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色金属制造业概述

有色金属制造业概述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色金属工业是以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的基础性行业。根据中国行业分类标准,有色金属行业主要包括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快速发展始于1983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成立。这一阶段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时期。首先,有色金属工业呈现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有色金属指的是黑色金属(铁、锰、铬等)以外的所有金属的总称。10 种常用的有色金属是指铜、铝、铅、锌、镍、锡、锑、汞、镁、钛。常用的6种有色金属是指铜、铝、锌、铅、镍和锡。与黑色金属相比,有色金属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耐蚀性、耐磨性、韧性、高强度性、放射性、易延性、易压性、易轧性等特殊性能。在现代工业、科学技术以及国防事业中,有色金属材料都发挥着重大作用。

有色金属工业是以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的基础性行业。根据中国行业分类标准,有色金属行业主要包括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其中,矿采选业是指对常用的有色金属矿、贵金属矿、稀有稀土金属矿的开采和选矿活动;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涉及有色金属冶炼业、合金制造业以及压延加工业三个部门。有色金属冶炼业是指用电解、熔炼、精炼等方法把常用的有色金属从有色金属原料(金属矿、废杂金属料等)中提炼出来的生产活动;有色金属合金制造业是指把一种或多种其他的元素加入有色金属中以形成合金的生产活动;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是指对有色金属及合金压延加工的生产活动。

表12.1 有色金属行业分类

资料来源:《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表》(GB/T4754-2011)。

12.1.1 有色金属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历程

以改革开放为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经历了两个“3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前30年属于大规模基础建设时期。在这一阶段,大量的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企业被建设起来,从上游矿山的地质勘探、勘察设计,到生产企业生产线的设计建造,再到配套的科研机构的成立,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

改革开放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

1.第一阶段(1978~1992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快速发展始于1983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成立。该公司一方面遵循“优先发展铝,积极发展铅锌,有条件地发展铜,有选择地发展其他有色金属”的战略方针,集中优势资源针对性地发展有色工业;另一方面从大型基建和技改项目入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此阶段内,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积极扩大产量,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需求,此外还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了产业技术水平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1978~1992年,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品产量由99.6万吨增加到299.2万吨,年均递增8.17%;产品销售收入由84.3亿元增加到456.3亿元,年均递增12.82%;实现利润由12.2亿元增加到20.2亿元,年均增长3.67%。

2.第二阶段(1992~2002年):从十四大到十六大

这一阶段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时期。经过一系列改革调整(见图12.1),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管理体制日趋合理。

图12.1 中国有色金属管理体制改革

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建设,政府还对我国有色金属企业进行了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自1999年到2005年,先后共关闭198家企业,涉及职工39万人,核销国有金融机构债权139亿元,中央财政拨付关闭破产缺口资金226亿元。经过这一时期的调整,2012年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达1 012万吨, 跃居世界第一,1992~2002年年均递增12.96%。2002年销售收入为2 690亿元,实现利润80.5亿元,10年间年均递增分别为19.41%和14.83%。

3.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

2002年加入WTO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经济效益快速改善。首先,有色金属工业呈现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经过实施战略重组和改制上市,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综合实力迅速壮大,逐渐融入国际市场,国际竞争实力增强,其中中国铝业公司跻身世界500强,成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领头羊”。同时,大批非国有企业不断涌现,山东南山集团的迅速崛起打破了国有企业垄断格局。其次,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国铝企业经过不断重组兼并,逐渐形成了一批覆盖产业链各个环节、生产线完整、上下游资产配置合理的铝企业,形成了上(煤、电、铝原料)、中(铝加工)、下(终端产品制造)游一体化格局,产业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铜冶炼企业不断向下游铜材加工业延伸,加工企业则不断引进高新技术,涉足高端深加工产品,提高了产品附加值。经过这一时期的快速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2~2012年,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品产量由978.85万吨增加到3 691.11万吨,年均递增14.5%。

