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镇的工业发展特征

城镇的工业发展特征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山西初步建立起一套较为系统的城镇工业体系。农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原料问题,而且还使广大农村的商品购买能力大大增加,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山西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以太原为中心的太原盆地地区,是山西工业发展最快的地区。
城镇的工业发展特征_近代山西城镇地理

一、城镇的工业发展特征

近代时期,山西城镇的工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884年至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是山西工业发展的初创时期。这一阶段山西的工业发展相对缓慢。第二阶段,从1912至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是山西工业发展的高潮时期。这一阶段山西工业发展相对较快。第三阶段,从1930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是山西工业的恢复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在阎锡山“造产救国”口号的号召下,山西的工业恢复很快,特别是钢铁工业甚至有超越1930年之前的趋势。

山西第一个阶段的工业发展,是在洋务运动和清政府“新政”影响下展开的。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清政府内部的一些开明官员以“求富”“求强”为号召,在东南沿海地区举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和民用工业。中国这次取法外国,发展军事和民用工业的活动,被称为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兴起之后,迅速扩展到全国其他地方,在此影响下,山西也开始兴起以举办军事和民用工业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

山西举办现代工业的时间,比东南沿海地区晚大约30年的时间。1884年,张之洞在太原设立新药局,山西才开始有现代工业出现。山西现代工业不仅出现的时间较晚,而且发展也相对缓慢。从1884年新药局设立到辛亥革命爆发,山西先后创办的官办企业,主要有太原火柴局、山西通省工艺局、山西机器局3家。由于经营不善,管理混乱,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夕,山西只剩下山西机器局一个官办企业。山西民营工业的发展晚于官办工业,直到1900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民间兴办企业的法规和章程以后,才开始出现。山西出现的第一个民营企业是1903年由山西火柴局改组的双福火柴公司。自此之后,山西又陆续创办了裕民纱厂、新兴加工厂、益晋公司、敦睦工厂、浚源纺织公司等一些民营公司。

晚清时期,山西的工业大部分集中于太原。“从光绪八年(1882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清朝灭亡的将近30年间,是山西近代工业的创办时期,主要有火柴、玻璃、肥皂、印刷、机械修理、煤炭等行业。山西近代工业的中心在省会太原,工业总投资大约290万两白银,基本项目为16个,其中火柴业1个,印刷业2个,机器业2个,纺织业3个,采矿业7个,电力业1个”(1)。山西其他城市虽然也有现代工业出现,但大都基础薄弱,发展缓慢。

1912年至1930年是山西工业发展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山西的工业发展较快。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山西初步建立起一套较为系统的城镇工业体系。这一时期山西工业能够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的因素:(1)这一时期山西的局势相对稳定。1918年,阎锡山提出了保境安民的口号,不参加当时的军阀混战,使山西社会相对安定,为山西工业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2)这一时期山西的农业得到了发展。从1917年至1918年,阎锡山提出了以“六政”“三事”为主要内容的兴农措施,大大推动了山西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原料问题,而且还使广大农村的商品购买能力大大增加,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山西工业的发展。(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外国进口商品大大减少,山西工业赢得了十分可贵的发展空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西方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忙于战争,外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数量急剧减少。趁着外来商品压力减轻的机会,山西乃至整个中国的工业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4)山西省政府这一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工业发展的措施。1925年,继推行“六政”“三事”之后,阎锡山又推出以开发实业为中心的厚生计划,提出了因地制宜开发实业的主张。山西省政府在大力投资兴办工业同时,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现代工业。从1914年至1930年,民族资产阶级投资200万银元,创办了30多个工矿企业(2)

在山西省工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首先是太原的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以太原的军事工业为例,在1914年太原机器局被改组为山西陆军修械所时,只有200余人,但到1927年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万名工人、17个分厂的兵工厂。“大量生产步枪、轻重机枪、冲锋枪、迫击炮、山炮、野炮及手榴弹、子弹、炮弹等军械,这时是阎锡山军火生产的极盛时期,与当时的汉阳、沈阳兵工厂并驾齐驱,成为闻名全国的三大兵工厂之一”(3)。这一时期不仅太原的军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民用工业也取得了很大发展。以纺织业为例,在晚清时期,太原没有一家现代纺织工业,但到1930年太原已有晋生染织厂、太原华丽绒厂、华北制绒厂等3家规模比较大的纺织厂,一跃成为山西纺织中心城市之一。

这一时期山西大同、新绛、临汾等城市,也有一些规模较大的现代工业出现。如新绛1927年设立的大益成纺织厂,由新绛县城关庄商业资本家李通等筹资兴办,总投资20.5万元。大同1913年设立的大通面粉公司,由资本家林廷亮筹资创办,总投资10.8万元。这一时期以太原为中心的太原盆地地区,是山西工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太原盆地的榆次、平遥、太谷、祁县、汾阳等城镇都有现代工业出现。如榆次设立的有晋华纺织厂,太谷设立的有太谷同记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平遥设立的有聚兴铁工厂,祁县设立的有益华染织厂。

1930年至1937年是山西工业发展的第三阶段。1930年中原大战之后,山西经济受到沉重打击。一方面山西战败之后,跟随晋军流通在省外地区的晋钞大量涌回省内,晋钞急剧贬值,造成所谓的晋钞“毛荒”。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资本主义列强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在国外商品输入和国内战争失败的双重打击下,山西经济一落千丈,陷入破产的境地。1931年之后,山西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九一八’事变后,在蒋、阎混战中失败下台的阎锡山,1931年乘机返回山西,掌握了统治山西的大权。为了缓和山西人民对他的不满,打出了所谓‘造福人民的造产救国’和‘建设西北’的招牌,编制了所谓‘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子’。阎锡山为了垄断全省的轻、重工业,积极筹建了‘西北实业公司’”(4)。这一时期山西的私营工业在外国商品倾销和省内官办工业的挤压下,发展十分缓慢。这一时期山西工业的发展,主要是以西北实业公司为中心的山西官办工业得到了发展。

在1930年至1937年太原是山西工业发展最快的城市。以西北实业公司为例,据刘建生先生统计,在抗战前西北实业公司共有33个工厂。在西北实业公司下属的这33个工厂中,除煤矿外,投资新建的工厂,如西北毛织厂、西北印刷厂、西北窑厂、西北电化厂等基本上全部分布在太原(5)。这一时期太原新建的工厂不仅数量较多,而且规模也都相当巨大。如西北毛织厂在全省毛织业中,资本额占90.6%,职工数占到65.3%,年产值占到85.2%;西北印刷厂在全省18家印刷厂中,资本占65.5%,职工数占10.3%,年产值占33.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