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润质量分析

利润质量分析

时间:2022-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润质量是指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以及利润结果的合规性、效益性及公允性。作为企业利润的构成部分,这些非经常性损益的可靠性却有待考证,这就需要关注财务报表附注中有关债务重组的披露。同时,由于销售收入有较大部分没有形成现金流入,从而进一步加大了账面利润与净现金流量的差距,降低了利润质量。企业利润若依赖于关联方交易,其利润质量必然会降低。

第四节 利润质量分析

利润作为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也是目前我国对企业经营者进行业绩考评的重要依据。但是,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的使用决定了某一期间的利润并不一定具有可持续性,利润带来的资源也不一定具有确定的可支配性。此外,企业经营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运用各种手段调节利润、粉饰利润表,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并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因此,在关注企业盈利能力的同时,更重视对企业利润质量的分析。

利润质量是指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以及利润结果的合规性、效益性及公允性。高质量的企业利润,应当表现为资产运转状况良好,企业所开展的业务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企业有良好的购买能力、偿债能力、交纳税金及支付股利的能力。

企业的利润应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创造的利润。但是,利润表基本理念的变动、公允价值的确定、投资收益的高低等也将影响企业当期营业利润。我国对公允价值的使用持谨慎态度,只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可以采用。在进行利润质量分析时,应清楚地认识到,公允价值能够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难以确保其可靠性。此外,依靠公允价值带来的利润是暂时的,而且会受到很多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企业对外投资的动机应该包括获利动机、扩张动机、分散风险动机和控制动机。但是,在我国部分上市公司中,企业为避免摘牌需要扭亏为盈,或为获得增资配股资格从而保持盈利势头的关键年份,往往会出现营业利润与投资收益的变动趋势呈互补性变化的态势,此时的投资收益充当了调节利润的“顶梁柱”。因此,分析投资收益的质量,主要是分析投资收益有无相应的现金流量支撑和关注这种忽高忽低的非正常现象。

在企业的销售规模和营销策略等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销售费用的变化也不会明显。但是,也不能排除销售费用率上升的情况,这可能反映了市场竞争环境的严峻(如大量的广告费投入),也可能反映了销售费用支付的浪费和无效(如开辟新的销售市场失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一样,也应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能一味地追求降低。甚至在某种情况下,变动性管理费用(如研发费用、职工培训费用等)还会不降反升。财务费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借款的规模、利率和期限等。借款规模的缩小是否会限制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发展,这是在进行质量分析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营业外收入项目对利润不会产生主要贡献,但也不能忽视对企业利润质量的影响。例如,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这就给企业带来粉饰利润的契机。特别是那些负债金额较高又有可能获得债务豁免的企业,可以由此获得巨额利润,增加每股收益。作为企业利润的构成部分,这些非经常性损益的可靠性却有待考证,这就需要关注财务报表附注中有关债务重组的披露。

一、影响利润质量的主要因素

1.利润来源的稳定可靠性影响利润质量

在利润的总体构成内容中,营业利润特别是主营业务利润及其所占比重大小是决定企业利润是否稳定可靠的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营业利润所占比重越大,利润质量越高。从营业利润是否有足够的现金保障来看,营业净现金流量=税后营业利润+折旧等非付现成本,因而,非付现成本增多会缩小营业利润与营业净现金流量的差距,有助于提高利润质量;营运资本需求量增加会扩大营业利润与营业净现金流量的差距,从而降低利润质量。

2.信用政策及存货管理水平影响利润质量

静态角度来看,宽松的信用政策和稳健的存货投资策略,会产生较高水平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资金,这意味着较高的机会成本和潜在的坏账等,会造成账面利润虚增。同时,由于销售收入有较大部分没有形成现金流入,从而进一步加大了账面利润与净现金流量的差距,降低了利润质量。相反,严格的信用政策和激进的存货投资策略,则不会降低利润质量。

从动态角度来看,只有本期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资金大于或小于前一期,才会对利润质量产生影响,这种情况发生在信用政策和存货投资策略执行不力以及信用政策和存货投资策略发生变化时。因此,为了提高利润质量,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竞争需要,制定适当的信用政策和存货投资策略,并根据环境变化作适当调整。这要求企业有较高的管理水平,政策一旦制定就应严格执行。

3.关联方交易影响利润质量

关联方交易对利润数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节约交易费用,增加利润。交易费用是指为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付出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基于关联方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或共同被控制,交易费用会相对降低,从而直接增加交易双方的利润。

(2)通过转移定价,调整利润。转移定价的高低,不会改变利润总额,但会改变利润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配。通过较高的销售价格或较低的购买价格,可以增加低税负企业的利润,可以将盈利企业的利润转移到亏损企业。

(3)通过资产重组,调整利润。这种情况广泛存在于上市公司与其母企业的关联方交易中,如母企业折价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使得上市公司剥离其不良资产。

关联方交易对利润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交易类型及利润来源的稳定性。最常见的关联方交易是购买或销售商品、提供或接受劳务,其他资产如固定资产、股权的转让或买卖。前两者属于经营性交易,所产生的利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如果以市场价格成交,对利润质量的影响不会很大;后者属于非经营性交易,具有一次性或偶发性的特点,由此形成的利润在利润质量分析时应重点关注。

