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谁还买得起房

谁还买得起房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按照通行的国际惯例,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为合理区间,如考虑住房贷款因素,住房消费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应低于30%。这样房价收入比则为40,是美国统计数据的10倍。  我国各区域之间经济水平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程度差别较大,各个城市的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买房和租房都是合理消费形式,每个人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获得更好的生存满意度。

名词解释: 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

  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则是指全部家庭成员的年度税前收入,通常包括夫妇两人。

  按照通行的国际惯例,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为合理区间,如考虑住房贷款因素,住房消费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应低于30%。

  首先以北京为例:2009年一套4环以内普通两居室新房80平方米,按疯狂涨价后单价2.5万元计算,平均200万左右;若以工作五年的中产阶级家庭为单位买房,假设夫妇月工资为2 000元,则家庭月收入达到4 000元,年收入为4.8万元。这样房价收入比则为40,是美国统计数据的10倍。

  横向来看,1997~2003年,随着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的提高,房价的小幅上涨,全国房价收入比保持比较平稳的运行态势,平均为6.2;2003~2007年,随着房价增长速度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房价收入比明显上升,2007年达到7.44;2008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仍然持续提高,房价基本持平,房价收入比出现明显下调,为6.78;2009年,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复苏及部分地区过热,全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大涨25%,房价收入比也相应回升,创造了8.03的历史新高。

  纵向看,2001~2007年,大部分城市房价收入比明显上升,北京由9.55增加为13.09;上海由6.7增加为11.25;深圳由5.85增加为13.15;杭州由3.51增加为9.86;厦门由5.41增加为13.22;武汉由5.14增加为8.89;重庆由3.07增加为5.15;天津由4.41增加为9.34。

  我国各区域之间经济水平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程度差别较大,各个城市的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而发展趋势的整体特征是东、中、西部呈现明显的梯度序列。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尤其是一线城市中的北京、上海、深圳和二线城市中的杭州等,经济发展程度很高,所以存在很多房价泡沫;而大部分中西部地区,因为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基本上没有房价泡沫。

  某些观点认为,房价收入比属于一个比较笼统的指标,只能大致描述一个城市的家庭收入与房价之间的关系,通过不同年份的房价收入比,来看出这座城市人口的人均房屋购买力是不是增强了。单单收入比的变高,实际上很难说明人们就去不买住宅了;或者收入比变低,人们就都去购买住宅。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就是买不起房呢?

  在西欧的一些国家,它们的房价收入比在2~3倍之间,有房屋所有权的人只占全国人口的30%,比如瑞士、德国、瑞典等国家;而在一些东欧国家,如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家,他们的房价收入比达到25~30倍,有房屋所有权的人却占到了全国人口的90%。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其实,在外国人看来,买房子和租房子都是一种住房的消费形式,消费者完全可以决定自己的消费观。怎样能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不是每天为了还房贷而绷紧自己的神经。买房和租房都是合理消费形式,每个人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获得更好的生存满意度。

  首先,买房子最原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居住的需要,从这点来看,租房子同样能够实现这一功能,为什么非要买房子呢?其实很多人买房子,往往是出于一些“杞人忧天因而自我折磨”式的目的,这完全没有必要。

  尽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是“远虑过多”,就有可能会成为毫无意义的“杞人忧天”,人活在当下最实在。

  如果一个三口之家,买房子还贷款的消费超过全家消费总支出的50%,那么户主就会发现好像商场所有你喜欢的衣服的价签都和你过不去。在一些大城市,普通家庭平均需要20~30年的储蓄才能购买一套住房。买房不一定是刚性需求,普通老百姓应当在保持原有生活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用家庭总收入的30%来投资买房才是明智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