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性别差异研究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性别差异研究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与养老金水平联系密切。为探究退休年龄和收入水平对职工养老金水平的影响,对参保年龄相同的职工进行研究,考虑职工的参保年龄25岁。职工退休当年首次领取的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指标分别表示改革前后不同退休年龄的职工相对同时退休的标准人的养老金相对水平,横向反映职工的养老金水平。

第七章 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研究

本书的第四章、第五章以及第六章在现行养老保险政策下从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角度研究中国城镇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账户。研究发现,在现行制度的设计下,对于微观职工个体而言,改革后无论是个人账户、社会统筹账户以及整个养老保险账户都面临着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存在着巨大的支付缺口。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与养老金水平联系密切。职工养老金水平越高,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越弱;养老金水平越低,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则越强。由于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是为了保障职工的退休生活,因此职工养老金水平又存在刚性需求。如何促进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与养老金水平的协调发展,这就需要应对改革前后职工的养老金水平进行分析。本章从职工的养老金水平方面来研究养老保险账户。

本次改革增强了职工养老金水平与收入水平和缴费年限的联系,势必会对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退休年龄职工的养老金水平产生影响。与此同时,与男性相比,女性的退休年龄早、平均寿命高和工资收入水平低,改革也对不同性别职工的养老金分配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次改革对不同收入水平、不同退休年龄以及不同性别职工的养老金水平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退休年龄职工的养老金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男女职工的养老金水平又呈现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正是本章的研究重点。本章主要从城镇企业职工退休前后的相对收入角度以及养老金替代率来研究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的变化,探讨本次改革对于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的影响,同时通过分析不同因素的变化来研究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与支付能力的联系。

本章的研究框架如下:第一节通过对比改革前后城镇企业职工退休前后的相对收入变化,分析不同收入人群和退休年龄人群的养老金水平的变化;第二节通过研究养老金替代率指标的变化,对改革前后男女职工养老金水平的性别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性别职工养老金水平的变化;第三节则研究不同因素对于职工养老金水平和支付能力的影响;最后是本章小结。

第一节 退休前后城镇企业职工的相对收入分析

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差距是职工在职时工资水平差距的延续。由于养老保险制度具有收入再分配功能,退休前不同工资水平的职工通过养老保险制度的调节,其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本节在一定假设下运用确定年金理论建立不同退休年龄职工的养老金精算模型,在不同的相对工资水平下分析比较职工的养老金相对水平,从而比较企业职工改革前后养老金水平的变动情况,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探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养老金水平的影响。

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1]的精算模型

在建立具体模型之前,先对本章的相关假设和变量进行说明。变量的设定和取值如无特别说明,均与第四章和第五章一致。

为探究退休年龄和收入水平对职工养老金水平的影响,对参保年龄相同的职工进行研究,考虑职工的参保年龄25岁。由我国法定正常退休年龄的规定,男职工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考虑退休年龄分别为50、55和60岁。

(一)改革前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

职工退休当年首次领取的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改革前基础养老金为职工退休前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20%,此时职工退休前一年社会平均工资为;个人账户养老金为个人账户缴费积累额[2]除以计发年数,此时个人账户缴费积累额为,计发年数10年。于是改革前职工退休当年首次领取的基本养老金[3]

将参保年龄和退休年龄代入可分别得到

将α=100%代入式(7-1),可得改革前具有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职工(简称“标准人”)退休时首次领取的基本养老金

将α=100%分别代入,可得对应标准人的基 本养老金

(二)改革后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

改革后基础养老金的基数为退休前一年社会平均工资和职工本人指数化缴费工资的平均值,同时缴费每满1年发放1%,此时职工基础养老金的基数,缴费年限(R-n)年;个人账户养老金仍为个人账户缴费积累额除以计发年数,但此时计发年数与退休年龄有关,个人账户缴费积累额,计发年数。于是改革后职工退休当年首次领取的养老金

