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麦道夫金融诈骗案

麦道夫金融诈骗案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麦道夫金融欺诈案的发生使人们拷问华尔街的金融监管模式,也使得金融市场投资者的信心降至冰点。无独有偶,距离麦道夫案仅仅两个多月,美国再度爆出富豪金融欺诈案。金融风险的内部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风险的外部监管是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基本职责。

麦道夫金融诈骗

摘要:

华尔街是全世界金融业的心脏和火车头,它的历史反映了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史,华尔街早就成为各个国家金融业发展的楷模,其金融创新层出不穷。2008年9月15日,以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的倒台为标志,全球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从这里开始刮起。这股金融风暴从华尔街逐渐扩散到欧洲、亚洲,不久即演变成一场威力无穷的金融海啸,世界各国的政府同心协力,积极应对,同时华尔街的金融发展模式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就在华尔街的金融风暴稍稍平息的时候,12月11日,一颗重磅核弹在华尔街引爆,这就是华尔街纳斯达克证券市场前主席——伯纳德·麦道夫,因涉嫌金融诈骗,案值高达500亿美元,而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拘捕。[1]此案被业界称为“麦道夫黑洞”。麦道夫金融欺诈案的发生使人们拷问华尔街的金融监管模式,也使得金融市场投资者的信心降至冰点。

本案例以麦道夫金融欺诈案为例,探讨有关金融风险的外部监督和管理,以防范个人金融风险。

无独有偶,距离麦道夫案仅仅两个多月,美国再度爆出富豪金融欺诈案。2009年2月17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对斯坦福和他名下三家公司提出指控,罪名是通过不切实际的高额回报,向投资者出售了大约80亿美元的定期存款单(certificates of deposit)。美国得克萨斯州亿万富豪艾伦·斯坦福以“高于传统银行收益”的高额回报为诱饵,向投资者出售总额为80亿美元的存款证时,歪曲证券的安全性,做出不切实际的高回报承诺,在其他银行同类产品利率只有不到2%的情况下,斯坦福国际银行给一些客户提供的利率高达16%。为了使客户相信如此之高的回报率,斯坦福银行不惜伪造虚假的财务报表,并且利用政客、球星等的名流效应编织谎言来欺骗投资者。斯坦福不仅涉嫌欺诈80亿美元,还卷入墨西哥贩毒集团洗钱案。2009年2月19日,这位昔日风光无限的大亨在弗吉尼亚州向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探员自首。[2]

不久,斯坦福金融欺诈的丑闻扩散至南美,多个国家的银行遭受挤兑。南美的安提瓜和巴布达、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等多个国家的投资者和储户包围着斯坦福国际银行,试图赎回基金或探听存款的安全性,但是,许多人空手而归,各国政府都忙着收拾残局。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斯潘塞表示,这起事件对国家虽然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但他呼吁民众不要惊慌。[3]

关键词:

庞氏骗局,金融欺诈,金融监管

案例特点:

①美国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金融欺诈案。②世界金融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③涉案时间最长的金融欺诈案,麦道夫的作案时间长达20多年。④利用名人光环,骗术极其低级。麦道夫曾经是华尔街的风云人物,担任过纳斯达克交易所主席,他使用的骗术是金融历史上最古老也是最低级的庞氏骗局。⑤反映了华尔街的金融监管“黑洞”。

学习目标:

金融风险的管理既包括内部管理,也包括外部监管。金融风险的内部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风险的外部监管是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基本职责。麦道夫金融诈骗案是华尔街金融监管的失误,通过本案例的学习,使我们真正理解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提高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对于防范金融欺诈案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与思考:

1.麦道夫金融欺诈案暴露的是哪种金融风险?

2.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如何防范麦道夫欺诈案?

3.防范麦道夫诈骗案需要哪些监管手段?

4.麦道夫欺诈案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5.如何提高金融监管者的监管水平?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有哪些?如何开展国际协调监管?

◎麦道夫“黑洞”

2008年的世界金融体系可谓是多事之秋,令人惊愕不已的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3月,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申请破产保护;7月,房利美和房贷美遭遇严重的财务困境;7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了拯救房利美和房贷美的相关政策;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由于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宣布将申请破产保护;美国国际集团AIG陷入破产边缘。华尔街发生的一连串事件搅得国际金融市场风雨飘摇,英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中国香港、韩国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纷纷向本国的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并采取紧急措施稳定各国的金融体系。9月20日,为避免华尔街金融危机持续恶化,美国政府部署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救市措施,国会批准了总额达7 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方案,以处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

正当全世界人民拭目以待、期盼百年一遇的华尔街金融风暴早日平息的时候,美国东部时间12月11日下午,美国纽约南区检察院联合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发布新闻,宣布联邦调查局当日已经拘捕了注册投资咨询师、前纳斯达克证券市场主席——伯纳德·麦道夫,南区检察院还以一项证券欺诈罪和一项刑事犯罪起诉麦道夫。此消息一经披露,立刻像核爆炸一样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给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又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麦道夫金融欺诈的涉案金额高达500亿美元,就涉案值来看,麦道夫欺诈案已成为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金融诈骗案,当之无愧地夺得了美国金融欺诈案的历史之最。[4]

