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深化理论的补充与发展

金融深化理论的补充与发展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融深化理论随着金融改革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正是基于此,麦金农和肖提出金融深化论。同时,斯蒂格利茨指出,由于市场的失灵,政府应对金融市场监管采取间接控制机制,并依据一定原则确立监管对象及监管标准,以正确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经济理论表明,金融深化减缓了信息和交易成本。库拉奇认为市场结构会影响国家及政府的金融深化政策。

第三节 金融深化理论的补充与发展

金融深化理论随着金融改革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继E.S.肖和R.I.麦金农提出金融深化理论后,国外许多学者又对此进行了大量研讨,逐渐形成了几个主要理论派别,丰富和发展了金融深化理论。

一、金融深化中的信息约束论

一般地,传统的古典和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只要作为生产要素市场之一的资金市场是信息充分和完全竞争的,并随着市场利率的浮动而自由浮动,供求就可以达到均衡,此时市场全部出清,资金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正是基于此,麦金农和肖提出金融深化论。但是随着金融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信息经济学的重大进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从不完全信息(Imperfect Information)市场的角度提出金融深化中的信息约束问题,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信息不完全,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使信息约束成为有效分配资金的一大障碍。这里的信息约束就是指由于传递机制的不完善或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失误。他们提出的信贷配给理论与信息约束紧密相关,假设每一项目都有其风险—收益分布,但银行不清楚该分布的确切信息,就不能确定该项目的风险大小,更无法区分高风险与低风险的借款者,只有借款者知道自己的风险分布。因此,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均衡,信贷市场的资金并不是给予出价最高的人。他们还指出,由于信息不充分,外部性和规模经济、自由市场并不是最优选择,应该强调政府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斯蒂格利茨指出,金融机构清偿力信息与金融机构管理信息问题;监控、选择和贷款的外部性及金融机构破产的连锁效应问题;市场不完善和缺乏问题;信息问题导致的不完善竞争问题;竞争性市场的帕累托无效率问题以及投资者缺乏信息问题,这些信息约束问题都会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所以,在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初期,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会有助于国内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促进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发挥。因为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过去极度的政府干预已使得市场解决不可能实现,市场完全扭曲;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失败的存在如信息不完善,自由市场不能有效地促进动态的长期的效率。

同时,他们还认为,即使是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也不可能彻底消除信贷配给,从而否定了麦金农-肖理论关于提高利率、减少政府干预后会消除信贷配给以提高投资质量的观点。这主要是由于道德风险效应(Moral Hazard Effect)与逆向选择效应(Adverse Selection Effect):前者指愿意支付较高利率的借款者可能会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偿还的可能性较小;后者指银行愿意选择风险低、支付利率低的借款者,因为银行认为高利率会迫使借款者选择高风险的项目,从而导致信贷配给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

信息约束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虚假信息泛滥,而真实信息滞后,从而由于某个薄弱环节产生的信息约束问题,累及整个金融乃至经济系统的发展。有的学者指出,金融业中的信息约束主要表现在银行选择企业的过程中;已建立业务关系的银企之间;商业银行的总分行之间;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监管机构与上市公司之间。从而造成风险累积,增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也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因此,要克服信息约束的障碍,就要培育克服信息约束的市场制度与机制。同时,斯蒂格利茨指出,由于市场的失灵,政府应对金融市场监管采取间接控制机制,并依据一定原则确立监管对象及监管标准,以正确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经济理论表明,金融深化减缓了信息和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的不同组合产生了不同的金融市场和机制,高信息成本会妨碍资本的合理流向。

二、金融深化中的制度因素论

以吉布森和塔克苏特斯(Gibson& Tsakalotos,1994)、库拉奇(Courakis,1984)与德密特和里得斯(Demetriakes& Luintel,1996)等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在现实经济中,市场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进行运作的,这些制度对于收集信息、降低风险等作用重大。而麦金农-肖的金融深化论忽略了制度因素的作用。

吉布森实证研究了韩国的经济,认为发展中国家要研究采取何种制度以及该制度如何运作,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金融自由化应该与扩大发展原金融机构及金融机构创新相结合。库拉奇与德密特里得斯非常重视经济与金融发展中的市场结构及银行作为。库拉奇认为市场结构会影响国家及政府的金融深化政策。德密特里得斯等则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银行行为因素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国家少数银行垄断银行业,加之信息不对称,银行业效率低下,竞争不完全,所以市场结构会影响国家政策。

