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决克服从众心理

坚决克服从众心理

时间:2022-1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理财与“中国式过马路”两个毫不相干的话题,猛然间发现关联如此密切。从众心理酿成家庭钱财务成本上升。“中国式过马路”是典型的从众心理,而跟风消费行为是最常见的一种消费行为模式。从众心理导致商品积压。从众行为主要表现在,个体行动非由理智决定,而是主要来自周围人群的影响,现场推广和促销实际上就是利用了这种从众心理。不遵守规则构成家庭经济风险。

“中国式过马路”危害家庭理财

周末去商场购物,可每到一处,必遇人山人海。沃尔玛鸡蛋会员价4.2元一市斤,每人限售2斤,为了省下8角钱,柜台前排起长队;大润发饺子粉10斤装15.8元,每袋便宜6元钱,大爷、大妈们超水平发挥体能,腰酸背痛的症状全部消失;百货买一送一,过时、反季的服装销售量剧增,不管能不能穿,不管有没有人穿,大包小包塞得满满。夹在蜂拥的购物人群中,“中国式过马路”情景接二连三出现在脑海里,“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本来过马路应该遵守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连幼儿园小朋友都明白的事儿,但在现实中如果是一群人过马路,只要有人不管不顾,那么整个人群就会在车流中穿行。眼前的节日购物,明知是商家在制造噱头,但人们捡“便宜”心里仍会占居上风,盲目抢货、跟风购买。家庭理财与“中国式过马路”两个毫不相干的话题,猛然间发现关联如此密切。

从众心理酿成家庭钱财务成本上升。“中国式过马路”是典型的从众心理,而跟风消费行为是最常见的一种消费行为模式。比如:大妈们跟风抢购2斤鸡蛋的事儿,咋听起来从5元到4.2元,的确商家让利不少,降低了菜蓝子成本价格的16%,非常诱人。可是精算采购账,就是在做傻事,首先从旅途算起,大多数人得乘城市公交车到购物商场,就是直达车,往返最低费用也得2元钱。二是时间成本,为了2斤鸡蛋,在附近购买可能半个小时左右就能拎回家,如果去大型超市抢购削价鸡蛋,一般都得两个小时,甚至要搭上小半天时间。三是,抢购造成鸡蛋破损率明显上升,不要说发生严重碰撞,就是不小心打了一个鸡蛋就得不偿失。这样算起来,跑大老远抢购2斤鸡蛋的成本可想而之。所以盲目的跟风,不是在检便宜,而是增加购物成本。市场营销中,许多商家也正是在娴熟地运用人们“中国式过马路”领袖的作用,促成消费者盲目跟风,比如在房地产市场中,为了烘托市场气氛,制造楼市假象,一些销售商雇人排队、认购抽签、现场摇号购房,结果有相当数量的家庭辛苦抢购到的房产,一时半晌不能入住,闲上十年八年的大有人在。为啥有的家庭钱没少赚,却发觉钱老是不够用,很多情况下都是跟风消费造成的苦果。

从众心理导致商品积压。在日常生活当中,往往是个人理性让位于大众秩序。从众行为主要表现在,个体行动非由理智决定,而是主要来自周围人群的影响,现场推广和促销实际上就是利用了这种从众心理。促销活动中,特地营造的购物和消费氛围使公众很容易失去应有的理性,从而达到增加销售的目的。市场营销的一个前提就是尽可能多地聚集人气,也就是造成一个公众集结的现象,然后通过意见领袖的行为产生引导作用,“中国式过马路”中那个无视红灯,率先穿过车流的人就是“意见领袖”。虽然大家都知道闯红灯是危险的,但有人带头,大家就不自觉地跟从了。最典型就是随团旅游购物,有人购买了第一瓶,马上有人跟买第二瓶,很快人手一瓶、两瓶。当时价这些用高价买回的东西很少有人派上用场。如果清点家庭物品,人们就会发现家中有一半以上东西成了积压品,放之没用,丢了可惜,其实占居室空间本身就是在浪费钱财。

不遵守规则构成家庭经济风险。大多数消费者在市场生态中不是不懂规则,也不是故意破坏规则,而是在具体行事时,潜意识里会想:别人都在这么做,我为什么不能这样?我不这样做是不是很另类?是不是很傻?与其被人另眼看待,还不如和大家一样。就拿风险投资来说,2007年初,有人在股市、基市上赚到钱,几天功夫就有成千上万的人跟进来,其实风险投资有许多规则,可人们却无视规则,甚至有的人连股票的名子、基金代理公司都没弄清楚就跟风开户投资,由于头脑膨胀,大盘冲到了6000点的高位,人们还是疯狂往里打钱,没有闲钱,就动用储蓄存款,没有存款就朝亲友借钱,借不到就用房子、车子做抵押,盈利了不知获利归仓,亏了不知止损,反正大家都这样,我怕啥呀!结果市场没有给不遵守规则的人任何同情,深度套牢后,人们才发觉自己这事做得很荒唐。

走出从众心理误区

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一位石油大亨死后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于是他灵机一动,大喊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人们纷纷向地狱跑去。

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大亨了。这时,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但地狱并没有一滴石油,有的只是受苦。

对于幽默故事,人们可以一笑了之,但股市的盲从行为往往会造成“真金白银”的损失,恐怕就不会那么轻松了。

目前,不少投资者乐于短线跟风频繁操作,而血本无归的例子也不乏少数。5·30大跌就让许多跟风炒作垃圾股的散户损失惨重,许多人至今仍未解套

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有三个显著特点,即短线操作、从众行为和处置效应。而调查结果显示,即使在行情上升130%的2006年粤股大牛市中,仍然有30%左右的投资者是亏损的,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盲目从众、短线投机所致。

投资者的“羊群效应”或从众行为,是行为金融学中比较典型的现象。从众行为让投资者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必然成为无意识投资行为者,这其中蕴藏着极大的风险。

投资者的羊群行为,不仅容易导致股市出现泡沫,使市场运行效率受损;同时也使系统风险增大,加剧了股市的波动。在“羊群效应”作用下,投资者在股市涨的时候热情高涨,跌时则人心惶惶,使市场投机氛围加重。

投资心理学告诉我们,证券投资过程可以看成一个动态的心理均衡过程。但在证券市场存在的“羊群效应”作用下,往往会产生系统性的认知偏差、情绪偏差,并导致投资决策偏差。投资决策偏差就会使资产价格偏离其内在的价值,导致资产定价的偏差。

而资产定价偏差往往会产生一种锚定效应,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资产价值的判断,进一步产生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这就形成一种反馈机制。在这个“反馈循环”中,初始“羊群效应”使得偏差得以形成;而强化“羊群效应”,则使得偏差得以扩散和放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