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用时尚开拓市场

利用时尚开拓市场

时间:2022-1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易接待的第一位顾客是一名深圳大学的留学生。开花泥画廊,由于是独家生意,因此生意十分火爆,月收入高达七八千元。刘体英点“泥”成金成为富翁,下面介绍的这位打工妹,则利用时髦的数码技术,成为了千万富妹,让我们感受到了时尚的魅力,时尚的价值。她的这个想法立即得到了许多工友的赞同。从此,尹香莲开始了利用时髦的DV机制作“数码书信”,帮助打工仔打工妹传递乡愁。

我们可以利用人们追逐时尚的心理,通过满足人们追逐时尚的需求来开拓市场,获得财富

郑州青年王易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一家广告公司谋到一份文案工作。他经常要通过电话与客户交流,而一些声音甜美的女同事常常比他的业绩好,这让王易认识到了声音的重要性。恰巧这时他在网上看到广州刚出现两家“健声班”,一位创办人是女歌手,一位是学播音专业的年轻大学生。这两家健声班刚开业便有大批公司白领、翻译、公关人员以及大学生报名,每个学员的学费3000~5000元不等。“我为何不啃一口‘声音美容’这块时尚面包呢?”想到女友是学音乐的,王易不由得怦然心动。

2003年初,王易和女友辞掉收入低微的工作,专程赶到广州对两家“健声班”进行了考察,当年3月这对小情侣创办的深圳首家“声音美容吧”开张了。

开业伊始,王易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编写了一本小宣传册,不仅介绍了“声音美容”的好处,还将从权威医学书籍上摘录的“健声”信息收录其中。他们将这些印刷精美的小册子在白领聚集的写字楼和大公司广为散发,不久就接到咨询和预约电话。

王易接待的第一位顾客是一名深圳大学的留学生。这位洋小伙从15岁时就变成了“娘娘腔”,一开口讲话便成了人家的笑柄,渐渐变得寡言少语。经过近四个月的变声训练,那位洋小伙讲话的声音终于流溢出男儿气概,他从此赢得了自信,而这也给王易的声音美容吧提高了知名度。一时间,许多人找上门来,进行声音美容的训练。仅仅一年时间,王易和女友就为200多名顾客成功地“变声”,帮他们抹去了自卑感。王易和女友则轻而易举地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下一步,他们准备注册“易美声音美容吧”店名商标,并在珠海、汕头、郑州等地逐步设立分店,让全国人都能享受“嗓音想变就变”的快乐。

成本只5元钱的泥巴可卖到100元,如果将其做成花泥画即可卖500元钱,增值100倍且十分畅销。这事说出来你也许不会相信,但湖南省常德市的刘体英却做到了,刘体英以化腐朽为神奇的技术,把一堆遍地都是的泥巴演绎成了滚滚财源,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她用泥巴做画,竟然赚了30多万元。

在她的那一间普通店铺里,墙上挂满了新潮精美的艺术装饰画,它们风格迥异,颜色鲜艳,光彩照人。如果不是一群孩子在这里闹哄哄的,把这间店铺称做工艺画精品屋毫不为过。

这些孩子各自伏在桌子上,左手拿着一把镊子,右手捏着一根削尖的竹签,他们不时地从面前的颜料瓶中挑取所需要颜色的泥巴,放在自己的画板上,拨弄、点缀、按压。片刻工夫,画板上慢慢显露出凸起的色块,或日出东方,或鸳鸯戏水,或嫦娥奔月……各种新奇美妙的图案让人眼亮。无论哪种氛围都是孩子们一手营造的,孩子们的那份自豪、那份喜悦和那种富有成就的感觉就不用说了。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太小,说他们是工艺匠也不夸张。

这间店铺叫“美雅花泥画廊”,主人刘体英将三合板锯成大小不一的小块,四周镶上木花边,再配制各种颜色的泥巴供孩子们使用。若非亲眼所见,谁会相信这些精美的工艺装饰画就出自这些不懂绘画的孩子之手呢?刘体英采取先收费、后制作,材料免费、制作免费、指导免费的运作方式,根据规格大小,每制作一幅收费5~30元不等,做好的花泥画可带回家或作礼品送人,也可挂在画廊里让人欣赏或出售,很有市场。

除了孩子制作之外,也有很多年轻人和一些成年人进店制作。一位姓王的小姐正做着一幅题有“心心相印”字样的人物画,准备送给自己的朋友。另一位家住市区的周先生说,把按自己意愿进行创作设计的“仕女图”用泥巴做成色彩艳丽的装饰画,个性十足,把它挂在自己新居的墙上,既给居室增添了艺术美感,又能时时欣赏自己的杰作,真的开心极了。凡是到他家做客的人都夸他的画好,还向他打听是从哪里买的。开花泥画廊,由于是独家生意,因此生意十分火爆,月收入高达七八千元。