股神巴菲特有句至理名言:只有当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2008年下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许多沉浮股海多年的裸泳者终于现出了原形,麦道夫便是诸多股海裸泳者中影响最大的那一个,麦道夫搅起的浪花,给了华尔街一记重重的耳光。

◆麦道夫其人

1938年,伯纳德·麦道夫出生在纽约市皇后区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家境一般。1960年,麦道夫法律专业毕业后不久,靠着打零工赚得的5 000美元,创建了“伯纳德·L·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麦道夫的公司主要是在股票买家和卖家之间充当撮合交易的中间人。1970年,麦道夫的弟弟、侄儿、侄女和其两个儿子先后加盟麦道夫的公司,身居要职,控制着麦道夫公司的核心部门,麦氏公司因此成为典型的家族制私营企业。靠着自己的努力经营,20世纪80年代早期,麦道夫的公司就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可以独立从事证券交易的交易商之一。2000年之前,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的资产已达3亿美元左右,截至2008年10月,该公司在纳斯达克市场排名第23位。麦道夫的投资证券中介公司,曾为350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提供服务,包括苹果、思科谷歌、eBay和戴尔计算机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指控说:“2008年初,麦道夫公司管理的资产达170多亿美元,证交所的数据显示,麦道夫管理的投资证券公司2008年10月在纳斯达克排名第23位,平均每天的成交量大约为5000万股,目前这些资产似乎全部消失得不见了。”[5]

多年的从业经验和从业经历,使麦道夫积极倡导证券场外交易电子化。20世纪80年代开始,麦道夫积极致力于推动建立证券交易透明化和公平化的机制,为纳斯达克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竞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成为美国纳斯达克(NASDAQ)市场最活跃、最主要的推动者之一,麦道夫本人也与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NASD)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今日美国》的报道表明,麦道夫在1991—1993年,曾经担任过三年的纳斯达克交易所主席,并且一直担任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董事和证券服务业协会董事,麦道夫的这段辉煌岁月,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望。华盛顿乔治敦大学副教授詹姆斯·安格尔认为,麦道夫的公司是最早实现自动化的证券公司之一,麦道夫可以称得上是现代华尔街的先驱之一。20世纪90年代,依靠敏锐的嗅觉,麦道夫开始涉足资产管理领域,创建了一家以资产管理为主要业务的投资咨询公司。

现年71岁的麦道夫纵横驰骋资本市场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深刻洞悉投资者的心理需求。作为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前董事会主席和纳斯达克OMX集团提名委员会的现任成员,他具有一般投资人奋斗一生也无法获得的人脉关系和荣耀光环,他的从业经历和地位受到了投资者的尊敬和青睐。多年来,麦道夫通过自己公司的秘密资本管理分支机构,利用头顶上的光环和广泛的人脉关系,吸引世界各地的大型金融机构、基金以及当地的富人乖乖地将手中的大笔资金交给他经营。麦道夫在美国达拉斯、芝加哥、波士顿和明尼阿波利斯等城市编织了人脉关系网,利用高尔夫球会所、鸡尾酒会等奢华场所接触投资者,不断吸收新的投资者。调查表明,麦道夫仅在明尼苏达州霍普金斯市山顶高尔夫球俱乐部和橡树岭俱乐部就“融资”超过1亿美元。从佛罗里达州的棕榈滩俱乐部到科罗拉多的滑雪俱乐部,越来越多的富人相信麦道夫,将自己的大量财富交给他管理。“当你在高尔夫球俱乐部打球或吃午饭时,所有人都在讲麦道夫如何帮他们赚钱,所有人都想加入(麦道夫的项目)。”那些富人以加入麦道夫的投资基金作为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以能够成为麦道夫的客户而感到荣幸,更以能进入麦道夫的圈子而感到自豪。在美国东部的犹太裔富人中,麦道夫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麦道夫”就代表着智慧和财富。麦道夫几十年的从业经历为他赢得了很多赏识和尊敬,被视为华尔街的楷模。麦道夫的个人信誉一直不错,他的行为举止看上去很正派,不乱花钱,并且以乐善好施著称,他经常捐钱给犹太人和亲以色列的慈善机构。麦道夫近半个世纪的从业记录“白璧无瑕”,被投资者尊称为“明星经纪人”,并被视为“大慈善家”、“社会的支柱”、“代表华尔街的品质”。[6]

◆麦道夫金融欺诈

如果不是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股海退潮、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枯竭,麦道夫这个资本市场的最大裸泳者仍将不会现出原形。