此时标准人退休当年首次领取的养老金记为

将参保年龄和退休年龄代入可分别得到

将α=100%分别代入,可得对应标准人的养老金

二、研究方法和指标选择

以参保时刻和参保年龄相同而退休年龄不同的职工为研究对象,考虑时间的可比性,分别选取改革前后两类“标准人”为参照系。

指标表示改革后不同退休年龄职工养老金绝对水平的变化情况,纵向反映职工的养老金水平。当时,反映改革提高了职工的养老金水平;当时,反映改革降低了职工的养老金水平;当则反映职工养老金水平不变。

指标分别表示改革前后不同退休年龄的职工相对同时退休的标准人的养老金相对水平,横向反映职工的养老金水平。指标的具体数值分别与职工相对工资水平α进行比较,可以反映职工退休前后相对收入水平的变化。当时,表示改革前(后)职工退休后的收入水平差距较退休前缩小;当时,表示改革前(后)职工退休后的收入水平差距较退休前扩大;当(或)时,表示改革前(后)职工退休前后的收入水平差距保持不变。

由于指标仅反映不同退休年龄职工的养老金相对水平,不能直接反映退休状态下相同年龄的男女职工的养老金相对水平。以职工60岁[4]时的养老金水平进行比较,于是改革前女职工和女干部60岁时领取的养老金分别为,改革后女职工和女干部60岁时领取的养老金分别为。选取改革前和改革后退休年龄为60岁的标准人作为参照系,则指标以及和指标以及分别反映改革前后退休状态下60岁的职工的相对养老金水平。

可见,当参保年龄给定后,影响职工养老金水平的因素主要有职工退休前相对工资水平α、退休年龄R、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gw、养老金增长率gb以及个人账户记账利率i1

三、测算和分析

(一)养老金绝对水平的变化

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gw为8%,个人账户记账利率i为3%,取各种可能相对工资水平α,分别测算退休年龄50岁,55岁和60岁职工的指标 ,可得表7-1。表7-1的首行表示职工参保前一年的各种相对工资水平,其他各行表示相同退休年龄不同相对工资水平职工的养老金相对水平,表中第1列除外,其他各列均表示具有相同工资水平不同退休年龄的职工的养老金相对水平。

表7-1 不同工资水平和退休年龄下职工养老金水平的变化 单位:%

由表7-1可以看出,50岁退休的职工除相对工资水平不低于250%外,其他工资水平的职工养老金水平都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其中相对工资水平60%的职工的下降幅度达到19%,而相对工资水平300%的职工却提高了3%。55岁退休的职工,改革提高了相对工资水平不低于90%的职工的养老金水平,降低了相对工资水平低于90%职工的养老金水平,但降低的幅度不大,相对工资水平60%的职工下降幅度达到5%,而相对工资水平为300%的职工提高幅度为17%。60岁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最大受益者仍然是工资水平最高的职工,提高的幅度高达35%。改革后,相对工资低、退休早的职工受损,相对工资高、退休晚的职工受益,而且工资越低、退休越早的职工受损越大,工资越高、退休越晚的职工受益越大。

从列项看,改革后养老金水平是否提高与退休年龄的关系密切。相同工资水平的职工养老金水平随着退休年龄的提高而提高。改革降低了绝大多数女职工和工资水平较低的女干部的养老金水平,却提高了所有男职工和工资水平较高的女干部的养老金水平,扩大了男女职工的养老金水平差距,加剧了养老金的性别利益差距。

由此可见,不同工资水平的职工应尽量推迟退休年龄来获取较高的养老金水平。改革比较有效地遏制了提早退休的现象,体现其效率的一面。由于男女职工不同的退休年龄规定,对于男女职工一视同仁的养老保险制度本质对女性是不公平的。