(2)交易的金额及比例。关联方交易不能反映出企业真实的经营能力。经营性关联方交易的金额及其相应比例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大体上判断企业利润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方交易。企业利润若依赖于关联方交易,其利润质量必然会降低。

(3)交易是否伴有现金流入。通过分析现金流量,不仅可以判断真实交易的利润质量,还可以发现其中的虚假交易。只有伴随现金流入的利润才具有较高质量。

(4)定价政策。以节约费用为目的的关联方交易一般是以市场价格进行的,而以调整利润为目的的关联方交易是通过转移定价进行的。关联方交易价格越是接近市场价格,其利润质量越高;反之,则利润质量越低。值得强调的是,转移价格的存在,会增加一方的利润数量,减少另一方的利润数量。增加利润数量的一方其利润质量是降低的,但减少利润数量的一方其利润质量并没有提高,因为这种行为惠及的只是关联方的大股东,而受损害的仍是中小投资者。

二、收益质量分析

会计收益质量是指会计报告收益与企业业绩之间的相关性。一般来说,如果会计收益能如实反映企业的业绩,则认为企业的收益质量好;反之,则认为企业的收益质量不好。

(一)收益质量的决定因素

1.会计政策的选择

管理当局在选择可接受的会计政策时,有一定的自由决定能力。管理当局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可以采取稳健的政策,也可以采取乐观的政策。一般情况下,采取稳健的会计政策,比采取乐观的会计政策时所确定的会计收益质量高。因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谨慎性,充分估计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费用或损失,这样最终得出的会计收益质量好于不采用谨慎性时的收益质量。或者说,等量收益情况下,采用谨慎性时体现更好的收益质量。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反映在财务报表附注“重要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说明中,因此,在分析企业的会计收益质量时,一定要结合财务报表附注的有关说明来进行分析。

2.会计政策的运用

企业在选定会计政策之后,如何运用该会计政策,管理当局仍然有一定的自由决定权。例如在选定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政策后,对于提取多少数额,管理当局仍有自由决定权,这就给企业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会计报告利润提供了机会;又如管理当局在广告费、营销费、修理费、研发费等酌量性费用的发生时间上有一定的自由决定权,利用这种自由决定权,管理当局也可以操纵会计报告利润。可见,企业运用会计政策时如果人为操纵利润,最终得出的净收益,其质量自然会下降。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因经营上的原因而导致收益变动的风险。由于经营风险会加大未来收益的不稳定性,而收益的不稳定性会降低收益的质量,因而企业越是远离经营风险,收益的质量就越高。虽然经营风险不是简单地由管理当局意愿所决定的,但是掌握娴熟的管理战略可以降低这种风险,比如,对于新建的风险较高的企业可以通过经营租赁来获得大量资产;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涉及固定费用的长期合同;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避免从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向资本密集型行业;实行多角化经营,分散经营风险;限制在经济不景气时的资本扩张等。

(二)企业对自行可列支成本的选择

收益质量是与企业为维护资产和维护、提高企业获利能力所作的恰当准备分不开的。管理者可以通过控制自行可列支成本——广告费、维修费、研究和开发费等来操纵收益的水平。

1.广告费的支出

广告费用的金额是否合理较难确定,但其决策时的根本依据是预计增加的营业利润至少应能够抵补广告支出;其评价手段可用广告后的销售收入增长额与广告费用投入额进行比较。

从长远来看,削减广告费的支出会影响企业的销售。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检查每年广告费用的变化情况,评价这些变化对现时收益质量和未来销售水平的影响。

2.维修费支出

如果企业管理者决定不进行设备更新、维修,不使用新的、更有效的设备替代陈旧过时的老设备,或不对现有的老设备进行必要的维修,那么虽然削减了成本支出,可以提高其当期报告收益,但最终必将导致经营能力的下降,对企业收益能力产生负效应。

在分析报告的可列支的成本的水平时,需要特别注意是否与企业历年的发展趋势以及现在和未来的需要相一致。企业的维修成本应该与其经营活动水平相符。进行维修成本的趋势分析,既可以把一个时期的维修成本与该时期的销售水平(经营活动水平)相比,也可以与企业发生了维修成本的资产相比,由此推定企业维修成本是否保持正常的和必要的水平,是否影响企业收益质量。

3.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

研究与开发成本也是企业未来成功的关键,在许多企业中,研究与开发成本数额较大,在分析时需要特别注意它们每年的变化,区分哪些是可以量化的,哪些是不可以量化的。对研究开发投资任何比例的削减,都会影响企业收益的质量。

(三)分析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

企业占有资产是为了取得收入,那么要了解企业赢利能力,光看利润表中的净利润金额肯定不行,还要把利润同资产联系起来分析。分析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的主要项目有:

1.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差额称为毛利,通常情况下,处于成熟期的产品的毛利率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内。如果毛利率发生异常波动,则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是市场价格下降还是产品成本上升,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市场价格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是固定成本上升还是变动成本上升?

