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间谍大盗商业秘密

经济间谍大盗商业秘密

时间:2022-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克林顿总统向CIA下达新任务:收集他国的商业秘密,为美国企业助一臂之力;号称“东洋鼹鼠”的日本经济间谍渗透全球,靠窃取商业秘密不战而胜;前苏联解体后,КГБ人员靠出售商业秘密维持生计……随着商业秘密在经济竞争中的影响力越来越显著,窃取商业秘密便成为许多职业间谍与非职业间谍的基本工作或主要任务。据有关资料报道,自1976年以来,法国每年有多名经济间谍落网,1980年法国就发生各类商业秘密盗窃案585

克林顿总统向CIA下达新任务:收集他国的商业秘密,为美国企业助一臂之力;号称“东洋鼹鼠”的日本经济间谍渗透全球,靠窃取商业秘密不战而胜;前苏联解体后,КГБ人员靠出售商业秘密维持生计……冷战结束后,许多国家的职业间谍纷纷从战场转移到市场,开始了一种新的营生:偷、抢、扒、窃商业秘密。

应运而生的经济间谍,与政治间谍一样阴险,与军事间谍一样狡猾。他们无孔不入,无缝不钻,无所不为,在全球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商业秘密战。

正如白俄罗斯经济学家P.M.哈桑诺夫指出的:“哪里有秘密,哪里就有罪恶,哪里就有贪得无厌和各种被安插进去的怕见天日、怕被拉出来示众的特务和暗探。”随着商业秘密在经济竞争中的影响力越来越显著,窃取商业秘密便成为许多职业间谍与非职业间谍的基本工作或主要任务。

在外来语词典中,“间谍”一词来自德语,原始词义是“监视”、“窥伺”,但实际中的间谍远远不止是监视与窥伺而已,更多的则是窃取与掠夺。间谍情报的价值往往就在于掠夺行动的发生。可以说,间谍与掠夺就如同赃物与盗贼一样,千百年来一直相伴相随。

间谍活动由来已久,但传统的间谍活动主要是刺探和搜集军事情报。《圣经》中就记载有古代西方人为了军事目的专门派遣间谍的故事。阶级和国家产生后,战争这个怪物也蓦然降临人世。阶级与阶级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没完没了的火并、厮杀,使得交战双方不得不培养一批批间谍来搜集对手的军事情报,以便知己知彼,战胜对方。

运用间谍窃取军事情报的成功,使得一些国家及其企业从中受到启发,那就是利用间谍去窃取商业秘密,则也如同从战场上掠夺财富一样,能从市场上获得利益。于是,一种以窃取商业秘密为主要目标的经济间谍应运而生。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中最早有组织地向国外派遣经济间谍的是中世纪的英国。詹姆士一世执政时期,因担心瑞典、荷兰、西班牙的制造业和商业崛起后,与英国争夺海外殖民地,曾下令原沃尔辛厄姆手下的密码专家托马斯·菲利普斯组建了一个海外经济间谍组织,其活动范围从一直延伸到瑞典和俄国。

中世纪欧洲民间工商团体也十分重视经济间谍活动。瑞典冶金工业曾发明一种名叫“分裂法”的新工艺,提高了冶炼水平和铁产量,对其他国家的冶金工业构成了冲击,于是这些国家纷纷派间谍搜集这一情报。一名叫理查德·弗利的工厂主,为获得该工艺秘密,假扮铁器工人应聘进入瑞典冶金工厂窃取技术,回国后如法炮制未果,第二次又潜入瑞典,终于取得了成功。尝到甜头后,这名工厂主遂多次扮成流浪艺人、旅行家、商人深入比利时、德国、意大利搜集商业秘密,终成巨富,跻身于英国贵族行列。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科学技术已明显地影响着战争的胜负。因此,当时的专业间谍机构与职业间谍的活动,都开始突破原来传统的格局,除了搜集军事情报外,同时也搜集经济、政治、外交特别是科学技术领域的情报。像雷达、喷气式飞机、火箭技术、潜艇、原子弹等,对战争的胜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此,交战各国都动员大批科学家转入武器与军事装备的研究。科技秘密与军方的战略、战役计划一样,也被列为一种特别的“军事情报”,进入了严密控制的军事保险柜。窃取与反窃取科技秘密的明争暗斗,一时成为间谍活动的主要内容。1941年7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命令成立情报联络局,该局专门设了一个资料协调处,组织近百名学有专长的教授、专家专门搜集与研究敌国的科技情报资料。苏联的科技情报人员不仅把德国的科技资料当成战利品运回国,更把德国的一批军事科技专家俘获而去。美、苏两国在核武器制造、卫星发射等尖端技术领域的成就,有相当一部分是得力于战时、战后对德国科技情报、科技人才的掠夺。

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西方国家深感科技情报和高科技产业情报方面力量不足,纷纷成立科技情报局,或者在原有的情报机构内部增设科技情报部门,以加强该方面的情报搜集和情报研究。60年代初,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КГБ)成立了科技情报局,代号为“T”,专事招募、培训、派遣经济间谍,从事国外经济间谍活动。在西方国家的КГБ情报站中都设有T组。从事科技情报活动的人员大都有科技背景,在安德罗波夫学院还有专门的课程和训练基地。一位打入科技情报局、化名为法韦尔的法国间谍提供的一份该局的文件表明,1980年该局共获得了5456件实物样品,其中有整机、部件和微电脑等,44%被用于国防工业,28%被用于民间,28%被用于КГБ及其他机构。其情报来源,61. 5%来自于美国,10. 5%来自于西德,8%来自于法国,10. 5%来自于英国和日本等。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世界冷战的先后结束,世界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但是集团与集团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却一刻也没有停止,只不过这种竞争不是用战争的形式,而是以经济与技术的形式。现在,谁拥有发达的经济与先进的技术,谁就拥有了世界。适应这种国际竞争形势的变化,许多国家的情报机构开始将其主要活动集中到技术、贸易等经济领域之中,大量的间谍从战场转移到了市场,窃取他人的商业秘密成为他们新的营生。

当前西方社会经济领域里的不正当竞争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包括行贿受贿、制造赝品、报表作弊以及直接欺骗消费者等,但排在首位的却是借助经济间谍窃取商业秘密。这并不是现代企业家们喜欢在市场竞争中冒险,而是因为拥有秘密和窃取别人的秘密会给他们带来暴利。

自古至今,人们对从事间谍活动的人从不心慈手软(当然是对别国的间谍或为别国服务的间谍)。有的间谍被割断喉管,有的间谍被凿穿头骨,有的间谍被绳索勒毙。在战争期间,不经审判就可以把间谍处死。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对付间谍的办法是斩首示众; КГБ先是对间谍严刑拷打,然后把他们关进地窖,再把地窖四处封死,让里面的人窒息而死;美国人则是请间谍坐电椅……即使如此,间谍的数量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尤其是经济间谍活动,由于能给企业甚至一个国家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因此他们就像孳生在市场上的霉菌一样,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无孔不入,无缝不钻,无所不为!在本来就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掀起一股股恶浪,卷起一个个漩涡。

据有关资料报道,自1976年以来,法国每年有多名经济间谍落网,1980年法国就发生各类商业秘密盗窃案58562件,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法郎。法国时装联合会透露,该会仅生产秘密泄露一项,每年经济损失达5000万美元;加上设计秘密和销售秘密泄露,损失更大。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何尔克里斯特系统公司的一项调查指出:1980年美国经济间谍犯罪导致经济损失670亿美元,1990年达1140亿美元,到200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00亿美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