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时间:2022-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流动负债是公司必须在未来12个月内偿还的债务。资产负债率,又称债务比率或负债经营比率,是企业全部负债与全部资产的比率,它表明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占的比重,反映了债务融资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重要标志,它与财务风险有直接关系。因此,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应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为宜。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在40%~60%。

第二章 好当家知家底——有关资产负债表财务分析

第一节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又称变现能力,是企业用短期债务到期可以产生的现金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它取决于近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的多少。

短期债务的债务人和长期债务的债务人一样,都必须按照协议的规定到期偿还债务的本金并支付相应的利息。不同的是,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主要是研究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关系,不太强调获利能力的重要性,这是由于流动资产在短期内可以转化为现金用于偿付流动负债。而企业的盈利是按权责发生制计算出来的会计期末的盈亏结果,并不代表企业肯定有现金用以偿付债务。即使一个盈利的企业,也可能因为没有流动资产偿付债务而破产。

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和营运资本。

1.流动比率

赚钱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公司将太多的钱投入到非流动资产或者背负太多的债务,公司就不会再挣到更多的钱了。如果公司能够继续经营,则必须拥有日常经营所必需的和偿还债务的现金。

流动比率是衡量公司债务的最常用工具之一,流动比率衡量公司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使用的资产和公司必须在12个月内偿还的债务。这个比率可以让你知道公司是否有能力利用手中的资产来偿还未来12个月内必须偿还的债务。计算流动比率需要下面两个关键数字:

①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和公司所持有的其他资产(如应收账款、存货和交易证券),它可以在未来12个月内兑换成现金。

②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公司必须在未来12个月内偿还的债务。流动负债包括应付账款、短期票据、应付税项和其他所有公司必须在12个月内偿还的债务。

计算流动比率的方程式如下:

那么,流动比率是否可以显示公司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通常的标准是如果公司的流动比率处于1.2~2,公司则有足够偿还债务的能力。要注意不同的行业会有不同流动比率标准。

如果公司的流动比率低于1,这对公司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危险信号。低于1的流动比率代表公司正在负资产的情况下运营。换一种说法,它的流动负债超过了公司可以利用来偿还债务的流动资产。

公司的流动比率也可能过高。超过2的流动比率代表公司没能很好地将资产进行投资。

然而,债权人和分析人士并不认为流动比率可以很好地衡量公司的偿还债务能力,因为公司的一些资产是不能轻易地转换成现金的。比如存货,公司在取得现金前必须先将存货出售,所以这要比使用公司银行账户中或者应收账款的现金花费更多的时间。

2.速动比率

比流动比率更加严格的一种衡量方法是速动比率或者酸性试验比率,它在衡量公司偿还债务能力的时候不会将存货纳入考虑范畴。这种计算方法只包括手中的现金和应收账款。同流动比率不同,它不包括销售存货的预期收入。

下面是计算速动比率的两个步骤:

(1)计算即可兑现的资产。

即:可兑现的资产=现金+应收账款+短期投资

(2)计算速动比率。

速动资产指流动资产减去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等变现能力较弱的资产后的余额,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及其他应收款等。存货是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弱的一项,平时出现短缺等情况时处理也可能不及时,除此之外,存货是以实际成本入账的,其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有时会相差甚远;而预付账款、待摊费用和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几乎不具有变现能力,所以也将其剔除。因此,剔除了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弱的资产后所计算出来的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相比较,则更能反映企业的即期偿债能力。在实务中,由于预付账款等发生数一般较少,为了计算方便,一般仅剔除存货。

通常企业理想的速动比率为1。从债权人角度看,速动比率越大越好;但从企业经营角度看,过高的速动比率显得太保守,不能及时地将资金投资于存货等项目,有可能会失去获利机会。低于1的速动比率被认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偏低,如果速动比率持续下降,将会导致企业破产机会增加,债权人和投资者的风险加大。与流动比率一样,不同行业对速动比率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大量采用现金销售的零售企业,其应收账款很少,所以低于1的速动比率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是很正常的,因此,在分析时应结合行业来进行。除了行业因素之外,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也是速动比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与实际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数额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应收账款实际变现能力的关键。

3.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又称负债现金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又一项重要指标。现金比率是用流动资产中的现金类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

