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形资产管理危机防范策略

无形资产管理危机防范策略

时间:2022-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无形资产管理与经营活动中,我国普遍缺少危机管理专门机构和人员。有资料显示,近十年来我国无形资产流失是有形资产流失价值的5倍多。促使员工更新资产管理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加强无形资产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对无形资产计价时应考虑无形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按重置价格测算出无形资产合理价值,与有形资产价值一起记入资产总账。

五、远离失败:无形资产管理危机防范策略

(一)谨防无形资产管理危机的突袭

在无形资产危机管理过程中的着重点在于预防胜于治疗。危机管理的精髓是发现、培育和收获潜在成功机会。要学会透视造成组织不能预见危机的习惯性错误。能预见到危机,才是最高明的应付危机手段。组织只有在见微之际,探测险情的到来,趁早准备,才能扭转外在形势的危机。完善内部管理并不意味着危机消失就可高枕无忧。要密切关注一切变化,检索组织病症,防微杜渐。应提醒高层管理者组织危机管理刻不容缓的战略中心,由以前主要靠经验法则处理危机,而今提升到系统的科学法则。内外环境都可能是危机发生的来源。对于内在危机,组织可以反求诸己,建立危机警告系统,不断加强改进自我完善,提高管理效率。但对于外在危机即客观的外部环境,更非组织的主观意志所能主宰,如火灾、龙卷风、油价升跌、飞机失事等,并非所有危机均可避免。如果不防范危机于未然,遇到危机爆发时就会猝不及防,使组织陷入致命深谷。要制定和实施危机管理计划,把握危机管理的命脉。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无形资产的危机管理处于低层次水平。国外跨国公司都有专利管理制度与知识产权部,日本东芝公司拥有商标管理人员300多人,美国泰勒公司拥有商标管理人员500多人。而在无形资产管理与经营活动中,我国普遍缺少危机管理专门机构和人员。由于对知识类无形资产价值认识的淡漠,缺乏无形资产危机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尚无有效的监管标准和保护手段,决策失误、人为地或无意地低估、漏估无形资产的价值、管理不善而导致改革开放以来无形资产大量地无偿流失,给国家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和无法挽回的损失。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获悉,因低价出售国有土地使用权,全国土地收益每年至少流失100亿元。我国知名品牌的商标被外商抢注多达数百件。“英雄”金笔在日本被抢注;“凤凰”自行车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我国每年3万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中有2/3未申请专利。据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完全统计,1985年以来,共查处擅自使用他人商标仿制销售假冒商品大案10万多起。除商标侵权外,专利权、版权、计算机软件纠纷亦非常普遍。有资料显示,近十年来我国无形资产流失是有形资产流失价值的5倍多。

造成这种状况当然存在内外环境和主客观多种因素。在我国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就深受传统经济体制、管理模式的影响,对资产认识一直停留在有形物上,大多数人无形资产危机管理观念薄弱。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政策造成在经济运行方式上与国际惯例脱轨。在传统的会计、统计和审计制度中完全没有记载无形资产的账目,使企业本身忽略无形资产的保护和增值,很少人了解无形资产,无法认识无形资产重要作用和巨大价值。目前无形资产评估与管理工作严重滞后,对无形资产评估管理缺乏足够重视,对评估理论研究探索尚浅,无形资产评估人才匮乏,专业素质偏低,相关法律法规亟须进一步配套和健全。我国高科技无形资产也没有得到应有关注,许多技术成果得不到有效保护,被别人无偿使用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发达国家的企业某项技术成果在本国申请专利后,又及时向一些有发展前景的国家和地区申请专利,构成全球普及的专利保护网。可见我国无形资产的流失危机是非常严重的,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威胁也是极大而惨痛的,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谋定而后动,方能防范危机突袭,处惊不变、减少损失,增加征服危机的胜算。针对世界500强大企业的访查发现:没有危机应变计划的公司,其危机的后遗症要比具有计划的公司多出2.5倍。加强无形资产危机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正当权益,堵塞无形资产流失漏洞,已成为当代社会紧迫的重要任务。

(二)无形资产管理危机的治理对策

在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加入WTO带来的机遇,为了提升我国与企业等组织的国际竞争力,减少危机风险和损失,更好发挥无形资产危机管理的重要作用,必须采取以下应对举措。