(二)养老金相对水平的变化

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gw为8%,养老金增长率gb为5%,个人账户记账利率i为3%,取各种相对工资水平α,分别测算退休年龄50岁、55岁和60岁时的指标,可得表7-2和表7- 3。表7-2和表7-3的首行表示职工参保前一年的各种相对工资水平,其他各行分别表示职工改革前(后)相同退休年龄不同相对工资水平的养老金相对水平。表中第1列除外,其他各列均表示具有相同工资水平不同退休年龄的职工的养老金相对水平。

由表7-2和表7-3作如下分析。

(1)从横向看,工资水平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职工的养老金相对水平高于工资相对水平,职工退休后的相对收入水平都得到提高,提高的幅度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而降低,相对工资水平越低的职工提高幅度越大,退休后职工的收入水平差距缩小。与改革前相比,改革后的提高幅度则低于改革前。以相对收入水平为60%且50岁退休的职工为例,改革前养老金相对水平为82%,而改革后则为75%。工资水平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职工的养老金相对水平低于工资相对水平,职工退休后的相对收入水平均呈现降低,降低的幅度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相对工资水平越高的职工降低幅度越大,退休后职工的收入水平差距缩小。与改革前相比,改革后的降低幅度则低于改革前。以相对工资水平为300%且50岁退休的职工为例,改革前其养老金相对水平192%,而改革后则为223%。可见改革扩大并加剧了养老金相对水平的差距。改革前50岁、55岁和60岁退休职工相对养老金的极差分别为110%、115%和120%,退休晚的相对养老金差距稍大,而改革后50岁、55岁和60岁退休职工相对养老金的极差分别为148%、149%和151%。各个退休年龄由于工资水平不同造成的最大相对差距分别由改革前的46%、48%、50%扩大到62%、60%、63%。[5]

表7-2 改革前不同工资水平和退休年龄职工的养老金相对水平 单位:%

表7-3 改革后不同工资水平和退休年龄职工的养老金相对水平 单位:%

(2)从纵向看,相对工资水平相同而退休年龄不同的职工的养老金相对水平差异不大,仅仅是相对工资水平较高、退休年龄较晚职工的养老金相对水平稍高,改革前最大差距是8%,而改革后则有所缩小,最大差距为3%。

(3)正常退休的男女职工,退休后的收入水平差距较在职时的收入差距得到缩小,体现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收入调节功能。但与改革前相比,改革削弱了养老金的收入再分配功能,扩大了退休后职工相对收入水平的差距。

下面考虑退休状态下相同年龄的职工的养老金相对水平。取各种相对工资水平α,测算改革前的指标,改革后的指标,并得到改革前的指标以及改革后的指标,汇总可得表7-4和表7-5。表7-4和表7-5分别表示改革前和改革后不同工资水平职工60岁时的养老金相对水平。其首行表示职工参保前一年的各种相对工资水平,其他各行分别表示不同退休年龄的职工60岁时的养老金相对水平。表中除第一列外,其他各列均表示具有相同工资水平的男女职工的养老金相对水平。

表7-4 改革前不同工资水平职工60岁时的养老金相对水平 单位:%

表7-5 改革后不同工资水平职工60岁时的养老金相对水平 单位:%

由表7-4和表7-5可知,与60岁退休的标准人相比,除了改革前工资水平低于80%的55岁退休的职工的养老金相对水平高于工资相对水平外,其他50岁和55岁退休的职工60岁时的养老金相对水平均低于工资相对水平,而60岁退休的职工60岁时的养老金相对水平则呈现不同态势,收入水平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养老金相对水平提高,收入水平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养老金相对水平降低。表明对于退休状态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对于退休年龄50岁和55岁的收入水平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职工的收入再分配功能是逆向的,而改革后,更是加深了这种功能。养老保险制度对于退休年龄60岁的职工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则是正向的,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但是改革后削弱了正向分配的功能。

