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监督职能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

会计监督职能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学生小萌的爸爸是一家中型企业的财务主管。我国会计有悠久的历史。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提出的会计原则。跨国公司的蓬勃兴起,又出现了国际会计这一会计学新分支。从以上中外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看,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社会上很早就存在会计,有着专职承担会计职能的工作人员。此外,利用会计来管理经济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因为会计的行为是一种有目的、有控制性的活动。

第一节 会计的涵义

中学生小萌的爸爸是一家中型企业的财务主管。一天,她看到爸爸对着一张“资产负债表”在沉思,这张表上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大项目,每一大项目下还有许多小项目,而且有数字相对应。小萌问爸爸:“这张表格是什么?有什么用?是怎么做出来的?”爸爸说:“这是一张会计报表,是会计人员编写出来的,对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有用。”

由该实例我们可知会计能达到这样一个目的:从一个特定的侧面管好一家企业(或事业、团体)的生产和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密切依存于客观环境,离不开人们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的客观需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通过生产实践早就认识到在进行生产的同时,有必要把生产活动过程的内容记录下来,并计算生产活动的数量方面。任何生产过程同时也是消费的过程。要生产新产品,人们就要投入一定量的劳动和消耗一定量的物资:用了多少劳动时间?消耗了哪些种类的物资以及各种物资消耗了多少?产出是否大于所耗?生产所得超过了生产中的消耗,说明这项活动有经济效益,生产才得以在扩大了的规模上重复进行。可见,把生产过程的数量方面记录下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会计的最初职能。

(一)我国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由以上分析可知,会计作为伴随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活动,是为管理好生产而发挥作用的。它原来从属于生产职能,附带抽出一部分时间把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和成果进行记录。随着生产的发展,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特殊的、由专门人员从事的职能。

我国会计有悠久的历史。据有关史籍记载,我国周代就设立了专门的官职“司会”来掌管皇朝的钱财,并对财务的收支进行“月计岁会”,零星计算称为“计”,总合计算称为“会”。在《孟子》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意为孔子曾经当过管钱的官职,他讲过:会计嘛,谋求平衡而已。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提出的会计原则。宋朝初年,会计记录采用了“四柱清册”的方法,即把钱粮、财务的收支分为四个部分来记账。四柱指旧管(上月存的,即本月期初余额)、新收(本月收入)、开除(本月支出)、实在(本月期末余额)。“四柱清册”中每一柱都反映了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彼此相互衔接,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柱清册”在宋朝以后历代沿用。明末清初商业和手工业进一步发展,为适应环境的需要,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来计算盈亏,即把全部账目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资本及各项负债)四大类。运用“进-缴=存-该”的平衡公式计算盈亏,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在两表上计算的盈亏应该相等,称为“合龙门”,一次勾稽全部账目的正误。“四柱清册”、“龙门账”等显示了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传统中式簿记的特色。中式簿记是西式簿记传入我国前,我国政府机关和工商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传统簿记。1911年,西方簿记的借贷记账法等方法的引入,使我国会计又有了新的发展,建国后,建立了适合当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发展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主管全国会计事务的机构——财政部会计制度司,强化了对会计工作的组织和领导,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使我国会计工作从此进入了法制阶段;1993年7月1日开始实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这是引导我国会计工作与国际流行的会计实务接轨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我国会计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98年财政部陆续发布了现金流量表等多个会计准则;在1999年又对会计法进行了修订;2006年2月15日又颁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审计准则。这次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执行,对于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对投资者、债权人决策有用的信息,完善市场经济建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全面接轨。

(二)国外会计发展的历程

会计在国外的历史也很悠久。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会计主要由政府部门用来记录、计算钱物等收支。从13世纪到15世纪,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兴旺发达,经济繁荣,从而产生了科学的复式记账法。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陆基·巴基阿勒(Luca Pacioli)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问世,对复式记账法作了系统的说明,为复式簿记在全世界的广为流传奠定了基础。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产业革命,在若干个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空前的生产力,股份有限公司这种新的经济组织应运而生。股份有限公司的产权与经营权分离,产生了查核经理人员履职受托责任情况的需要。信贷业务的开展,又促使审阅企业偿债能力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环,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以查账为职业的特许或注册会计师。再加上这一时期各国税法、商法、公司法等的陆续颁布和不断完善,也促进了会计的发展,簿记逐渐成长为会计,成本计算、会计报表分析和审计等新的内容也相继出现。20世纪30年代以后,为了使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比性,西方各国先后研究和制订了会计原则(即会计准则),进一步把会计理论和方法推上了一个新的水平。50年代以后,由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现代数学、行为科学等学科不断被引入会计学科,丰富了会计学的内容,使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管理会计”应运而生。跨国公司的蓬勃兴起,又出现了国际会计这一会计学新分支。电子计算技术引进会计领域,使会计信息的搜索、分类、处理、反馈等操作程序摆脱了手工操作之劳,为电算化会计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使会计电算化得到快速的发展。

从以上中外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看,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社会上很早就存在会计,有着专职承担会计职能的工作人员。随着社会生产的日益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会计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此外,利用会计来管理经济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因为会计的行为是一种有目的、有控制性的活动。掌握信息资料、熟谙信息分析的人是否应该行使管理的职能?我们认为应该,因为直接对企业经济业务资料进行分析的工作是由会计人员来做的,他提供给经理的应是成熟、完整的方案,而不是一堆资料、一堆数据。那么在这个经过反复计算、分析后较为成熟的方案中,就有分析、管理的因素。会计人员能对此讲出道理,如为什么这样做,否则后果怎样等等。所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越来越发挥着它的管理作用,它的确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宏观和微观上讲都是如此。

