个别机构采取临时性措施,导致资金周期性波动明显,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不利。

img8

图7 2009年辖区银行业存贷款月增长情况

2009年,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迅速增长,但存款增量主要来源于企业贷款的派生存款,居民储蓄意愿不强,储蓄存款增长放慢、占比下降,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下降;而政府类贷款与按揭贷款的大幅增长,强化了资产的中长期化趋势,存贷款期限结构错配问题加剧,个别机构短期流动性风险增大。

(2)业务发展与市场关联密切,资产安全受房地产行业波动影响较大。

一方面,在各项刺激住房消费政策的作用和房价上涨预期下,从2009年一季度末开始,宁波商品房市场交易持续活跃,带动了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攀升,规模达到历史最高点,占全部贷款的17%。此类贷款能否正常还本付息,以及贷款出险后能否有效处置抵押物、保全信贷资产,将直接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发展的稳健性。

img9

图8 宁波房地产类贷款规模及占比变化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造成各类融资平台的负债大幅增加,由于此类负债业务与土地运作有较强的相关性。一旦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的态势逆转,房价、地价大幅下跌,将影响银行业房地产信贷资产和政府类贷款的安全,进而对银行业及整个区域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造成压力

(3)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剧,合规管理面临较大压力。

随着辖区银行数量的增加,各机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为扩大市场份额,部分商业银行通过调高抵押物估价、高息揽存、房贷返点等不正当手段争取客户和业务,影响银行机构业务稳健发展。个别机构在快速扩张中放松了内控与合规管理,导致操作风险发生,对机构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区域金融的稳定运行形成了隐患。

(4)不良贷款反弹明显,经营效益有待提高。

截至2009年末,辖区银行业按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99.24亿元,比年初增加19.27亿元,增幅为24.1%,但受贷款规模快速增长因素影响,年末总体不良率为1.29%,比上年下降0.09个百分点。由于传统存贷款业务在各商业银行仍处于核心地位,存贷款利差仍是各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2009年全行业实现利息净收入272.66亿元,利差占营业收入的85.3%,表明收入对利差的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受利差收入减少等因素影响,2009年银行业账面利润134.2亿元,较上年减少3.8%,盈利水平有待提高。

(二)证券业

2009年,宁波辖区证券业利用证券市场反弹回升机遇,加快发展速度。全年市场交投活跃、流动性充足,证券期货成交量、投资者开户数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稳健性增强,上市公司存量风险逐步化解。但同时市场同业竞争加剧,不规范竞争时有发生,上市公司行业结构性有待调整,经营业绩的有待提升。

1.行业运行稳健性分析

(1)市场主体总体变化较为平稳,投资者开户数增长较快。

2009年末,宁波辖区共有证券业机构49家,期货经营机构14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1家。截至年末,辖区股票投资者开户余额数74.06万户,比年初增长12.3%;期货开户余额数10632户,比年初增长49.2%。共有上市公司36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27家,占75%,当年新增1家,即理工监测(002322);H股及红筹股公司9家占25%。在27家A股上市公司中,中小板企业有10家,占37%。

(2)证券交投十分活跃,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足。

2009年,辖区证券经营机构证券成交总额18393.39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8.2%。其中股票和基金成交16899.83亿元,占证券成交总额的91.9%;分交易方式看,网上交易占81%,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证券成交规模的快速扩大,改善了市场主体的盈利能力。2009年,辖区证券经营机构实现利润15.59亿元,同比增长48.1%;指定与证券托管市值954.75亿元,同比增长144.2%,财富效应明显;投资者净流入市场的资金持续增多。

(3)期货业发展势头强劲,经营机构稳健性增强。

2009年,随着商品价格触底回升、市场财富效应凸显、投资者交投踊跃,辖区期货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期货代理交易量、期货代理交易额均创出历史最高纪录,其中期货代理交易量3112.34万手,同比增长50.1%;期货代理交易额20566.41亿元,同比增长66.5%。市场的快速发展,对辖区期货经营机构盈利性、流动性改善均产生积极影响,全年共实现利润总额5337万元,同比增长99.3%;客户保证金余额18.06亿元,同比新增8.66亿元,增幅为92.1%。

