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务报表分析的步骤是怎样的

财务报表分析的步骤是怎样的

时间:2022-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务报告分析人员在发现企业会计政策变更时,需要注意分析管理层运用会计政策的动机。但若管理层滥用会计估计,或者管理层不时变更这些估计,公司以前披露的收益信息就会存在误报。报表分析人员在评估会计估计变更时,需要判断是否存在随意变更会计估计的情况,管理层对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是否合理,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额能否确定,会计估计变更对损益和其他项目的影响有多大等。

8.财务报表分析的步骤是怎样的?

财务报表分析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之前进行会计分析,主要是为了消除财务分析过程中的“噪音”干扰,评价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这可以通过以下的基本步骤进行:

(1)了解企业的经济业务

了解企业的经济业务可以较好地了解这种业务类型适合于采用何种会计处理方法,企业是否采用了最为恰当的方法。譬如,企业的正常坏账比率是多少?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与正常的坏账比率是否存在矛盾?应计折旧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限是多长?采用的折旧方法是否与事实情况相匹配?等等。

(2)确认公司主要会计政策

公司战略的执行、风险的规避都要通过特定的经济行为去实现,这些经济行为会通过特定会计政策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告当中,因此报表分析人员首先要对反映公司所在行业特征的会计政策和反映企业风险管理的会计政策进行确认和评估,判断企业这些基本会计政策有效性、公司如何管理这些政策。比如产品研发是高科技企业成功的保障,存货管理是零售业生存的根本,报表分析人员对这些因素展开分析:哪些指标或会计事项能够描述这些因素的内涵?决定这些指标或会计事项的会计政策是什么?会计政策中是否包含会计估计和主观判断?这些估计和判断是否客观、准确?对企业经营效果的影响如何?

(3)分析公司会计政策的灵活性

公认会计准则的颁布和执行是为了增强财务信息的一致性、可信度,减少对财务数据的操纵,使其更客观、准确。但经济业务是复杂多变的,公认会计准则的一致性越强,管理者按照事物的本质,在会计政策决策中反映真实业务的灵活性越差,反而可能会丧失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因此,各国会计准则在制定过程中对需要涉及重大判断的业务,给管理人员留有较多的空间。一般而言,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可能是保守的、自由的或中立的,它会影响企业当期和未来的收益水平。企业对一贯会计政策的背离可能导致会计操纵,财务分析人员一般要对会计政策偏离行业标准的企业加以注意,也要对会计政策与过去期间不同的企业加以注意。企业会计政策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

①会计政策的选择。并不是所有会计政策的选择都具有灵活性,每个国家的情况也相差甚远,但各国会计准则对下列会计政策的选择都赋予一定的灵活性:折旧政策(加速折旧或加速折旧法)、存货会计政策(先进先出、后进先出或平均成本法)、商誉摊销政策(摊销方法、期限)、准备计提政策(需要计提何种准备)等。如果会计政策选择的灵活性很小,会计数据可能不会为理解公司经营的经济意义提供更多的信息;相反,如果经理在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时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则会计数据有可能提供较多的信息,这主要取决于经理如何实施这种灵活性。

当管理当局能自由地选择可接受的会计政策时,它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倾向乐观,另一种是倾向保守。通常认为具有保守倾向的管理者所做的决策是低风险的,减少了高估收益和追溯变动的可能性,但是过度的保守和稳健从长远看却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信性。

一般而言,企业会计政策一旦选定就不会轻易地改变,公司会计政策在两种情况下会发生改变:一是强制变更,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或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要求会计政策变更,如我国1999年底,财政部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紧接着中国证监会又公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做好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我国上市公司应提取包括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在内的八项准备(简称八项准备),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再如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下称新会计准则)包括了1个基本会计准则和38个具体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确认与计量等许许多多方面有重大改革(涉及具体内容将在后面部分讲解),并将在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势必会对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会计政策产生重大影响。二是自愿变更,如果会计政策的变更可以使会计信息变得更相关、更可靠,管理层可以自主修改会计政策。会计政策变更会对净收益的计算产生影响,前一种变更所带来的影响是所有企业需要面临的,报表分析人员应该对后一种变更给以足够的谨慎,分析会计政策变更内容、理由的合理性,变更数据影响大小,因为这样的变更可能隐藏管理层出于特定目的操纵收益的企图,可以从中发现管理层对未来收益的预期。

财务报告分析人员在发现企业会计政策变更时(主要是自愿变更),需要注意分析管理层运用会计政策的动机。大多情况下会计政策的运用是和某些决策密切相关的,比如决定计提充分的准备可能是为了进行资产再投资,也可能是为了保持和提高企业某时期的获利能力。管理当局可以通过调整会计政策的运用来影响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从而影响收益的确定;管理当局还可以通过调整诸如广告费、营销费、修理费、维护费、研发费等这些可以自行决定的费用发生时间来达到操纵报表收益水平的目的。财务报告分析人员在进行分析时就需要甄别管理当局的意图,才能更好地降低风险。

②会计估计的选择。由于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公认会计准则在具体实行时,有时需要管理层做出会计估计,比如:坏账损失的估计、存货跌价损失的估计、固定资产折旧期限的估计、固定资产净残值的估计、无形资产摊销期限的估计等。若会计估计、会计估计变更是依据最近可利用的、客观的信息为基础进行的,并不会削弱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若管理层滥用会计估计,或者管理层不时变更这些估计,公司以前披露的收益信息就会存在误报。报表分析人员在评估会计估计变更时,需要判断是否存在随意变更会计估计的情况,管理层对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是否合理,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额能否确定,会计估计变更对损益和其他项目的影响有多大等。

