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贷规模控制工具的重新使用

信贷规模控制工具的重新使用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由于贷款规模控制直接作用于货币供求,在2007年四季度,央行已经联合银监会对商业银行新增信贷规模进行了“窗口指导”、处罚或限制,对贷款规模的重新使用反映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链条存在问题,其他间接工具的作用不足以起到及时的效果。一是加强央行独立性,完善货币政策形成机制。

8.4.4 信贷规模控制工具的重新使用

官方控制信贷是1988年、1994年治理通胀的老经验,当时一压贷款,通胀就能压下来。但是现在和那时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控制信贷实际上是从根上控制了基础货币,现在央行发行了基础货币以后,就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现在不是一个倒逼机制,而是基础货币决定信贷规模。既然如此,强制压信贷这个下游的产品,其效果很差,这完全是一种“堵漏”的方式。

表8-3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贷款资金额占货币供给量增加额的比重明显下降,这说明通过控制贷款的增长来达到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的目的已不太可能。中央银行于1998年1月取消了对贷款规模的限制。但是由于贷款规模控制直接作用于货币供求,在2007年四季度,央行已经联合银监会对商业银行新增信贷规模进行了“窗口指导”、处罚或限制,对贷款规模的重新使用反映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链条存在问题,其他间接工具的作用不足以起到及时的效果。

表8-3 各年贷款增加额与M2比率

img638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展望》,中国人民银行, 1998。转引自胡家勇,《转型、发展与政府》, P277

从2007年底数据看出,信贷总量控制手段效果明显, 12月央行金融统计表明, 12月新增贷款仅485亿元,同比少增1720亿元, M2增速放缓至16.72%,紧缩取得了效果。但从结构看,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占比提高,控制信贷主要通过压缩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来实现, 12月中长期贷款新增1299亿元,而票据融资下降了900多亿元。这埋下了投资反弹和经济过热风险,因此央行在2008年继续实施紧缩, 2008年开年央行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继续强调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并将严格控制货币信贷增长放在首位,要继续加强窗口指导。央行期望由于商业银行不合理的信贷结构无法持续,最终必将通过降低贷款期限来应对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但受宏观数据下滑的影响,央行又不得不对贷款规模进行调整。2005年8月央行证实放松商业银行信贷额度,并对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实行差别待遇,让地方银行新增信贷额度更高一些以实现支持小企业和农业发展的目的。

商业银行在“早贷款、早收益”的指导思想下,从2003年开始集中在上半年发放贷款, 2006年一季度新增贷款占比达40%, 2007年第一季度继续多增,这一方面是由于商业银行内部考核更多强调当年利润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商业银行对央行紧缩政策的反应。针对贷款季节波动较大的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召开“窗口指导”会议,要求商业银行树立持续稳健经营理念,加强风险管理,追求适度利润,合理控制信贷投放规模和进度,均衡放款。由于银行对贷款规模的使用遵循“前大后小”的规律,导致年底市场正常的贷款需求得不到有效保证,央行在2008年特别规定了贷款规模按季度控制。

从近年货币政策操作来看,需要从五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一是加强央行独立性,完善货币政策形成机制。二是改革货币政策操作的宏微观基础,强化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为抑制通货膨胀,弱化地方政策投资冲动,提高企业对利率的弹性,促进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提高市场流动性,引导居民合理平滑消费。三是改革汇率制度和汇率形成机制,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同时合理引导汇率预期。四是探索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提高操作的有效性。五是加强信息沟通,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透明度,实现对预期的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