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镇居民收支继续增加

城镇居民收支继续增加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为914.3元,比上年增长32.9%,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1.72个百分点,对可支配收入增长贡献率为12.57%,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8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购买家用汽车、车用燃料及零配件和交通工具服务支出分别为163.38元、90.78元和33.75元,分别增长53.62%、1.19倍和55.24%。

城镇居民收支继续增加

2011年,全省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经济较快增长,人民得到更多实惠,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全面升级,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收支增速均超过13%。

一、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3.6%

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88.68元,比上年增长13.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2%。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10月份省上出台提高行政单位职工津补贴标准,并一次性补发2011年1—10月增资额;二是兑现财政部和人社部的提高艰边津贴的政策,并一次性补发2011年7—10月调整津贴标准增资额。三是离退休人员增补工作津贴和岗位津贴,并补发增资额;四是部分事业单位兑现绩效工资;五是四季度部分企业发放津补贴和奖金。

(一)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是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的首要力量

全省各级政府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并通过颁布企业职工工资指导线,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职工福利待遇,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大工资集体协商力度,有效地推动了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提高。同时,大力推进规范机关公务员津贴补贴步伐,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职工绩效工资,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较快增长。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1195.26元,比上年增长13.28%,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9.95个百分点,对可支配收入增长贡献率为72.93%。

(二)经营性收入增长较快,是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持续力量

全省各级政府加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帮扶力度,扩大了小额信贷资金发放额度,很多下岗失业人员拓宽了就业门路,家庭收入得到提高。同时,随着对非公经济和自主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体经营者增多,经营性收入有了较快增长。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为914.3元,比上年增长32.9%,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1.72个百分点,对可支配收入增长贡献率为12.57%,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81个百分点。

(三)收入结构多元化,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

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家庭拥有财产的增加,投资意识逐渐增强,居民所得利息、股息及红利和各类投资收益等财产性收入日益增多。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161.66元,比上年增长1.24倍,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97%,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49个百分点。其中:由于部分企业进行股份分红,人均利息与红利收入比上年增长40.32%;近年来房价快速增长,一些有购房需求的家庭由购房转为租房,房租价格大幅上涨,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出租房屋收入为117.66元,增长2.87倍。

(四)社会保障水平提高,转移性收入平稳增长

2011年,省政府继续出台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政策,继续提高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生活性补贴标准,提高了离退休人员艰苦边远津贴标准,再次提高城市低保收入标准。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为3996.15元,比上年增长9.05%,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8.42%。其中:人均离退休金为3509.06元,增长9.36%;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收入为145.64元,增长10.83%;人均赡养收入和捐赠收入分别增长49.91%和18.36%。

(五)各收入阶层收入全面增长

从不同收入分组资料来看,2011年,全省高、中、低收入户居民可支配收入全面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是较低收入组,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8.4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中间20%的收入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6.39%;最高10%的收入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39%。

二、居民消费逐步升温,八大类消费性支出全面增长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环境的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188.57元,首次突破万元,比上年增长13.07%。消费结构呈现新的变化,由吃、穿、用向住、行、休闲娱乐、健康方向转化,消费精彩纷呈。私家车、手机带动交通通信支出成为家庭的第二大消费。

(一)食品支出增长较快,饮食讲求营养科学

越来越多的居民把健康放在首位,追求更加合理的膳食结构,绿色、营养、无污染的食品成为了日常饮食的首选。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4182.47元,比上年增长12.97%。其中,肉禽蛋水产品、干鲜瓜果类和糕点、奶及奶制品分别增长17.13%、17.65%和15.22%,绿色蔬菜、新鲜瓜果作为公认的健康食品,倍受广大居民青睐,有效地带动了食品消费的增长。同时,人均在外饮食支出为890.58元,增长13.45%。

(二)穿着打扮追求品牌,凸显个性和时尚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个人仪表,更加注重服装的档次,追求品牌,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穿着愈加时尚。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为1470.26元,比上年增长17.09%。