(4)上市公司融资重组活跃,企业存量风险逐步化解。

2009年辖区上市公司分别通过银行间市场、证券市场、银行授信等渠道新增融资139.86亿元。其中在证券市场融资19.28亿元,包括境内上市公司首次发行的0.67亿元、增发的13.61亿元,以及发行的公司债5亿元,截至2009年末,辖区上市公司已历年累计从境内外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达258.23亿元,包括境内上市公司185.11亿元,境外上市公司73.12亿元。年末27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1895.48亿元,同比增长189.7%。部分公司通过注资、增发等形式,迅速扩大资本规模。*ST甬成功(000517)由荣安地产借壳上市。国内证券市场第一单发行后撤销行政许可的立立电子事件也得到妥善处置,募集资金按发行价加同期存款利息返还给投资人。

2.法人金融机构稳健性分析

宁波杉立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是辖区唯一一家证券业法人金融机构。2009年,该法人机构业务发展快速、盈利增长平稳。全年期货代理交易金额4301.97亿元,同比增长14.4%;客户余额数2458户,同比增长48.5%;全年利润总额741万元,同比增长9.5%。据该机构自评估报告反映,2009年,公司按现代管理要求建立内部组织机构和各项内部风险制度,形成相应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随着金融期货上市的临近以及客户数的快速增加,公司落实开户实名制,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增强客户的风险意识,全年没有出现客户穿仓、暴仓现象,运行总体平稳。

3.需关注的问题

(1)证券市场同业竞争加剧,不正当交易时有发生。

随着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多,辖区证券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在客户资源相对有限的市场环境下,部分机构缺乏创新及相应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低佣金、低手续费等手段招揽客户,对证券经营机构的发展环境和信誉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频繁开户、销户也必将增加不必要的成本,不利于证券行业的稳健发展。

(2)期货业风险管理与发展速度不相匹配,市场主体风险防控能力较弱。

期货业使用的行情、交易、客户管理系统比较单一,功能不够完善,防范化解合规风险及行情波动引起的行业风险功能不足。随着大量新的投资者进入期货市场,部分投资者风险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市场非理性投资行为上升,风险有所积聚。另外,一些期货品种价格波动对市场形成较大风险,价格发现功能没有很好地体现,投资者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难度很大。

(3)少数上市公司业绩不稳定,房地产类企业占比较高。

2009年,在“救市”政策刺激下,虽然辖区多数上市公司业绩开始回升,但仍存有一些亏损或微利的公司面临经营上的风险。部分公司经营业绩不佳,甚至出现亏损,有的则依靠出售子公司保持微利。从产业类别看,辖区27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9家涉及房地产业,敏感行业集中度高,个别上市公司还是辖区若干家银行机构贷款余额最多的单一客户。

(4)非法证券活动出现新的变化,以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为主要特征。

2009年,在股指持续上涨、交易活跃的背景下,一些机构、个人从事非法证券活动出现新的动向,主要是通过随机拨打电话、短信、QQ群、博客、论坛和网站等形式,向投资者兜售所谓的“内幕信息”,以承诺高收益等来诱惑投资者;或者以类似手法推销炒股软件,在后续服务中为投资者推荐个股、分析行情,以会员费、服务费、咨询费等名义骗取投资者钱财,造成投资者损失。

(三)保险业

2009年,新的《保险法》开始实施,宁波辖区保险业围绕“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目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市场体系不断扩充,保费稳步增加,中介渠道运行平稳,政策性业务快速发展。但业务发展与效益匹配程度较低,粗放式经营有待改善。

1.行业稳健性分析

(1)市场体系稳步发展,经营规模持续扩大。

2009年末,共有44家保险公司在宁波辖区设立分支机构,其中产险机构23家,寿险机构21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1家,另有2218家各类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年末保险机构资产总额174.5亿元,同比增长15.6%。保费收入107.44亿元,同比增长23.4%。在各类保险中,车辆险实现保费37.25亿元,同比增长30.4%,对保费增长贡献率高达80.2%,主要是“汽车下乡”和小型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刺激汽车消费并带动车辆险的快速发展。2009年,辖区保险密度1519元,同比增加256元;保险深度2.6%,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2)赔付支出涨幅明显回落,经营稳定性有所提高。

