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没有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难以得到实际应用。电子商务的兴起迅速拉动物流行业的发展。在2010年,物流行业已经挤进了中国十大热门行业之一,但是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还赶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由于需求量的巨大,在未来的几年里,中国物流行业势必要得到快速的发展。

331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必然性

1中国运输企业系统效率低,运输成本高

中国与发达国家在运输成本方面、周转速度方面以及产业化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服务水平和效率也比较低。中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千米,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指标分别为870吨/千米和700吨/千米。中国运输系统各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和提高的余地。仅以货运汽车的生产率水平为例,美国营运汽车的单车年产量约为66万吨/千米,而中国这一指标仅为3万吨/千米左右。目前中国铁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仅为464千米/小时左右,而且散装、集装箱等高效运输方式比重较低,装卸时间较长;公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也不足50千米/小时;内河航运速度更低;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在库周转时间平均在3~6个月左右。

2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水平低

总体来看,中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还是比较落后。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中国仅为134448千米/万平方千米,而美国为68693千米/万平方千米,德国为146804千米/万平方千米,印度为54039千米/万平方千米。这方面,我们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如果按人口计算则差距更大。

3标准化建设滞后

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中国物流标准化滞后主要表现在:

第一,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例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对中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二,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特别是现有托盘标准列入了国际标准中4种所有规格,也没有推行的原则,这样等于没有标准。托盘标准和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都有衔接关系,这就影响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有效使用。

第三,产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虽然目前中国对商品包装已有初步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但在与托盘和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施、仓储设施相衔接的集装单元化包装标准方面还比较欠缺,这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较大。

第四,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接口标准,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与第三方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运输信息系统、仓储信息系统、物流作业信息管理系统之间互不沟通。由于没有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难以得到实际应用。

4中国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个行业从上到下一统到底,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管理体系分割现象严重,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习惯势力仍然有一定影响。物流产业的发展涉及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海关、服务、与运输标准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问题的管理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和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5物流需求大

电子商务的兴起迅速拉动物流行业的发展。在2010年,物流行业已经挤进了中国十大热门行业之一,但是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还赶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由于需求量的巨大,在未来的几年里,中国物流行业势必要得到快速的发展。

电子商务时代,企业销售范围的扩大,企业和商业销售方式及最终消费者购买方式的转变使得送货上门等业务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服务业务,促使了物流行业的兴起。物流行业是能完整提供物流机能服务以及运输配送、仓储保管、分装包装、流通加工等以收取报偿的行业,主要包括仓储企业、运输企业、装卸搬运企业、配送企业、流通加工企业等。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务水平,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企业追求的目标。

332 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趋势

1多功能化: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一体化的配送中心不单单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客户的需要提供其他服务。现代供应链管理即通过从供应者到消费者供应链的综合运作,使物流达到最优化。企业追求全面的、系统的综合效果,而不是单一的、孤立的片面观点。

作为一种战略概念,供应链也是一种产品,而且是可增值的产品,其目的不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用户期望以外的增值服务,以产生和保持竞争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讲,供应链是物流系统的充分延伸,是产品与信息从原料到最终消费者的增值服务。

在经营形式上,企业间采取合同型物流。这种配送中心与公用配送中心不同,它是通过签订合同,为一家或数家企业 (客户)提供长期服务,而不是为所有客户服务。这种配送中心可以由公用配送中心进行管理,也可以自行管理,但主要是提供服务;也有可能所有权属于生产厂家,交专门的物流公司进行管理。

供应链物流系统完全适应了流通业经营理念的全面更新。以往商品经制造、批发、仓储、零售各环节间的多层复杂途径,最终到消费者手里。而现代流通业已简化为商品经配送中心而送到各零售点。它使未来的产业分工更加精细,产销分工日趋专业化,大大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使流通业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心。

另外,在这个阶段有许多新技术,例如准时制工作法 (Just In Time)、销售时点信息管理系统 (Point to Sale)。商店将销售情况及时反馈给工厂的配送中心,有利于厂商按照市场调整生产,配送中心调整配送计划,使企业的经营效益跨上一个新台阶。