(三)交通和通信快速增长,信息化消费势头强劲

2011年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1289.8元,比上年增长19.80%,增幅为八大类消费第二位。其中:人均交通支出605.41元,增长26.84%;人均通信支出684.39元,增长14.19%。

在汽车消费优惠政策和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的推动下,私家车越来越多地走入寻常百姓人家。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7.33辆,比上年增长1.08倍。城镇居民人均购买家用汽车、车用燃料及零配件和交通工具服务支出分别为163.38元、90.78元和33.75元,分别增长53.62%、1.19倍和55.24%。全省城镇居民家庭百户拥有摩托车10辆,助力车11辆,分别比上年增长31.48%和35.69%。

在通信支出方面,电信增值业务的不断推出,3G网络业务的逐步推广,以及计算机、手机互联网的普及,电信服务费呈较快增长态势。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通信支出为684.39元,比上年增长14.19%。其中,人均通信工具支出比上年增长8.26%,人均通信服务支出增长15.13%,人均电信费支出增长15.81%。城镇居民百户家庭拥有移动电话187部,增长16.89%。每百户居民家庭中有15.82部移动电话和43.58台电脑接入互联网,分别增长1.11倍和67.87%;人均上网费达107.07元,增长29.5%。

(四)家庭设备用品更新加快,享受型产品受青睐

近年来,居民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也不再满足于数量的增加,而是向着高档化、享受型发展,更新换代的步伐加快。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新型家庭设备层出不穷,传统意义家用电器已被轻薄液晶平板彩电、环保健康节能空调和冰箱、家用电脑、摄像机等数字、数码电子产品所取代,消毒碗柜、洗碗机也开始步入百姓家庭。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为660.48元,比上年增长10.5%。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56.14台,增长30.86%,摄像机和洗碗机分别增长58.24%和23.33%。

表1 2011年甘肃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情况

img22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工资性收入的依存度较高

工资性收入是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对可支配收入的拉动达到9.95个百分点。而经营性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小,对收入增长的贡献有限。经营净收入及财产性收入之和占总收入的比重只有6.62%。其中:经营净收入所占比重5.62%,比重偏小;财产性收入虽然增长幅度较大,但所占比重仅为1%,加之股市仍处于调整期,缺乏赚钱效应,影响财产性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因此,经营性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对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有限。

(二)低收入居民生活改善缓慢

虽然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改善其生活,但低收入群体生活仍然比较困难。2011年,最低10%的收入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5359.67元,比上年增长16.79%,增速较快。但最低收入组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比较大,达5695.7元,增长30.15%。其中食品支出较大,使最低10%收入组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为4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12个百分点。

四、几点建议

(一)提高工资性收入,拉动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

工资性收入增长是城镇居民增收的关键因素,是收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建议出台增加行政事业单位的工资补贴政策,同时鼓励企业在效益提高的前提下,增加职工的工资和效益奖金,使居民充分享受全省经济发展的成果。

(二)鼓励全民创业,以就业促增收

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扩大就业规模,实现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再就业。增加公益性岗位、实施创业扶持政策等措施鼓励大学生就业;扶持就业容量大的产业、企业及服务业发展,积极增加就业岗位,以就业促增收。

(三)完善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确保收入稳定增长

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机制,采取企业效益与劳动者收入挂钩,拓宽城镇居民增收渠道,适时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稳定市场物价,提高养老金标准等措施,确保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稳定增长。

(四)增加低收入家庭收入,解决实际困难

继续认真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的落实工作,严格低保审批制度,让真正的困难家庭享受到低保。由于低收入户消费中食品消费还是占主导地位,生活还只维持在温饱的水平上,政府应加大对低收入居民的扶持,出台各种政策,增加其就业机会,特别在就业和技术培训上,给予政策帮扶。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

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把民营企业、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范围,并着力解决优抚对象、贫困家庭、低保户等弱势群体缴纳社会保障费用方面的实际困难,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水平,进而提高整体社会保障水平。

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城镇住户调查处 杨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