刘体英点“泥”成金成为富翁,下面介绍的这位打工妹,则利用时髦的数码技术,成为了千万富妹,让我们感受到了时尚的魅力,时尚的价值。

1975年,尹香莲出生在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一个贫寒农家。1984年中考结束后,她本来被录取到一所中专学校,但因为家里出不起学费,她只得放弃了继续上学。1992年春节后,尹香莲踏上了南下打工的路途。在表姐的引荐下,她在一家制衣厂当车工学徒,底薪每月只有600余元,除掉与表姐合租房子的200元,剩下的钱刚够吃饭。

为了多赚钱,尹香莲拚命加班,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两年后,由于她的努力,她的职业生涯步步高升,当上了组长,然后是质检部长,工资也升到了1000多元一个月。到1997年的时候,她有了近10000元积蓄。

一个偶然的机会,尹香莲迷上了能把人们的图像与声音录制下来的DV机。经过两个月的节衣缩食,她买来了一台二手的DV机,开心地玩了起来,有事没事总是把工友扫进镜头里。

1998年快到中秋节的时候,一位工友对她说:“你拍我这么多,要是让我父母看到就好了。”

一句话提醒了尹香莲。现在,许多年轻人在外打工,家里的父母总是牵肠挂肚:孩子在外面过得怎么样呢?工作辛不辛苦?生活习不习惯?人是胖了还是瘦了?现在农村里VCD也非常普及了,我可不可以通过DV机把工友的工作与生活情况拍下来,制成碟片,让他们的家人在家里通过VCD机观看呢?她的这个想法立即得到了许多工友的赞同。他们说:“让家里人看看我们在外如何打拼,花点钱也值!”

从此,尹香莲开始了利用时髦的DV机制作“数码书信”,帮助打工仔打工妹传递乡愁。她干脆辞去了服装厂的工作,专心做自己的生意。她的数码书信也越做越精,越做越煽情,生意也越做越大,平均每个月都要做近百单生意,月收入突破了10000元,同时她的知名度也在附近的打工群体中得到迅速提升。

开始,尹香莲只是把消费对象定位在普通打工层,没想到一些企业的管理干部,也有这方面的需求。1998年夏天,广州白马服装市场一家制衣公司姓刘的设计师,因为设计一款春季女装,在市场上异常走俏,老板重奖一台轿车给他,并专门为此召开了一次庆功大会。刘先生也想让远在上海工作的女友共享这份惊喜,于是他请尹香莲制作了一盘报喜数码情书。尹香莲为制作这盘数码书信费尽了心思,请人创作了一首情诗并配以音乐,结果效果出奇的好。刘先生的女友在收到这盘数码情书的当天,便飞抵广州,和刘先生共度了一个浪漫而温馨的夜晚。

刘先生给尹香莲付了2000元的报酬。这件事,对尹香莲启发很大:数码书信可承载思乡之苦,也可以为人们报喜报平安呀;不仅要为普通打工族服务,更要开拓其他回报更好的市场。

数码书信的路子越走越宽,尹香莲的生意大增,有时候外拍还需要预约。

到2001年底,尹香莲用3年多的时间,通过做数码书信就赚了30多万元。

这时,她已不再是以前服装厂流水线上的打工妹,也告别了一台破DV,一台破电脑,一台破电话的时代,她开起了自己的公司,她的视野更开阔了。

尹香莲用数码书信帮助了别人,也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但她并不满足于此,她还想把数码书信拓展到都市时尚青年等群体当中去,只有打开了这个市场,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2002年5月,正值大学生毕业时。尹香莲用为学生制作数码求职书的方式,打开了学校这个大市场,吃到了第一口蛋糕。尹香莲和她聘请的设计师为学生的求职书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分成学生的专业技能、个人作品、专长爱好、导师评价、实习经历、个人成长故事等几个版块,用文字、图片、动画、视频、情景实录的方式进行全新的包装;学生的姓名和学校、专业等基本资料则用四色印刷的形式,印到了碟面上。收费则视内容的难易程度而定,一般每份数码求职书要收取1000元到数千元不等的制作费,当要加印时,按每张10元的价格收费。

两个月中,尹香莲为400多名学生制作了数码求职书,毛收入100多万元。到2003年的时候,尹香莲的这类业务应接不暇,几个月就有了数百万元进账。

2003年的广交会上,尹香莲制作的数码商务名片又一炮打响。到2004年4月底止,尹香莲为100多商家提供了数码商务名片制作服务。这些生意,使广州又成功制造出于一个千万女富翁数码“财女”尹香莲。

对于一些时尚的事物,许多人仅仅只是看到其时髦的一面,看到其新潮的一面,却忽略了时尚之中有商机,有市场。时尚虽然不等于商机,也不等于市场,但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可以利用人们追逐时尚的心理,通过满足人们追逐时尚的需求来开拓市场,获得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