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二节财务报告以及税务筹划的意义

第二节财务报告以及税务筹划的意义

时间:2022-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类会计主要就是以企业为主体的营利组织会计,后两类会计一般称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管理会计的报告主要是面向企业内部管理层的,它不属于企业正式对外的财务报告,其报告内容不负法律责任。财务报告分析应该是指企事业单位经过审计后的财务报告的分析。这种对财务会计报表披露信息的进一步整理加工、计算分析和评价预测的过程,就是所谓的财务报告分析。

第二节 财务报告及其分析的意义、学派和方法

一、社会组织、会计与审计及其报告

(一)社会组织和会计核算体系

财务会计和报告的目的,一般可认为它主要是为某社会组织对外提供其财务和非财务活动的信息。由于社会组织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营利组织如企业、公司;二是政府组织,如中央、地方政府及其机构;三是非营利组织或称非政府组织,如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因此,相对应地会计核算体系也可分为三类:一是营利组织会计,二是政府会计,三是非营利组织会计。第一类会计主要就是以企业为主体的营利组织会计,后两类会计一般称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会计核算体系基本分为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两大类。其中,预算会计体系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当前,我国须要改革财政管理体制,预算会计也须要进行深入改革。改革的基本趋势是将纳入财政预算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归入政府会计,而将事业单位会计归入非营利组织会计。

(二)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税务会计及其报告的区别和联系

从理论上讲,会计可分为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和审计;从实务上讲,它往往可分为企业会计、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或分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税务会计。财务会计是在早期会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会计。1936~1959年期间,当时美国会计师协会(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ccountants,AIA)下属的会计程序委员会(Committee on Accounting Procedure,CAP)以确认公认会计原则(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GAAP)方式发布会计研究公报,作为美国会计的规范标准。自从有了美国式的GAAP后,美国传统会计开始一分为二,形成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长期以来,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是合二为一的,税务会计被看作是财务会计的一种延伸。随着税收和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会计。当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税务会计已成为现代企业会计的三大重要支柱。

财务会计目标主要是向债权人、投资者或资金投入者,以及内部管理层报告会计主体的经营状况、现金流量水平,以及资本保值增值与未来发展前景等情况。因此,财务会计必须根据GAAP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并客观、公允、充分和及时地对外进行财务报告编制和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报告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其他相关信息,为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其经济决策所需的及时、可靠和相关有用的信息资料。

管理会计主要由决策会计、作业会计、预算会计、控制会计、责任会计和人力资源会计等内容组成,其目标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因而它不受公认会计标准的制约。管理会计的报告主要是面向企业内部管理层的,它不属于企业正式对外的财务报告,其报告内容不负法律责任。

税务会计是一门主要涉及会计学和税收学等相关知识的,专门研究企业税务会计信息确认、计量和报告以及税务筹划的一门现代会计学的重要分支。税务会计除了须要遵循GAAP外,更必须遵循税收法规,体现税收保全原则。税务会计必须注重适法性、强调会计主体的依法纳税,根据税法至上原则计量应税利润,计算和缴纳税款并进行税务会计报告。税务会计报告可包括对外和对内报告两个方面,对外报告必须依据会计准则和税法,正确报告纳税信息;对内报告可根据管理层需要,报告税务筹划方面的信息。

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主要是对财务报表实施的审查,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国家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财政税收资金的收支、分配及其效益情况实施的审查,包括对国家机关、企业团体等经济活动的审查。内部审计是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对本组织内部审计对象实施的审查。社会审计,也称民间审计,是指经有关部门批准、确认的社会审计组织对接受委托的相应事项实施的审查。对企事业单位来说,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是属于外部审计。审计就其本质来说,它是一项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经济检查与监察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是否依据公认会计准则披露财务状况、财务成果和现金流量及其相关信息发表意见。企事业单位的审计报告可分为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前者使用对象主要是单位外部的债权人、投资者和有关监管部门;后者使用对象主要是单位内部的管理层人员。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往往应同时披露其内部会计控制及其有效实施的专项内部审计报告。上市公司的外部财务报告,更应同时披露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外部审计报告。财务报告分析应该是指企事业单位经过审计后的财务报告的分析。

必须要说明,我国目前的会计报告规范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的营利组织会计核算体系,它们执行国家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小企业执行的是小企业会计制度;二是以财政部门、行政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它们分别执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目前我国还没有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和制度,但这方面的会计改革正在进行之中。本书主要阐述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包括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还阐述外币业务、跨国业务、所得税和税收筹划等企业内部特殊报告及其分析,以及对IT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经济附加值(EVA)和未来报告等分析进行一定阐述。此外,本书还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和分析,以及实证会计分析进行简要的阐述。

