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发展的精准策略带来的启示

企业发展的精准策略带来的启示

时间:2022-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有效地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能提高分析者对企业业绩和未来前景的认识。财务报表分析有全面分析和专题分析,有以企业经营为中心的分析和以投资决策或贷款决策为中心的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往往针对具体的决策需要。财务分析报告是分析组织和人员编写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意见的报告性书面文件。因此,进行财务报表分析,首先必须分析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

第三节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程序、框架和方法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程序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管理者的内部信息对理解会计信息至关重要,管理者对会计的操纵权也可能使会计信息反映的问题与真实经济状况存在差异。一般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很难掌握内部信息,更无法判断管理者所作的估计和判断的合理性,即使有审计报告予以公正,仍然无法排除其主观成分。这样,一般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往往无法准确地认识具体企业的业绩状况。而有效地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能提高分析者对企业业绩和未来前景的认识。

为了有效地分析会计信息,就要建立规范而合理的分析程序,使分析工作能够有序地顺利进行,这对分析过程中的正确判断和最终作出恰当的评价,以及保证分析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一般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制定分析工作方案

财务报表分析有全面分析和专题分析,有以企业经营为中心的分析和以投资决策或贷款决策为中心的分析。各种分析都有其特定的目的。明确分析目的是分析工作的灵魂。分析过程中的各项工作都应当围绕实现分析目的来进行。分析目的确定之后,就应当根据目的确定分析的内容和范围,并明确分析的重点方面,分清主次和难易,并据此制定分析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一般包括:分析的目的和内容、分析人员的分工和职责、分析工作的步骤和完成各步骤的标准和时间等。

(二)搜集、整理和核实资料

搜集、整理和核实资料是保障分析质量和分析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性程序。一般来说,在分析的技术性工作开始之前就应占有主要资料。切忌资料不全就着手技术性分析。

整理资料是指根据分析的目的和分析人员的分工,将资料进行分类、分组,并做好登记和保管工作,以便使用和提高效率。

核实资料是这道程序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保证资料的真实、可靠和准确无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要全面审阅,如发现有不正确或不具有可比性之处,应要求改正、剔除和调整。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的财务报表,必须认真审阅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特别关注那些注册会计师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对其他资料也应核实,摸清其真实、可靠程度,并分清有用的资料和无用的资料,对无用的资料,真实、可靠程度低的资料应当舍弃不用。

(三)财务报表解读

重点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进行解读。其中,对资产负债表侧重于分析资产的流动性;对利润表侧重于分析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及真实性;对现金流量表侧重于分析企业现金流量的合理性和持久性。在对财务报表的解读过程中,判断企业会计系统是否恰当地反映了企业的真实经济状况。通过对会计灵活性的确认和对会计政策适当性和会计估计合理性的评价,分析人员可以判断会计数据对真实经济状况的反映程度,并就此对会计数据的“歪曲”不准确部分进行修正,提高下一步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的可靠性

(四)财务分析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人员应采用各种分析工具对企业综合状况进行分析,包括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营运能力分析,从而对企业的整体状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有人认为分析会计信息一般是为了某一个特定的目的,并不需要对企业的全面情况进行分析,而只需要对企业某个侧面进行分析。例如,投资者认为只要企业的收益能力高就行了,信贷人员认为只要企业的现金流量不错,偿债能力较强就可以了。其实这是财务分析的一个相当大的误区。企业是一个整体,不能孤立地看待,而且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未来决策之用,企业这个整体是动态变化的,企业某一方面情况的变化都会迅速影响到其他方面。收益能力的恶化或改善很可能非常迅速,并且马上能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反之,成长性、前景很好的企业也可能因资金周转的困难而影响其生存,影响其成长性的实现。所以,不论分析者的目的如何,首先都需要对企业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再根据分析目的的不同进行局部重点分析和深层次分析。否则就会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五)专题应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往往针对具体的决策需要。在对企业进行全面了解后,还要根据决策性质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例如,作为收购与兼并各方,企业的竞争优势及潜在利益,合并后的成本和收益均是分析的重点,这是谈判的重要依据及价格确定的重要参考。此类专题应用分析还有资产重组、债务重组、信用评估等。

(六)编写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报告是分析组织和人员编写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意见的报告性书面文件。分析报告要对分析目的作出明确回答,评价要客观、全面、准确,要做必要的分析,说明评价的依据,即说明评价是怎么得出来的。对分析的主要内容,选用的分析方法,采用的分析步骤也要做简明扼要地叙述,以备审阅分析报告的人了解整个分析过程。此外,分析报告中还应当包括分析人员针对分析过程中发现的矛盾和问题,提出的改进措施或建议。能对今后的发展提出预测性意见的分析报告则具有更大的作用。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框架