2008年12月初,世界性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麦道夫的客户要求赎回70亿美元的投资本金,这令他的资金周转立刻出现问题,使他再也无法支撑下去,不得已,麦道夫只好向儿子透露公司经营的困难。12月9日,麦道夫又突然表示要提早发放红利。12月10日,麦道夫向自己的两个儿子坦白,声明自己其实是“一无所有”,公司经营的一切“只是一个巨大的谎言”,麦道夫公司所开展的证券咨询业是一个“欺诈”。他说:“这是一个大谎言,我什么都没有,我已经完了,基本上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庞氏骗局。”[7]考虑到问题的严重性,麦道夫的两个儿子在10日当晚即刻向联邦调查局报案,告发了麦道夫,一举引爆了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金融欺诈案。12月11日,因涉嫌500亿美元的金融欺诈,麦道夫被联邦调查局依法逮捕,联邦调查局随后开始突击调查麦道夫的金融欺诈案。

麦道夫欺诈案被业界称为华尔街“黑洞”,500亿美元的欺诈金额超过美国有史以来的任何一次金融诈骗。随着调查的深入和受害人的举报,陷入麦道夫黑洞的投资人越来越多,从好莱坞到体育界再到华尔街,从投资公司到银行业、保险业再到慈善业,从美国本土到欧洲大陆再到亚洲的日本和韩国,麦道夫诈骗案的“直接和间接”投资受害者至少有300万人,大半个世界的投资人都沦为麦道夫的欺诈对象。截至2008年11月底,麦道夫的公司账户内共有4 800个投资者账户,客户账户的基金总额高达648亿美元。[2]

2008年12月19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份文件显示,麦道夫公司的客户数量达数千人,其中有众多全球知名的金融机构、慈善团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导演和超级富豪等等。马萨诸塞州塔夫茨大学和知名教育慈善机构“比科韦尔基金会”都成为麦道夫欺诈案的受害者。“比科韦尔基金会”的创始人芭芭拉·比科韦尔于2008年12月19日宣布,受麦道夫欺诈案的拖累,曾经为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教育机构提供捐款的慈善机构“比科韦尔基金会”将在今后几个月内关闭,她在声明中指责麦道夫的“欺诈行为给数以万计的民众、大量慈善机构及非营利性机构带来毁灭性打击”。[8]在此次麦道夫诈骗案中,受害最大的是欧美的金融机构,其中不少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企业,如汇丰银行、巴黎银行、野村证券、瑞士私人银行等等。受害者名单和损失金额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详见下表。

表 麦道夫金融欺诈案受害者及其损失金额

img8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的新闻报道整理的结果。

麦道夫欺诈案中,还有10家中国上市公司因接受麦道夫公司的基金投资而受到影响,它们是中国亚信集团、华视传媒、携程ADR、艺龙网、中国医疗技术公司、海南金盘电气、北京宇信易诚、易居中国、中国安防技术、香港的南泰科技。麦道夫在这10家中国公司的投资中以高科技股为主,总投资额371.3万美元,投资额最大的是华视传媒,58万美元;艺龙网投资额为52.2万美元;中国安防技术投资额14.7万美元。以2008年9月统计的公司市值计算,麦道夫基金投资在华视传媒总市值中占比最大,达到1.62%。一旦麦道夫的基金清盘,受其基金投资的中国概念股将面临被抛售的危险。[9]

一时间,麦道夫案致使很多富人破产,搅得全世界金融市场人心惶惶。其中较有名气的就有美国房地产大亨莫特·祖克曼(Mortimer Zuckerman)、西班牙亿万女富豪阿莉西亚·科普洛维茨、诺贝尔奖获得者埃利·威瑟尔(Elie Wiesel)创立的基金、著名电影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一个慈善基金。Chais Family Foundation基金已经被迫关闭。就连中国某IT资深人士也受理财公司的骗,而间接损失近300万美元。

麦道夫的金融欺诈案还夺去了法国一名65岁基金经理人的性命,麦道夫成为法国人的“全民公敌”。据美国彭博新闻社2008年12月23日报道,现年65岁的“通国际”投资公司的创建者蒂里·德拉维莱切特23日早些时候被发现在曼哈顿的办公室用刀片割腕和服用安眠药自杀身亡。蒂里·德拉维莱切特出身于法国的名门望族,曾经是欧莱雅集团的继承人,世界最富有的女人莉莉安娜·贝当古信任的“财神”。现年86岁的贝古当身价大约229亿美元,她的大部分财产都交给“通国际”投资公司打理,“通国际”首席执行官蒂里·德拉维莱切特将14亿美元的资产投入到麦道夫的投资公司中。麦道夫欺诈案暴露后,蒂里·德拉维莱切特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希望能够挽回损失,但是,蒂里·德拉维莱切特所做的一切已经回天乏术,损失根本无法挽回,因为愧对投资人,再加上心力交瘁,最后走上了自杀之路。[10]麦道夫欺诈案在法国引起巨大震动,2008年12月17日,法国金融市场管理局要求冻结涉及麦道夫欺诈案的基金,金融市场监管局要求那些对麦道夫欺诈案风险敞口比较大的基金,也就是涉案金额超过总资产5%的基金,在确切弄清楚潜在损失之前,将停止在市场上交易。