(1)强化无形资产危机意识,树立风险管理思维。要生存和发展,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首先应有强烈的无形资产危机管理意识。实现组织临危不乱的目标,教育训练是重要途径。要通过危机管理教育,宣传动员与普及知识,提高公众对无形资产危机保护思想。促使员工更新资产管理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加强无形资产危机管理的必要性。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迅速发展,无形资产价值随时可能因科技发展而贬值。要加强无形资产的成本核算,应考虑谨慎原则和技术发展给无形资产带来的贬值风险。将无形资产价值在合理期限内进行分摊。在会计报表中,对无形资产要充分、合理披露和揭示。无形资产风险评价程序应依照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若干步骤。对无形资产计价时应考虑无形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按重置价格测算出无形资产合理价值,与有形资产价值一起记入资产总账。在经营管理上,要构造无形资产投资方案,预测其收益和成本,确保无形资产评估保值、增值。应从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等入手,不断提高无形资产保护人员素质,对专有技术、配方、特殊工艺等无形资产要配专人专管,注意无形资产保密。在产权交易中,应注意无形资产安全防卫,加强对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营销网络等商业秘密的保护,以防丢失、被窃和泄密。不断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再投入、再开发、再创新,力求降低危机发生概率,促进无形资产的良性循环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对无形资产控制,定期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和运作情况进行评估,保证无形资产管理的各项目标得到实现。

(2)加强无形资产危机管理,培育组织无形战力,实现效益最大化。无形资产投资具有高收益和高风险性。无形资产投资分析与评价需采取稳健态度和科学方法,制定危机决策及反馈方法和程序。迅速评价危机决策效果,纠正无形资产经营决策失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采取各项补救措施,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要从提高经济效益和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开拓市场、吸引顾客出发,研究无形资产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纵观无形资产兴衰,有长盛不衰历经几百年之久的,亦有创立后立即烟消云散的,其主因在于维护。有效保护和利用无形资产才是终极目的。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无形资产投资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应对投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评价,尽快作出理性抉择。对无形资产投资要作出安排,列入必要经营支出,遵循投入产出、组织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相结合的要求,做好无形资产投资可行性研究。要注意投资的时间和空间选择,追求无形资产投资的最佳效益,尽量减少盲目性,防止浪费。要准确计量其价值,在合资中和股份制改造中保证国有资产不受损失。针对不同的项目及内容要求,将现有无形资产价值量化,充分发挥无形价值和使用价值。无形资产投资决策方法上,可采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净现值法、投资报酬率法、投资回收期法、现值指数法等许多方法,进行无形资产投资评价。设法充分利用和发展现有无形资产,如借助无形资产先进性尽快占有市场;确立良好信誉优先取得银行贷款等。

(3)建立无形资产危机管理机构,制定和实施危机管理计划,提高反制危机能力。应结合实际情况,依法加强无形资产危机管理。设立无形资产危机管理专门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危机管理制度,对危机管理对象、方法、手段、奖惩等予以具体规定。计划作为处理方案和步骤,亦是克服危机的重要基石。根据美国对国际化公司CEO调查证明,超过60%CEO认为危机计划对公司经营是必要的。有无正式危机管理计划已成为评价国际优秀公司管理的标准。IBM公司危机管理计划将危机管理最基本的经验概括为6个字——说真话,赶快说(4)。必须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通讯计划、消防演练等危机管理计划,目的是引导组织,针对潜在危机拟定具体可行的防范措施、准则与处理方向,争取以最低成本快速解决,尽力避免组织陷入危机。

在执行危机管理计划的不同阶段,要做好相关工作。在危机避免的第一阶段,要强调危机预防,培养谨慎和保密意识。在危机管理准备的第二阶段,未雨绸缪,特别注意那些细节,忽略它们的代价很大。在危机确认的第三阶段最富挑战性,寻找危机发生信息时,管理者最好倾听各方意见,与自己看法相互印证。在危机控制的第四阶段,需要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工作优先次序。为了取得长远利益,组织在控制危机时应更多关注消费者利益而非仅是组织短期利益。在危机解决的第五阶段,抓紧时机、快速行动是关键。在从危机中获利的最后第七阶段,要总结经验教训,提供弥补损失和纠正混乱的机会。