二、会计的涵义

会计的涵义,就是会计的本质。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对会计进行考察,最后综合出会计的涵义。

(一)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构成会计程序

会计要反映经济活动,必须以货币为主要计量手段并采用一系列方法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确认是以文字和金额同时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使其金额反映在特定主体财务报表的过程,如对企业持有的资产、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确认后要记入账册,并在期末列入会计报表予以反映。会计确认解决的是定性问题,例如什么是资产?判断资产的关键是能否预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不能为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就不是资产;什么是收入或费用?收入或费用突出日常活动,只有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才构成营业收入或费用,非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属于利得或损失,记入营业外收入或支出。计量是确定会计确认中用以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的金额的会计程序。会计计量解决的是定量问题,即在确认的基础上确定金额。确认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项目的实物数量,二是项目的货币表现,即金额。金额又取决于两个因素: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会计记录是在确认和计量的基础之上,对经济业务事项运用会计科目和账户并采用记账方法进行账务处理的方法和程序。报告是确认、计量和记录的结果。报告是在确认、计量的基础上,对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向有关方面报告。报告是连接企业和投资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载体和桥梁。投资人等信息使用者主要是通过充分披露的财务报告,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判断企业的内在价值,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作出投资决策等。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度量尺度,计量经济活动过程中占用的财产物资和发生的劳动耗费,评价经济上的得失,大至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小至个人经济生活。确认和计量离不开记录,会计记录是数字和文字的结合,而文字说明是建立在数量的基础上的。对确认、计量和记录完成的经济事项,要以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构成)为最终载体,报告给企业等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和广泛的报表阅读者。适时报告是任何企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和挖掘潜在投资者的义务和途径。

(二)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会计对经济过程中占有的财产物资和发生消耗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而产生信息,供人们了解和管理经济之用。企业的经理等管理人员所需要的信息大部分来自于会计数据,具备分析和利用这些数据的能力,非常有助于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例如,某企业经理想知道本月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各是多少?这个月的产品成本如何才能降低?这些信息都能由会计提供。信息是会计工作所产生的结果。

(三)会计是企业、事业或机关团体等单位进行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一种管理手段或管理方法

会计用货币量度计量和记录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化,并以变化的结果来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评价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业务的执行情况。如果是企业会计,会计记录要具体地说明利润和亏损的来龙去脉,并说明为什么结果是这样的。会计提供了有事实根据的、可以考察的记录,因此说会计是进行经营管理、反映、检查和落实管理者责任的一种管理方法。

从以上三个侧面我们可以了解到会计是为达到其目的所用的手段或方法。会计凭借这些方法要达到什么目的呢?答案是要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所以综合而言,会计的本质是管理,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我们给出定义:会计是对企事业等单位日常的、为数众多的经济活动进行计量、记录、分类和汇总,然后将大量数据归纳、缩减成较少量极其重要而又相互联系的项目,编成财务报表,并能进行分析、检查,作出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能发生的作用。人们一般认为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反映)和实施会计监督两方面。在这两大基本职能的基础上,随着会计的不断发展,会计还具备了预测、决策、控制和评价等职能。

(一)会计的核算(反映)职能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其特征是主要通过货币计价进行数量核算,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管理经济提供所需的信息。核算和反映不限于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也可以预测未来。预测和计划是会计对未来的反映,是为了确定目标和把握未来的经济活动。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和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即以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利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控制和调节。通过实施会计监督,使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符合规定的要求。会计作为一种程序性很强的经济管理工作,任何单位进行会计工作都应遵循国家颁布的会计法规。会计法规是进行会计工作的规范,也是评价会计工作的准绳。严格按会计法规指导会计工作,可以使各项业务的执行符合规定的要求。可以说,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法及相关财经法规是实施会计监督的主要依据。

对会计监督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方面。合法性是指要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会计规章,遵守财经纪律,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合理性是指检查各项财务收支是否符合特定主体的财务收支计划,是否有违背内部控制制度等现象,为提高经济效益严格把关。对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监督是指合规合法的事往往同时产生效益,但有时也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即合规合法的事未必合理,合理的事又未必合算。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先看是否合规合法,再检查是否合理合算,以此来监督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

会计监督职能与会计核算职能一样,不仅体现在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业务上(事后监督),还体现在业务发生过程中(事中监督)和尚未发生之前(事前监督)。如对预测和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这体现了事先监督;对各种计划在执行中进行分析控制,能体现事中监督,使其按规定目标进行,以保证有效经营;事后监督是指要总结计划实施后的经验教训,分析利弊,寻求持续发展的潜力。

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内容;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会计除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外,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计划组织以及绩效评价等职能。现代会计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日益复杂和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化,会计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会计的职能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通过认识会计职能,可以看出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特殊作用:会计是为决策者提供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目的就是提高经济效益。但是这种管理活动又区别于其他管理,如生产管理、物资管理、劳动管理等。会计不直接处理供产销、人财物等业务工作,而是处理能用货币反映的这些业务活动的信息;会计核算又与统计、业务核算不同,它主要利用货币计量经济业务,并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等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