麦道夫的金融欺诈案还引起了法律诉讼案。美国纽约大学12月23日对麦道夫金融欺诈案的受害者、对冲基金经理人艾滋拉·梅尔金提起诉讼,理由是梅尔金把受纽约大学委托管理的资金投资于麦道夫名下的基金,导致纽约大学损失大约2 400万美元。[2]

麦道夫欺诈案的涉案金额刷新了美国的历史记录,甚至是世界金融史的历史记录,麦道夫因此获得了2008年华尔街最卑劣的人物排名第一,被称为华尔街的超级大骗子。但是,麦道夫的行骗手段却是非常之简单和低劣,就是金融业最古老、最传统的“庞氏骗局”。麦道夫到案后自己承认,他名下的伯纳德·L·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借助“庞氏骗局”,骗取投资者至少500亿美元的资金。麦道夫经营了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诈骗金额最大的一个“庞氏骗局”。

2009年3月12日,美国检察官以证券诈骗、投资顾问诈骗、邮件诈骗、汇款诈骗、三项洗钱罪、提供虚假证明、作伪证、向美国证监会提供虚假报告和从员工福利计划中挪用资金等11项罪名起诉麦道夫,如果麦道夫对上述指控全部认罪,那么数罪并罚,麦道夫将面临最高150年监禁的惩罚。3月13日,麦道夫以编号61727-054的囚犯身份,开始了认罪收押后的新生活。2009年6月29日,纽约南区联邦法院判处麦道夫150年监禁。如无意外,71岁的麦道夫将在狱中度过余生。

◆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是一种古老而又常见的投资诈骗手段。“庞氏骗局”源自一个名叫查尔斯·庞齐(Charles Ponzi,1878—1949)的意大利投机商人。查尔斯·庞齐,1903年自意大利移民美国,由于缺少专业技术,查尔斯·庞齐在美国干过多种工作,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一心梦想能够发大财,大富大贵,经过美国梦十几年的熏陶,庞齐苦思冥想,终于发现最快速的赚钱方法就是金融。1919年,在波士顿,庞齐开始精心策划一个骗局,骗人向一个事实上根本不存在的企业投资,他宣称,购买欧洲的某种邮政票据,再卖给美国就可以赚钱,并且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庞齐发现,只要新借的债务超过前期债务的偿还利息,就可以通过增加债务来维持其生存,以新债抵旧债就可以迅速致富。为了使人们相信,并且诱使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庞齐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前期投资的人,由于前期投资的人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投资赚钱的财富效应使许多低收入者梦想通过庞齐发财致富。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差不多有4万名波士顿市民成为庞齐赚钱计划的投资者,而且大部分是怀抱发财梦想的穷人。平均每人“投资”几百美元,庞齐共收到约1 500万美元的小额投资,迅速成为波士顿的名流人士,过上了奢侈豪华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有人揭露了庞齐的骗局,庞齐被判有罪,并被判处5年刑期。1920年8月,庞齐破产了,最后,庞齐在穷困潦倒中死去。

此后,“庞齐骗局”便成为一个专有名词,意思是指用后来“投资者”的钱,给前面“投资者”以回报,以吸引后来的投资者不断地加入。由于“庞氏骗局”并不高明,受骗的大多是社会底层的民众,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一旦骗术破裂,对受害者的影响也较大。

“庞齐骗局”的成功源于两点:第一,庞齐利用了穷苦大众急于发财致富的心理。第二,庞齐的投资方案设计得异常复杂,一般民众很难发现其中有诈。即便是某个金融专家揭露庞氏的骗术时,他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批驳金融专家,认为金融专家什么都不懂。

就在麦道夫欺诈案即将尘埃落定之时,中国广州的峻联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发起人张俊川因为非法集资总额达4.76亿元而受到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公开审理。法庭审查表明,张俊川的峻联公司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以25%~30%的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社会公众投资,招揽了3 344名被害人,其中大部分被害人为离退休老人,张俊川非法募集资金的86.36%没有着落,害惨了这些老人家。[11]

在中国,近期还有一个较大的“庞氏骗局”案备受关注。法院审理查明,浙江省丽水市有一个绰号叫“小姑娘”的杜益敏在2003—2006年6月间,以并未成功的投资项目——投资越南矿山和青田钼矿为由,以月息1.8%~10%的高额利息为诱饵,采取用后笔集资款支付前笔集资款本息的手段,在丽水市莲都区、缙云县等地先后向社会公众非法集资总额达人民币7.09亿元。集资所得除归还部分本息外,其余用于购买汽车、房产、挥霍等,至案发时尚有1.28亿元未能归还。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处“小姑娘”杜益敏死刑,并处没收全部个人财产,对赃款继续予以追缴,发还被害人。[12]