二、财务报告分析的意义和目的

(一)财务报告分析的意义

财务报告分析,是指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披露的会计信息采用一定的分析方法,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以评价报告主体的经营业绩、风险状况和发展前景等方面情况。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都有投资咨询公司、信用征询机构、股票经纪商号、商业代理机构、金融财会期刊等机构,它们往往雇佣专家,搜集企业财务报告并加以分析整理、计算比较,以评价企业的市场价值、偿债能力、盈利成果和投资报酬水平等,然后在传媒中发布分析和评述资料,供证券投资者、债权人参考使用。这种对财务会计报表披露信息的进一步整理加工、计算分析和评价预测的过程,就是所谓的财务报告分析。

现代企业理财的基本目标是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应正确处理风险与收益关系,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必须重视包括财务报告分析在内的财务风险分析,注意防范财务风险。一般认为,企业缺乏资本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这个结论对于那些产销适路、经营成功的企业来说是正确的。对于成千上万失败的企业来说,企业管理者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取得成功的背后财务原因,以至于往后盲目过度扩张、不重视财务分析和风险防范,最终导致经营失败。因此,一般认为财务报告分析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二是评价企业价值,预测企业未来的投资报酬、现金流量和财务风险;三是为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管部门,以及企业内部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四是有助于维持市场经济正常秩序,保证资本市场顺利运转。

需要指出,财务报告分析有时也称财务报表分析,或称财务分析。但是,财务报告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财务分析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财务报表分析,可以是狭义的仅仅是指对财务会计报表反映的财务数据进行的分析。它主要是在财务会计报表提供的财务数据基础上采用一定方法,对会计报表披露的历史数据进行的一种定量分析。财务分析,广义讲它不仅包括会计报表分析,还包括所有涉及资金运作各方面的分析,包括未来财务规划、现行财务运作和历史财务成果所有方面的分析;狭义理解,它主要是指对企业资金的筹措、使用和分配的分析,包括筹资决策、预算控制和利润分配等内容。本书阐述的财务报告分析,主要是指对经过审计符合会计准则标准的财务报告所披露信息的分析。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于财务报表提供的财务数据进行的定量分析。这种对会计报表财务信息的定量分析往往是构成下述第二方面进行的内容更广泛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对于财务报告披露的表外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历史、实时和未来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包括上述财务报表分析后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具体将涉及对经济、地区、行业,以及其他有关信息的深入研究分析。本书阐述的财务报告分析,包括企业、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分析,以及规范会计分析和实证会计分析。但是,本书不包括战略决策、筹资决策、预算控制和股利分配策略等财务分析的内容。

(二)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

财务报告目标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观点:前者主要关注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后者主要利用财务报告信息帮助使用者决策。因此,利用财务报告一般可进行以下五个方面的分析评价。

1.流动性。流动性主要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现金的支付能力。企业的流动资产除了现金与约当现金外,其他流动资产的流动性与其营运效率也有一定关系。因此,进行流动性分析时须要进行相关资产的营运效率分析,如分析营运资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时,同时须要分析应收账款和存货等资产的周转速度。对于相关债权人来说,包括短期债权人和年内债务到期的长期债权人,他们都十分关注债务人企业是否具有足够的偿付其债务的流动资金,同时关注债务人企业除了偿付债务外还拥有的应付其正常经营需要的流动资金的支付能力。因而,债权人须要通过流动性分析,判断债务人的营业收入是否大于营业支出,资金流入量是否超过流出量,以评价企业资金状况、变现资源和流动负债等情况,衡量其短期偿债能力。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关心投资报酬,因而关注利润分配、现金股利支付能力,因此同样关注流动性分析。

流动性分析其实质是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程度,评价其偿债能力和现金股利支付能力。这种分析一般包括评价债务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对应关系,应收账款与存货周转效率,资产变现的公允价值,负债总额和总资产价值的比例,当期净收益和未来盈利趋势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债权人权益与股东权益的利益关系等。此外,还包括评价企业对投资者报酬的实际现金支付能力,以及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对投资者权益的影响等。