③会计披露方式、时间的选择。由于管理层掌握着充分的信息,以及他们对经济业务、法律法规的熟悉与了解,管理层对会计事项披露方式、时间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报表分析人员需要对信息披露的方式、语言表述方式、信息披露的时间等加以甄别,掌握公司信息披露的“个性”。比如:诺基亚公司习惯单独披露研发费用,爱立信和摩托罗拉却将之包含在管理费用中,然后在报表附注中说明;再如一些公司为了控制盈余而调整销售或采购时间,另一些公司为了消除不良影响(或者获取宣传效益)而提早/推延重大信息发布等。

④财务报告编制国际间差异。由于各国文化背景、制度构成、管理模式等不同,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很大,虽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国家间大力推行采用统一的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已取得很大成效,但要在全球范围内统一仍然是遥遥无期,给跨国公司的信息披露带来很大困惑,也使跨国公司财务报表编制、合并会计信息具有很大灵活性。报表分析人员对跨国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首先关注是否可以获得可比的财务数据,其次关注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对财务信息的影响,比如: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一般来讲意味着较高的偿债风险,但在日本有时被认为是财务状况良好的标志,因为在日本负债是资本的首要来源。

(4)评价公司会计战略的符合度

管理层具有相当的会计政策灵活性,报表分析人员可以从以下角度判断管理层运用这种灵活性实施公司经营战略影响公司经营状况,还是操纵公司利润,隐瞒公司真实业绩:

①公司的会计政策是否反映行业特征。如果不能反映行业特征,判断是由于企业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战略,还是其会计政策存在问题。

②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公司是否做出了重大的生产经营安排。如果存在这样的行为,表明管理层愿意通过努力、花费代价去实现目标,降低了公司通过不正当手段实现目标的可能。

③公司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是否一贯符合实际。公司会计政策的持续性如何,是否自愿披露因政策出现问题而改变会计政策和估计,改变的原因是什么?理由充分吗?

④公司管理层是否具有运用灵活性进行收益管理的强烈动机。赋予公司管理层会计政策灵活性需要付出成本,并不表明管理层都会滥用手中权力,只有在其自身、利害关系人或公司面临危机/巨大诱惑时,其盈余管理的动机就会增强,操纵收益的几率就会上升。

(5)评价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是衡量会计质量的重要尺度之一,在评价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时,报表分析人员可以注意:

①利用已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否足够评价公司经营战略和经济效果。此举判断公司表明的行业状况、竞争压力、未来的筹划是否有会计数据支持,管理层对当前的经营业绩是否给以充分的说明,还是其为了某些目的自我吹嘘。如2004年我国深沪两市新上市的股票80%改变了募集资金使用方向,上市公司给出的理由大部分都是行业竞争激烈,竞争环境发生改变,引起广大投资人对其募集资金相关财务信息的质疑。

②公司是否对主要的会计政策、会计假设、会计估计给以充分的解释,特别是发生变更时。有经验的报表分析人员发现公司对重大会计政策变更可能会作为报表信息、报表附注信息披露,也可能作为重大会计事件单独披露。

③公司是否自愿披露一些重大信息,帮助报表分析人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一些法律、法规、公认会计准则没有强制要求披露的经济事项,对企业外部人士了解企业状况有重大帮助,企业是否主动披露,并且是否主动披露坏消息,阐明糟糕业绩产生的根源,制订解决方案,这也是企业信息披露制度是否完善的一个指标。

④公司与投资者的关系。公司之前的财务报告是否遭到投资人的强烈质疑,公众投资者或者报表分析人员是否很难接近管理层,管理层是否从不与公众投资者接触,这些显示了公司是否主动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

⑤识别潜在危险信号。在对公司整体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基础上,报表分析人员需要仔细观察,识别是否存在潜在危险信号。Krishna G. Palepu和他的合作者Paul M.Healy与Victor L.Bernard总结了众多研究人员和报表分析人员的研究与经验,一些常见的潜在危险信号有:

A.原因不明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化;

B.在业绩糟糕的情况下,出现能够提高利润的原因不明交易或者经常签订企业合并协议,从而业绩大幅度改善;

C.公司增长迅速(特别是公司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增长速度大大快于行业增长速度情况),但与销售增长相比,应收账款或者存货有异常增长;

D.公司的业绩利润非常好,以至于难以相信,特别是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间的缺口持续增加;

E.公司财务报告的收益与应税收益缺口加大;

F.管理当局的一些异常决策,如未预料到的大额资产冲销、年末的大额调整等;

G.被出据附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或无缘无故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等。

出现上述信号可能暗示管理层可能利用手中信息“粉饰”会计报表,显示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处理的态度,报表分析人员对于出现上述信号应持有相当的职业谨慎。

(6)消除歪曲会计信息的影响

报表分析人员经过上述分析,初步对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建立了基本判断,若公司的会计信息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特征,分析人员就可以以此为基础展开进一步的财务分析;若公司的会计信息存在重大舞弊,严重歪曲了客观实际,进一步报表分析的意义就已丧失;若公司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部分失实,分析人员应当尝试重新计算失实数据,尽可能消除歪曲会计信息的影响。

分析人员消除歪曲会计信息可以借助的工具:一是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基于收付实现制核算企业业绩,当分析人员不能确定损益表的收益,现金流量表信息可以为必要的调整提供基础。二是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也提供了大量会计信息,比如一些会计政策说明等。三是审计报告、企业重大事项公告等其他辅助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