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无形资产战略管理信息系统和危机预警系统,有效监测、预报和防范危机的发生,正确及时进行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通过动态反馈预控,加快危机计划的恢复和反应速度。无形资产危机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训练和研究能够识别警告信号,能觉察组织中不知不觉出现并能爆发危机的潜在问题和弱点。管理者通过考察威胁和风险的每个来源,就能在组织内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计划来处理威胁和风险。培育能认识非正常事件并迅速有效加以解决的能力,并让其作为制度纳入到组织文化中,使管理者更具创新性和成功地承担风险。对无形资产实行分类动态危机管理。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及时申请专利,预防对手仿造;在新产品试销阶段,抓紧申请商标注册;在注册使用期满前需要继续使用的,则马上申请续展;在重大科技成果研制生产阶段,对涉密人员和有关技术资料严加管理,以防泄密;加强对无形资产在产权变动过程中的监管,防止无形资产在产权变动中流失。

(4)健全无形资产法律保护机制,引进危机防范管理系统,建立危机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加强无形资产危机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相关保障体系。从宏观方面国家要抓紧制定和逐步完善无形资产危机管理法规。应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推行技术成果申报制度,明晰产权。尽快制定《企业保密法》、《无形资产危机管理法》等法规,以及无形资产确认计量范围、计价标准等财会法规制度。分门别类制定相应法规条例,《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应该增加对无形资产危机监管的条款。形成完整的法制体系,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加强对市场监控,强化执法手段,抓好现有法规落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企业无形资产的合法权益,确保无形资产不受侵犯。加大对损害和侵吞无形资产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国家或组织的正当利益。

从微观方面,要有效运用危机管理框架结构(CMSS),设立危机管理专案小组和问题经理,系统搜集、分析评估和运用情报资料和管理危机资讯,在危机出现前,主动采取对策,防患于未然。将危机交给专业人员处理,其余人员仍坚守岗位,避免危机不必要的扩散。构建危机处理机制,提出危机处理目标,以满足组织危机情境下的策略与政策需要。应加强对内部无形资产核算管理制度建设,建立无形资产危机管理责任制,充实、完善各项危机管理规章制度。应切实根据情况成立无形资产危机管理机构,以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组织保障,使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专人管理,最大限度发挥无形资产作用,为组织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加强危机管理规范化建设,健全无形资产管理监督体系。由于对无形资产长期蔑视和缺乏危机管理制度,对无形资产监督管理显得束手无策,妨碍着无形资产积累,还影响无形资产合理流动和有效利用。在单位专利、计算机软件等知识产权权利转让或许可贸易时,或知识产权投资入股时要加强督察管理,确保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

(5)重视无形资产审计监督,建立核算和评估体系。无形资产评估是投资决策、资产经营的必要前提,是保护资产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有力措施。为保证无形资产评估业务依法有序地开展,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国有资产主管部门应紧密配合,尽快制定《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建立无形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和无形资产内部审计制度,高度关注自身无形资产价值,加强无形资产取得、分期摊销、对外投资转让的会计核算。制定规范的无形资产评估制度和办法,建立适宜各行业特点和可操作的无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制定有关监管无形资产评估政策措施,使无形资产评估制度化。应实施无形资产的监管,及时对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经济寿命、资本化率进行评估和确认。不断完善无形资产危机管理制度,规范资产交易行为。应设立专业性主营无形资产评估、兼营有形资产和整体评估的机构,评估师要经过严格考核。培育建立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培训评估从业人员,建立业务熟练、操作规范、信誉良好的无形资产评估队伍,为无形资产评估提供方便条件。应由政府科技部门和知识产权部门建立无形资产参数数据库和无形资产交易数据库。在融资、合营、兼并等资产重组过程中要准确评估现有无形资产价值,防止无形资产流失。

(6)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预防人才资源管理危机。创新是组织保持长期领先、杜绝危机发生的根本所在。创新能力往往决定组织的生死存亡。要追求组织持续不断的创新,推进思维模式创新,实现高速发展。在无形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实施稳健进取的人才发展战略管理,严格执行信息危机防范制度。建立公开、公信的招聘、培训、使用、激励和约束的人才制度,广泛征求拥有丰富综合知识,严明纪律和职业道德的各路高知英才。通过持续的教育和训练,全面提高组织成员整体素质,培养懂法律、懂技术、经验丰富,高素质的管理骨干。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妥善解决员工流失问题,重视人才合理安置。应建立员工持股和决策参与制;在组织内建立关键知识和客户信息共享机制,防止因人才跳槽时流失重要的技术、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或可能发生的业务断档危机。科技工作者工作热情和态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无形资产价值的高低。应建立健全科技人员的奖励机制,改善奖励办法。促使在研制开发新产品、生产技术、工业设备和制作方法、商标设计、营销网络、促销手段等方面的创新。并在经费供应、福利待遇、晋职提拔、住房分配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不断激发和调动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7)创建和维护组织的良好声誉,实行有效的信用管理。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人才和质量的竞争,亦是组织声誉的竞争。诚信和信任是组织生命的支柱。丧失信誉无异于自我毁灭。作为特殊的无形资产,信誉是组织最重要的财富和竞争的有力武器。为使组织基础长久稳固、根深叶茂,要制定和实施完善的信誉管理战略。《财富》杂志公布2000年“全美最受推崇公司”排行榜,连续第五年位居首位的是通用电器(GE),西南航空公司、沃尔玛和微软随后列在二、三、四位。《财富》杂志全美最受推崇公司幸福单就是公司声誉的权威报告单。这些大型跨国公司极其珍视自己的声誉,不断为社会创造价值,赢得大众的高度赞同。早在1913年创立的全球第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2001年财政年度全球营业额为93.4亿美元,其崩盘悲剧的真正根源是帮安然公司“造假”、“售假”,即做假账、虚报盈利欺骗投资者而丢失立足之本的诚信。道德首先意味着诚信、公平、公正。