三、金融深化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伯克特(Burkett,1987)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研究金融深化问题,他说,信贷关系的发展是随着商品与交换的发展而向前推进的,利润的货币形式便利了远距离的贸易往来,扩大了资本的流动空间,也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他指出,新古典理论没能解释国家为什么实施金融抑制,金融自由化不一定利于第三世界。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加上世界范围内资本积累的不平衡发展,影响了其工业化和金融深化进程。许多发展中国家为摆脱不平衡的国际分工状况,多制定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为此便实施金融抑制政策,政府采取补贴信贷,以引导资金向工业部门倾斜,实现工业化的战略目标,但劳动阶级特别是工人和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因此,第三世界国家应该采取一种现实的金融政策措施,既能促进工业化,又能增加劳动阶级的实际储蓄收益。所以,要大力扩展金融机构,加强金融深化,减少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实现经济发展。

四、金融深化中的投资质量论

V.加尔比斯(V.Galbis)与M.J.弗赖伊(M.J.Fry)从投资质量与效率的角度分析了金融深化问题。加尔比斯设计了一个两部门经济模型,以分析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政策。他假设存在两个部门,其一是传统部门,投资报酬率较低,其二是现代部门,投资报酬率较高。前者投资是内源融资,后者则通过银行筹集。他认为如果采取金融抑制政策,部门之间的资金流动会受到影响,低效率部门不愿将剩余投资存于银行,而是用于再生产,资金的供给与需求不能实现均衡状态。但如果在金融深化条件下,资金会由低效率部门转向高效率部门,总体投资质量提高,即使投资总量未增加,仍会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弗赖伊认为,金融抑制会导致对资金的过度需求,产生寻求租金的非价格配给现象,从而使经济严重扭曲。他分析了歧视性信贷政策的缺点:第一,借助利率补贴鼓励低收益投资;第二,颠倒了贷款利率的条件结构;第三,扭曲了要素价格;第四,使团体融资日益困难;第五,使存贷款利率倒置。他得出结论,金融深化会减少低收益投资者的资金需求,增加国内信贷,从而提高投资效率和收益。

此外,N.罗比尼和X.萨拉—依—马丁提出一个铸币税、金融发展与外生增长模型,认为政府之所以选择金融抑制政策,是为增加货币需求以获得通货膨胀税,他们认为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决定着经济的长期绩效,这是因为资本积累率对经济增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另一位经济学家福知高雄认为,在金融抑制经济中,政府从市场分割和强制储蓄两方面支持公营部门的发展,从而使社会总成本上升。而在金融深化条件下,虽然公营部门会短暂地蒙受损失,公营部门与私营部门福利及储蓄者收益长期内都会增加,所以应采取金融深化政策。

五、金融深化中的汇制选择论

肖与麦金农认为,只要实现了国内金融深化,就可以由金融体系配置资源,外贸可以自由化,利率和汇率可以浮动。而近几年一些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是否采用浮动汇率制,不能只考虑国内金融情况,还要考虑其他一些现实因素。美国经济学家格雷厄姆·伯德认为,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一国经济波动主要来自国内还是国外,即若经济波动主要产生于国外,则宜采用浮动汇率制,否则宜采用固定汇率制;经济开放程度;商品的多样化程度;贸易的地理分布集中还是分散;国内外资金市场一体化程度;相对的通货膨胀率;进出口的价格弹性;国际储备水平;社会对收入稳定和收入增长的偏好;是否存在一个较为完善的远期外汇市场等。

六、对金融深化论的简要评述

麦金农-肖的金融深化论从分析发展中国家具体经济环境的特殊性入手,摒弃传统金融理论中不符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成分,系统地论述了金融与外贸发展的辩证关系,克服了较长时期以来金融理论就金融论金融,忽视金融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配套的现象,为推进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与外贸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一些发展中国家以该理论为指导,积极地进行金融与外贸领域的改革以促进经济发展。虽然该理论并不完善也不成熟,但它初步探索了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现象,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存在金融抑制并导致外贸发展落后的许多原因,提出一些较合理的政策主张。虽然两人的政策主张侧重点各不相同:麦金农主张全面的外贸自由化,应从消除金融抑制入手,采用滑动的汇率平价政策,不主张依赖外资;肖则主张通过汇率制度改革推动外贸体制改革,揭示了滞后经济中国际收支与金融抑制的关系,认为应该通过金融深化包括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与外汇市场自由化理顺金融与外贸的关系。但两人都主张减少人为的干预,借助市场力量消除金融抑制,推动对外贸易自由化。

当然,该理论也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主要是:第一,“金融深化论”的基本思路是依靠市场力量处理好利率与投资、储蓄与投资、汇率与外贸的发展关系,实际上是经济自由主义在金融与经济领域中的运用,所以,该理论的前提条件是市场充分发展,不过,“金融深化论”考察的主要是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从而导致设定前提的矛盾。

第二,“金融深化论”实质上主张实行彻底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外贸的全面自由化,这种政策即使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也难以彻底推行,在发展中国家更缺乏可行性价值。

第三,“金融深化论”主张提高利率,发展多种金融机构,增大有组织的融资比例,因为该理论认为有组织的融资比非组织的融资更有效益。但发展中国家存在大量非组织融资,这种融资很不规范,但不能说这种融资效益低下,效率不高。