2.稳定性。稳定性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对债权人还本付息和对投资者正常股利的持久、稳定的资金支付能力。分析企业的稳定性,主要是评价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成果及其未来战略目标,判断市场对企业产品或服务是否有稳定、持续需求,企业的销售收入能否承受其销售成本、期间费用、税金和股利分配等支出,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资产是否在高效率地周转等。因此,稳定性评价其实质就是对企业营运能力的评价。

分析稳定性时,除了须要评价财务指标外,更多地须要考虑非财务指标。具体分析时,往往是通过对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品牌价值创新能力、战略目标、融资能力、盈利水平,以及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指标,进行评价、比较和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稳定的发展能力。

3.获利能力。获利能力是指企业在稳定增加股东权益价值的前提下,保持其理想的股利分配政策的能力。获利能力往往决定着企业的财务成果和市场价值,在评价企业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债权人来说,企业盈利和现金流量是其权益的根本保障;对于投资者来说,由于企业盈利水平往往与其股票价值变动有一定关联性,因此评判企业的获利能力显然是极其重要的。

分析获利能力有助于判断企业日常经营和战略目标管理的效率。企业如能不断地创造出骄人业绩,持续保持获利能力,这对其维持简单再生产、筹措长期资金和扩大再生产,保持其稳定与发展并给予投资者理想的回报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获利能力分析是财务报告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财务报告分析都涉及企业的获利能力分析。

4.增长潜力。增长潜力是指企业未来的成长性,它是以企业对市场的开拓和发展、研究与开发的巨额投入、市场占有率与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资本扩张和企业战略目标及其实施业绩等因素来衡量的。通过增长潜力分析能进一步评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更深入地分析企业的流动性、稳定性和获利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IT因特网时代的信息社会。IT企业比一般企业须要投入更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其创业初期一般都有巨额亏损。它们往往并无历史业绩,每股收益几乎都是负值,如果应用传统获利能力分析方法判断其价值是毫无意义的。一个有前途、高速成长的IT企业,其未来价值也是难以估量的。信息的运动速度惊人,IT的新产品一旦开发成功并获得市场认可,其增长往往是非常规的、惊人的,它导致IT企业的发展也可以是跳跃式、高速扩张的。因此,对于IT高新技术企业分析应具有新的分析理念,应更注重其增长潜力的分析。

5.公司价值。现代公司的理财目标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发展到寻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其实质就是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公司价值是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价值,它可表现为在证券市场上的公司股票价格。证券市场是公司筹集和分配资本,满足投资需求的最基本的资本交易市场。出于投资收益的考虑,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对于股东和投资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此外,经理人也注重公司价值最大化问题。当前,投资者从财务报告信息决策有用性考虑,越来越关注对公司价值最大化问题的研究。

公司在上市前没有公认的市场价值,于是分析者关注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的公司价值的分析研究。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学派和方法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三大学派

1.实用指标分析学派。该学派也称实用比率分析学派,是自19世纪后期以来财务报表分析史上最早出现的三大学派之一。他们关注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重点分析企业的营运资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财务指标。他们率先从财务报表数据中开发出财务比率指标,财务比率指标的产生意味着报表分析开始应用科学的数学方法。20世纪中期,财务报表分析家开始研究财务指标的统计分布性质,以及不同类型企业可进行比较对比的、具有可比性的财务指标标准。于是,一些较经典的标准如“2∶1”以上的流动比率标准等开始逐渐流行起来。早期分析家认为,在分析前应将企业按行业或规模分类,再将其财务指标与行业平均值或标准值进行比较分析。此后,该学派中又产生了多维分析模型学派,他们提出了财务指标综合分析的杜邦模型、基本面分析的沃尔评分法、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方法等,将分散的财务指标组成相对综合的指标或指标体系,使分析者能更全面深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目前,该学派已有很大发展,仍具有重要地位,其分析方法依然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2.财务失败预测学派。该学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西方国家发生的经济危机导致了这一学派的诞生。该学派将报表分析重心从历史分析转向未来预测,认为计量流动性、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和其他有关比率的指标能预测企业破产和发生其他财务困难的可能性。1968年10月,威廉·比弗(William Beaver)提出利用其单一财务指标模型可预测企业财务的失败。他认为,现金流量总债务比率、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等对预测企业财务失败是最有效的。该学派主要对将有关财务指标合并为单一预测指数进行研究,其中爱德华·阿尔特曼(Edward I.Altman)提出其著名的“Z记分”(Z-Score)模型。他提出五项财务指标的加权平均数以测试企业的财务失败。该模型通过计算可产生一个Z值,Z值越低,发生财务失败的可能性越大。计算企业连续数年的Z值,以预测企业是否会财务失败。由于至今还没有被广泛认可的预测财务失败的模型,因此该学派的理论尚未形成完整体系。