(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现状

作为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持续快速增长,行业规模得到快速扩张。1949年,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1.33万吨,2012年达到3 691.11万吨,是前者的2 775倍。2002~2012年间,产量平均增速达14.5%(见图12.2)。2002~2011年,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和销量连续十年位居世界第一(见表12.2)。

图12.2 我国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及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中经网产业数据库。

表12.2 2011年中国主要有色金属产量、消费量占世界的比例

资料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

12.1.2 有色金属制造业技术特征

(一)有色金属的生产工艺

1.铝

铝冶炼主要包括两个生产过程:一是从铝土矿中提取氧化铝的生产过程,二是电解生产金属原铝的过程。从矿石提取氧化铝有多种方法,如拜耳法、碱石灰烧结法、拜耳—烧结联合法等。世界上所有的铝都是用电解法生产出来的。铝电解工业生产采用霍尔—埃鲁冰晶石—氧化铝融盐电解法,即以冰晶石为主的氟化盐作为熔剂、氧化铝为熔质组成多相电解质体系。电解铝工业对环境影响较大,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电解铝生产中排出的废气主要是CO2,以及以HF气体为主的气—固氟化物等。[2]

2.铜

铜冶炼工艺分为火法和湿法工艺。目前世界上从硫化矿中提取铜, 85%~90%是采用火法冶炼。传统电解铜的生产工艺火法炼铜主要包括铜精矿的造锍熔炼、铜锍吹炼成粗铜、粗铜火法精炼、阳极铜电解精炼。经冶炼产出最终产品——电解铜(阴极铜)。湿法炼铜用氯化物浸出铜精矿,产出半成品铜。与硫酸盐溶液相比,氯化物溶液的优点是反应更快速,铜更稳定,因此,浸出和回收时的能耗更低。铜氧化物作为中间产物从浸出液中沉淀,用氢还原后,再熔炼和铸造成最终的铜产品。现代湿法冶炼的技术正在逐步推广,湿法冶炼的推出使铜的冶炼成本大大降低。[3]

3.锌

我国锌冶炼工艺以湿法冶炼为主,火法其次。湿法又称化学法,是近年来兴起的生产氧化锌的方法。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硫酸法,即粗氧化锌用硫酸浸取、除杂、净化,加入碳酸钠进行复分解反应,中间产品经烘干或煅烧即得碱式碳酸锌或氧化锌。作为硫酸法的改进,用碳酸氢铵代替碳酸钠作为沉淀剂。其优点是一个流程可得多种产品,产品质量好;缺点是硫酸和碳酸钠消耗量大,产品成本高,设备腐蚀严重,副产品硫酸钠或硫酸铵回收困难易造成环境污染。火法分为间接法和直接法两种。直接法又称美国法,它以矿石为原料,经高温还原、氧化,直接获得氧化锌产品。该法虽能以矿石为原料,但缺点是能耗大,产品质量不稳定,一级品率很低。间接法又称法国法,它是以高纯锌锭为原料,经高温升华、氧化制得氧化锌。该法的优点是产品纯度高,缺点是锌锭价格昂贵,能耗大,成本高,产品活性低,使用面受到限制。[4]

4.铅

铅的生产在国内主要使用烧结机、烧结锅或烧结盘烧结,世界上也多采用传统的烧结—鼓风炉熔炼工艺方法。传统方法工艺成熟,但是硫的回收难度较大,且熔炼过程中对冶金焦炭需求巨大,成本高昂。为了弥补这些不足,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工作者先后发明了QSL法、闪速熔炼法、TBRC转炉顶吹法、基夫赛特法和艾萨熔炼法等炼铅方法。但是这些新的炼铅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种种问题,未得到广泛推广。如瑞典波里顿公司所创的TBRC法作业为间断性的,且炉衬腐蚀严重,需要进一步改良工艺才能大规模应用于实际生产。[5]