2一流的服务:物流企业的追求

在电子商务下,物流业是介于供货方和购货方之间的第三方,以服务作为第一宗旨。从当前物流的现状来看,物流企业不仅要为本地区服务,而且还要进行长距离的服务。因为客户不但希望得到很好的服务,而且希望服务点不是一处,而是多处。因此,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便成了物流企业管理的中心课题。应该看到,配送中心离客户越近,联系越密切,因为商品都是通过它送到客户手中。美、日等国物流企业成功的要诀,就在于他们都十分重视客户服务的研究。

在概念上变革,由 “推”到 “拉”。配送中心应更多地考虑 “客户要我提供哪些服务”,从这层意义讲,它是 “拉”(Pull),而不是仅仅考虑 “我能为客户提供哪些服务”,即 “推”(Push)。如有的配送中心起初提供的是区域性的物流服务,以后发展到提供长距离服务,而且能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项目。又如配送中心派人到生产厂家 “驻点”,直接为客户发货。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把物流工作全部委托配货中心去干,从根本意义上讲,配送中心的工作已延伸到生产厂里。

如何满足客户的需要把货物送到客户手中,取决于配送中心的作业水平。配送中心不仅与生产厂家保持紧密的伙伴关系,而且直接与客户联系,能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信息,并沟通厂商和客户,起着桥梁作用。如美国普雷兹集团公司(APC)就是一个以运输和配送为主的规模庞大的公司。物流企业不仅要为货主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且要具备运输、仓储、进出口贸易等一系列知识,深入研究货主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流程,设计和进行全方位系统服务。优质和系统的服务使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或称策略联盟),一方面有助于货主企业的产品迅速进入市场,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则使物流企业有稳定的资源。对物流企业而言,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正逐渐成为比价格更为重要的选择因素。

3信息化:现代物流业的必由之路

在电子商务时代,要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例如,美国洛杉矶西海报关公司与码头、机场、海关信息联网。当货从世界各地起运时,客户便可以从该公司获得到达的时间、到泊 (岸)的准确位置,使收货人与各仓储、运输公司等做好准备,使商品在几乎不停留的情况下,快速流动、直达目的地。又如,美国干货储藏公司有200多个客户,每天接受大量的订单,需要很好的信息系统。为此,该公司将许多表格编制成计算机程序,大量的信息可迅速输入、传输,各子公司也是如此。再如,美国橡胶公司(USCO)的物流分公司设立了信息处理中心,接受世界各地的订单;IBM公司只需按动键盘,即可接通USCO公司订货,通常在几小时内便可把货送到客户手中。良好的信息系统能提供极好的信息服务,以赢得客户的信赖。

大型的配送公司往往建立了ECR和JIT系统。所谓ECR,即有效客户信息反馈,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它,就可做到客户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而不是生产出东西等顾客来买。仓库商品的周转次数每年达20次左右,若利用客户信息反馈这种有效手段,可增加到24次,仓库的吞吐量大大增加。通过JIT系统,配送公司可从零售商店很快地得到销售反馈信息,不仅实现了内部的信息网络化,而且增加了配送货物的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力。

例如,欧洲某配送公司通过远距离的数据传输,将若干家客户的订单汇总起来,在配送中心里采用计算机系统编制出 “一笔划”式的路径最佳化 “组配拣选单”。配货人员只需到仓库转一次,即可配好订单上的全部要货。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当前的物流业正向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EDI与Internet的应用,使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而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库存信息,提高了信息管理科学化水平,使产品流动更加容易和迅速。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系统化和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建设等等,除此之外,目前还有很多工作有待实施。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就没有现代化的物流。

4全球化:物流企业竞争的趋势

20世纪90年代早期,电子商务的出现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致使物流企业的发展达到了多国化。它从许多不同的国家收集所需资源,再加工后向各国出口。

全球化的物流模式,使企业面临着新的问题,例如,当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达成后,其物流配送系统已不是仅仅从东部到西部的问题,还有从北部到南部的问题,这里面有仓库建设问题也有运输问题。又如,从加拿大到墨西哥,如何运送货物,如何设计合适的配送中心,还有如何提供良好服务的问题。还有一个困难是不易找到素质较好、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此外,还有大量牵涉到合作伙伴的贸易问题。如日本在美国开设了很多分公司,而两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势必会碰到如何管理的问题。