2.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

如果赊销比例在整个销售收入中是一个经验数据,并且,应收账款的回收期相对稳定,那么,销售收入的增加会造成应收账款等的增加。如果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或低于应收账款的增长,则是一个异常信号,是现销比例发生了变化,还是销售收入或应收账款有假?或是应收账款发生意外坏账?

3.销售成本和存货

销售成本来源于存货,如果没有非销售原因的存货减少,那么,当期减少的存货(产成品或库存商品)就等于当期的销售成本。

4.利息费用和银行借款

这两者是因果关系,如果银行存款大量增加,而利息费用变化不大,显然是不合常理的。此外,银行存款的意外增加也应当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按照权责发生制,属于本期的利息费用,不论是否支付,均应列作本期费用。

5.固定资产和折旧

如果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且固定资产不增不减,则每年的折旧费用和每年固定资产净值的减少额都相同。如果固定资产增加,相应地,折旧费用也应当增加。如果固定资产没有减少,而折旧费用却大量减少,则有可能是故意少提折旧,当然也有可能是改变折旧年限。有些资本密集型企业,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延长折旧年限后,转眼之间扭亏为盈。除固定资产外,还有一些其他长期资产与摊销的关系,如无形资产及其摊销。

6.投资和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是一些企业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投资效益的一个有效方法是比较投资和投资收益,根据投资的收益情况,对投资进行评级,是高收益投资、低等收益投资还是无收益投资。

7.存货和应付账款

当期购货增加,通常会引起应付账款的增加。购货项目很难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中获得,一般可以从现金流量表中分析获得。

三、利润质量分析方法

利润质量分析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1.不良资产剔除法

所谓不良资产,是指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长期待摊费用虚拟资产和高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或者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增加幅度)超过净利润的增额(增加幅度),则说明企业当期利润有水分。

2.关联交易剔除法

关联交易剔除法是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予以剔除,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如果主要依赖于关联企业,就应当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方进行交易以调节利润。

3.异常利润剔除法

异常利润剔除法是将非经常性损益从企业的利润总额中扣除,以分析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4.现金流量分析法

现金流量分析法是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利润质量。一般而言,没有现金净流量的利润,其质量是不可靠的。

四、收益质量恶化的表现

收益质量恶化必然会反映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如果有以下各种现象的发生,就有必要对收益质量进行分析:

1.企业扩张过快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在业务规模、业务种类等方面寻求扩张。在企业的创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有自己熟悉的业务规模。正是由于对自己业务领域的熟悉,企业才有了发展的基础。但是,在走向多样化经营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对开拓的其他领域不论从技术、管理还是市场等多方面的规律都有逐步适应、探索的过程。如果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扩张过快,涉及的领域过多、过宽,那么,企业在这个时期所获得的利润状况可能在恶化。

2.企业管理者有运用会计调整达到收益预期的历史

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果企业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变化,或者由于取得新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企业可以进行会计估计变更或会计政策变更,但是,企业有可能在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情况下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目的是为了粉饰报表利润。在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而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恰恰又进行了有利于企业报表利润改善的变更,应当被认为是企业利润状况恶化的一个信号。

3.企业更换会计师事务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者应当定期向企业的股东报送财务报告。企业的股东将聘请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出审计报告。应该指出的是,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的注册会计师的任务主要是向企业的股东就企业报表编制情况出具审计意见。

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企业是注册会计师的客户。注册会计师一般不轻易失去客户。只有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的意见与企业管理者就报表编制出现重大意见分歧,难以继续合作的条件下,注册会计师才有可能主动放弃客户。因此,对于变更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应当考虑企业的管理层在报表编制上的行为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4.经常签订企业合并协议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一旦发现净资产收益率难以达到证监会最低要求,或经营不善出现连续亏损,他们便会倒推计算出利润缺口,然后与母企业或者其他子公司签订联合投资合同,由母企业和其他子公司让出一部分利润。如果企业经常签订合并协议,会计信息使用者就要开始警惕该企业的收益质量是否恶化。

5.其他非正常事项

收益质量分析是一项高成本的分析性活动。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经验表明最有可能发现收益质量下降的企业情形,关注那些异常的变动,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异常事项主要有以下方面:

(1)企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增长幅度比同行业更快。因为份额越大,比同行业增长得更快就越困难。

(2)企业业绩让人难以置信得好,销售收入、利润和现金余额都不约而同地上升。这有可能与企业的一些特定的销售安排或创造性的存货转移(并非实质意义上的销售)有关。

(3)企业增长迅速,在迅速增长期间,很难做到正确对待企业的内部控制,因此也就比较难发现具有欺诈性的会计实务。

(4)企业为了达到每股收益目标,以牺牲企业其他方面的明显利益为代价,如暂停管理当局既定的增长率。企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收益目标,而不管使用的方法是否对企业未来造成损害。

本章思考题

1.利润表的结构、内容分别是什么?

2.利润表的作用包括哪些内容?

3.如何进行收入的质量分析?

4.如何进行费用的质量分析?

5.影响利润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6.影响收益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7.收益质量恶化的表现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