(二)有色金属工业技术特征

1.矿产资源的不能再生性与稀缺性

有色金属是经过漫长时间形成的有用矿物的聚合体,是不可再生资源。伴随着有色金属矿产的开采,有色金属资源越来越少、越来越稀缺,开采难度越来越大。

2.有色金属产业是敏感性较高的经济部门

有色金属产品品种多,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行业关联度大。部分有色金属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成为战略武器、高新技术、重大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被世界大国视为战略储备资源。此外,有色金属是比较成熟的期货品种之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金融市场变化对有色金属市场价格走势影响很大,进一步增强了有色金属产业的敏感性。

3.具有较强的全球流通能力

有色金属具有产品单位价值高的特点(与钢材、水泥、一般化工产品相比),运输费用在销售成本中所占比例很低。因此,有色金属基本不受商品合理销售半径的约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形成了较强的全球流通能力。

4.有色金属工业生产过程中对能源需求较大

有色金属属于典型的高能耗行业。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阶段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特别是对冶炼企业,对于电、煤炭以及焦炭需求量很大,能源价格是影响有色金属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年消费标准煤已经超过5 000万吨,约占国内能源消费量的3%。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1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能源消耗总量为:电力3 658.19亿千瓦时,煤炭7 736.72万吨,焦碳475.47万吨,燃料油78.77万吨。

5.设备投入较高,加工工艺复杂

有色金属生产、加工设备一般价格昂贵,大量的投资用于设备采购、维护和生产过程的原材料及燃料采购。绝大多数有色金属在自然界中含量少、矿石品位低、矿物种类繁多,且又多种元素共生,大多以硫酸亚铁化物形态存在,这就使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工艺复杂、工序多、流程长而且危害多。

6.对环境污染较严重

有色金属工业的行业特征决定了其在生产过程中重金属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较大,从开矿、冶炼到成品轧延都会涉及重金属排放,生产期间难以避免废水、废渣、废气的释出,这使得其在所有污染事件的比例中高居第一。而一旦被人体吸收,如果浓度过量,将会造成严重损伤,更不提其对于土壤、水源等造成的污染。

12.1.3 有色金属制造业经济特征

(一)供给方面的特征

1.世界有色金属资源概况

世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Miner-als Commodity Summaries 2012(《世界矿产资源综述2012》),截至2011年底,全世界拥有铜69 000万吨、铝5 590万吨、铅9 300万吨、锌25 000万吨、锡520万吨、锑180万吨[6]

世界有色金属资源分布很不均衡。有色金属资源主要集中在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和非洲地区。其中,智利铜储量最多,占世界总量的23.8%;几内亚、澳大利亚、巴西、越南铝资源丰富,合计占世界总量的65%;铅锌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中国、秘鲁、美国;锡资源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地区,其中亚洲国家占60%,南美洲、非洲、澳洲及欧洲次之,具体分布在中国、印度尼西亚、秘鲁、巴西、玻利维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钨、钼、锑、镍矿主要分布在中国、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等国。

2.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储备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稀土、锂、锑等有色金属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40%以上,铜、铝、镍的储量不到世界总储量的10%,但后者在我国应用广泛,需求巨大,大量依赖进口。由此可见,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对贫乏,储备现状不容乐观,具体特点如下:

(1)有色金属资源总量巨大,人均不足

我国现在已探明资源储量的金属矿产共有54种。其中6种主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在我国的资源总储量较大,在世界上排名都比较靠前(见表12.3)。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大约占世界总量的 12%,而其潜在的价值也在世界排名中名列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截至2011年底,我国铜储量3 000万吨,居世界第6位;铝土矿储量8.4亿吨,居世界第9位;铅储量1 400万吨,居世界第2位;锌储量4 300万吨,居世界第2位;锡储量150万吨,居世界第1位;锑储量95万吨,居世界第1位;镍储量300万吨,居世界第7位;钛储量200万吨,居世界第1位;镁储量4 400万吨,居世界第5位。另外,我国钨、铼、钼、钒、稀土等矿床规模大,矿石品位佳,储量及生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矿种。