“庞氏骗局”绝对不会在地球上销声匿迹,只要地球人不戒除贪婪之心,在美国、在中国、在世界其他地方随时都会上演不同版本的“庞氏骗局”。2009年6月19日,美国检方对一起大的跨境“庞氏骗局”主角——亿万富豪——斯坦福金融集团董事长艾伦·斯坦福采取收监行动。控方估计这一“庞氏骗局”可能涉及3万客户的80亿美元。斯坦福正面临电报诈骗、邮件诈骗、证券诈骗和洗钱总计21项指控,外加一项干扰美国证监会正常调查的罪名,如果全部罪名成立最高可获250年监禁。[13]

检方6月26日指出,麦道夫在长达数十年的欺诈活动中,涉案金额高达650亿美元,给投资者造成至少130亿美元的损失,犯有包括证券欺诈,投资咨询欺诈、洗钱、伪证等11项罪名,鉴于麦道夫欺诈案的“规模、时间跨度和犯罪实质”,应该判处他150年监禁。现年71岁的麦道夫将在监狱中度过余生。纽约南区联邦法院还判处没收麦道夫的全部财产1 700亿美元,这意味着这名超级巨骗可能倾家荡产。[14]

◆麦道夫欺诈案的原因

麦道夫金融欺诈案持续了20余年,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之所以到2008年才被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拥有名人的光环

麦道夫出身于美国的犹太移民家庭,家境寒微,靠着做美国梦和自己的努力打拼,白手起家,逐步升任纳斯达克证券公司董事会主席。纳斯达克证券市场董事会主席的身份为麦道夫赢得了华尔街名人的身份,这一耀眼的光环产生了名人效应,易于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佩,容易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和信任,尤其是富人和社会名流的认同,为麦道夫从事“庞氏骗局”在客观上创造了条件。事实已经证明,麦道夫欺诈案的个人受害者全部是社会名流和富有人士。棕榈滩是美国著名的顶级富人聚集地,这些富人把钱交给麦道夫管理,结果血本无归。地产大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电影导演、棕榈滩的富人俱乐部成员等都成为麦道夫案的受害者。香港《大公报》在“纵横谈”栏目载文指出,麦道夫行骗的一个绝招是“扮高深”,麦道夫将自己包装成一个高深莫测的“投资奇人”,一般人无法接近,从而令追求地位、贪图虚荣的有钱人一一上钩。只有有钱人才容易受到名人效应的影响。受害者普遍认为,麦道夫口才一流,能言善辩,加上他的纳斯达克前主席的身份,让许多投资者对他深信不疑。

麦道夫之后的斯坦福虽然没有名人的光环,但是他依托政客、球星等人的名流效应来取信投资者、引诱投资者。据悉,斯坦福经常出资邀请美国国会议员,前往其国际银行业务集中的加勒比地区,参加有关经济研讨会。前众议院共和党领袖迪莱在2003—2006年间至少16次乘坐斯坦福的私人飞机,斯坦福先后向迪莱和国会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主席多德提供个人政治捐款。斯坦福还是知名的体育赞助人。2008年11月,斯坦福在其国际银行总部所在地安提瓜举办由英格兰国家队和“斯坦福超级明星队”举行的板球对抗赛,总奖金达2 000万美元。斯坦福还赞助高尔夫球、足球和马球等赛事。[15]

2.人为设置高门槛

经过调查和麦道夫欺诈案受害者的举报,要加入麦道夫基金,成为麦道夫基金的投资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每个人想加入就能加入的,要加入麦道夫的投资基金,必须有前面投资者的介绍和引荐。这种制度一方面提高了麦道夫基金的知名度和可信度,也使得麦道夫的基金投资人易于管理。只要前面的投资者能够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就可以提高麦道夫基金的声誉和稳定性,后加入的投资者根本不会产生任何怀疑,反而会增加对麦道夫的信任。另一个让人对麦道夫深信不疑的理由是,麦道夫的行为举止都很正派,以华尔街的标准来看,他并不是乱花钱的人,而且以乐善好施著称,常常捐钱给犹太人和亲以色列的慈善机构。不仅如此,麦道夫及其家人经常参与政治捐款,在过去的十年中,麦道夫及其家人的政治捐款高达267 000美元,而他的公司及其雇员的捐款则有326 000美元。麦道夫案件爆发后,接受过政治捐款的个人和政党纷纷退还捐款,以摆脱和麦道夫的关系。[16]

3.基金运作不透明

麦道夫欺诈案之所以能隐藏20多年而不被告发,还因为麦道夫基金的投资运作是完全不透明的。麦道夫通过自己公司的内部经纪人进行市场交易,其基金的运作策略根本不向投资者公开,投资者无法核实那些交易是否真的发生了,或者是交易的效果如何。利用似是而非的套利交易手段是麦道夫吸引投资者的法宝。麦道夫的投资策略晦涩难懂,他很善于利用事物的复杂性和信息不对称来蒙蔽投资者,让他们很难了解事情的真相。麦道夫声称自己采用“分裂转移(split conversion strategy)”的投资策略,保证能够给投资者带来稳定的投资收益,但是,至于“分裂转移”的投资策略是哪种投资工具或是哪种投资工具的组合,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麦道夫从来不会告诉客户他的“分裂转移”投资策略是如何运作的,不仅如此,麦道夫还利用专有技术欺骗客户。麦道夫的公司对外宣称使用“尖端科技”,却拒绝让客户在网上查阅和监督管理自己的账户,如果有客户刨根问底,麦道夫根本不予理睬,并且将客户赶出去,请他们把钱投到别处。正是由于麦道夫基金的运作让一般投资者无从把握和了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终于爆发了。