2009年,辖区保险业各项赔付支出36.29亿元,同比减少4.3%,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25.44亿元,同比增长3.7%;人身险赔付支出10.85亿元,同比减少18.8%。赔付支出整体涨幅回落明显的原因主要是:上年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导致赔款激增,加之寿险处于给付高峰期,形成较大的对比基数。

(3)产险公司扭亏为盈,偿付能力增强。

自2009年5月以来,辖区产险公司一直保持盈利状态,全年承保利润率2.72%、承保利润1.06亿元。2009年,辖区产险公司平均综合成本率97.28%,平均综合赔付率62.46%,均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综合费用率34.82%,同比下降1.03个百分点。同时,因“见费出单”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应收保费率大幅降低,年末辖区产险公司应收保费1.66亿元,同比减少8.6%。

(4)寿险公司产品结构趋于优化,退保率略有降低。

2009年,在低利率等因素的影响下,分红险业务快速发展,保障型业务比重进一步提高。辖区寿险公司分红险保费收入33.66亿元,占比达61.7%,上升11.6个百分点;万能险、投连险均有所减少。同时,续期保费增长较快,新单期缴比例上升,增强了可持续发展力。全年辖区寿险公司续期保费23.31亿元,同比增长22.6%;新单保费31.28亿元,同比增长20.0%。2009年,辖区寿险公司退保率下降,全年没有发生一起大面积退保事件。

(5)保险中介总体运行平稳,兼业代理发展快速。

2009年,辖区保险中介渠道保费收入66.99亿元,同比增长25.5%,占全辖总保费的62.4%,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在各保险中介渠道中,兼业代理仍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年保费收入36.56亿元,增长40.6%,占中介业务比重54.6%,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保险营销员保费收入27.89亿元,增长11.7%,占中介业务比重41.6%,同比减少5.2个百分点;专业中介机构保费收入2.55亿元,同比增长5.4%,占中介业务比重3.8%,同比减少0.7个百分点。

(6)政策型业务增长迅速,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

2009年,辖区短期出口信用险承保金额达到290.2亿元,同比增长114.9%;保费1.57亿元,增长62.1%;承保利润4702万元,而上年则是亏损9934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完成3年试点目标,2009年末,辖区已承保水稻等14个农险品种,累计保费6697万元,累计支付赔款5786万元。辖区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共承保407.33万户次,累计保费4073万元,累计赔付2503万元,历年参保率均超过98%。保险公司参与的县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农民累计107.3万人次,基金规模1.82亿元,累计赔付111.48万人次,支付赔款1.83亿元。

2.需关注的问题

(1)行业市场竞争处于弱势,业务发展与效益存在结构性矛盾。

从整个金融业看,辖区保险业仍然处于弱势。2009年,辖区保险业资产仅占全辖金融业总资产的1.7%;保费总收入仅为全辖银行当年新增存款的5.7%,保险覆盖率总体不高。同时,行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市场份额主要集中于少数几家开设时间较长的保险公司,并且行业总体盈利能力偏弱,业务发展与效益不匹配。以扭亏增盈的产险公司为例,发展缓慢的险种却多数有较高的利润贡献率,如企财险、货运险、意外险、家财险等,而与此同时,发展快速的险种却多数没有利润,如车辆险等,2009年,车辆险保费同比增长30.4%,但全年却出现亏损。

(2)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机构风险管控难度加大。

由于市场主体不断增多,且产品和业务同质化严重,在保费总量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辖区保险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压力明显加大,部分机构决策粗放、点多线长,偏重保费增长速度,合规经营意识淡薄、风险管理能力薄弱,仍然程度不一地存在违反自律公约、盲目承保、误导消费、人员相互挖角等情况。一些非法保险活动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保险市场的有序竞争,对保险公司增强风险管控、保持经营稳健性产生影响。

(3)专业中介机构市场份额减少,经营呈低迷态势。

相对于兼业代理快速增长的态势,辖区专业中介机构发展明显落后,其所占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减,从近3年情况看,其保费市场份额已经从2007年的7.6%下降至3.8%,回落了3.8个百分点。由于缺乏创新和先进经营理念,专业中介机构业务拓展较为困难,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盈利水平不高,发展前景尚不明确。