现金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4.营运资本

营运资本是企业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差额。

营运资本的计算公式为: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以上几个财务比率,都可以从会计报表资料中取得,但是还有一些会计报表中没有反映出来的因素,也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甚至影响力相当大。

报表使用者应该充分重视这些因素,了解这些不同的情况,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①可以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银行已同意、企业未办理贷款手续的银行贷款限额,可以随时增加企业的现金,提高支付能力。

②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由于某种原因,企业可能将一些长期资产很快出售变现,增强短期偿债能力。

③偿债能力的声誉:如果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一贯很好,有一定的声誉,在短期偿债方面出现困难的时候,可以很快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办法解决资金的短缺问题,提高短期偿债能力。

第二节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付到期长期债务的能力。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除了要有短期负债供生产经营使用外,同样还需筹借长期负债来增强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进行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应结合下面两个方面:

一要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结合起来。因为从长远观点来看,利润是企业货币资金的基本来源,货币资金的变动最终取决于企业利润的形成。

二要与企业的资本结构结合起来。评价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所有者权益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已获利息倍数等指标。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又称债务比率或负债经营比率,是企业全部负债与全部资产的比率,它表明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占的比重,反映了债务融资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可用于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财务活动的能力,以及在清算时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资产负债率的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重要标志,它与财务风险有直接关系。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企业通过负债筹资的资产越多,财务风险越高;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企业以外部负债获得的资产越少,企业运用外部资金的能力相对较弱,财务风险越低。因此,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应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为宜。

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在40%~60%。但是不同行业、地区的企业对债务的态度是有差别的。经营风险比较高的企业,如许多高科技企业,为减少财务风险通常选择比较低的资产负债率。经营风险比较低的企业,如供电企业等,通常选择比较高的资产负债率。

要判断资产负债率是否合理,首先要看你站在谁的立场。资产负债率这个指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

(1)从债权人的立场看,他们最关心的是贷给企业的款项的安全程度,也就是能否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如果股东提供的资本与企业资本总额相比,只占较小的比例,则企业的风险将主要由债权人负担,这对债权人来讲是不利的。因此,他们希望债务比例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证,则贷款给企业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2)从股东的角度看,由于企业通过举债筹措的资金与股东提供的资金在经营中发挥同样的作用,所以,股东所关心的是全部资本利润率是否超过借入款项的利率,即借入资本的代价。在企业所得的全部资本利润率超过因借款而支付的利息率时,股东所得到的利润就会加大。如果相反,运用全部资本所得的利润率低于借款利息率,则对股东不利,因为借入资本多余的利息要用股东所得的利润份额来弥补。因此,从股东的立场看,在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负债比例越大越好,否则反之。

(3)从经营者的立场看,如果举债很大,超出债权人心理承受程度,企业就借不到钱。如果企业不举债,或负债比例很小,说明企业畏缩不前,对前途信心不足,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很差。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当审时度势,全面考虑,在利用资产负债率制定借入资本决策时,必须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风险,在二者之间权衡利害得失,作出正确决策。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是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该指标是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之比,也叫做债务股权比率。

产权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产权比率是衡量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因为企业一旦发生清算,债权人对企业资产享有优先权,所以有权要求用企业剩余资产抵偿债务。如果所有者权益超过负债,则清算时企业就有足够的资产变现后用来偿付债务,否则,债权人就会遭受损失。

产权比率指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能够确保债务的偿还,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强;如果该项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表明企业每一元债务背后的所有者权益保证少,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弱,债权人缺乏安全感。

3.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又称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相比,倍数越大,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因此,债权人要分析利息保障倍数指标,以此来衡量债权的安全程度。

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为:

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

式中,“利润总额+利息费用”等于息税前利润EBIT,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前的利润;“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利润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偿还的。

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收益为所需支付的债务利息的多少倍。只要利息保障倍数足够大,企业就有充足的能力支付利息,反之相反。

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要维持正常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大于1,且比值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过低,企业将面临亏损、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为了考察企业偿付利息能力的稳定性,一般应计算5年或5年以上的利息保障倍数。保守起见,应选择5年中最低的利息保障倍数值作为基本的利息偿付能力指标。

关于该指标的计算,须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利润表对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行分析,作为利息支付保障的“分子”,只应包括经常收益。