4.金融监管的漏洞

金融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金融交易的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金融业的社会性最强,因此,金融业是社会各行业中受到外部监管最严厉的。麦道夫欺诈案的发生,充分暴露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漏洞。美国媒体披露,联邦调查局在调查中发现,麦道夫公司除了股票经纪和投资顾问业务外,还运营着一个资金管理部门,而这项业务从来没有按规定在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注册。更有甚者,自2006年9月麦道夫注册基金投资顾问业务以来,证券交易委员会从来没有按照惯例检查其账目。麦道夫被捕后的第二天,证交会发表声明说:证交会检查人员在2005年对麦道夫的公司进行审查时,发现了三起违规操作,2007年又进行了一次审查,但是,都没有向证交会提请采取法律行动。

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1月5日,国会众议院召开了针对麦道夫欺诈案的首次听证会,听证会资料显示,过去16年中,麦道夫至少接受了来自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其他监管机构的8次调查,但是,没有一次调查就麦道夫是否行驶诈骗得出结论。听证会上,美国民主党、共和党的议员对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为首的监管机构的失职行为予以批评,监管者在听证会上受到了指责。有议员提出,麦道夫事件表明,问题的根本在于监管失职,市场需要的是更聪明有效的监管,一味地向监管机构调拨更多的资源,给予更多的监管权利,并不是正确的解决方案。一名议员指出,麦道夫管理着170亿美元的基金,却交由一家小会计公司审计,每年向监管部门递交财务报表,却逃过监管者的眼睛,这是“明摆着的欺诈”。麦道夫公司雇用的会计师事务所非常不起眼,仅有三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一名前台接待员,是真正的名不见经传的会计师事务所。2009年3月18日,为麦道夫公司提供会计审计服务的会计师戴维·弗里赫林向美国检方报案自首。[17]

事实上,过去十多年来,一直有不少业内人士、媒体记者对麦道夫的投资奇迹提出过质疑。早在1999年5月,证券界人士马克普洛斯仔细研究了麦道夫的投资策略后,认定其投资收益是虚假的。马克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波士顿办公室投诉麦道夫的违法行为,建议证交会调查麦道夫公司“高得不切实际”的投资回报,近十年来,他不断地向从波士顿到纽约到华盛顿的官员检举此事,但是,监管者们从来没有采取过行动,最后都是不了了之。[18]监管机构显然没有尽到监管责任。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2008年12月16日首次承认,在麦道夫欺诈案中,证交会监管不力。考克斯说,自1999年以来,证交会多次收到举报,已经显示麦道夫涉嫌金融违法,但是工作人员置之不理,没有认真调查,多次失去良机。考克斯还承认,麦道夫绝非证交会监管的唯一“漏网之鱼”,证交会对贝尔斯登等华尔街五大投行的监管均存在疏漏。[19]

美国最大的期权交易所——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的首席执行官比尔·布拉斯基指出,由于美国证交会的一些初级职员金融知识不过关,使得麦道夫易于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实施诈骗。布拉斯基认为,麦道夫丑闻显示证交会对检查员级别的职员培训不足,使他们难以发现诈骗。[20]受麦道夫欺诈案的影响,一些外国金融机构对美国华尔街基金公司的监管模式提出了质疑。世界第二大对冲基金投资机构——瑞士联合私立银行要求一些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必须任命独立的管理员,对基金资产进行估值,同时与投资者保持沟通,否则,他们将撤出资金。那些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美国基金通常没有任命第三方管理员,而这种模式在欧洲则是惯例。

鉴于金融监管的缺陷是酿成目前美国经济危机的关键因素之一,新任总统奥巴马领导的现政府计划迅速采取措施,强化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新政府计划通过各种联邦法令或法规,对对冲基金、评级机构、抵押贷款经纪商、金融机构高管薪酬以及信用违约掉期(CDS)等复杂金融衍生品实行严格监管或监督。新政府计划扩大金融监管的范围,对迄今游离于联邦政府监管之外的主要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必须置于政府的监管伞下,比如,评级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不受监管的评级机构对一些高风险金融工具甚至有“毒”金融产品给予较高的评级,对危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抵押贷款相关证券是本次华尔街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奥巴马的经济顾问建议将抵押贷款经纪商纳入联邦监管体系。[21]

新政府将加强对信用违约掉期等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由于这类交易过程不透明,产品设计复杂,涉及巨额资金,给各大金融机构、投资银行、保险机构造成巨大损失。新政府建议对信用违约掉期等复杂衍生金融产品应放在一个开放的票据市场内进行交易,以便监管者掌握动向和潜在风险。[1]