表12.3 2011年中国/世界主要有色金属资源储量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

(2)贫矿多、富矿少,难以开发

我国铜矿平均地质品位只有0.87%,与世界主要产铜国赞比亚、智利相比,品位较低。在我国铜矿资源中,只有6.4%的铜矿品位大于2,25.9%的铜矿品位超过1,大型铜矿仅占总资源的13.2%。我国铅锌富矿储量较少,占比仅17.2%。我国铝土矿品位较高,铝、硅含量高,铁含量低,但是多属于水硬铝土矿,难以选冶。目前可经济开采的铝硅比大于7的矿石仅占总储量的30.6%,而铝硅比在10以上的高铝富矿储量仅占总储量的9%左右。这些特点增大了矿山的开发利用难度,也极大地增加了矿山建设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

(3)共生、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少,选冶难度大

中国有色金属矿床中单一矿床占比少,多数都以共生、伴生形式存在。其中,只有20%左右的有色金属矿床是单一矿床,其中铝、铜、铅、锌矿产多不是单一矿床。主要矿产的单生、共生、伴生情况如表12.4所示:

表12.4 中国有色金属矿单生、共生、伴生状况

资料来源:杨娴、邵燕敏、汪寿阳、马超群:《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战略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所以,国内的有色矿产中,如果能更好地综合回收,便可以将矿山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也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也势必会提高选冶的难度和生产、投资的成本[7]

资源贫、细、杂的特点加大了选冶加工的难度。我国选矿回收率[8]铜矿为87.5%,铅矿为86.52%,锌矿为87.89%,镍矿为84.06%,锡矿为66.01%,锑矿为83.58%,比国际水平低10%左右。已进行综合利用的矿山平均资源综合利用率仅为20%,2/3具有共生、伴生有用成分的矿山,尚未开展综合利用;尾矿利用才刚刚开始,仅达10%,而国外先进水平都在50%以上。[9]

表12.5 我国选矿实际回收率

资料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十五”发展概要》,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4)分布范围广,地域分布不均衡

中国有色矿产资源分布在各省各市,但区域间不均衡。分品种看,不同的有色金属集中在不同地区(见表12.6)。分地区看,我国东部地区的铜储量只占全国总量的7.7%,铝土矿占19.7%;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铝土矿保有储量占全国总量的61%,铜矿保有储量占全国总量的47%,稀土矿保有储量占全国总量的98%,中部地区还拥有一批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包头、武汉、马鞍山、太原等钢铁基地,山西铝基地,江西、湖南、安徽铜基地等;西部地区的有色金属储量丰富,铬铁矿储量占全国的73%,铜、铅占41%,锌占44%,镍占88%。随着大量新矿产资源被探明,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开发正逐渐从东北、中部向西部及内蒙古转移。例如铅锌资源的开发,以后将主要集中在云南、甘肃、四川、青海以及内蒙古等地区。

表12.6 中国有色矿产资源地域分布

资料来源:杨娴、邵燕敏、汪寿阳、马超群:《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战略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成本特征

对于行业来说,成本是影响行业利润及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降低成本是保证行业竞争力的关键。有色金属行业成本总体分为三大部分,即原料成本、能源成本和劳动力成本。

对于有色金属的生产来说,原材料都是生产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除了电解铝原料价格相对便宜、原料成本占总成本比例不高外,其余品种原料都是生产成本中的大头,如铜冶炼企业的铜精矿成本占总成本的85%~90%,锌冶炼企业的锌精矿成本占总成本的60%以上。由于近年来有色金属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给中游的冶炼及加工行业带来了成本增长的压力,使得其在行业定价方面缺乏话语权,行业成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在此背景下,有色金属企业只有延伸产业链、获取矿产资源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作为高耗能行业,能源价格对有色金属行业的影响也非常显著。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阶段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特别是对冶炼企业,能源价格是影响有色金属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其中主要是电、煤以及焦碳价格。中国从2004年开始逐年提高电价,尤其是中国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逐步取消了有色金属行业等高耗能行业的优惠电价,对有色企业尤其是电解铝行业影响巨大。电价在电解铝成本中占45%左右。例如,以每吨电解铝耗电14 000度计算,电价每度提高0.01元人民币,公司成本提高140元/吨。煤炭、焦炭是有色金属冶炼必需的热源和还原剂。如在铅冶炼过程中,焦炭和电力成本之和占加工费用的80%左右。在火法炼锌中,燃料煤和洗煤目前占加工费用的60%左右。电力供应不足以及能源价格上涨成为有色金属生产开工率不足和成本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大多数行业一样,劳动力成本也是影响有色金属行业成本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的工资水平明显上涨,不仅仅是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大幅上涨,一般的工人工资水平也显著上涨,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使得我国竞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