还有一个信息共享问题。很多企业有不少内部的秘密,物流企业很难与之打交道,因此,如何建立信息处理系统,以及如何获得必要的信息,对物流企业来说,是个难题。同时,在将来的物流系统中,做到尽快将货物送到客户手里,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之一。客户要求发出订单后,第二天就能得到货物;而不是口头上说 “可能何时拿到货物”。同时,客户还在考虑 “所花费用与所得到的服务是否相称,是否合适”。

全球化战略的趋势,使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社会大分工。生产厂集中精力制造产品、降低成本、创造价值;物流企业则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从事物流服务。此外,满足顾客需求的物流系统比原来更为先进。例如,在配送中心里,对进口商品的代理报关业务、暂时储存、搬运和配送,必要的流通加工,从商品进口到送交消费者手中的服务实现一条龙。

【知识拓展】戴定一:物联网与智能物流——在2011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上的讲话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

(二一一年一月十九日)

一、智能物流的概念

去年发改委委托工程院做了一个课题—— 《物联网发展规划》。课题列举了物联网在十个重点产业的应用,其中物流是热门的应用之一。物流领域的应用定为目标之一,叫 “智能物流”。现在,物联网迅速在物流业界热起来了。但是对智能物流的诠释比较多的还是涉及技术方面,或者是信息技术或传感器在物流中的应用等,呈现技术推动特色。但是,任何一种技术在产业界大面积的推广,一定要双驱动,除了技术驱动还应该有产业驱动。所以今天我们更关心的是,物流产业要物联网干什么,即产业需求在哪里。否则,始终是一头热,技术人员使劲造势,但是物流业界不知道怎样应用。所谓产业驱动有很多方面,但是在物流领域,核心的就两件事,即网络和流程,这是物流最核心的内容。如何整合网络、整合资源,如何设计流程和管控流程,这就是产业驱动。物流产业在这两个问题上有什么变化和要求,我想重点从这个角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IBM的智慧供应链

讲智能物流应该从IBM的 “智慧供应链”讲起。IBM有一份报告—— 《智慧供应链》,是第一份从产业角度来谈物联网的报告,其他比较多的是从技术角度谈。从产业角度来看,他们的主要观点是,现在产业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情况变化越来越快,所以传统的供应链模式不够用,必须智能化,这就提出了 “智慧供应链”概念。但是,什么是传统模式,为什么传统的供应链模式不行了,似乎并没有讲透。

三、智能的深化

下面先谈谈 “智能”两个字。智能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早期我们把自动化等同于智能,当企业高度自动化以后,就认为智能程度很高。后来有了一些变化,比如一些新产品,像傻瓜相机、智能洗衣机等,我们说这些产品是智能的,因为它们能现场获取信息并做出判断和选择。通过现场判断选择,实现对人的替代作用,这样叫智能,而不是一切按照流程办。所以智能进了一步,即采取信息化的措施,在自动化上加入信息化,代替人的选择。今天,互联网或者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又要前进一步,像傻瓜相机自动采集信息做判断,然后选择方案的模式已经远远不够,还要连接到网络,随时把采集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或者指挥本部,由数据中心做出判断和控制,进行实时调整。所以今天讲的智能,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控制反应过程,是不断在调整的。这个调整根据实时采集的信息做出判断和控制,要动起来,要有联网,要在线运行。我们讲主要是三个特征,自动化、信息化,还有网络化,这样才能体现这个时代的智能。

智能物流标志着信息化在整合网络和管控流程中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进入到一个动态的,实时进行选择和控制的管理水平。这个水平不一定是目前大家马上都需要的,所以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和客户需求来确定信息化的定位,但这个方向肯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四、信息化的新趋势

上述变化对物流信息化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当前建设物流信息系统,需要考虑什么新的趋势和因素呢?我想有这么几点:

第一,开放性。过去建信息系统就是把自己的流程和资源管好。现在不行了,一定是建一个开放的系统,也就是说采集信息完全靠自己投资和管理的时代快要过去了,必须要有社会信息、外部信息的交换共享,同时还要有向社会发布自身信息的机会。我们在很多案例中看到开放的系统整合外部信息,将自身的信息向外发布,而且还能够获得收益。为什么是这样的?因为我们的管理,在前期基本上是按照二八法则定位的,也就是说企业的KPI指标、服务水平,只要求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大体上就能达到80%的水平。其他因素可能很多但影响很少,就是一些车、人、仓库,把他们管好了,服务水平的80%就有保证。但是要再上一个台阶就困难了,要知道道路的情况,交通拥挤的情况,天气的情况等,这些情况对于自身进一步提高KPI非常重要,从80%到90%,从90%到95%,没有外部系统的沟通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在进一步提高时,二八法则就要调整,要掌握更多的资源。因此,一定要建开放性的平台,这种开放性是提高运营水平的一个必然的趋势。

在这个开放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热门技术,像定位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将会成为实现开放性的技术手段。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制约开放的主要问题是安全性。为什么过去不能开放,或者开放的步子小,我们担忧什么呢?主要是怕系统不安全,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系统的开放性和安全性会有矛盾。这个矛盾在传统的情况下怎么平衡?在新的情况下怎么平衡?这样的变化制约着整个系统开放性的发展。现在要解决安全的问题,一要靠技术,二要靠流程设计,三要靠法律,四要靠内部管理。安全的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包括对安全问题的认识、理念、承受程度都在变化。这种变化使开放和安全之间的平衡状态不断调整,促进自身系统逐渐开放。在新的时代要建开放性的系统,与此同时,要考虑系统的开放性和安全性之间怎样平衡,这两方面的关系,以及涉及到的技术、资源等,都是影响开放性要考虑的因素。

第二,动态化。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提升精细化管理要求,这是目前企业发展的重要需求。顺便解释一下为什么IBM认为传统的供应链模式不行了,实际上IBM原来总结的供应链模式就是两句话,一是制订专业化的解决方案,二是很好的执行这个方案,这两方面构成了传统的供应链模式。只要能做出一个很好的专业化方案,同时能够很好地执行方案,就是有竞争力的物流公司或者供应链公司。现在这样不行了,因为除了有一个好方案外,还要有实时的调整能力。要根据外部情况的变化,随时判断和调整,这就要求能够 “动起来”。所以,要使管理系统适应外部复杂环境的快速发展,动态化一定会提到日程上来。当需要系统动态化的时候,定位信息将成为基础。什么叫定位信息,就是采集的信息里有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时间和空间,时空是一个概念,时空是一个信息。还有一个是识别信息,是这个车,还是这个人,还是这个货。识别信息加上时空信息混合在一起就叫做定位信息,这将成为物流动态管理的信息源。所以要实现动态管理,必须要有这样三个基础,要有专业化的方案,要有可识别的技术,要有时空记录的技术。这三者捆绑起来就成为一个基本信息。当然这上面可以加载其他管理信息,可以加温度、压力等信息。用传感技术捆绑,捆绑在什么信息上,就对什么作动态管理。所以,识别信息加时空信息成为一个捆绑的信息源,可以形成动态信息的公共服务,现在已经出现了非常多这样的位置服务公共信息平台。

再一个就是运输网络的监管动态化和服务社会化将决定物流管理动态化的进程。要解决动态化从什么地方用起,建议可以先从交通运输的动态管理用起,首先对车辆和集装箱等这些运动中的设备和人进行监管。从这里开始做起,能够建立动态管理的公共服务,并且把这种服务释放到社会上去,很多物流公司就可以用来监管动态的货物运输。所以当前动态服务最看好的市场,或者最基础的市场,是运输的监管服务以及向社会开放的公共服务。

第三,集中性。现在各大企业都在加强信息化建设,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集中管理。因为信息化应用于网络资源的整合,应用于流程的管理,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效率非常高。这种集中管理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信息如果不集中是无法加工和提升的。同时,信息加工服务的人才是稀缺的,只有集中起来才能够投资建设数据中心。所以,我们会看到信息管理的集中化是近期非常重要的特征。同时我们会看到促进信息服务外包的技术,云计算的服务等也在近期迅速变化,加上技术人才需求上升,这些都是我们近期看到集中性带来的变化。