为了寻找财务报表数字背后企业价值的真正驱动因素,需要按照下面的基本框架来进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分析

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先取得相应的资源,必要的资源是企业能够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企业如何取得资源、能够取得什么样的资源,主要取决于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这些资源与财务报表的关系是:能够用货币形式计量的资源构成财务报表。因此,进行财务报表分析,首先必须分析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包括企业所处社会环境下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特征、市场特征、经济政策和金融资本市场特征等。比如,财务报表中反映的股权融资金额,背后所隐藏的往往是宏观经济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行业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行业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状况。行业发展状况对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否影响尤其重大。比如,若企业所处的行业是新兴行业,在财务报表中往往会反映出较高的业绩增长水平。在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分析中,一般可以采用竞争五力分析模型、价值链分析模型以及运用经济特征框架分析(从需求、供给、生产、市场营销、融资等方面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

通过分析,至少可以回答以下问题: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特征是什么样的?它为企业提供了什么资源以及它对企业取得资源的限制是什么?行业平均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是什么样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对企业的影响如何?企业应对相关环境限制的对策是否可行?

(二)企业战略分析

战略是企业实现价值目标的资源配置路径选择,企业的战略决定了企业内外部资源的配置结果。因此,在对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分析后,必须重点对企业战略进行分析。

企业战略分析的基本框架为: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即企业在产品和服务上是采取差异化战略、低成本战略,还是兼备低成本与差异化的集中战略;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一体化程度,即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主要价值创造环节全部是由自身完成的还是有部分环节是外包的;地区分散化程度,即企业的业务范围区域,是否走国际化战略等;行业分散化程度,即企业是否实行多元化战略,如果采取多元化战略,是相关多元化还是无关多元化。

通过企业战略分析,可以理清企业价值的真正来源,将这些来源与财务报表进行比较,可以基本判断财务报表反映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样,通过分析企业未来可能采取的战略,可以基本预计企业未来的价值。

通过企业战略分析,至少可以回答以下问题:企业的战略是什么?具体到财务战略是什么?战略与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基本吻合?如不吻合其原因是什么?企业未来的战略是什么?它对企业的价值有什么影响?

(三)会计准则分析

企业可以货币化计量的资源及企业资源配置结果如何在财务报表中反映是由会计准则决定的。因此,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必须分析企业所采用的会计准则,并理解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

对会计准则分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采用不同会计准则的企业提供相同的比较基础。因此,分析会计准则,可以按照会计要素进行,即分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确认、计量、报告标准差异并进行调整。

由于会计准则与企业实际运营状况存在差异,因此,必须理清标准与实际运营状况的差异。进行分析时,一般要对财务报表的构成要素进行调整,必要时重新编制财务报表。如可以将资产负债表组合为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负债等,将利润表组合为经营性利润等,从而分析不同资产对企业收益产生的贡献。

通过会计准则分析,至少能够解答以下问题:进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时,不同企业、企业不同时期所采取的会计准则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差异在哪里?会计准则变化的影响是什么?为了分析企业的盈利性与风险应对财务报表进行哪些调整?

在对会计准则进行分析时,必须关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影响。会计准则允许会计人员采取大量的职业判断,如折旧年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等。因此,分析准则的同时必须分析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是否合理。

(四)企业运营行为

完成前面的分析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进入了微观的具体运营行为分析阶段。在这一分析过程中,必须详细分析企业各类资产情况、负债情况、权益情况、持续经营活动盈利能力情况、非持续盈利能力情况等。

大量的比率计算应当在会计准则影响调整后进行。而计算出来比率后,必须分析其背后的具体运营活动,运营活动是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具体来源。

通过企业运营行为分析,可以回答以下问题: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的比率、因素是什么?通过行业横向比较、企业历史数据纵向比较而得出的比率、因素合理吗?企业具体运营活动对这些比率、因素影响的范围有多大?具体运营活动可以改善吗?

(五)盈利性和风险的综合分析、预测

完成前面的分析后,就可以综合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了。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对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的影响、企业战略对盈利能力和风险的影响、企业具体运营行为对盈利能力和风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综合评价企业目前的盈利能力和风险。而最为关键的是要判断上述因素的未来趋势,从而预测企业的价值。

这一分析过程是一个综合过程,它至少可以回答以下问题: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的因素具体有哪些?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程度如何?在未来,这些影响因素的发展趋势如何?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经济利润模型等,预测企业的价值是多少?