富豪斯坦福金融欺诈案再次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的漏洞。事实上,监管机构不止一次对斯坦福展开调查。2007年,美国金融业监管局认定斯坦福旗下的公司未能提供如何应对存款证相关风险的解决方案,对公司仅仅处以1万美元的罚款了事,未能进行深入的调查和追究,以至于再次爆发金融欺诈案,又给了华尔街一记重重的耳光。

5.人的贪婪本性

人天生具有贪婪的本性,人们对财富的追求或者是占有是无止境的。本案的主角麦道夫吸纳了500亿美元的资金,从表面上看,他具有近半个世纪“白璧无瑕”的从业记录,是与巴菲特齐名的“超五星级”举足轻重的金融人物,能够行骗20年,无非是利用了人的幼稚和贪婪。正如牛顿所说:“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麦道夫的贪婪,使他过上了极其奢侈豪华的生活,他拥有三艘游艇、多处豪宅,甚至可能还有两架随时待命的私人飞机。他把游艇命名为“公牛号”,游艇长达55.5英尺,在节假日,麦道夫喜欢带朋友和同事乘坐“公牛号”游艇。麦道夫在佛罗里达州的棕榈滩拥有一栋价值940万美元的豪宅,上下两层,占地8 753平方英尺,还有一个游船码头。麦道夫在纽约长岛的蒙托克拥有一幢价值300万美元的景色绝美的滨海别墅。在曼哈顿的上东区,麦道夫还拥有价值500万美元的豪华公寓,他经常光顾附近的高档餐厅。[22]

麦道夫案的受害者都是欧洲著名的跨国金融机构、基金和富人名流,他们把大量的财富交给麦道夫,无非是想赚取更多的钱,拥有更多的财富。近20年里,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麦道夫公司名下的账户每个月都能够像时钟一样准时产生将近1%的收益,而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要是理性的投资者都会发现其中的破绽,但是,由于投资者的贪婪,反而有人赞美道:“麦道夫是犹太版的国库券,他是那么的安全。”面对长期稳定得不可思议的盈利率和自己信任的已经赚到钱的其他投资者,这些久经沙场的老手们担心的不再是损失金钱,而是损失赚钱的机会。有人开玩笑说:“如果麦道夫是骗子,他将把全世界一半人拖下水。”不幸的是,玩笑居然真的变成了现实。麦道夫成为华尔街最高级别的“卖拐者”。

6.金融市场正常运行

麦道夫欺诈案的实质是金融市场上历史已久的“庞氏骗局”,“庞氏骗局”的实质是实骗者对投资者承诺给予高额回报,只要原先的投资者获得过高额回报,开始信任施骗者,就能够吸引新的投资者加入,施骗者利用新加入投资者的资金作为高额回报付给原先加入的投资者,当资金链有效运转时,“庞氏骗局”不易暴露。只要金融市场能够正常运行,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足,“庞氏骗局”的施骗者容易在市场上筹措资金,借新债还旧债,拆东墙补西墙,将骗局维持下去。

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掩盖了市场背后的欺诈,满足了人们贪婪的心理。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保持了市场的流动性,降低了投资者的监督热情,麻痹了投资者的思想意识,容易造成虚假的投资繁荣。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意味着资产价格的波动性较小,而且会稳步上升,乐观主义开始盛行,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减弱,交易热情高涨,疯狂让投资者放松了警惕,使骗局得以长久维持。[23]

此外,麦道夫欺诈案的发生,还由于该公司是由家族成员控制核心职位的私营垄断企业。麦道夫的弟弟、侄儿、侄女和儿子都在公司位居要职,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公司的所有交易均为麦道夫一人掌控,他负责管理资产,并同时汇报资产的情况,违反了公司业务隔离的控制原则。这也是麦道夫欺诈案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24]

在麦道夫一手炮制的“庞氏骗局”中,蒙受了巨大损失的投资者们现在有出气的对象了。2009年2月15日,在纽约开展的美国国际玩具展上,一款身着红色西服、手持干草叉,面带微笑的麦道夫玩偶正式亮相,这款玩偶售价99.95美元,随其同时出售的还有一把金色的锤子,购买者可以把这个玩偶当成麦道夫本人的代替品,并且可以在生气时将它砸得粉碎。[25]

就在麦道夫欺诈案的风波稍稍平息的时候,被称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印度,也爆出了历史上最大的会计丑闻。印度IT软件外包业领军企业萨蒂杨电脑服务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拉马林加·拉贾2009年1月7日宣布辞职。拉贾承认,萨蒂杨公司虚报现金和银行结余超过500亿卢布(约合10亿美元)。拉贾在致董事会的信中写道:萨蒂杨公司的银行结余存在“虚假”资产和“不存在”现金,资金黑洞大约为10亿美元,占公司账面现金总额的94%,但公司已无力填补漏洞。他承认,过去数年间这家印度第四大软件服务出口商一直虚报盈利,仅2008年第三季度,账面盈利就比实际盈利高出近11倍。而在董事会成员中,仅有他一人了解公司的财务内幕。[26]

