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际粘性理论

实际粘性理论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在研究货币政策机理的时候,都认为价格不能经常变动而导致的名义冲击会产生实际效应, Phillps曲线揭示了通胀与实际产出之间的替代关系,但是根据价格调整速度的解释,必然存在高频的价格调整会降低通胀政策的实际效应。

3.2.2 实际粘性理论

新凯恩斯认为,这些现象所提及的粘性都是实际工资和价格粘性,而非新凯恩斯主义的名义粘性。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在研究货币政策机理的时候,都认为价格不能经常变动而导致的名义冲击会产生实际效应, Phillps曲线揭示了通胀与实际产出之间的替代关系,但是根据价格调整速度的解释,必然存在高频的价格调整会降低通胀政策的实际效应。

N.Mankiw、Akerlof和Yellen(1985)通过对企业个体的最优定价行为的研究提出质疑,他们指出非完全竞争经济中粘性产生于企业根据最大化自身利益定价但不对货币量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价格设定的名义粘性远远低于宏观经济所表现出来的价格粘性。

Blanchard和Kiyotaki对此提出由于存在总需求外部性,单个企业面对的调整价格的小成本会通过形成外部性造成宏观经济价格粘性。

波动加速机制。Ball和Romer认为,不仅名义需求冲击会导致产出和福利波动,甚至波动本身就是无效率的,会放大产出和福利的波动幅度。当需求下降而价格不进行调整会导致产出和福利的更大下降,当需求上升而价格不进行调整会导致产出和福利更大幅度上升,这种加速机制可能源于私人价格粘性成本与社会价格粘性成本存在差异所致。

企业信誉理论。由于消费者在商品市场上购买商品时,价格成为最重要的信息,为了保证高价所隐含的高质量信息,企业往往会将加成定在较高水平,同时当经济衰退时,也宁愿减量而不愿降低价格,以保证企业产品信誉为目标。

需求非对称变动理论。假定商品市场存在信息上的不对称和不完全性,需要付出一定搜索成本,而消费者对产品价格变动的反应存在不对称性,对价格下跌的增加需求的反应幅度要大于因价格上涨而减少的幅度。当企业价格上升时,除非搜索成本小于提价幅度,消费者会继续购买即使是高价的企业商品,因此企业对商品定价会高于市场出清水平,当政策变化时价格也相对不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