以上五个阶段的分析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同时,还存在反复的过程。比如,在分析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后,应再次分析企业战略与财务报表的关系。

上述框架的核心是:分析各种内外部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寻找企业价值的关键驱动因素,从而为改善管理、评估企业价值提供分析基础。

三、分析方法

一般来说,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将企业的某一个体指标同其他企业的相应指标或某范围内的平均水平相比较,从而发现差异的方法。很明显,比较分析法有绝对数比较,也有相对数比较。绝对数比较即是用相互之间有可比性的绝对数额进行比较,以发现差别。相对数比较就是用有内在关系的绝对数之间的对比数进行比较。在相对数比较中同一绝对数可以和不同的其他绝对数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意义不同的相对数,例如将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对比,将净利润与销售收入进行对比,将所有者权益与负债对比等,从而可以得到企业不同财务方面的情况。

相比而言,绝对数比较可以说明比较数据间的差额,而相对数比较则可以进一步揭示出如在利润率方面、结构比重方面、占有率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比数的比较,可以在另一个层面上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

1.比较对象的选取

在一般的财务分析中,经常选取的比较对象有以下几种:

(1)已预定的目标水平

将实际数与目标水平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企业是否已充分合理地利用了资源,取得了预期效果。如作为报表使用者的股东,通过将报表中的利润等指标与期初预定的目标数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经理层或员工完成计划的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做法;而作为报表的内部使用者的经理层则可通过将报表中实际数与目标水平进行对比得到各部门的任务完成情况。

(2)公认的行业评价水平

各评价水平一般由国际国内的评估权威机构通过实地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而得,有很强的对比价值。通过该项比较,可以发现企业在行业中的发展程度及相对位置。比如,潜在的股东可以通过将某企业的市场份额与与该行业的市场总量相比较,得出对该企业规模的一个基本印象。

(3)上期的实际数或若干期平均水平

通过该比较,使用者可以得出企业的发展趋势,继而作出对策。如投资者可通过企业销售收入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看出企业的成长状况。

(4)同行业竞争对手的相关指标水平

通过该项比较,可以发现自身与竞争对手所处的相对位置。当一个企业因从事的行业太多而无法作出准确判断时,应寻找一个与其在规模和其他特征相似的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如经理层通过比较可以调整战略,具体实施部门也可通过与对手的多项比较,来调整自身的行为,使之更为有效。

2.应注意的问题

指标水平的可比性是比较分析法正确揭示问题的前提条件,使用该方法时,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指标所处环境的可比性

指标所处环境具体包括企业类型、规模、物价等因素,只有这些条件大体相似,指标才有可能具备可比性。

(2)得出指标的途径的可比性

任何报表的编制均受会计政策的制约。不同的会计政策对会计指标的计算的制约有很大差别。并且企业的会计政策在不同期间也可能有较大的变化,从而影响指标的可比性。

(3)时间长度的可比性

采用比较分析法时,不管是选取何种比较标准,都必须注意使用数据的时间长度的可比性,包括月、季、年度的对比,以及不同年度的同期对比。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利用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过计算出其比率来衡量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方法。值得指出的是,得出比率的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关系是该比率有意义的前提。否则,计算出来的比率无任何意义,甚至会起误导作用。

比率分析法是财务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比率分析,可以利用某些比率独立地解释和说明企业某方面的财务状况或者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比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可以反映出企业在应收账款回收方面的能力;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则能反映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投资回报情况。同样需要指出的是,比率分析法只适用于企业财务的某一方面,同时在实际运用时,还必须在比率分析法所揭示的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有关资料和实际情况作必要的分析。

比率分析法可运用的财务比率很多,但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分类方法。一般情况下,我国财务比率可以分为四类:变现能力比率、资产管理能力比率、负债比率和盈利能力比率。

运用比率分析法应注意的问题有:

(1)比率的计算。由于计算财务比率可能涉及不同的报表数据,而这些数据可能存在一些不可比因素。比如利润表中反映会计年度的经营成果的数据与资产负债表中反映时点状况的数据就可能存在此情况。因此,在计算时需考虑到数据在年度内是否均衡变化的问题。必要时,要结合其他有关比率来综合分析。

(2)比率计算的方法影响比率的价值。不同的会计政策和经营特点会影响企业间财务比率的可比性。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会得出不同的会计结果,进而影响财务比率的数值及可比性;同时,不同的经营特点也会带来不用的财务比率,影响其可比性。

(3)注意全面理解财务比率。个别财务比率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企业的全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想正确地利用财务比率,必须同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例如,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可能意味着企业运用负债经营的能力很强,也可能是企业在举债应付危机,还有可能是企业为通过借债来达到扩大规模的目的。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也是财务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方法。通过把整体分解为若干个局部的方法,来从数量上揭示出具体某一指标受其他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分解的类型有比率因素分解法和差异因素分解法。

比率因素分解法是把某一个财务比率利用某些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分解为这些因素的方法。比如,所有者权益净利率可以分解为资产净利率乘以权益乘数。

