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对于国际现代金融机构管理体制的要求,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还明显不足。这是由中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决定的。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过高,约为60%,而西方银行这一比率约为40%。从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运用西方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难度很大。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普遍存在控下不控上的情况,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的约束控制主要依靠其组织纪律和道德。

二、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从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来看,虽然已经基本建立了以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为主的风险管理决策系统,以稽核委员会为主的风险管理监督系统,以授信部门和风险资产管理部门为主的风险管理实施部门的三位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但是现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基本上仍延续对信贷风险的控制模式,风险管理部门组织结构尚不完善,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相对于国际现代金融机构管理体制的要求,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还明显不足。

(一)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首要风险。这是由中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决定的。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过高,约为60%,而西方银行这一比率约为40%。而且,贷款的集中度高,社会信用环境较差,又较缺乏风险管理的理念与技术,因此积累了较大的风险。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度量方面一直采取主观评价色彩很浓的传统方法。由信贷主管人员在分析借款企业财务报表和近期往来结算记录后进行信贷决策,并采取所谓“两呆一逾”的口径对不良资产与贷款风险进行分类管理,这种静态和被动的管理方式弊端很多,现已被以风险度为依据将贷款划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等的五级分类法所代替。

长期以来,重贷轻管的思想导致了商业银行在贷前风险识别、贷后风险度量、贷后风险控制、风险反馈等管理上相对较弱。部分银行甚至用一些粗略的信贷计划代替风险战略,相当多的银行分支机构不了解本行的风险战略,在贷后对客户和信贷项目的监测上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甚至流于形式。

从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运用西方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难度很大。中国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起有关信用资产的历史数据库,存在数据瓶颈制约,也缺乏对信用风险进行量化的分析能力。国内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处于发展初期,像标准普尔和穆迪、惠誉等已树立市场权威的评级机构尚未出现,还没有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评级标准和评级方法。另外,中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尚不成熟。

(二)市场风险管理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的波动造成很多金融机构出现巨额损失,有的甚至直接导致银行的倒闭。由于市场风险日益突出,风险管理方式由主要管理信用风险转向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管理并重。合理地管理市场风险,需要在准确测量风险的基础上,对揭示的风险加以规避、分散、控制和防范。与国际银行业日益成熟的市场风险管理相比,中国商业银行业在市场风险的管理和监管方面才刚刚起步,中国商业银行目前对市场风险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对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重视程度,国内几乎没有一家商业银行正式建立完整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

(三)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近几年来,国内外的银行业因为内部管理不善,出现很多重大资金损失的事件。这些机构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内控不健全,对内部人员缺乏应有的行为制约机制,依赖个人的道德修养来自我约束。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普遍存在控下不控上的情况,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的约束控制主要依靠其组织纪律和道德。同时,我国的银行业在管理、决策过程中信息的披露很不透明,银行的管理人员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地位。这样,在既没有外在控制,又没有内部约束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管理人员滥用权力的现象,最终出现管理上的失控甚至是银行经营和生存的危机。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对信用风险、环境风险很重视,并没有把操作风险当作系统风险来管理、控制,导致了近几年来频繁发生银行业内部人员金融犯罪案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