萨蒂杨公司由拉贾与他的兄弟等三人合伙创办,为家族制控股企业,1991年在孟买股票交易所上市。萨蒂杨公司是印度第一家在国际证券交易所——孟买、纽约和阿姆斯特丹上市的企业。萨蒂杨公司的主要客户之一——世界银行发现该公司向世界银行的一位高级官员提供“不恰当好处”以换取合同订单,而终止了与该公司的合作关系,并且8年内将不再与该公司有业务往来,使得该公司立即陷入财务困境。无奈之下,拉贾只好自报公司会计丑闻,他在辞职信中表示,过去几年他夸大了公司利润和债权规模,少报了公司负债,事情已发展到无法收场的地步,自己骑虎难下,只好宣布辞职。丑闻曝光后,萨蒂杨公司的股票市值急挫将近80%,印度孟买主要股指下跌7.3%,卢比兑美元汇率下跌。值得注意的是,为萨蒂杨公司提供财务审计的是世界著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丑闻曝光后,普华永道拒绝对此事发表任何评论,只是说公司正在调查此事。[27]

可见,贪婪和欺诈是人类的本性和天敌。

麦道夫金融欺诈案的防范和启示

麦道夫金融欺诈案的防范措施和启示主要有以下两点:

(1)提高监管者的监管水平,完善金融监管的功能。由麦道夫一手在20年内操作的惊天诈骗案,作案时间之长、诈骗金额之巨、涉及范围之广史无前例,这种事情居然发生在市场经济和现代金融市场最为发达的美国,令全世界人民匪夷所思。麦道夫欺诈案,以及两个多月后爆出的富豪斯坦福金融欺诈案,华尔街的金融监管部门难咎其责。2008年3月初,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一的贝尔斯登,因次贷危机的影响,首先应声倒闭,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漏洞,引起了布什政府对当时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反思。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完善金融监管功能的呼声在全美国响起。3月31日,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代表财政部向国会提交了一份长达218页的全面整合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方案。在这份改革建议中,财政部建议国会赋予美联储更大的监管职能,将投资银行业纳入美联储的监管范围之内。外界普遍认为,这是美国自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经济“大萧条”以来最重大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将对美国金融体系带来深远影响。

受次贷危机的影响,英国的诺森罗克银行引发挤兑,为了避免银行业重蹈诺森罗克银行挤兑风潮的覆辙,2008年3月,英国金融管理局将特招100多名管理人员,以加强对主要银行的监管。在现代金融市场和金融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要防止麦道夫欺诈案的发生,必须加强金融监管,提高监管者的监管水平,完善金融监管功能。

(2)戒除投资者的贪婪和虚荣之心。麦道夫欺诈案的发生,除了与金融监管的漏洞、监管不到位、监管水平不够高、麦道夫本人的职业素质及道德修养不高有关外,还与投资者的贪婪和爱慕虚荣的心理有关。金融市场上没有常胜的投资将军,投资者自己要有基本的投资常识,不能盲目迷信任何投资权威,天上掉馅饼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投资者能够戒除贪婪和虚荣之心,麦道夫欺诈案至少不至于隐藏得这么久,受骗上当的人数也将大为减少。

参考文献

1.田雨林.麦道夫,一个华尔街巨人的倒下[J].今日财富(金融版),2008(Z1):72-74

2.刘欣然.麦道夫神话坍塌—500亿美金骗局破灭[J].南方人物周刊,2009(2):50-52

3.黄祖斌.麦道夫大骗局的启示[J].金融博览(银行客户),2009(1):20-21

【注释】

[1]东方早报,2008年12月。

[2]新民晚报,2009年2月。

[3]国际金融报,2009年2月。

[4]搜狐财经频道,新浪财经频道.http://finance.sina.com.cn。

[5]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2月17日。

[6]根据2008年12月新浪财经的相关报道编写。

[7]根据2008年12月新浪财经整理编写。

[8]新民晚报,2009年12月20日。

[9]经济观察报,2008年12月22日。

[10]新民晚报,2008年12月。

[11]广州日报,2009年1月7日。

[12]CCTV.com,中国法治报道,2009年7月。

[13]国际金融报,2009年6月20日。

[14]中财网.http://www.cfi.net.cn,2009年6月30日。

[15]新民晚报,2009年2月。

[16]中国新闻网,2008年12月24日。

[17]北京商报,2009年3月20日。

[18]国际金融报,2009年2月5日。

[19]国际金融报,2008年12月25日。

[20]2008年12月24日,中国新闻。

[21]国际金融报,2008年10月。

[22]根据2008年12月—2009年9月间公开的新闻报道整理。

[23]根据2008年12月—2009年3月公开的新闻报道整理而成。

[24]根据2008年12月—2009年3月公开的新闻报道整理而成。

[25]新民晚报,2009年2月16日。

[26]新民晚报,2009年1月。

[27]新民晚报,2009年1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