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国会计思想发展轨迹的历史追踪

民国会计思想发展轨迹的历史追踪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清末以来中国会计思想发展的轨迹,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第二个阶段即为本文所研究的民国时期会计思想,是改良中国会计思想的积极实践期。第三个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是中国会计思想中基础理论初步形成时期。

三、民国会计思想发展轨迹的历史追踪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会计学术界受到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开始清除西方会计理论和方法,批判和改造当时已经形成的会计思想,并逐步向前苏联学习社会主义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不少前苏联会计专家来到中国,帮助我们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统一的会计制度。这一时期也产生了一些相当重要的会计思想和理论,如对于会计的科学属性问题、会计记账方法、会计职能、会计基本理论建设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改造和吸收旧理论中有用成分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前苏联会计模式,开始初步形成我国的社会主义会计理论。

正当理论界巩固已有的成绩,结合中国实际探索会计改革,推动会计工作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一场“文化大革命”运动。会计领域和其他经济、文化、科学领域一样都遭受到了一次巨大的浩劫,基本上已不存在会计理论的研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国工作重心的转移,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并为社会各方面所认可。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等事后核算工作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管理的需要,会计工作开始向全面发挥核算和监督的职能作用方面转变。这一时期,我国传统的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开始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转变。会计在基本理论上应该与经济环境相适应。因此,与计划经济相适应、以传统的前苏联会计学为基础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当时形势,势必要求引进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中被证明行之有效且切合中国实际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所以,西方会计学的引进和借鉴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对我国传统的会计学产生了非常强大的冲击力。由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毕竟有别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因此,单纯依靠西方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仍然难以解决中国在经济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仍然有必要运用传统的社会主义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这一时期的会计思想首先集中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遗留的一些基本会计理论问题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如会计的科学属性、会计记账方法、会计职能等。其次是从新的角度对一些理论概念作出新的研究和表述,如会计对象、会计本质、会计定义、会计与财务关系等。最后是对一些新的会计领域进行探索,如会计理论体系、会计准则、管理会计与责任会计、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审计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完善,会计工作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认同和关注。在进一步学习和借鉴西方会计理论并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会计理论研究也从深度和广度上开展了多元化的研究。在深度方面,大力开展各种专题的研究,如有关会计目标、会计准则、会计方法、会计教育和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在广度方面,着重研究新经济领域中的会计问题,如会计管理活动论、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信息控制系统论等。此时,中国的会计理论工作者开始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中国会计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经验研究,提出对策和建议,使会计理论建立在经验数据之上,研究结论更有说服力。由此,我国会计理论开始真正走向世界,会计研究成果也开始接受海外学术界的检验。

纵观清末以来中国会计思想发展的轨迹,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即为清朝末期,是改良中国会计思想的萌芽期。19世纪下半叶的清末,西式簿记就由日本引入我国并开始传播。蔡锡勇的遗著《连环帐谱》(1905)和谢霖与孟森合编的《银行簿记学》(1907)系统介绍和研究了西式复式簿记,这些会计思想的引进和传播拉开了中国会计改良的序幕。第二个阶段即为本文所研究的民国时期会计思想,是改良中国会计思想的积极实践期。这一时期的会计思想继承了清末改良会计的思路,引进和传播西方先进的会计思想,并积极付诸实践,在论争中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会计思想体系。第三个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是中国会计思想中基础理论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全面借鉴了前苏联的会计经验,比较系统地引进了前苏联模式,与民国时期会计思想存在明显的断层,基本上不存在传承关系。但这一时期细致讨论了会计的基础理论,为中国现代会计建设打下了基础。第四个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是中国会计思想全面、深入、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中国会计思想日益达到中西融合,推陈出新,在很多领域都有重大突破和创新,体现出与国际接轨的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