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率和利息年化率

利率和利息年化率

时间:2022-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银行利用贷款所得利息,支付存款利息及经营活动的费用,这两项的差额便构成其利润。国家对同一种类、同一期限的存款和贷款,规定统一的利率,各金融机构据以执行。年利率称年息几厘,月利率称月息几厘,日利率称日息几厘。如年息6厘,是指年利率为6%,代表100元借款一年的利息为6元;月息6厘,是指月利率为0.6%;日息6厘,是指日利率为0.06%。

8.4 利息与利息率

8.4.1 利息的含义与本质

利息是与信用相伴随的一个经济范畴,是货币所有者因贷出货币而从借款人那里获得的报酬。

利息来源于劳动者所创造出的价值的一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是从企业纯收入中分割出的一部分,是劳动者为社会所创造的新价值的一部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单位的贷款要收取利息,对它们的存款也要支付利息,对居民储蓄存款也要支付利息。利息也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费用开支和利润的来源。银行利用贷款所得利息,支付存款利息及经营活动的费用,这两项的差额便构成其利润。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利润的一部分上交财政部门,其余留作本身的信贷基金。由此可见,利息体现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涉及国家、集体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需要正确处理。

8.4.2 利率及其种类

利率可从不同角度加以分类,其中经常应用的主要有:

1.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款期间利率不变,不因市场利率的波动而改变。其最大特点是简便易行,便于计算和掌握借款成本。在借款期限较短或市场利率变化不大的条件下,一般用固定利率。

浮动利率是指随市场利率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至于调整期限和调整时依据何种市场利率为基础,由借贷双方在借款时议定。当借款期较长或市场利率变化较快时,借贷双方常愿使用浮动利率。采用浮动利率时,借款人在计算借款成本时要复杂些,利息负担有可能重些,但是,借贷双方承担的利率风险较小。因此,一般中长期贷款都选用浮动利率。

国家对同一种类、同一期限的存款和贷款,规定统一的利率,各金融机构据以执行。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家授权,允许某些金融机构在国家规定的统一利率基础上,可在一定幅度内将贷款利率上下浮动。

2.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息率,而不考虑货币值本身的变化。实际利率则是以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真实利率,用公式可表示为: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一物价上涨率

例如,当名义利率为10%,物价上涨率为6%,则实际利率仅为4%。

判断利率水平高低,不能只看名义利率,还需注意实际利率。有时也可能出现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

3.市场利率和公定利率

这是从利率由谁来决定的角度划分的。市场利率是指在资金市场上由资金供求关系自发形成的利率,受影响市场资金供给和需求的各种因素制约。

公定利率则是指一国政府通过中央银行而确定的各种利率。有的由银行同业公会出面制定各会员银行必须遵守的利率。

市场利率与公定利率有着密切联系,政府在确定公定利率时,要考虑到市场利率的动态以及影响市场资金供求因素的变化,并且通过调整公定利率引导市场利率的变动,以求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

我国利率水平及其调整,系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并组织实施,但在已开放的金融市场上,如拆借市场、民间借贷市场都允许借贷双方在政策范围内议定。

8.4.3 利息的计算

1.利率的表示方法

按照计算利息的时间不同,利率通常表示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分别用本金的百分比(%)、千分比(‰)、万分比(img18)来表示。年利率与月利率及日利率之间可以换算,换算公式为:

年利率=月利率×12=日利率×360

在中国,利率习惯上用厘来表示。年利率称年息几厘,月利率称月息几厘,日利率称日息几厘。如年息6厘,是指年利率为6%,代表100元借款一年的利息为6元;月息6厘,是指月利率为0.6%;日息6厘,是指日利率为0.06%。

2.利息的计算方法

计算利息有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单利计息和复利计息。

(1)单利计息法。

是指上一期的利息收入,不作为下一期计算利息的基础,即所得的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期限

通常表示为:I=P×i×n

其中:I=利息;i=利息率;P=本金;n=计息期。

(2)复利计息法。

是指上一期的利息额加入本金,作为计算下一期利息的基础,即本金生出来的利息也要计算利息。俗称“利滚利”。计算公式为:

  利息=本金×[(1+利率)期限-1]

通常表示为:I=P×[(1+i)n-1]

其中:I=利息;i=利息率;P=本金;n=计息期,期限。

8.4.4 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1.利润率的平均水平

市场经济中,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也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利率的变动范围在零到平均利率之间。利率的总水平要适应大多数企业的负担能力。也就是说,利率总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数企业承受不了;相反,利率总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

