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棘皮动物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棘皮动物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棘皮动物是生活在海底、身体呈辐射对称的后口无脊椎动物,身体的表皮犹如荆棘一般粗糙,体表具瘤粒或棘刺。这类动物的外表皮都由棘状的内骨骼所支撑,内骨骼由含钙的盘状物所组成,因此而得名棘皮动物。固着生活的海百合是终生具有柄的棘皮动物,身体分为根、茎和冠3个部分,茎也被称为柄,冠上具有腕,上面具有很多羽状枝,也是海百合的触手,是捕食器官,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
棘皮动物_南海知识丛书(全

棘皮动物是生活在海底、身体呈辐射对称的后口无脊椎动物,身体的表皮犹如荆棘一般粗糙,体表具瘤粒或棘刺。这类动物的外表皮都由棘状的内骨骼所支撑,内骨骼由含钙的盘状物所组成,因此而得名棘皮动物。棘皮动物是一种高等的无脊椎动物,与其他无脊椎动物的外骨骼不同,棘皮动物的骨骼是由中胚层分泌的内骨骼,并有司呼吸及运动的水管系统,体腔明显,海星海胆、海参等都属于本门的动物。

海盘车

海盘车又被称为海星,体呈五角星形,由体盘和腕两个部分组成,腕的数量一般为5条,身体呈典型的五辐射对称。生活时口面向下,反口面向上,各腕的腹面中央有1条步带沟,其内伸出管状足,管足末端常具吸盘,管足为海盘车的运动器官。海盘车的反口面略微隆起,颜色绚丽多样,体表粗糙,内骨骼外突形成棘或刺,之间分布有皮鳃,是海盘车的呼吸器官,也能起到排泄的作用。海盘车常分布于各种类型的海底或珊瑚丛中,虽然没有特化的眼睛,但在其腕足的末端具有感光功能的眼点,大多数海盘车不喜欢光亮,所以在夜间活动。海盘车身上有很多化学感受器,可以察觉到水中食物的来源,很快地找到食物。海盘车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其主要食物是一些行动较迟缓的海洋动物,如贝类、海胆、螃蟹和海葵等,在捕食时,海盘车常采取缓慢和迂回的策略,慢慢地接近猎物,先用腕上的管足捉住猎物,之后将整个身体包住猎物,将胃袋从口中吐出,利用消化酶分解猎物,之后进行吸食。海盘车的食量很大,一只海盘车幼体一天吃的食物量相当本身重量的一半多。

海盘车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若把其分割成几块抛入海中,每一个碎片都能重新长出失去的部分,从而长成几个完整的海盘车个体。科学家发现,当海盘车身体受伤时,后备细胞就被激活了,这些细胞中包含身体所失部分的全部基因,并和其他组织合作,重新生出失去的腕或其他部分,科学家正在探索海盘车再生能力的奥秘,以便从中得到启示,为人类寻求一种新的医疗方法。

海百合

海百合并不是植物,而是一种棘皮动物,因为有些种类营固着生活,外观很像植物,也就因此得名。固着生活的海百合是终生具有柄的棘皮动物,身体分为根、茎和冠3个部分,茎也被称为柄,冠上具有腕,上面具有很多羽状枝,也是海百合的触手,是捕食器官,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海百合一旦固定在海底,就不能像其他动物那样移动,因此常受到捕食者的攻击,但是海百合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能够在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继续生存下去。海羊齿是海百合中没有柄的棘皮动物,多栖息于浅海的岩礁底部,能够自由生活,也可以黏附在海底的附着物上进行生活,腕上长着一些羽状排列的侧枝,叫做“羽枝”,腕柔软而有力,可以上下、左右自由摆动,也可以借助水流进行运动,遇到合适的地方,就攀住岩石或海藻,暂时居住下来。海羊齿因为悠悠荡荡,四处漂流,也就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海中仙女”。

海羊齿

石笔海胆

海胆,别名“刺锅子”、“海刺猬”,体形多呈圆球状,就像带刺的仙人球,因而也就有了“海中刺客”的雅号,沿海的渔民常把它称为“海底树球”、“龙宫刺猬”。体多呈球形、心形或盘形,无腕,内骨骼愈合形成一个坚固的外壳,壳上布满了疣突和许多可动的长棘。口多在下面,海胆多数都具有非常复杂的咀嚼器官,也被称为“亚里士多德提灯”,中央有5个臼齿,可咀嚼食物。海胆喜欢栖息在海藻丰富的潮间带附近的礁林间或石缝中,以及较坚硬的泥沙质浅海地带,常躲在石缝中、礁石间、泥沙中或珊瑚礁中,昼伏夜出,靠身体外壳上的棘刺去防御敌害。海胆的棘有长有短,有尖有钝,种类不同,棘的结构也不一样。海胆是雌雄异体,大约3年时间达到性成熟阶段,开始进行繁殖。海胆常群居在一起,在繁殖上具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就是在一个局部海区内,一旦有一只海胆把生殖细胞,无论精子或卵子排到水里,就会像广播一样把信息传给附近的每一个海胆,刺激这一区域所有性成熟的海胆都排精或排卵,这种现象也被形容为“生殖传染病”。海胆具有食用价值,“海胆黄”就是海胆的生殖腺,不但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也很高;海胆还具有较广泛的药用功能,它的壳石灰质,药材名也叫“海胆”。石笔海胆,状如盛开的花,俗称“烟嘴海胆”,因其棘比较粗壮,可以用作烟嘴。环刺棘海胆也叫环刺海胆,它的粗大的棘刺上有黑白条纹,中空且薄而易碎,末端粗钝,一般不会伤到人,但在大棘之间密布着尖细的红褐色的棘刺,其尖端生长着一个倒钩,一旦刺进人的皮肤,毒汁就会注入人体,棘刺也会断在人的皮肉中,造成局部皮肤红肿和疼痛,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全身痉挛等中毒症状。沙钱,也被称为“海钱”,也是海胆类群中的一种,与海胆一样,沙钱的整个身体都被棘刺所包围,但它们的棘刺细小且呈绒毛状,其作用主要是用来挖沙,以让身体潜入沙中。在反口面上,沙钱也有五辐对称的步带,这些步带呈花瓣状,可以让海水进入其身体,以海浪协助其运动。沙钱多生活在潮间带或潮下带的沙滩表面或埋在沙内,由于其栖息处及其外形多呈圆盘状,与钱币相似,因而得名。沙钱的主要食物是浮游生物或是一些藏于沙底的有机物质,因为沙钱有着较坚硬的硬壳,而且可食用的部分非常少,所以在大自然中只有少数的捕食者对沙钱感兴趣。