(2)特别项目(如火灾损失等)、停止经营、会计方针变更的累计影响。

(3)利息费用不仅包括作为当期费用反映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资本化的利息费用。

(4)未收到现金红利的权益收益,可考虑予以扣除。

(5)当存在股权少于100%但需要合并的子公司时,少数股权收益不应扣除。

第三节 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资产运用效率是指营业收入净额与各项营运资产的比例关系,是反映企业资产运用或管理能力高低的指标。从形式上看,企业筹集的资金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具体表现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各项资产。如果一个企业的存货、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慢,对其短期偿债能力必将造成重要影响;如果一个企业的资产周转速度快,则其获利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也就是说,只有有效地运用这些资产,才能尽可能多地获取收益,而收益的大小,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偿债能力。

因此,对企业资产运用效率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据以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水平的高低,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强弱。资产运用效率分析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等。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表示企业的应收账款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周转的次数,它是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表明其流动性的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赊销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收入-现销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应收账款周转率也可以用周转天数来表示。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称应收账款账龄,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赊销收入净额

式中,计算期天数一般为一年,即按360天计算。

在计算分析时应注意:

(1)“赊销收入净额”只有在企业内部分析时才能取得,而企业不对外公布该项指标,所以分析者在实际分析时一般可以采用销售收入净额。

(2)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下,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项目中已扣除了“销售折扣与折让”。

(3)式中应收账款数额包括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等全部赊销项目扣除“坏账准备”后的净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与管理效率的高低。应收账款周转率高,周转次数就多,表明企业的收账速度快,账龄短,质量高,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效率高,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和支付日常开支能力强,同时,还可有效地减少收款费用和坏账损失,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收益。反之,应收账款周转率低,周转次数就少,意味着企业过度扩张信用或收账效率低,回收欠款速度慢,账龄长,短期偿债能力存在问题。此时应注意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催收工作,同时,还应对客户的信用程度重新作出评价,并考察企业现行信用政策的合理性。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计算连续若干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来得出比较准确的分析结果。此外,应收账款周转率只是分析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一个方面,还应与客户的信用状况、提取坏账准备的多少、催收欠款工作的力度和及时性等因素结合起来分析。

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一定时期的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表示企业的存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周转的次数,它是反映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存货是否适量和资产流动性强弱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综合指标。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次数)=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率也可以用周转天数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率(次数)

      =(存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销货成本

式中,销货成本即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下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项目金额;计算期天数通常为一年,按360天计算;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余额+期末存货余额)/2。

例:某企业2003年度销售成本为250万元,年末存货余额为600万元,2002年末存货余额为400万元,则:

存货周转天数=360/0.5=720(天)

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企业必须储备适量的存货。无论是存货不足还是存货积压,都存在相关成本。例如,原材料不足时,生产线将停工待料,生产延期,不能及时占领市场,从而失去了销售的机会;产成品积压,增加了资金占用成本、储存成本等。通过分析存货周转率指标,不仅可以考核企业存货周转情况,衡量存货储量是否合理,而且还可以评价企业存货的销售能力和企业的获利能力。

一般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存货变现速度越快,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效率越高,资产流动性越强,而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盈利水平也必然得到提高;反之,存货周转率较低,可能是由于企业存货资金投入过多、产品滞销等原因造成,表明存货变现速度慢,存货占用资金较多,企业存货的管理效率较低,盈利水平也相应地降低。

分析时应注意:

(1)存货周转率的高低没有统一的标准,应与本行业的平均水平、先进水平相比较,与本企业不同时期的该指标进行比较,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2)对存货周转率指标的理解应尽可能结合存货的批量因素、季节性变化因素等情况。

(3)从存货的构成项目出发,进一步计算原材料、在产品等存货项目的周转率,从不同角度、环节上找出存货管理中的问题。

(4)如果企业存货资金投入过少,或者企业在存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销售价格,同样会有较高的存货周转率,而存货储备不足则会对生产和销售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存货周转率高不能完全说明企业的存货状况很好,应结合具体情况作进一步分析。

3.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销售收入净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企业的总资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周转的次数,用来衡量企业全部资产的运用情况,以及企业通过运用全部资产创造销售额的能力。总资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总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总资产额+期末总资产额)/2;销售收入净额指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折扣、销售折让、销货退回等后的金额,在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下,销售收入净额为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项目余额。