(二)需求方面的特征

有色金属矿产属于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在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属于我国产业政策大力扶持的战略性行业之一。有色金属作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之一,其需求变化主要取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尤其是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工业的发展速度。

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消费国

根据《有色金属工业年鉴》, 1998年,中国铜、铝、镍的年消费量分别只有139.7万吨、250.8万吨和3.4万吨,分别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0.5%、11.6%和3.5%。而在2011年,中国铜、铝、镍的消费量分别达到了791.46万吨、1 762.87万吨和71.31万吨,其占世界消费总量的比例分别上升了40.65%、41.59%和43.12%。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消费国。近年来,中国的工业结构不断升级,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服装、玩具等)比重不断下降,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汽车、机械制造等)比重不断提高,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有色金属需求仍将快速增长。

2.中国有色金属人均消费水平较低,需求上升空间较大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消费国,但是目前我国主要有色金属产品的人均消费量与完成工业化、城镇化的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见图12.3和图12.4)。宏观上观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中国有色金属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人均有色金属用量也将不断提高。中国人口已经达到13亿,并且一段时期内仍存在一定的增长率。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及其人均消费量的增长,构筑了有色金属需求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

3.有色金属消费量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也是加速消耗能源和原材料的进程。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经济的发展,都是建立在消耗大量钢铁、铜、铝、水泥等原材料这一平台上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较粗放,经济变化对有色金属消费影响更直接。目前国内约124个行业中,113个行业都与有色金属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图12.5可以看出,人均铜铝消费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整体来说,随着中国人均GDP逐年增高,人均铜铝消费量也不断提高,而且两者增速的总体变化趋势一致,人均铜铝消费量同比增速随着人均GDP同比增速的上升/下降而同趋势波动。[10]

图12.3 2000~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人均铜消费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ICSG。

图12.4 2000~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人均铝消费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CRU。

观察2000~2011年我国GDP增长与铜铝的消费关系,通过计算,我们得出铜、铝、铅、锌消费与GDP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29、1.61、1.27、1.80。[11]相关系数都大于1 ,说明这几种金属波动幅度相对GDP的波动幅度更大。图12.5中人均铜铝消费量同比增速的波动幅度大于人均GDP同比增速的波动幅度。

图12.5 2000~2011年中国人均铜铝消费量和人均GDP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

4.需求结构特征

2011年,我国有色金属铝、铜、锌、铅四大品种总产量为3 312.82万吨,占10种有色金属总产量的96%(见图12.6)。

有色金属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建筑业、汽车、家电业以及电力行业。在铜和铝的终端消费中,电力、建筑和交通运输均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锌的主要用途是镀锌,而镀锌主要应用于汽车、建筑和船舶行业。铅的主要用途是蓄电池生产,下游领域主要是汽车以及提供备用电源的银行、电信等领域。

12.1.4 有色金属制造业国际竞争状况

世界有色金属的主要生产国有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由于资源禀赋不同,各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情况存在不同特点,每个国家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本国有色金属工业,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