差异因素分解法的目的是发现并比较差异形成的原因,这属于定量分析方法。具体做法是依次用标准值替代实际值,计算各因素对差异形成的影响。

使用因素分析法应注意的问题有:

(1)合理确定影响因素。不同因素造成不同的差异,要想准确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首先要确定影响差异的因素。

(2)计算过程中其他因素不便的假设。在计算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时,前提是其他因素不变,只有该因素变化。

(3)因素替代的顺序。替代因素时,必须按照分析工作本身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各因素的依存关系排成一定顺序依次替代,不可随意加以颠倒。排列顺序的大概原则有:先数量后质量;先基础后派生;先主要后次要。

(四)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也称水平分析法、动态比率分析法。它是运用动态比率数据对企业某些同类经济现象各个时期的变化情况加以对比分析,以掌握其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企业的经济现象是复杂的,受多方面因素变化的影响,如果只从某一时期或某一时点上进行观察,则很难看清它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因此,必须把若干时期或时点上的数据按时间顺序整理为数列,对该数列进行观察,并计算出它的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与增长速度等,才能准确探索它的发展潜力和趋势。

运用趋势分析法应掌握以下基本概念:

(1)动态数列,是反映某种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一系列指标数值,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其指标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2)时期数列,是反映某种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各发展过程结果及总量的系列指标数值。它是各个时期的数值不断累积的结果,因此,当时期扩大时可以相应地把各时期的指标数据直接相加,从而反映扩大了的时期总量。

(3)时点数列,是反映某种经济现象在特定时点上所处状态的系列数值。由于时点上的数值大部分都是现象的重复,因此,时点数列不能复加。

(4)增长量,反映某种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数,是比较期与基期的差额。增长量指标由于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不同,分为逐期增长量(即把前一期作为基数逐期比较)和累计增长量(即把各个比较期均与一个固定基期比较)。其计算公式为:

    增长量=比较期数值(报告期水平)-基期数值(基期水平)

(5)发展速度,是全部数列中各个比较期数值与基期水平之比,反映各个比较期数值为基期的多少倍或百分比。发展速度指标由于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不同,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两种。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期间水平之比;环比发展速度是各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

在财务分析中,对发展速度的分析需要将连续数年的资料进行对比,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

(五)综合评分法

综合评分法是指用一种形式将对各种因素的评价用评分这种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从总体上来对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其中用来表示对各因素的评价的分值,称为效用值。

综合评价的形式一般采用函数P=f(X1,X2,X3…Xn)来表达。综合评分法主要有相加评分法、相乘评分法、加权相加评分法三种。

1.相加评分法

相加评分法是把各个因素的效用值测算出来之后,将其进行相加而得出总的评估结果,用公式表示为:

    P=f(X1,X2,X3…Xn)=∑Xi

该方法操作简单。它实质上假定了总的效用值是线性的,分值越大、效用越高。其最大的特征同时也是其局限性的根源所在:每一个评价因素都是平等的,综合评价结果不能反映出各因素对总目标贡献的重要性的差异。因此,有可能出现总得分相同、实质差异和单项因素差异却很大的情况。

2.相乘评分法

相乘评分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各个因素的效用值进行相乘运算而得出综合评价的结果。缺陷在于:假设各评价因素是相互独立、平等的,同时未考虑不同评价因素对总目标贡献大小的差别。其公式为:

    P=f(X1,…,Xn)=∏Xi

3.加权相加评分法

加权相加评分法的要点在于:在综合评价中,引入权重,对效用值的运算事先进行加权处理。赋予权重之后,再进行相加运算。这种方式避免了上述两种方式未考虑各因素对总目标贡献差异的缺陷。其计算公式为:

    P=∑WiXi

其中:P为某对象的综合效用值,即综合得分;

  Xi为因素X的效用值;

  Wi为因素i相应的权重。

上述公式中,∑W=1,即必须保证权重值的总和为1。

不难看出,加权相加评分法实质上是在相加评分法的基础上引入权重而产生的。换言之,相加评分法其实是加权相加评分法的特例情况,即各因素效用值的权重相等。显然,在加权相加评分法中权重值的确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决定了函数P的数值。

(六)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是利用分组法将总体分为不同性质的部分,用指标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来反映总体结构特征和总体内部某一部分的普遍程度。其典型指标有:流动资产比重、流动负债比重、存货比重、所有者权益比重、固定资产成新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等。其计算公式为:

    结构相对数=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100%

本章思考题

1.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有哪些?

2.你是如何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的?

3.企业内部报表和外部报表分别包括哪些?

4.财务报表分析的程序是什么?

5.财务报表分析的框架是什么?

6.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