总资产周转率也可以用天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总资产周转率

式中,计算期天数取决于实际计算期长短,通常为一年,按360天计算。

例:某企业2003年度销售收入净额为100万元,当年末总资产额为400万元,2002年末总资产额为200万元,则:

总资产周转天数= 360/0.333= 1081(天)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总资产的周转速度,一般来说,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越好。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表示其周转次数越多或周转天数越少,说明用同样的资产取得的收益越多,企业的营运能力越强,营运质量越高,进而使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得到增强;反之,则表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差,经营效率低,企业的营运能力弱,最终还将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运用总资产周转率进行分析时,应与本企业历史数据、同行业平均水平或先进水平相比较,以利于作出正确的评价。另外,如果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还应进一步分析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以便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效率。例如上述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较低,平均三年才能周转一次,说明其资产利用率较低,企业营运能力低下,我们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如果发现流动资产周转率偏低,再进一步计算原材料周转率、产成品周转率等指标,一步步地深入分析,直到找到问题的关键。

4.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企业销售收入净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表示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周转的次数,用以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状况,衡量固定资产运用效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式中,固定资产平均净值=(期初固定资产净值+期末固定资产净值)/2。

固定资产周转率也可以用天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固定资产周转率

式中,计算期天数一般为一年。

一般来说,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越充分,说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分布合理,能够充分地发挥其使用效率,企业的营运能力好。反之,则表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固定资产投资不当,结构分布不合理,因而提供的生产经营成果不多,企业的营运能力较差。

利用固定资产周转率指标进行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很难找到品种、规格、数量、新旧程度均相似的参照物,所以,固定资产周转率没有标准比值,在分析时可与本企业历期的数据相比加以考察。

(2)不同的企业固定资产不尽相同,即使是同样的固定资产,由于各企业采用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从而造成各该指标的人为差别,影响指标之间的可比性。分析时,应统一口径,剔除不可比因素。

(3)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按历史成本法入账,所以即使固定资产、销售量都不变的情况下,也可能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而使销售收入增加,从而提高了固定资产周转率,而实际上企业的固定资产效能并未增加。

5.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企业销售收入净额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表示企业的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周转的次数,用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创造纯收入的情况。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

式中,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流动资产周转率也可以用周转天数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

式中,计算期天数取决于实际计算期,通常为一年。

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周转次数越多或周转天数越少,表明企业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高,流动资产的利用效果越好,企业的经营效率越高,从而增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反之,则表明流动资产的利用效果差,企业的经营效率低。

如果一个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持续偏低,如本例结果所示,则说明企业的流动资产利用率较低,但若要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还需进一步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

第四节 分析资产负债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1.阅读资产负债表时应结合报表附注

资产负债表由表头、基本部分和补充资料三部分组成。在补充资料中,列有一些项目对资产负债表做直接补充说明,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其需要,但在基本部分中无法反映和难以单独反映的一些资料,能够帮助阅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报表内容。不同的行业都会根据自己行业的特点,列示专门的项目,如商业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下端注明的“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金额”、“库存商品期末余额”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原价”等都在报表主体中没有反映,对阅读者来说,则可根据这些项目理解企业可能会出现的负债和财产损失等。

2.阅读资产负债表时应结合附表

资产负债表提供的信息虽然很丰富,但也不是万能的,不少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资料都应结合其他报表获得,而且各报表之间不少项目指标是互相关联的,因此,阅读资产负债表还应结合附表等其他资料阅读。

3.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更好地阅读资产负债表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可见比较的重要性。比较分析是全面读懂会计报表不可缺少的一步,报表阅读者将报表中的特定项目或比率与其他的相关指标、数据相对比,确定数量差异,从而可以更好地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

4.运用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法更好地阅读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的比率分析简单、明了,计算结果容易判断。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结构分析来阅读资产负债表。

通常说来,在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分析中,主要有资本结构分析和资产结构分析。具体地说,在资产负债表中以资产总额为基础计算资产结构,可以用来分析各项资产,如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在全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的增减变化,了解各期资产占用资金的情况;也可以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为基数,计算出资本结构的比重,分析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是否合理,资本总额中负债比重是否恰当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