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协调发展主导区域结构变化

区域协调发展主导区域结构变化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域发展差异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普遍性问题。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渐从沿海等先发展区域向劳动力成本更便宜的内陆地区转移,带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在这两方面作用下,东西南北各区域将会呈现协调发展的格局,区域发展结构将由非均衡发展转向均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客观上要求适应新常态的区域政策应以统一国内大市场为一个重要方向,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区域发展差异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普遍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经济学家提出了包括增长极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核心区-边缘区”理论等非平衡发展理论,认为应该通过优先发展一些区域,通过对其他区域的“涓滴效应”来缩小发展差距。在我国,习惯用“非均衡”的概念来阐述区域发展问题,更强调区域的发展要与当地资源禀赋条件等衔接,将“非平衡发展理论”改造为“非均衡发展理论”。按照该理论,经济发展过程在空间上并不是同时产生和均匀扩散的,而是从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始,并形成发展的优势;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优先发展的地区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地区发展,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使一部分具有较好发展条件的地区先富起来,形成了若干带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基本完成了区域发展的第一阶段任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将进入到第二阶段,即通过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发展,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一方面,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转变,劳动力成本上升驱动的产业省际转移,将有助于区域发展的平衡。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渐从沿海等先发展区域向劳动力成本更便宜的内陆地区转移,带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特别是消费主导型经济结构的形成,将导致产业发展集聚从传统的沿海和临港型发展布局,转变为向人口中心等地聚集。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会经历减速调整,而中西部人口密集地区经济增长将相对加快,并成为具有一定辐射力和带动力的新经济增长极。在这两方面作用下,东西南北各区域将会呈现协调发展的格局,区域发展结构将由非均衡发展转向均衡协调发展。并且未来一段时期将是我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实施的密集期和效果凸显期,这些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格局的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客观上要求适应新常态的区域政策应以统一国内大市场为一个重要方向,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