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时期的金融思想

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时期的金融思想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辛亥革命后,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银行业发展迅速,商办银行的发展尤其明显。作为北洋政府金融支柱的中国、交通两行,随着袁世凯帝制的失败而面临挤兑风潮,1916年5月12日北洋政府宣布停兑,民众纷纷抛出两行纸币,抢购商品,直到1920年3月发行整理金融公债才告结束。截至1926年,外国银行65家,分支机构250处以上。

第十章 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时期的金融思想

北洋政府于1914年2月颁布《国币条例》,设立币制局,铸造发行新银元——俗称袁头币,型式划一,重量成色一定,先取代了龙洋,“五四”运动后又取代了外国鹰洋,成为我国流通中的唯一主币。铜元在北洋政府时期因军阀割据,各省设局铸造,材质不同,成色各异,差别很大,铸造发行严重紊乱,信用很低,甚至只在某几个市县流通。中外纸币的流通较之清末的紊乱局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辛亥革命后,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银行业发展迅速,商办银行的发展尤其明显。它们以承销公债利息高,折扣大,既可解决资金出路,又可进行投机,谋取暴利。许多新银行因发行公债而开设,又有许多银行因公债投机而倒闭停业。1914—1921年全国新开私营银行96家。作为北洋政府金融支柱的中国、交通两行,随着袁世凯帝制的失败而面临挤兑风潮,1916年5月12日北洋政府宣布停兑,民众纷纷抛出两行纸币,抢购商品,直到1920年3月发行整理金融公债才告结束。它们受到外国银行的控制,机构只集中在个别省市地区,分布极不合理。票号则随着清政府的垮台而丧失依靠,走向衰亡。钱庄经过整饬、恢复后又有新的发展。

外国在华银行划分“势力范围”,例如汇丰银行集中主力于长江、珠江流域,花旗银行以上海为中心,向天津、汉口、重庆、长沙、福州、广州积极活动,东方汇理银行则在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建立地盘,横滨正金银行以重要城市为其活动范围。截至1926年,外国银行65家,分支机构250处以上。在对中国贷款权的问题上列强由相互争夺转到相互联合,20世纪初产生了外国银行团,辛亥革命后它们之间的争夺愈演愈烈,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演变成六国银行团,日俄加入,美国因未争得预期好处于1913年3月宣布退出而成为五国银行团。一次大战爆发后,德国被除名,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1918年5月新四国银行团由美英德日的71家银行组成而出现。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承办的“善后大借款”,控制了中国全部盐税和部分关税,仅取得盐税保管权后所得利息收入就有4285万镑,善后借款债券在国外发行价格为面值90%,实交84%,仅此可得利250万镑,还有各种名目的手续费。由此1917年至1926年间北洋政府关盐两税16.6亿元,北洋政府只能动用五分之一,即3.6亿元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