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这一问题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视。随后,上海市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迅速搭建。截至2010年1月末,上海市共有470家政府投融资平台。据调查,上海市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总体风险相对可控。需要关注的问题。商业银行对政府投融资平台放贷意愿将大为减弱。上海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490.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住房价格涨幅于3月份止跌回升后,加速上升,8、9月份涨幅有所放缓,10月份再次跳跃上升。

第三节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当前,上海金融运行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值得关注。

1.关注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快速增长问题

2009年以来,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双重刺激下,各级政府投融资活动踊跃,各级投融资平台迅速搭建,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促进国民经济企稳回升,推进城市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贷款规模在短时间内过快扩张,不仅容易累积财政风险和信贷风险,而且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目前,这一问题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视。从上海的情况看,上海市政府投融资平台呈现数量多、贷款规模大、资金流向集中等特点,但总体风险相对可控。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文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展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随后,上海市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迅速搭建。截至2010年1月末,上海市共有470家政府投融资平台。其中,城市投资建设公司和各类开发区、园区是最主要的两大类型,占总数的60%以上。伴随着政府投融资平台数量的快速增加,上海市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规模也急剧扩张。2009年末,上海市中资银行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6176亿元,同比增长34.2%,增幅较上年上升了15.4个百分点,占其各项贷款余额的28.1%。2009年,上海市中资银行新增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1573.98亿元,同比多增846.52亿元,占其新增各项贷款的37.6%。据调查,上海市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总体风险相对可控。从资产质量看,2009年末,7家银行政府投融资平台不良贷款余额为0.53亿元,同比下降88.7%。其中,0.5亿元为2002年以前发放,0.03亿元为2003—2005年间发放。2006年以后未有不良贷款记录。2009年末,7家银行全部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0.5%,远低于80%的红色警戒线,尚不存在较大风险。

需要关注的问题。首先,要关注平台企业后续资金的缺口。上海世博会结束后,政府投融资平台在建和新建项目仍然很多,需要后续信贷资金以确保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上海“两个中心”建设,郊区新城建设,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大浦东建设等项目已纳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需要大量银行信贷资金支持。而2010年中央确定的新增信贷规模较2009年实际放贷有较大幅度的削减。监管部门也加大了检查力度。商业银行对政府投融资平台放贷意愿将大为减弱。政府投融资平台资金压力势将增加。如何做到在压缩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的同时,既区别对待,有保有控,满足在建项目和优质项目的正常贷款需求,又要防止信贷不合理增长,防范社会、财政、金融系统性风险相互转嫁,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其次,要关注政府项目的偿债风险。上海市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的主要形式是保证贷款和信用贷款。由于政府投融资平台项目的赢利能力普遍不强,其还款来源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财政资金安排,经常需要政府部门为其贷款提供担保。因此,存在地方政府为投融资平台向商业银行开具“担保函”、“承诺函”、“安慰函”、“知晓函”等情况,商业银行也基于政府信用向投融资平台发放巨额贷款。然而,商业银行与政府谈判中常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获知地方政府真实的资产、负债、财政支出、偿债安排等情况,存在一定的偿付风险。另外,即使地方政府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地方政府信用担保仍存在较大的法律障碍。《担保法》规定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国家机关不能作为保证人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一旦地方政府拒绝或无力偿还银行债务,银行的债务将不受法律保护,财政风险极有可能转嫁为银行信贷风险。

最后,要关注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挤出效应。近期投资主要靠政府投资拉动,贷款增长倾斜于有政府资金配套的项目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高度依赖政府信用的信贷增长容易诱使政府投资过度扩张,导致地方政府负债过多,影响其偿债能力。同时,大量信贷资金扎堆于“铁公基”(即铁路公路及其他基本设施建设)等地方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项目,将相应挤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加剧信贷资源分配结构失衡,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下降,不利于激活实体经济,完善促进居民消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不利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升经济回升质量。