第四,关键技术。从技术角度来看,要关注几项技术。一是采集信息技术、传感器或者叫识别技术,包括RFID、磁卡等,还有采集过程的传感器,有温度、安全等传感器,甚至包括视频、音频等。二是移动通信技术,包括3G网,甚至4G网,属于移动的无线通信技术,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三是智能终端,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相比,物流信息化中特有的两个装备,机载终端和手持终端,起着移动信息平台的作用,既有搜集信息,又有通信、传感等很多功能。机载终端主要是跟物走,手持终端是跟人走。在网络发展过程中,会看到物的管理是怎么样变化,人的管理是怎么样变化,最后都会提炼固化在两个智能终端上。研究这两个智能终端的差异性,将反映物联网时代物品和人的管理方式。四是位址服务,基于位址的服务现在非常流行,当然GPS也是,它是比较传统的,现在位置服务中发展最快的是通过智能手机对人的服务。由于人走到哪里,所有的时间、地点和手机信息是捆绑在一起的,所以通过智能手机可以提供这样的服务,如提示周围半公里的电影院、咖啡馆等个性化的服务,这是基于位址的服务,现在在手持终端,在手机上成为发展非常快的技术。目前,此技术在机载终端用得还比较少,但有非常快的发展趋势,而且已经得到很多风投的关注。最后是商业智能技术,一旦管理转移到依赖于信息加工、信息处理,即利用商业智能技术进行加工和处理信息,实现决策、实现增值,这方面的技术将会热门起来。

第五,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常常是被忽视的领域,但是在物联网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可能没有统一的答案,只有一个个案例出现,这些案例体现的就是数据中心经济实体的成功。我们看到现在最成功的案例,发展最快的实体,恰恰都是数据中心类型的。国内有阿里巴巴,阿里巴巴认为自己就是数据公司,其他都不做。国外有谷歌公司、苹果公司,都发展非常快,对世界冲击非常大,实际上都是数据公司。他们自己解决了实践中碰到的标准问题、流程问题、人才问题、体制问题。解决的标准就是他们成功了。所以要想等这些问题都去解决后再去推物联网可能不行,要鼓励产生这样的数据中心。所以,如何解决数据中心的发展,可能是我们下一步信息化,或者物联网时代急需解决的课题。在此之前我们是很少研究的,特别是目前在体制上,很不适合数据中心的诞生,因为它是跨部门、跨行业的,可能既做IT,又做广告,又做销售,又做各种各样的事情,甚至做金融服务。按照传统的分类去管理的话,数据中心将无法诞生,所以我们现在需要有一种体制去鼓励这种新型的经济实体的发展。另外,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也是一个数据中心的问题,物流信息化长时间受制于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实际上不是因为标准问题、资金问题、商业模式问题,而是许多平台建设脱离了数据中心发展成长的轨道。经常是设计一个公共平台,论证以后,却让另外一些人来运营,而运营的这些人根本不懂这些事情,不是他自己的方案和想法。现在出现了一个很好的苗头,已经出现了向数据中心转化的经济实体。我们看到有两类,一类是公共平台类的,做得比较成功,一类是原来就是实体,例如北京的物美集团就在朝着一个数据中心的模式转化,销售方案是基于数据积累制定的,有了销售方案以后制订采购方案,也是基于数据的,有了物流配送方案后变成每个作业单,也是数据的,整个流程是数据推动,形成一系列数据的单证,多数员工不需要懂太专业物流和销售知识,对人的依赖很低。这样的发展,相信未来的目标就是智能化,凡是对人的依赖越来越低,实际上就是智能化,所以我对智能的总结就是让物变聪明,让人变傻,人变傻不是指智商低,而是指决策管控不依赖现场人员。这就是我们物流发展的方向。

思考题:

1什么是电子商务物流?实施电子商务物流有什么作用?

2常见的电子商务物流有哪些模式?物流企业如何选择电子商务模式?

3实现电子商务物流有哪些关键问题?

4如何评价企业的电子商务物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