环刺棘海胆

沙钱

蛇尾,也被叫做“海蛇尾”,与海星和海胆一样都属于棘皮动物,因其腕的外形与蛇尾相似,而且其运动的方式也极其类似于蛇的爬行。身体扁平,呈星状,体盘相对较小,而腕则极细长,腕内有一系列的腕椎骨,之间具有可动的关节和发达的肌肉,在腕的上面具有明显的鳞片和棘,腕可做水平的屈曲运动,十分灵活。蛇尾常栖息在海底或海绵、刺细胞动物的身上,主要以有机物质的碎屑和一些小的底栖生物,如硅藻、有孔虫、小型蠕虫和甲壳动物等为食,它的捕食器官主要是腕和口部的触手。腕是蛇尾的主要运动器官,运动主要是依靠腕的伸屈和腕棘与海底的摩擦作用来完成的,蛇尾常见的运动方式有两种,有时会一个腕向前运动,其余四个腕向后倒退,有时则两个腕同时向前运动,其余三个腕向后退,蛇尾顺两个腕中间的合力方向前进。蛇尾的腕十分容易断裂,但它具有很强的“自切”和再生能力,因此蛇尾也有时候被称为“脆海星”,蛇尾遇到危险的时候,腕部的自切成了有效的逃脱手段,凭借断掉部分腕足来换取整体的生存,而失掉的部分不久又会重新再生出来。蛇尾常是经济鱼类的重要饵料之一,特别是大黄鱼,蛇尾在它的食物中占了主要的地位。绿蛛蛇尾背面灰绿色,腕上有较深的横带,常生活在珊瑚礁或石块下,是南海常见的种类。

绿蛛蛇尾

海参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八大珍品之一,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棘皮动物类群。体呈蠕虫状,两侧对称,具管足,背侧常有疣足,多肉刺,口位于身体前端,周围具有触手,触手可以用作捕食和挖掘洞穴,肛门位于身体的末端。海参多栖息于水深13-15米的海藻繁茂、风浪冲击小、水流缓慢、透明度较大、无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区,以小型动植物为食,如腹足类、桡足类、软体动物的幼贝和硅藻及有机质碎屑等,在海底靠肌肉收缩进行爬行,速度十分缓慢。虽然海参的运动速度很慢,但是在自然的进化中发展了很多神奇的特性,保护色是海参的特点之一。海参能随着生活环境而变化自身的体色,生活在岩礁附近的海参,多为棕色或淡蓝色。而居住在海藻、海草中的海参则呈现为绿色,这种体色变化可以有效地躲避天敌的捕食。海参水温较高的时候可以进行夏眠,当水温达到20℃时,有些海参就会转移到深海的岩礁暗处,潜藏于石底,背面朝下,不吃不喝,整个身子萎缩变硬,到了水温降低的时候,才苏醒过来恢复活动。海参具有预测天气变化的本领,当风暴来临前,它会提前躲到岩石缝里,避免浪潮的冲击和损害。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当海参遇到敌害进攻而无法脱身时,会通过身体肌肉的剧烈收缩,将内脏器官迅速地从肛门排出体外,吸引敌害的注意力,同时借助排脏的反作用力逃脱,失去内脏后的海参,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体内会长出新的内脏。海参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有些种类还具有自切的本领,在条件适宜时,常将自体切为两段,而每一段都能通过生长形成新的海参个体,海参的这种再生修复的特性也成为科学家一直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海参还具有类似于自溶的性质,当海参离开海水后,在短时间内很容易化成水状,部分身体溶解消失,而海参干制品在接触到油脂类或头发等物质时也会发生类似的现象。

梅花参

图纹白尼参

海参是非常名贵的海珍品,在南海分布的种类非常丰富,被广为食用。梅花参,因为体型似凤梨,故也被称为“凤梨参”,是海参中个体最大的一类,体长一般在60-75厘米,背部的肉刺很大,每3-11个肉刺的基部相互连接并形成“梅花状”,生活时体色艳丽,背面呈橙黄色或橙红色,散布黄色和褐色斑点,栖息于水深3-10米的珊瑚沙底,南海的西沙群岛是其主要产区,它体大肉厚,品质佳,是中国南海的食用海参中最好的一种。图纹白尼参又被称为白瓜参、白乳参、二斑参,它体形肥胖,前后两端几乎一样宽,酷似冬瓜,生活时体色变化较大,底色为白或浅黄,背面略呈浅黄褐色,背面的前后各有一块赤褐色横斑,故称“二斑参”。另外绿刺参、花刺参、蛇目白尼参、辐肛参、白底辐肛参、乌皱辐肛参、黑海参、玉足海参、黑乳参、糙海参,都是南海普通的食用海参种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