3.资本市场研究学派。到20世纪,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和博弈论等被相继引入经济学领域并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带来根本性影响,同时它们对作为经济学分支学科的会计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伴随着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的发展形成了资本市场研究学派。它是实证会计研究学派,主要是指近30余年来在国际上逐渐处于主导地位的基于股票市场实证会计分析的一种学派。

该学派认为财务报告分析的作用在于解释和预测证券投资的报酬和风险水平,所有非预期会计收益都会对证券投资报酬产生影响。他们主要研究会计信息(主要是盈利信息)与证券投资回报的关系,以及财务指标在预测证券投资收益方面的作用等。此外,还有一些实证研究是围绕瓦茨和齐默尔曼(1986)提出的红利计划假设(Bonus Plan Hypothesis)、债务契约假设(Debt Covenant Hypothesis)和政治成本假设(Political Cost Hypothesis)等“三大假设”所作出的。该学派的研究主要涉及财务信息含量、企业价值、博弈冲突、契约代理、盈余管理、会计政策选择等领域,提出并检验了会计信息与股价关系的假设和上述三大假设等(第十一章~第十二章阐述)。

在实证会计对会计信息在证券市场中作用的分析集中体现在对会计信息与股价之间的关系研究上,由此形成了财务报告信息观(Information Perspective)和计量观(Measurement Perspective)两大基本理论。1968年,鲍尔和布朗(Ball and Brown)首次提供可靠证据,表明证券市场价格确实并至少能反映会计信息中的净收益。这种把财务报告信息的有用性等同于其信息含量的观点,称之为财务报告信息观。信息观认为,历史成本计价基础的财务报告信息可满足大多数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并具有信息含量。在信息观下,财务报告也在部分采用公允价值进行报告,如成本与市价孰低(Lower of Cost or Market,LCM)、资产与长期负债最高价值测试和下推会计等均要求按公允价值披露信息。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工具发展迅速,对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显得十分需要,于是美国SEC主张使用公允价值会计(Fair Value Accounting)以取代历史成本会计。SEC认为,历史成本计量的财务报告对于预防金融风险毫无用处,公允价值信息是最相关的财务信息,因此应提倡金融单位和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会计。FASB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当前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自愿双方间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金额。当不存在市价时,FASB推荐使用预期现值法来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预期现值法是指在计算未来现金流量时应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现金流量的概率,以求得加权平均期望值的一种方法。如一项现金流量有1 000元、2 000元和3 000元三种可能,其概率分别是20%、30%和50%,则加权平均期望值为2 100元(1 000×20%+3 000×30%+2 000×50%)。

1990年9月,美国SEC提出应以公允价值作为所有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FASB从1990年起颁布了有关退休金、金融工具、租赁、资本资产、衍生金融工具和混合金融工具等一系列旨在推动公允价值会计的会计准则。在英国,199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in England and Wales,ICAEW)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of Scotland,ICAS)在它们发表的《未来财务报告模式》中指出,在选择财务报告计价基础时,首先应考虑相关性问题,数据可靠性固然重要,但不相关数据对任何人都没有用处。

事实上,只有当会计信息能改变投资者信念和行为时,信息才是有用的;信息有用程度可通过其被传递后导致的股价变化程度来“衡量”。在这种情况下,财务报告计量观应运而生。计量观是指在财务报告中恰当地、更多地报告公允价值或现值信息,以此来增强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只要市场运行正常,资产和负债的市价提供的是可靠的公允价值信息,则人们就会越来越关注财务报告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例如,金融工具有其正常运行的市场,其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会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关于财务报告的信息观、计量观、实证分析三大假说和财务报告分析三大学派的分析方法,详见本书有关章节介绍。

(二)财务报告分析的方法

1.比率分析。狭义的比率分析,是指通过计算会计报表上关联数据构成的财务指标,揭示关联数据间内在比例关系,分析会计报表有关项目的横向关系。财务指标包括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前者是反映总体规范和水平的总和指标,它是计算相对指标的基础;后者是用来反映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综合指标。由于相对指标能反映总体内在结构特征,将绝对差异抽象化、使原无法直接相比的总量指标进行比较,并能说明现象的相对水平、发展过程和程度以及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因而它受到财务分析更多的关注。比率分析时不能仅仅机械地计算单一比率指标,这样分析无多大作用,而应结合有关比率指标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比率分析还可以使用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方法对指标进行科学分类,它已成为分析企业特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财务报告分析中,财务指标分析与其说是一门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艺术。