2.关注房地产信贷运行的变化

2009年在国家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经济政策作用下,上海市房地产市场显著升温,房地产销售增长迅猛,房价回升并持续走高。土地市场交易活跃,地价不断创出新高。房地产贷款出现较快增长,房地产信贷资产质量稳定。开发投资基本稳定,但投资占比仍处历史低位。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1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占比(房地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降至27.8%,为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上海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490.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竣工面积自2008年4月起连续下降且降幅不断扩大,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210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房地产交易量大幅增长,商品房空置面积降至46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8%。住房成交大幅增长的原因既有政策刺激等行业外部因素,也有2008年房价下跌、购房推迟等行业自身因素。同时,通货膨胀预期形成的投资性购房需求的增加也是重要原因。随着住房交易的持续活跃,市场供求关系趋于紧张,房价快速上涨并创出历史新高。住房价格涨幅于3月份止跌回升后,加速上升,8、9月份涨幅有所放缓,10月份再次跳跃上升。12月份,新建住房和二手房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4%和1.6%,涨幅分别比9月份上升0.7个和1.3个百分点。

首先,关注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近年来,房地产贷款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一直是信贷增长的重要渠道。2009年,商业银行个贷利率下浮情况突出,个别银行甚至采取一浮到底的营销策略,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住房需求,加剧了供求矛盾。据调查,上海市房价收入比已连续五年超出国际认可的合理区间,贷款家庭房贷负担较重,房价如果下跌30%以上将对借款者偿债意愿造成明显影响。住房租赁平均收益率降至历史低位,并已低于银行存款利率,与租金收益相比,上海房价已明显偏高,承租人中由于房价过高而选择租房的占比已接近50%。2009年自住及改善型需求为贷款购房的主要动因,首次贷款占比超过80%。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超过40%,贷款期限明显延长,贷款利率下浮情况突出。部分商业银行房贷业务一定程度上存在因相互竞争而放松标准的问题,投资性房贷在首付比例及利率定价等方面未明显体现差别化信贷政策导向。当前,要加大窗口指导力度,引导商业银行深刻领会调控政策的意图,严格“二套房”信贷管理要求,切实完善风险定价机制。应根据借款人信用状况、抵押物变现能力、购房目的等因素,合理确定抵押比率并实行差别化定价,避免过度竞争导致放松贷款审批条件的情况。

其次,关注商用房贷款大量增加的风险。当前,尽管国内经济复苏迹象明显,但上海写字楼市场仍明显供过于求。据部分咨询机构统计,写字楼市场空置面积升至2005年以来峰值,空置率约达15%,甲级写字楼2009年平均租金同比下降约19%。近年来,商业银行商用房开发贷款及经营性物业贷款高速增长,2009年贷款余额已超过1000亿元。个别商业银行为扩大市场份额,通过降低利率,或对房产再评估以抬高贷款额度的方法替换他行商用房贷款,导致该类贷款风险进一步集聚,需引起关注。

第三,关注外资流入房地产市场情况及发展趋势。2009年下半年,外资开始回流上海房地产市场,外资并购项目增加明显,其中资产并购项目及股权并购项目数达11个,为上半年的5.5倍,涉及金额超过6亿美元。另据统计,2009年境外人士购房也显著增加,全年境外人士在沪购房面积达2008年的2倍。当前,应进一步严格规范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行为,协调相关部门尽快建立完整的境外机构和个人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的统计监测系统,研究抑制境外投机性炒房的税收措施,防止境外投机资本推高房价。

3.关注产能过剩行业信贷投放

近期,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等六个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据调查,上海落后产能在前几年已基本被淘汰出市场,银行对六个行业的信贷投放规模不大,且呈下降态势。当前,需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有效对接,提高银行信贷投向把握能力,完善产能过剩领域存量贷款的平稳退出机制,防止小银行的无序承接行为,积极发展并购贷款支持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上海市留存下来的主要是这些行业中的先进产能,如钢铁行业中的精品钢材、水泥行业中的新型干法水泥。上海各产能过剩行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的地位差异较大,钢铁、平板玻璃制造企业属于全国性的行业领导者,精品钢材行业入选上海市六大重点发展工业行业之一;主要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上海电气是我国发电设备制造行业的奠基者和行业龙头,但就风电设备而言,其主攻方向为海上风电设备,整体竞争力与东方电气等存在一定差距;在水泥、多晶硅、煤化工等领域,上海制造企业不具备行业领导地位,竞争实力有限,以服务区域市场为主。尽管落后产能占比不高,但全行业过剩的总体态势仍对上海企业造成一定压力。

当前,在运用信贷工具抑制落后产能时需关注以下问题:

一是正确把握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提高银行信贷投向把控能力。要加强部际协作机制建设,推动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有效对接,尽快制定“绿色信贷”指引目录、项目环保等专业标准和风险评级标准,明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把握准则。制定符合区域经济特征的差别化授信政策,充分发挥利率杠杆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探索建立节能环保金融服务长效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努力实现信贷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是完善产能过剩领域存量贷款的平稳退出机制。退出速度不能过急。银行应对现有贷款客户进行全面清理,列出淘汰客户、限制客户和一般客户清单,明确退出责任人和退出计划,落实退出措施,保证退出机制的稳定有序,以及与地方经济转型、企业重组等进程的衔接。

三是积极支持先进产能企业并购落后产能企业,防止小银行的无序承接行为。直接淘汰落后产能比建设先进企业更加困难,阻力较小的做法是鼓励先进产能并购落后产能。可出台相关措施,推动并购贷款的进一步发展。小银行客户储备不足,市场议价能力较弱,在先进产能项目的竞争中劣势明显。要关注一些地方性中小银行放宽信贷标准,配合地方政府保留、引进落后产能的行为,严防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信贷风险。

4.关注贷款理财产品增长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2009年,在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全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大背景下,上海市各项贷款总量明显增多。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贷款类理财产品也出现较快增长,且在下半年加强信贷总量管理的情况下呈逆势增长态势,对此需引起密切关注。

目前,金融机构主要通过贷款类理财产品规避信贷规模管理,并导致其增长节奏与表内贷款出现较大差异。据初步统计,2009年末,上海中资金融机构代客理财项下用于贷款用途的余额为861.6亿元,比年初增加295.7亿元,贷款余额相当于同期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3.6%。据了解,中资金融机构贷款类理财产品中约有80%—90%涉及银信合作,其中相当大部分是出于绕过信贷规模调控目的的。2009年上半年,信贷投放政策较为宽松,上海市中资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贷款增量达到3947.2亿元;2009年下半年,受加强信贷总量管理影响,贷款增量迅速缩减至1027.6亿元。而贷款类理财产品2009年上半年、下半年的增量分别为-27.3亿元和323亿元,下半年的迅猛增长耐人寻味。除贷款类理财产品之外,表外贷款还有返售贷款、返售票据等形式,这些业务主要是用于满足金融机构资金运作的需要,近期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2009年末,中资商业银行买入返售贷款余额为160.4亿元,卖出回购贷款余额为26.7亿元,轧差后余额为133.7亿元,比年初增加40亿元;买入返售票据余额为458.9亿元,卖出返售票据余额为36.1亿元,轧差后余额为422.8亿元,比年初增加173亿元。

调查显示,大部分表外贷款的发展是出于银行改善资产结构和提高流动性的目的,但其不规范之处和不利影响也应引起关注。一方面,部分信贷资产转让未严格执行《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中“信托公司投资于银行所持的信贷资产、票据资产等资产的,应当采取买断方式,且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回购”等相关规定,交易不够真实,法律手续不够完备,潜藏着一定的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另一方面,“双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等做法为商业银行“修饰”贷款数据提供了便利,出售此类贷款可以腾出贷款规模用于额外放贷,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和业绩压力下的信贷扩张冲动有可能失去有效约束。同时,部分表外贷款是出于规避宏观调控、满足监管指标要求的目的,导致贷款总量的统计数据失真,势必影响到监管部门对于银行贷款的监控,增加宏观货币信贷政策的操作难度。

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努力保证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要研究完善专项表外贷款统计制度,正确反映全口径的实体经济资金需求满足情况,为金融宏观调控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引导金融机构合理确定表内、表外资产的扩张速度和节奏。规范发展信贷资产转让类业务。完善内控制度和资产转让的法律手续,加强信息披露的频度和准确性,保障借款人的知情权,确保信贷资产转让真实有效。积极研究建立统一的信贷转让市场,探讨利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建立贷款转让市场平台的可行性。目前,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机构几乎都运用了信托原理,提供和信托产品类似的理财产品,有必要完善对于信托产品、准信托产品的一体化监管框架。同时,有必要提高对于金融集团的联合监管水平,加强对于银行系信托公司的管理,改进和推广不同业务之间的风险隔离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