改革前相同工资水平的职工,退休年龄50岁和55岁的职工60岁时的养老金仅为退休年龄60岁职工的70%和85%左右,而改革后则仅为52%和73%左右,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养老金水平的差距略扩大。可见改革扩大了退休状态下职工的养老金水平的差距,退休年龄越早的职工的养老金水平越低。从性别视角看,男女职工的养老金差距扩大,正常退休的女职工和女干部的养老金与相同工资水平的男职工的养老金相对水平的差距分别扩大了18%和12%左右。

四、结 论

本节通过对企业职工退休前后相对收入的精算分析,研究不同退休年龄和工资水平对养老金水平的影响,可得到如下几点结论。

(1)养老金水平是否提高与退休年龄的关系密切。相同工资水平的职工的养老金水平随着退休年龄的提高而提高。改革损害了工资水平较低、退休年龄较早的职工的利益,而工资水平较高、退休年龄较晚的职工则在改革中受益。不同工资水平的职工应尽量推迟退休年龄来获取较高的养老金水平。改革比较有效地遏制提早退休的现象,体现其效率的一面。

(2)改革前后退休年龄相同而工资水平不同的职工的养老金水平的差距较收入水平的差距有所缩小,体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具有收入再分配功能。但与改革前相比,改革扩大了低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的养老金水平的差距,低收入人群的退休生活压力加剧。改革削弱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

(3)从性别角度来看,女性职工仍然是利益受损者。改革降低了不同工资水平的女性职工的养老金数额,提高了不同工资水平的男性职工的养老金数额。扩大了男女职工养老金水平的差距。由于男女职工不同退休年龄的规定,对于职工一视同仁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质上对女性是不公平的。

第二节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性别差异研究

上一节从职工退休前后的相对收入的变化来研究不同工资水平、退休年龄对职工养老金水平的影响,已对职工养老金水平的性别差异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本节进一步探究不同性别职工改革前后的养老金水平的差异。

一、养老金替代率

潘锦棠(2002)指出评判性别利益公正标准为同时退休的男女职工的养老金差距应小于退休前工资的差距 ,。对此进行变形可得,由于养老金替代率是反映职工养老金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水平的比值,即男性养老金替代率应小于女性养老金替代率。比较男女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可以判定养老保险制度的性别利益是否公正。

养老金替代率是养老保险制度方案设计和评估分析的关键参数,根据本节研究的目的,选择最后工资替代率和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进行研究。

(一)最后工资替代率

最后工资替代率为职工首次领取的养老金占职工本人退休前一年工资的比例。。最后工资替代率可以较好地衡量职工退休期间的生活水平相对在职期间生活水平的替代程度,用来衡量男女职工的性别利益。当女职工的最后工资替代率不低于男职工的最后工资替代率,体现性别利益公正,而当女职工的最后工资替代率低于男职工的最后工资替代率时,则性别利益不公正。

最后工资替代率较好反映不同性别职工退休生活水平的变化。由于最后工资替代率受职工退休前一年工资水平的影响,当职工退休前一年工资水平越高,则最后工资替代率越低,当职工退休前一年工资水平越低,则最后工资替代率越高。因此最后工资替代率的数值大小不能直接比较职工的养老金水平。

(二)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

为了从数值上直观比较不同性别职工的养老金水平,选用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来反映。

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为职工首次领取养老金占职工退休前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即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对于不同职工而言,当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越高,反映职工的养老金绝对水平越高,职工的退休生活水平越高;当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越低,则反映职工的养老金绝对水平越低,职工的退休生活水平得不到较好的保障。

二、养老金替代率精算模型

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由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两部分组成,养老金替代率等于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与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之和。

(一)改革前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

设职工参保前一年的工资水平W,改革前基础养老金为职工退休前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20%,即;个人账户养老金为个人账户缴费积累额除以计发年数,即11%W,于是基础养老金最后工资替代率 :

个人账户养老金最后工资替代率:

基础养老金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20%,

个人账户养老金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

(二)改革后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

改革后基础养老金的基数为退休前一年社会平均工资和职工本人指数化缴费工资的平均值,同时缴费每满1年发放1%,即职工基础养老金(R-n)%(W+-W)(1+g)wR-n-1/2,个人账户养老金仍为个人账户缴费积累额除以计发年数,即个人账户养老金8%。于是

基础养老金最后工资替代率 :

个人账户养老金最后工资替代率:

基础养老金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

个人账户养老金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

三、测算和分析

以2006年1月1日开始加入养老保险体系的具有男职工与女职工平均状况的“标准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设未来女性收入保持在男性收入的70%,城镇职工中男女职工比为6∶4(潘锦棠,2002),则男性职工的工资水平为,女性职工的工资水平为

取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gw为8%,个人账户记账利率i1为3%,考虑男职工和女职工正常退休年龄为60岁和50岁,对不同参保年龄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进行测算。

(一)最后工资替代率

将具体数值代入模型中可分别得到不同性别不同参保年龄改革前后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最后工资替代率,见表7-6和表7-7。

由表7-6和表7-7中基础养老金替代率的比较可知:改革普遍提高了男性的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却降低30岁后参保女性的基础养老金替代率。由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的比较可知,随着个人账户规模的做小和计发月数的提高,无论男女职工,改革明显降低了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由于女性的退休时间早,计发月数越大,较男性而言,女性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降低的幅度更大。以20岁参保的职工为例,改革后男性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降低的比例为37.23%,而女性降低的比例为55.21%。

由养老金替代率(合计列)比较可知,改革后提高了男性的最后工资替代率,却降低了女性的最后工资替代率。越早参保的男性职工最后工资替代率增加的比例越高,越晚参保的女性职工最后工资替代率减少的比例越高。可见改革提高了男性职工的养老金水平,却降低了女性职工的养老金水平,扩大了男女职工的养老金水平差距。

表7-6 改革前后不同参保年龄最后工资替代率(男性) 单位:%

表7-7 改革前后不同参保年龄最后工资替代率(女性) 单位:%

改革前女性的最后工资替代率均高于相同参保年龄的男性,而改革后女性最后工资替代率均低于相同参保年龄的男性。即改革前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现了性别利益的公正,改革后对女性职工是不公平的。

(二)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

将具体数值代入模型中可分别得到不同性别不同参保年龄改革前后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见表7-8和表7-9。

表7-8 改革前后不同参保年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男性) 单位:%

表7-9 改革前后不同参保年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女性) 单位:%

对比表7-6和表7-8可见,由于男性职工的工资水平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男性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高于其相应的最后工资替代率。同样对比表7-7和表7-9可见,由于女性职工的工资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女性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低于其相应的最后工资替代率。

由表7-8和表7-9可知,改革后尽管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降低,由于基础养老金替代率的增加使得男性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明显提高。而女性由于退休年龄早,工资水平低,其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只有较早参保才有所增加,因此改革降低了女性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改革后对于同时参保的职工,女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明显低于男性职工,男女职工的养老金水平的差距在扩大。参保年龄20岁的男职工社会工资替代率由改革前的41.89%提高到改革后的56.47%,而同时参保的女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由改革前的33.67%减少到改革后33.05%。养老金水平的差距由改革前的8.22%扩大到改革后的23.42%。

四、结 论

本节基于性别视角,对不同参保年龄的男女职工的最后工资替代率和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进行测算,得到以下结论。

(1)改革前女性的最后工资替代率高于男性,而改革后女性的最后工资替代率却低于男性。这意味着改革使得男女职工的养老金水平差距大于退休前工资水平的差距,削弱了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同性别之间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从而在养老金分配中产生不利于女性的结果。

(2)改革提高了男性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却降低了女性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即改革提高了男性职工的养老金水平,降低了女性的养老金水平,从而扩大了两性间的养老金水平差距。

(3)由于改革增强了养老金水平和退休年龄以及缴费工资的关联度,使得退休年龄早,工资水平低的女职工的养老金水平在改革后受损。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体现“效率”的同时,应强调不同性别的“公平”。