广义的财务指标体系分析,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单个”比率指标和“综合”比率指标分析(如杜邦分析),还可包括诸如利用财务指标预测企业财务失败(如“Z记分”模型)等研究。此外,在研究资本市场会计信息与证券投资回报“数量关系”的实证研究方面,林华(2005)先利用因子分析对财务指标进行分类,然后基于奥尔森模型(Ohlson Model),利用净资产收益率,在财务指标与企业价值之间建起一座桥梁,并利用财务指标分析进行套利(关于实证分析理论和方法,见第十一、十二章介绍)。

2.比较分析。它是指对存在内在联系的,具有可比性的会计报表指标进行比较,借以分析其规律性,它是一种基本判断和推理分析。比较分析,一般可分为纵向分析、横向分析和交叉分析。纵向分析,是指从时间性上,对分析对象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进行比较分析,如将企业的现在指标与其历史和未来相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横向分析,是指从平面空间上,对分析对象进行比较分析,如将企业的现在指标与同行业先进企业的现在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交叉分析,是指从三维空间上,在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基础上,对分析对象进行立体交叉的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比较分析。具体分析时,它是将报告期实际指标与同一性质不同时期、不同企业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差异,分析原因。实际指标的分析比较对象,可以是同一报告期的计划指标、标准指标,也可以是不同时期或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相关指标。

采用比较分析法进行财务报告分析时,可采用分析比较报表有关数据来进行,如分析按绝对金额编制的比较会计报表、按项目构成比例编制的比较会计报表、按百分比分析编制的比较会计报表等。此外,还可通过财务指标的比较分析来进行,因为单纯财务指标只能说明问题的一个方面,将不同时期或同行业不同公司的相关财务指标加以分析比较,就能全面而系统地观察问题。

3.趋势分析。它是指把一个时期的会计报表与另一个或多个时期的会计报表相互比较分析。进行趋势分析,可观察连续数期的财务会计报表,分析会计主体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这种分析,对分析对象可采用时间上纵向排列进行趋势分析。有些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发布的年度财务报告中,常常包括长达5年,甚至10年以上的比较财务报表,以利于使用者进行趋势分析,了解公司的成长性和发展趋势,并预测其未来。

4.结构分析。它是指通过计算财务报表有关项目内的比例,揭示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反映报表各项目的内在关系。采用结构分析时,应注意它只在具有相同性质的项目数字间使用,如果对性质不相同的项目数字进行结构分析,其结果是无意义的。利用结构分析法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可作以下一些计算分析:一是各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二是负债与总资产或净权益的比例等。

5.因素分析。它是指通过各因素数量的顺序替换,计算各因素变动对总指标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因此,这种方法也称因素替代法。

因素分析法一般分四个步骤进行:(1)确定分析对象。它将分析指标的实际数与基准数进行比较,得出两者的差异,即为分析对象。(2)确定替代因素。根据经济指标形成过程,明确经济指标受哪些因素变动的影响。(3)建立因素关系式。通过分析,明确各影响因素与经济指标的数量关系,分清数量因素和质量因素,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因素关系式。(4)顺序替换计算。按一定顺序依次替换各因素变量,计算各个因素对总指标影响程度。在计算某因素变动对总指标影响程度时,是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动,并通过每次替换后计算结果,与前依次替换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即循环比较,来确定各因素变动影响程度。替换时,先替换数量因素,再替换质量因素;先替换主要因素,再替换次要因素。