2.资金的供求状况

在某一具体时期的具体市场中,利息率是由借贷资本市场上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决定的。当借贷资本供大于求时,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利率下降;供小于求时,借贷双方的竞争结果将促进利率上升。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作为金融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利率,与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受供求规律的制约,因而资金的供求状况对利率水平的高低仍然有决定性作用。

3.物价变动的幅度

由于价格具有刚性,变动的趋势一般是上涨,因而怎样使自己持有的货币不贬值,或遭受贬值后如何取得补偿,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这种关心使得从事经营货币资金的银行必须使吸收存款的名义利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吸收存款;同时也必须使贷款的名义利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获得投资收益。所以,名义利率水平与物价水平具有同步发展的趋势,物价变动的幅度制约着名义利率水平的高低。

4.国际经济的环境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间资金的流动,通过改变我国的资金供给量影响我国的利率水平;(2)我国的利率水平还要受国际间商品竞争的影响;(3)我国的利率水平,还受国家的外汇储备量的多少和利用外资政策的影响。

5.政策性因素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利率基本上属于管制利率类型,利率由国务院统一制定,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在利率水平的制定与执行中,要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例如,新中国成立后至十年动乱期间,我国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以稳定物价、稳定市场。1978年以来,对一些部门、企业实行差别利率,体现出政策性的引导或政策性的限制。可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率不是完全随着信贷资金的供求状况自由波动,它还取决于国家调节经济的需要,并受国家的控制和调节。

课外阅读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一个古老的原理,它说的是铸币流通时代,在银和金同为本位货币的情况下,一国要为金币和银币之间规定价值比率,并按照这一比率无限制地自由买卖金银,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由于金和银本身的价值是变动的,这种金属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动与两者兑换比率相对保持不变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使复本位制无法实现。比如说当金和银的兑换比率是1∶15,当银由于银的开采成本降低而最后其价值降低时,人们就按上述比率用银兑换金,将其贮藏,最后使银充斥于货币流通,排斥了金。如果相反即银的价值上升而金的价值降低,人们就会用金按上述比例兑换银,将银贮藏,流通中就只会是金币。这就是说,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渐渐为人们所贮存离开流通市场,使得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这一现象最早被英国的财政大臣格雷欣(1533~1603)所发现,故称之为“格雷欣法则”。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仅在铸币流通时代存在,在纸币流通中也有。大家都会把肮脏、破损的纸币或者不方便存放的镍币尽快花出去,而留下整齐、干净的货币。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比比皆是。譬如说,平日乘公共汽车或地铁上下班,规矩排队者总是被挤得东倒西歪,几趟车也上不去,而不守秩序的人倒常常能够捷足先登,争得座位或抢得时间。最后遵守秩序排队上车的人越来越少,车辆一来,众人都争先恐后,搞得每次乘车如同打仗,苦不堪言。再比如,在有些大锅饭盛行的单位,无论水平高低、努力与否、业绩如何,所获得的待遇和奖励没什么差别,于是,年纪轻、能力强、水平高的就都另谋高就去了,剩下的则是老弱残兵、平庸之辈,敷衍了事。这也是“劣币驱逐良币”。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课后训练

关键术语

货币流通 信用利率

学以致用

1.简述对货币本质的理解?

2.比较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特点?

3.从不同角度分类,利率有哪些种类?

4.什么是单利,什么是复利?各自的计算方法?

5.简述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案例分析

战俘营里的货币

二战期间,在纳粹的战俘集中营中流通着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香烟。当时的红十字会设法向战俘营提供了各种人道主义物品,如食物、衣服、香烟等。由于数量有限,这些物品只能根据某种平均主义的原则在战俘之间进行分配,而无法顾及到每个战俘的特定偏好。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偏好显然是会有所不同的,有人喜欢巧克力,有人喜欢奶酪,还有人则可能更想得到一包香烟。因此这种分配显然是缺乏效率的,战俘们有进行交换的需要。

但是即便在战俘营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物物交换也显得非常地不方便,因为它要求交易双方恰巧都想要对方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需求的双重巧合。为了使交换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需要有一种充当交易媒介的商品,即货币。那么,在战俘营中,究竟哪一种物品适合做交易媒介呢?许多战俘营都不约而同地选择香烟来扮演这一角色。战俘们用香烟来进行计价和交易,如一根香肠值10根香烟,一件衬衣值80根香烟,替别人洗一件衣服则可以换得两根香烟。有了这样一种记账单位和交易媒介之后,战俘之间的交换就方便多了。

讨论题:

1.战俘营中为什么香烟会成为货币?

2.香烟在战俘营中实现了哪些货币职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