各种各样的派别对金融深化论的补充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完善了金融深化理论,但也分别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信息约束论用信息经济学原理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政府干预的经济政策主张,对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过程中政策的制定具有借鉴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完全可以认为该论点是对麦金农-肖的金融深化论的有益补充,麦金农-肖的金融深化论对经济市场化次序的探讨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次序安排,信息约束论则为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过程中如何实施政府干预政策提供了政策框架和理论依据。

当然,该理论也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最突出的弱点就是操作难度较大。首先,该理论要求温和地进行金融信息约束,但很难在现实中区分信息约束与金融抑制,严格的金融信息约束实质上就是金融抑制;其次,该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发展金融体系的建议有失偏颇,没有提出一个解决非银行渠道融资效率低下的有效方案,也没有充分估计到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深化中的信息约束问题。

(2)金融深化中的制度因素论可以说从制度的作用和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这一角度,补充和完善了金融深化理论。麦金农-肖的金融深化论忽视了制度的作用,该理论提出市场可以通过制度降低市场风险、收集市场信息、优化市场结构,看到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最大制约因素,具有其积极意义。但该理论没有提出如何建立切实有效的制度、并充分发挥作用的可行性政策建议,降低了指导作用。

(3)金融深化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研究金融深化问题,确实很少见。该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到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不利地位,指出发展中国家在独立之初采取金融抑制政策有其合理性,并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应该采取使广大人民受益的金融政策。但该理论没有看到市场力量的积极作用,过分夸大了政府的作用。

(4)投资质量论:加尔比斯对经济区划分为两个部门的假设,比较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它把货币看作两部门间资源转移的手段,用两部门投资质量和效率的差异,说明金融深化的意义,不是直接地把实际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麦金农理论。当然也有不足:单纯从资本收益率的高低决定投资方向,会造成产业结构的失调和经济的畸形发展。

(5)金融深化中的汇制选择论,充分认识到了汇率制度对一国对外贸易及其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了汇率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有其积极意义。但该理论没有看到汇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应有所不同,比如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与发达阶段应有所区别,在前一阶段不宜采用浮动汇率制。

总之,以上金融深化论的各派别都从不同角度补充了金融深化理论,使之更具有生命力和可操作性。但是,这些派别都没有注意到金融与其他产业,包括外贸领域的协调配合,没有看到金融的渗透力和作用力,在这一点上,都没有超越麦金农-肖的金融深化论。

七、几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区分

金融深化与金融改革:金融改革是金融深化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金融深化的必要手段和措施,只有通过金融改革,改掉一些妨碍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弊端,纠正一些失误,才能达到和实现金融深化的目标;金融深化是金融改革的目标和结果,当实现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时,也就标志着金融改革的成功。金融改革又不同于金融深化,金融改革可能最终会实现金融深化,即达到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但也可能不能实现金融深化的目标,产生许多负面影响造成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如在金融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实行金融市场自由化就会带来金融和贸易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就说明了这一点。

金融深化与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作为金融深化的重要内容,在促进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金融风险,从而加剧了金融深化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但金融深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深化的进程,因为随着经济发展,经济环境变化较快,许多对金融机构业务活动的规定和限制成为正常开展金融业务的阻碍,有时甚至影响到金融深化的进程,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就可以创造一些新的金融工具和手段,如可转化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可转化存款单、自动转账账户等,达到金融深化的目标。

金融深化与金融监管:金融监管为金融深化过程提供了稳定的保障,一般地金融监管是金融管理当局为金融制度的安全与稳定颁布的法规或采取的措施:金融深化又反作用于金融监管,促进金融监管的加强和调整,因为在金融深化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金融工具、金融手段、金融业务,从而要求金融管理当局顺应潮流加强监管。当前随着经济全进化过程的加快,各国的金融深化也向纵深发展,要求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如1995年,巴塞尔委员会和国际证监会组织技术委员会,向世界各国金融证券监管当局发表了有关银行及证券公司进行金融衍生交易的信息监管制度,协调国际上的金融监管。

【注释】

(1)门罗编:《早期经济思想》,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5页。

(2)门罗编:《早期经济思想》,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5页。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294页。

(4)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下卷),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41页。

(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41页。

(6)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82页。

(7)[美]罗纳德·I.麦金农著:《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原版,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原第2页。

(8)[美]罗纳德·I.麦金农著:《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1页、第192页、第193页、第194页。

(9)[美]罗纳德·I.麦金农著:《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1页、第192页、第193页、第194页。

(10)[美]罗纳德·I.麦金农著:《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1页、第192页、第193页、第194页。

(11)[美]罗纳德·I.麦金农著:《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1页、第192页、第193页、第194页。

(12)[美]罗纳德·I.麦金农著:《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1页、第192页、第193页、第19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