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外医院质量评价体系比较

国内外医院质量评价体系比较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院质量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前提,而标准化的关键就是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澳大利亚每年发布全国医院CI评价结果报告。评价体系欠系统性: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可用于全国医院医疗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公认的、统一的指标体系。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国内外医疗机构面临的首要任务。医院质量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前提,而标准化的关键就是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各国在探索医疗质量管理手段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在医疗质量指标体系研究上也取得一些成果。

(一)国外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美国潘顿于1928年提出9项医疗质量考核指标,美国Megibony于1962年将潘顿的9项增加到20项。1985年美国马里兰州医院协会在发布病人死亡数据及与之相关的医疗数据时发现,由于各医院均采用自己的医疗质量指标体系,相互之间难以进行比较和分析,因此建立了简单、实用、有效的医疗质量指标体系(quallity indicator project,IQIP)。IQIP包括10个住院质量指标组,已经成为美国最主要的医疗质量指标系统之一,也是唯一在世界范围内使用、国际上最大的医疗质量指标体系,至今有60多个国家,2000多所医疗机构参加了这个计划。IQIP共有250个经过科学验证的有效指标,分布在急性病治疗、慢性病治疗、精神病治疗、家庭保健4个临床范畴。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分为3类:第一类是直接反映医疗结果和患者安全的指标。如住院死亡率、新生儿住院死亡率、围术期死亡率、手术部位感染率、重症监护室中与使用医疗器械相关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因相同或相关疾病非计划再入院率、压疮发生率、患者在医院内的跌倒发生率及其伤害程度分级等指标;第二类是经研究证实与医疗结果高度相关的指标。如外科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非计划重返重症监护室发生率、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等指标;第三类是侧重反映患者利益的指标。如重症监护室中镇静/或止痛药物使用率、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率、已挂号患者取消当日门诊诊疗安排发生率、剖宫产率等指标。医疗服务质量评价贯穿在临床服务评价过程之中,IQIP既注重医疗服务的结果和患者利益,更加关注“负性事件”,更加强调指标的“可比性”,指标的选择标准也更严格。

澳大利亚于1989年开始开发和使用全国统一的临床服务质量指标(clinical indicator,CI),既包括医院整体的医疗质量指标,也包括各临床专业的技术质量指标,临床技术指标有23组分类,308个可操作、可分析和可比较的临床质量指标。23组指标包括药物不良反应麻醉,日间手术/内镜,皮肤病学,急诊医学,胃肠镜,家庭中的医院服务,全院指标,感染控制,重症治疗,内科,住院患者心理卫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产科,妇科,眼科和准分子激光,口腔卫生,儿科,病理,肿瘤放射,放射科,康复医学和外科。澳大利亚每年发布全国医院CI评价结果报告。

英国卫生部开发了绩效管理指标系统UKQIP,共有250个经过科学验证的有效指标,分布在急性病治疗、慢性病治疗、精神病治疗、家庭保健4个临床范畴。1999年,美国卫生政策研究所(AHCPR)发布的医疗质量评价计算机系统(CONQUEST)提出了1197个质量考核指标。

(二)国内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郭子恒提出15项指标,1989年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中对终末质量提出了23项指标,2005年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中提出了46项指标,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提出了47项指标,中国医院协会提出79项指标建议。2008年在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研究出中国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China healthcare quality indicators system,CHQIS),提出44类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包括730个单项指标和2610个复合指标。该指标体系可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采集数据和自动分析获得。2011年卫计委为建立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促进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组织制订了《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包括住院死亡类指标(inpatient mortality indicators)、重返类指标(patients return indicators)、医院感染类指标(hospital infection indicators)、手术并发症类指标(operation complication indicators)、患者安全类指标(patient safety indicators)、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rational use of drug)、医院运行管理类指标(hospit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7大类指标。

(三)国内外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比较

1.国外医疗质量指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指标选择细致:指标明确具体环节或重点部位、重点科室,如IQIP指标体系中关于“感染发生率”指标表述之一为“重症监护室中与使用医疗器械相关的医源性感染发生率”等。

(2)指标可比性强:国外医疗质量指标体系既可以用于医疗机构内部质量评价与质量改进,又可以用于与国外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横向比较,有益于医院管理者掌握自己医院医疗质量指标的纵向变化,又可以掌握自己医院的医疗质量在国际同行业中的地位。

(3)指标科学性高:国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多是经过研究证实与医疗结果高度相关的指标,如外科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较少采用一些中间结果或者间接指标。

2.与国外医疗质量指标体系相比,国内目前使用的评价医疗质量的指标与国际指标设计原则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存在着以下不足。

(1)指标设计有偏差: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应以患者为中心和注重医疗服务结果为基本原则,国内医疗质量指标设计较少关注国际通用的直接反应患者利益和服务结果的指标,如新生儿住院死亡率、外科手术前30分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等指标。国内医疗质量评价使用的传统指标中,侧重医疗质量与效率指标,而忽视反映患者利益与服务结果评价的指标,如国内质量评价中使用的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率、每床日门诊指数、门诊出院诊断符合率等。

(2)评价体系欠系统性: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可用于全国医院医疗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公认的、统一的指标体系。传统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往往指标数量多,不便操作,也没有经过深入、科学的实证,客观性不足,不适合当前发展的需要,对医疗质量改善指导的权威性不够。

(3)评价指标客观性不够:国内传统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主观判断性较强,准确性不足,如“处方合格率”“治愈好转率”等,需要人为判定后给出结果,主观性强,缺乏客观性,也影响质量评价的准确性。

我国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起步晚,国际上较为成熟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成为构建我国医院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参照体系,同时科学的评价方法得出的结果可以预测及确定我国医疗质量水平在国际上的位置,从而更好地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服务。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为研究型医院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是,研究型医院特征决定了研究型医院除了满足其他医院医疗救治质量要求之外,还应结合研究型医院的核心任务,突出临床与研究的结合,规避由于疑难危重、新技术、新业务开展而带来的其他医院没有面对的医疗风险,保证医疗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