6.财务指标的分类方法。财务指标分类分析有助于对财务报告的进一步分析。财务指标的基本形式是X/Y,其中X和Y一般取自财务报表。简单的财务指标分类方法是以它们的来源为依据进行分类。如果它们都取自利润表或其中之一来自利润表,这种指标就是动态指标;如果指标中的两个数据都来自资产负债表,则称之为静态指标。此外,还有以经验或数据分析为依据的分类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1)经验主义方法(Pragmatical Empiricism)。它是以实际经验或主观判断为依据的分类方法。考迪斯(Courtis,1978)通过列表指出了不同的财务指标归类方法。总体上看,有三个类别总是存在的,它们是获利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或资本结构以及短期偿债能力或流动性。(2)推理方法(Deductive Approach)。最经典的推理方法可追溯到1919年的杜邦体系(见第八章介绍)。考迪斯(Courtis,1978)通过研究归纳出79个财务指标,并给出指标框架图式。莱替能(Laitinen,1983)用公司财务指标提出财务关系模型,并用43个样本公司经验证据支持了该模型结构。(3)归纳方法(Inductive Approach)。平齐斯、明戈和卡泽斯(Pin-ches,Mingo and Caruthers,1973)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221家跨4个行业的公司6年的51个经过对数转换的财务指标进行分类。这是采用归纳方法进行财务指标经验性分类的一篇经典文章。他们归纳出投资回报、资本集中度、存货集中度、财务杠杆、应收项目集中度、短期流动性和现金头寸等7个因子。(4)验证方法(Confirmatory Approach)。这种方法的思路是先假设一种分类方式,然后用经验证据证实这种假设。最先提出这种方法的劳伦特(Laurent,1979),其对63个香港公司1年的45个财务指标进行主成分因子化分析。他将其研究结果与考迪斯1978年的分类相比较,发现两者符合程度较高。

财务报告分析中选择分析指标时,一般应考虑分析对象的具体情况如企业类型、企业在其经济周期中所处的阶段,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等因素。例如,传统技术、成熟型企业往往追求大规模资本密集型投资,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这类企业投资回收期长,投资者注重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因而分析时可关注投资报酬率、销售利润率等收益类指标。而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更新快,每年须要投入巨额研发费用,不断开发新产品以适应未来迅速变化市场的需求。这类高风险、高效益的企业需要具备吸收高风险的能力,它们早期经营往往亏损,但未来发展是跳跃式、高效益的。分析这类企业的财务报告时,更应关注其市场占有率、客户忠诚度、产品品牌、人力资源等非财务指标,以及销售收入等指标;而利润等盈利性指标,在企业早期创业阶段就不应是重要分析指标了。

企业在其经济生命周期中处于不同阶段,则选择的分析指标也应有区别。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其首要目标是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因此市场占有率、营业额、收入费用率等指标具有举足轻重作用;而利润额、利润率等盈利性指标在此时却显得并不重要。处于发展、成长阶段的企业,投资报酬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是十分重要的。这时的企业须要融资筹资、资本扩张,通过降低负债率,以利其发行股票、债券和获得低利率借款资金;通过比较报酬率,以利其投资方案择优。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应关注其资产与股东权益报酬及其相应现金流量的分析,此时必须注意全面监控所有财务指标,以利于保持企业“活力”,延长其生命周期、免于过早老化。处于衰退、终止阶段的企业,往往经营萎缩、收入减少,投资者此时最关注的是投入资本的返还,企业有没有归还投资的足够现金,因此现金流量指标备受关注,而其他指标已无关紧要了。有些企业盈利有季节性变化特点,一年中某些时期销售额要大于另外一些时期,这样在每一个升降循环内相关指标会有很大差异。因此,须要关注企业各时期变化规律,选择合适指标,进行有效财务报告分析。假定这一时期预期有大笔正常进货交易,但销售收入却很少发生,对该时期就应更多关注现金流量指标,保持现金支付能力、防范财务风险。同时,还应加强收入利润率指标考核和分析。此外,企业以赊销方式出售商品,就应关注销货与客户付款的时间间隔,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否则会面临流动资金短缺问题。还有存货周转率指标,对大多数具有大量存货的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但对不需要充足存货或只要能满足突发状况即可的企业来说,该指标的分析意义就不是很大了。

财务报告分析中常常须要参考行业平均值指标。行业标准涉及行业分类方法和行业标准计算。在美国,无论联邦政府还是咨询公司,它们在分析中对行业的分类以其《标准行业分类》作为依据。例如,各种盈利性行业财务数据往往可从类似邓百氏咨询公司和罗伯特·莫里斯协会等组织中获得。医疗卫生行业业绩研究中心(CHIPS)每年也会出版医院行业财务指标年鉴。许多企业或组织都有其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可为其成员准备行业的有关数据。这些组织或协会往往会提供按组织规模、地理位置和其他在行业内区分组织的关键要素划分财务指标等信息。但是,现在企业越来越多地跨行业经营,这给行业分类带来困难。针对这一情况,美国SEC要求必须报送财务报告的企业应向公众披露其经营方面相关信息。美国行业标准一般采用算术平均法,它将行业内所有公司对应的财务指标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得出的平均值作为此行业的行业标准。在国外,分析人员可通过有偿或无偿方式,向银行、投资咨询机构、信息资料中心、行业协会或互联网等多方面获得行业参考基准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