图12.6 2011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分布

资料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

图12.7 2011年中国精炼铜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一)美国

图12.8 2011年中国铝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2.9 2011年中国电解锌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2.10 2011年中国电解铅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美国是世界上有色金属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美国富有矿产是钼矿,占国外储量的50%以上。铅、锌、铜矿的储量占国外总储量的13%,居世界前列。金、锑及钨等矿产占总量的3%以上。美国缺乏铝土矿、镍矿和锡矿,其储量在1%以下。美国在大力开发本国铝、铜、铅、锌、钼和稀土元素等资源的同时,还进口短缺的有色金属矿,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巨大的国内市场,发展成为世界上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总量都最多的国家。美国铝业公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铝业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美元,控制了全球大约1/5的氧化铝生产能力、15%的电解铝生产能力和约12%的铝加工材料生产能力。[12]

(二)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堪称矿业大国,近几年的矿业产值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0%。其中,有色金属几乎占到矿业产值的50%。澳大利亚的铝土矿、铅、锌三种矿产储量占国外总储量的10%以上。此外,还有占总储量3%以上的镍、钨、锡和锑等矿产。澳大利亚等铝土矿资源丰富、电力价格低廉的国家和地区铝工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氧化铝、电解铝生产国。澳大利亚绝大部分矿产品供出口,其中向亚洲的出口超过其总出口量的60%。澳大利亚年产量处于世界前列的其他主要有色金属品种还有镍和钽矿,其中钽矿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13]

(三)加拿大

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锌储量居世界第二位,镍、钨、铌储量居第二位,钼储量居第三位,铜、铅、镉、镁、钴、金、银及铂族金属的储量也比较丰富。加拿大镍、锌、铅和钨矿产储量占国外总储量的12%以上,铜、钼、金和锑矿产占国外总储量的3%以上。有色金属采矿和冶炼工业较发达。[14]

(四)日本

虽然日本本国几乎没有矿产,但其矿产品的需求量却很大,大多数矿产品的需求量均居世界的前几位。在日本,铜的冶炼业较为发达,铜产量约占全世界的9%,排名第三,所用矿石全部靠进口。日本是世界上重要的铝消费国,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对铝的需要,日本大量进口原铝。由于再生铝节省能源, CO2和有害排放物少,有利于保护环境,日本充分利用国内的再生铝资源。日本很重视有色金属回收再利用,不断改进生产工序,从降低能耗和强化分拣两个环节提高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率[15]

(五)俄罗斯

有色金属资源比较丰富,铜、铅、锌和镍储量都居世界前列。俄罗斯也很重视有色金属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回收生产72个元素。[16]

[1] 中铝网,http://news.cnal.com/industry/2011/02-14/1297664214214049.shtml。

[2] 铝的生产工艺,http://wenku.baidu.com/view/d480646f1ed9ad51f01df2c5.html。

[3] 陈淑萍、伍赠玲、蓝碧波、郭其章:《火法炼铜技术综述》,《铜业工程》,2010年第4期。

[4] 李若贵:《我国铅锌冶炼工艺现状及发展》,《中国有色冶炼》,2010年第6期。

[5] 电解铅生产工艺,http://www.doc88.com/p-14668425516.html。

[6] 美国地质调查局:《世界矿产资源综述2012》。

[7] 杨娴、邵燕敏、汪寿阳、马超群:《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战略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 选矿回收率指的是所含被回收有用成分的质量占入选矿石中该有用成分质量的百分比。它是考核和衡量矿山企业选矿技术、管理水平和人选矿石中有用成分回收程度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9] 马伟东、古德生:《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安全现状及对策》,《矿冶工程》,2008,28(3)。

[10]② 新世纪评级:《2012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信用分析报告》,http://bbs.pinggu.org/a-1398597.html。

[11] 新世纪评级:《2012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信用分析报告》,http://bbs.pinggu.org/a-1398597.html。

[12] 韦涵光:《美国铝冶炼工业》,《世界有色金属》,2005年第12期。

[13] 张文帅:《澳大利亚有色金属工业》,《世界有色金属》,2003年第4期。

[14] 《世界有色金属矿产概况》,《中国金属通报》,2005年第2期。

[15] 杨遇春、张欣:《西方国家的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日本废旧电池的收集与再生》,《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4年第8期。

[16] 韩丕兰:《俄罗斯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及有色冶金工业》,《上海有色金属》,2010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