国际优秀公司361位CEO道德调查问卷显示,越小的公司就越难承担道德引发的风险。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看,要立足本国实际,尽快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利用可靠的信用体系为组织获取最大的便利。要以改革企业产权制度作为重点突破口、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和信用中介服务制度;建立信用人才培育制度;要优化我国信用制度的道德、法律、社会等整体环境;建立相关配套制度,即塑造政府信用、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信用评级、信用公示、信用激励惩罚系列制度。应创造性吸收中西方信用文化精华,切实提高经营者自身信誉。实施全员素质工程,不断健全制度文化建设。实行刚柔相济的综合管理,激发每位成员的最大热情和潜力。

(8)要推行管理变革,自我改善,建立优秀高效富有战斗力的团队。实行无形资产危机管理应有的心态是,将危机当作挑战而非不可控制的灾难,提前预防。冷静判断,主动灵活应对处理,积极行动。果敢决策,勇担责任,调动全员迎战和控制危机,争取社会公众谅解。管理者要培养对危机的高度敏感力,警惕组织危机的征兆——“学习智障”,以及组织的常见病症。确立和从严执行依法合规经营的内控制度,尊重顾客意愿,建立客户优先制度和顾客忠诚度,有效防范客户危机。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和优化服务,抓住危机控制的根本。利用推进质量管理的方法来改善危机,提高管理效率。构建自查、自纠、自控的危机防范机制,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要利用成功而有效的财务控制来防范和化解危机。危机管理者必须具备全面控制财务的能力。运用财务分析方法,建立预防危机的天然屏障——合理可行的审计架构和稳健的财务管理制度。努力降低成本,对症治疗,有效化解危机、盘活资金,加速流动资金回转。要掌握变革规律这个摆脱危机的关键。更换CEO,减少冗员,减时加薪,采取紧缩性防范措施来摆脱困境。坚持不懈,根除危机因素,耐心细致,消除危机后果。做好危机公关,维持组织形象。当遇到困难时,鼓励促使所有成员全力以赴地加以解决。争取组织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共度难关。正视现实问题,全面检查评价并总结完善。重整旗鼓,充满信心从头再来。无形资产危机管理是持久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由政府、企业、社会多方齐心协力,实施综合治理和长效管理,标本兼治,才能总体上取得长远而理想的效果。

【本章参考文献】

1.王革非著:《战略管理方法——企业成功从战略开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2.〔美〕戴维·阿克著,吕一林译:《创建强势品牌》,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4年版。

3.朱德武编著:《危机管理:面对突发事件的抉择》(第一版),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4.MBA核心课程编译组编译:《危机管理》(第一版),九州出版社2002年版。

5.朱延智著:《企业危机管理》(第一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版。

6.赖增牧著:《长寿企业战略管理——打造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7.王成主编:《企业最优战略定位》,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8.〔美〕威廉·P·安东尼、K·米歇尔·卡克马尔、帕梅拉·L·佩雷威著,赵玮、徐建军译:《人力资源管理》,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9.李海林、刘蓓主编:《战略管理——经典模式》,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李永利编著:《一流的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版。

11.黄凯编著:《战略管理——竞争与创新》,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注释】

(1)李永利编著:《一流的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版,第209页。

(2)〔美〕格里高利·G·戴斯、G·T·拉普金著,邱琼、刘辉锋译:《战略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3)赖增牧著:《长寿企业战略管理——打造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4)MBA核心课程编译组编译:《危机管理》(第一版),九州出版社2002年版,第11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