养老保险制度存在性别利益问题。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具体设计和安排都不应忽略这一问题。重新审视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中的退休政策,将提高女性的退休年龄纳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综合考虑中是解决问题最直接的方式。合理选择改革时机和确定退休年龄提高的幅度是复杂的决策过程,政府应承担由于退休政策影响女性养老金水平的责任,降低女性的计发月数,从而提高女性养老金水平。此外,遗孀年金、最低保障水平的设计都有利于提高女性职工的退休生活水平。

第三节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与支付能力

在第一节和第二节对改革前后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水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节主要研究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与支付能力的联系。根据第二节养老金替代率可以作为衡量养老金水平的指标,为了比较不同职工的养老金水平的变化,本节主要选用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作为养老金水平的衡量指标,对改革前后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进行测算。结合第六章对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的研究结果,来分析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参保年龄、不同退休年龄以及不同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对改革前后养老金水平与支付能力的影响。

一、收入水平的影响

当n=20,R=60,gw=8%,i1=3%,mold=10,mnew=11.58时,对改革前后不同收入水平城镇企业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ARR)进行测算,并与表6-1进行汇总可得表7-10。

表7-10 改革前后不同收入水平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水平与支付能力 单位:%

从表7-10来看,对于缴费年限高达40年的职工而言,改革后的养老金水平较改革前有所提高,养老金水平提高的幅度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从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水平来看,收入水平60%的职工提高了7%,而收入水平100%的职工提高了13%,收入水平300%的职工则提高了39%。可见,从养老金水平来看,相同条件下,收入水平越低的职工退休后收入水平的改善比较有限,而收入水平越高的职工改革后的收入水平提高显著,加大了不同收入水平之间的养老金水平的差距。最低缴费工资水平和最高缴费工资水平的养老金水平差距由改革前的46%扩大到77%,扩大了1.7倍。退休前工资收入的差距在退休后得到进一步延续,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受到损害。

与此同时,从养老金支付能力来看,改革不改变养老金支付能力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强的趋势,改革前后不同收入水平的支付能力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单位缴费支付能力均随着改革降低了56%的支付,支付缺口均较改革前扩大56%。

二、参保年龄的影响

当R=60,gw=8%,i1=3%,mold=10,mnew=11.58时,对具有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城镇企业职工改革前后不同参保年龄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ARR)进行测算,并与表6-2汇总可得表7-11。

从表7-11来看,不同参保年龄职工改革前后的养老金水平随着参保年龄的提早,养老金水平呈现递增趋势,参保年龄越晚,改革后的养老金水平则越低。改革前,参保年龄对职工的养老金水平的影响并不大,最大的差距仅为3%。而改革后,参保年龄对职工的养老金水平的影响增大,养老金水平的最大差距为17%。

从改革前后养老金水平的变化来看,参保年龄越早的职工的养老金水平提高的幅度越大。20岁参保的职工的养老金水平提高了13%,而35岁参保的职工的养老金水平则降低了1%。可见,改革后只有尽早参保才可获得更高的养老金支付。

从改革前后的养老金支付能力的变化也可以明显地看到,改革前养老金水平的支付能力随着参保年龄的推迟而减弱,而改革后养老金水平的支付能力随着参保年龄的推迟而增强,越早参保的职工的支付能力越弱,越晚参保的职工的支付能力则越强。

职工尽早参保可以获得更高的养老金水平,而从支付能力考虑,推迟职工的参保年龄可以增强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

表7-11 改革前后不同参保年龄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水平与支付能力 单位:%

三、退休年龄的影响

当n=60,gw=8%,i1=3%时,此时mold=10,mnew随着退休年龄的不同而不同,对具有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城镇企业职工改革前后不同退休年龄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ARR)进行测算,并与表6-3进行汇总可得表7-12。