(4)农村政策性保险操作风险隐患明显,可持续发展面临压力。

目前,农村政策性保险的农户投保和受灾损失的勘查,主要委托各镇(街道)农险组织开展,然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的存在,以及部分镇(街道)相关人员业务不熟等,影响农村政策性保险绩效和保险公司对风险的防控。

(四)金融业综合经营

1.金融控股公司与产融结合

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当前金融业综合经营的重要形式,大体包括纯粹控股型、金融行业内控股型和产融结合控股型三种。宁波辖区的情况主要属于第三种即产融结合类控股,如中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油资产)控股昆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昆仑信托)、协和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协和石化)控股协和银行有限公司(简称协和银行),以及上海易恩实业有限公司控股宁波杉立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等。

(1)中油资产与昆仑信托。

中油资产是中石油集团旗下重要的资本运营平台,主要致力于对中石油集团公司非油气业务的投资与管理。昆仑信托被中油资产控股(82.18%)后,股东数目由3家增为4家,但股权结构进一步集中。变更注册后,中油资产并没有大幅调整该公司管理团队。虽然资本规模迅速提高,但由于监管评级较低等原因,该公司2009年仍主要从事传统的银信业务,自营PE等创新业务未能开展。

(2)协和石化与协和银行。

协和石化于1991年在香港注册成立,注册资金5000万美元,经营范围为投资产业。宁波主要投资于加油站等资产。协和银行设立于1994年12月,是协和石化的全资子公司。截至2009年末,该行在册员工不足20人,95%以上的资产为现金。

(3)其他产融结合情况。

截至2009年末,辖区17家法人金融机构中,除昆仑信托等3家外,其余14家法人机构均有民营实业企业参股,但参股比例相对较低,特别是其中9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因受入股规定的限制,多数企业持股比例在3%以下,实业企业股权投资较为分散。同时,辖区一些企业(如雅戈尔集团)参与产融结合比较活跃。

产融结合发展和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针对产融结合的发展和规范缺乏系统性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予以保障;二是从宁波辖区实际看,对本地法人金融机构具有实际控制权的均是辖区外企业,由此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不利于准确评估产融结合的效果和风险。

2.交叉性金融业务

2009年,宁波交叉性金融业务稳步发展,调查显示,银证保交叉性业务累计发生额约为5217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保证金第三方存管4859亿元,占总金额的93%。

银证合作方面,主要有账户管理(如第三方存管、基金托管)、代理业务(如证券、基金理财产品发售)等;银保合作方面,除传统的银行兼业代理外,一些针对银行信贷产品开发的交叉业务成为跨行业合作的突破口,如出口信用保单项下贸易融资、保单质押贷款等,另外在全国首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全年累计承保100余笔、贷款余额近9000万元,进一步增强了辖区银保合作力度。银证保交叉性业务发展目前面临合作领域不宽,深度不够,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同时缺乏有效的监测统计和监管,不利于有效开展风险评估、预警和防控。

(五)金融机构改革

2009年,宁波辖区金融业加快改革步伐,政策性金融机构、国有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部分机构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内部治理进一步完善,新体制、新机制进一步得以深化运行。

1.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国家开发银行宁波市分行在总行股份制转型后,积极探索分支机构的改革路径,在巩固重大建设项目贷款、银团贷款等核心业务的同时,加大同业合作力度,并与地方政府合作,创新出服务中小企业的平台融资、平台担保模式;农业发展银行宁波市分行围绕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银行”,加大对涉农类业务的政策性支持,并继续探索发展商业性贷款业务;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与地方政府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向辖区外向型企业提供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信保覆盖面和深度都有所提高。

2.国有、股份制银行改革发展不断深入

2009年,农行宁波市分行启动三农业事业部制改革,股改进程加快。工、中、建等已改制国有银行开展了内部业务操作、会计流程改造和授权管理机制的改革,经营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对网点的布局、设施进行优化调整,强化软硬件配套,以提高对重点地区、高端客户的营销服务能力;股份制银行重点加强系统建设升级、设立小企业专营机构和零售业务创新,不断强化优势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呈现新局面

2009年,辖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积极扩充股本规模、清理合并资格股、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外延投资发展;各机构风险管控得到加强,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但由于人力资源不足、资产保全水平较低,部分机构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三、宁波金融运行稳定的定量评估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定量评估显示,2009年,宁波辖区金融业总体保持稳定状态,但受一些不利因素影响,稳定程度降低,潜在风险程度上升,须引起关注。对法人银行机构的情景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多数机构的抗风险能力较强。

(一)稳定状况综合评价分析

1.总体情况

2009年辖区金融总体仍处于稳定状态,但风险程度已经较上年提高,金融稳定程度连续下降,其中区域经济、房地产市场潜在风险加大。

注:分值越小,表示风险趆低,稳定状况越好。

img10

图9 宁波辖区2004—2009年金融稳定状况趋势图

img11

图10 宁波辖区2008年和2009年金融稳定得分雷达图

(二)情景压力测试

对辖区法人银行机构进行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压力测试表明,多数法人机构抵御信用风险和短期利率风险能力较好。但个别经营状况较差、资本充足率不高的机构受影响较大,信用风险抵御能力和流动性管理有待加强。

对辖区代表性银行进行房地产贷款轻度、中度和严重压力测试结果表明:在轻度压力和中度压力下,各行普遍保持较低的不良水平,而在严重压力下,不良贷款出现跳跃式增加,将对银行房地产信贷资产造成较大影响。

四、政策建议

1.深化金融机构改革,规范金融业竞争秩序

一是要出台规范性法律法规,约束金融机构主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对于违规越界的机构和个人要加强监管;二是提高金融机构的自律性,要积极发挥窗口指导、监管检查及各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各金融机构公平竞争意识;三是继续推动机构改革,促进法人金融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各金融机构改变简单、粗放、同质化产品的低水平竞争,加强业务创新,夯实发展的内在基础,建立新的盈利增长点,提高核心竞争力;四是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交叉性金融业务,发展金融综合经营,探索宏观审视性管理,研究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方法,提高对区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的防控能力

2.加强重点领域的信贷风险监测,维护银行业稳健运行

要加强区域经济运行中个别领域的风险管理,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严格落实房地产信贷政策,严防利用信贷资金投机炒作。加强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监测分析,密切关注企业资金流动。综合分析融资平台与政府部门的负债水平、结构和偿债力;加强贷款用途管理,建立风险监测制度,防止变相挪用银行贷款作为项目资本金,严格落实担保抵押,提高还款保障。同时,定期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开展风险评估、压力测试,建立风险处置预案,提高对潜在风险的应对能力,促进辖区银行业的稳健运行。

3.增强证券业机构风险防控能力,推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证券业经营机构要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完善操作流程规范与内控管理制度,强化监督检查,促进客户风险可控;加强各类业务交易系统、设备的更新改造与风险管理,确保交易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合理推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时化解经营风险;推进行业结构性调整,避免房地产等敏感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银行间市场等多渠道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并对可能存在的交叉性金融风险加强监测防控;继续深化证券业投资者教育,推进期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落实适当性管理要求,培育投资者形成相对成熟的风险规避、理性投资意识。

4.转变保险机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要加快保险市场渠道、业务结构的调整优化,逐步转变粗放式经营模式,推进保险机构内涵发展,,改善保险机构形象,提高保险的社会公信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明确专业中介的市场定位,充分发挥专业保险代理、经纪、公估机构的优势和特点,改善保险公司人、财等资源过度集中于销售前端的格局,实现保险与中介机构的共赢;继续推进农村政策性保险发展,尝试商业保险公司、地方政府与农民合作互助相结合的多种组织模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多层次的风险转移特别是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探索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的农村政策性保险的再保险体系,增强保险公司风险抵御能力。

5.加强金融生态建设,为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要继续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支付体系管理制度,增强防范票据变造、银行卡犯罪、网上银行诈骗等行为的能力;继续扩大征信覆盖面,丰富信用报告的信息量,缩短信息导入滞后期,强化征信系统的引导作用。二是提高司法效率,加强相关部门联系协调,依法保障金融机构权益。三是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证券、地下炒金、假保单等非法金融活动,并加强舆论宣传与政策研究,不断开放新的投资渠道,引导社会公众远离非法金融活动,尽可能减少非法金融对地区经济、金融的危害。四要积极开展区域金融稳定合作,在各地区、各金融主管部门间建立合作与交流机制,及时沟通风险信息,协调处置金融风险,共同营造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注释】

[1]节选自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宁波市金融稳定报告(2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