由表7-12可知,尽管改革前后养老金水平随着退休年龄的推迟呈现提高趋势,但是改革前的养老金水平的差距不大,50岁退休的职工和70岁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水平仅相差4%。由于改革增强了养老金水平与缴费年限以及退休年龄的关联度,参保时间相同,而退休年龄不同的职工的养老金水平随着退休年龄的推迟而显著提高。

比较改革前后养老金水平的变化,退休年龄越晚的职工的养老金水平提高得越显著,20岁参保50岁退休的职工养老金水平仅提高1%,而60岁退休的职工养老金水平则提高了13%。职工可通过推迟退休时间获得更高的养老金水平支付,鼓励职工推迟退休年龄。

表7-12 改革前后不同退休年龄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水平与支付能力 单位:%

从改革前后不同退休年龄的支付能力来看,尽管支付能力随着退休年龄的推迟而增强的趋势没有改变,但是由于改革后退休年龄的推迟,养老金水平显著提高使得单位缴费的支付能力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

改革后职工可以通过推迟退休年龄来获得更好的养老金水平,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则随着退休年龄的推迟而增强。

五、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的影响

当n=20,R=60,gw=8%,mold=10,mnew=11.58时,对改革前后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下城镇企业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ARR)进行测算,并与表6-6进行汇总可得表7-13。

表7-13 改革前后不同退休年龄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水平与支付能力 单位:%

由表7-13可知,随着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的提高,养老金水平也不断提高。改革后当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从3%提高到8%时,养老金水平提高了16%。比较改革前后的养老金水平,缴费年限40年的企业职工改革后的养老金水平较改革前提高,提高的幅度随着利率的不断提高而减少。

从支付能力来看,改革前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随着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的提高显著增强,而改革后由于个人账户的缩小,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并没有显著增强,单位缴费面临着超过150%的支付缺口。

由于个人账户的可继承性,通过提高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能有效提高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水平,但是不能有效增强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

六、结论

本节通过分析不同收入水平、参保年龄、退休年龄以及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四个因素的变化来研究改革前后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与支付能力的联系。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改革扩大了不同收入水平职工的养老金水平的差距,不同收入水平职工的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都下降了近56%。

(2)改革后越早参保的职工可以获得更高的养老金水平,改革对于鼓励职工尽早参保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从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的角度来看,则是越晚参保的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越强。

(3)改革后越晚退休的职工可以获得更高的养老金水平支付,改革有效地鼓励职工推迟退休年龄,与此同时,越晚退休的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也越强。由此可以通过推迟职工的退休年龄,达到增强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和提高养老金水平。

(4)与改革前不同的是,改革后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的提高没有有效增强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但职工的养老金水平则随着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的提高而增强。

本章小结

由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与养老金水平联系密切,本章通过分析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的变化来研究养老保险账户。具体从退休前后企业职工收入水平的变化来研究不同收入水平、不同退休年龄职工的养老金水平的变化,同时从分析职工养老金替代率指标来研究不同性别职工养老金水平的变化,并研究职工养老金水平与支付能力的联系。

研究表明,改革增强了养老金水平与个人缴费工资水平及缴费年限的联系,加大了缴费工资水平较低人群的生活压力,扩大了不同退休年龄人群养老金水平的差距,男女职工养老金的性别差异进一步扩大。为此,提高低收入人群和女性职工的退休生活水平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可通过推迟职工的退休年龄以及提高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来协调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水平和加强支付能力的发展。

【注释】

[1]此时基本养老金表示职工退休当年首次领取的年养老金。

[2]由于只有活过退休年龄的职工才领取基本养老金,所有缴费形成一个确定年金。在职工退休当年年初的缴费积累值是该确定年金的所有缴费的积累。

[3]右上标old表示改革前,右下标R表示退休年龄,下同。

[4]只要男女职工处于退休状态均可,60岁的讨论相对比较简单。

[5]相对差距是同一退休年龄职工相对养老金水平极差除以相对工资极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