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族地区发展

民族地区发展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降低建设资金配套比例。通过以上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2007年,全省民族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09亿元,较上年增长16.43%。为提高民族地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建设永靖等2个县级妇幼保健站和夏河等5个县级计生服务站,建设业务用房7700平方米。投资520万元,完成了夏河县和舟曲县2个公安快速反应指挥中心建设。

民族地区发展

一、2007年全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和《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在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以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根据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外开放、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加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等方面工作。鼓励和支持民族自治地方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安排建设资金时,尽力增加民族自治地方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投入。根据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降低建设资金配套比例。属于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财政困难县确实无力承担的,根据情况不再硬性要求地方配套。按照有关法律、产业政策和专项规划,加大了对民族自治地方特色资源开发项目的支持力度。增加了对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加强了扶贫开发力度,重点开展了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小流域治理、草场建设等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帮助农牧民改善了生产生活基本条件。更加关注民族地区民生问题,对边境县、贫困县和民族自治县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专项规划予以重点支持。加强贫困乡村村村通广播电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通过以上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2007年,全省民族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09亿元,较上年增长16.43%。其中第一产业36.15亿元,第二产业48.3亿元,第三产业39.3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09.43亿元,较上年增长22.2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67亿元,较上年增长13.13%。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745万美元,较上年增长64.3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82亿元,较上年增长14.4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529元,较上年增长12.68%。农民人均纯收入1685元,较上年增长7.4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群众吃水难、浇地难、用电难、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一)社会事业发展。

1.教育事业:争取国家补助2760万元,省级补助200万元,开展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中等职业基础能力建设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共建设22所农村寄宿制学校、3所县级职教学校(中心),同时建设了舟曲县一中等2所藏中学的教学楼和宿舍楼,共计新增教学、食宿及附属设施面积3.9万平方米。为1292所农村中小学和928个教学点配备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启动实施了农村初中改造工程,肃南、肃北、阿克塞、临夏市等4县(市)纳入了国家规划建设范围。建设了合作师专图书馆,改善了办学条件。牧区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39元提高到360元。夏河县按期实现“两基”攻坚目标。至此,涉及“两基”攻坚的12个民族县项目全部建成。

2.卫生事业:投资2303万元,开展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对38个乡镇卫生院、3个县级医疗机构进行改扩建,新增医疗用房2.3万平方米,对60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得到加强。建设了临夏市东关街道和合作市当周街道等2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为提高民族地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建设永靖等2个县级妇幼保健站和夏河等5个县级计生服务站,建设业务用房7700平方米。

3.文化、体育事业:投资120万元启动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新建5个乡镇文化站。开展了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投资145万元完成了张家川县博物馆改扩建项目。开展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试点建设,共有70个农民体育健身场地纳入年度建设计划。拉卜楞寺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

(二)基础设施建设。

1.交通:全年投资近32.69亿元用于民族地区交通建设,其中国家补助7.47亿元,省级补助0.31亿元。新建三级公路126.91公里,四级公路580公里,隧道1035米。康家崖至临夏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夏河机场选址优化报告已由国家民航总局批复。此外,开展了临夏市工业园区大桥和炳灵寺黄河大桥建设。

2.城镇基础设施:总投资3.15亿元,对康乐等5个县城区和临潭冶力关镇供排水系统进行了改造。改造了部分县城道路。实施了玛曲和迭部2县的生活垃圾处理、永靖县污水处理、甘南州夏河集中供热、临夏州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等工程。共新增城镇道路23.68公里,雨水管道15.68公里,新建桥梁6座,供排水管网148.35公里,新增供水能力3.12万吨/日、生活垃圾处理能力91.4吨/日、医疗废物处理能力3吨/日、污水处理能力1.2万吨/日,垃圾填埋场总库容56万立方米。

另外,投资3258万元,建设了甘南玛曲畜产品和临夏市富临农产品批发市场等5处市场、和政县三河镇虎家村等6个村生态文明小康村项目。投资6670万元进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民族地区农村15.03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3.能源:投资2.31亿元,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110千伏开关站2座,新建35千伏变电站1座,改造35千伏变电站3座。新(改)建110千伏线路57.4公里,10千伏及以下线路987公里,0.4千伏及以下线路492公里,解决2.25万人的用电难问题。

4.公检法司、党政群机关用房:投资652万元,完成了43所司法所、7所派出所、5个基层法庭建设任务。投资1530万元,建设了431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投资1970万元,建设了广河等6县的法院审判庭。投资785万元建设了肃北等3县的看守所。投资400万元进行了甘南州检察院业务用房。投资520万元,完成了夏河县和舟曲县2个公安快速反应指挥中心建设。投资868万元,建设了临夏州、甘南州2个州级和所辖16个县(市)及张家川等5个自治县的食品药品监管局办公用房,新增建筑面积3808平方米。投资850万元,改造了10个乡政府的办公用房。投资250万元,建设了甘南州信息化建设业务用房2500平方米。

(三)生态建设。2007年,投资2.15亿元在民族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共完成退耕还林16.5万亩,封山育林2.88万亩,人工造林1.4万亩,实施禁牧351万亩,休牧563万亩。通过积极努力,合作市被国家列入2008年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同时,在张家川、和政、临夏市等3县(市)开展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项目。实施了黄河三峡湿地、黄河首曲湿地、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启动实施了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在天祝县开展了石羊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加强了刘家峡水库生态治理力度。

(四)扶贫开发。从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入手,加快了民族地区农牧民群众脱贫开发步伐。2007年,民族地区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共投资3.18亿元,新修梯田0.48万亩,新增有效浇灌面积1.89万亩,修建河堤21.5公里,修建桥梁6座172.42延米,新(改、扩)建县乡道路403.57公里。进一步加大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力度,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3457户共18145人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争取世行贷款投资400万美元在肃南、临夏、卓尼等三县开展了畜牧综合发展项目。争取国际农发基金会贷款518万美元,在临夏、东乡、积石山三县开展了农村综合发展项目。投资3592万元实施甘肃省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建设规划,改善裕固、保安、撒拉三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

(五)特色产业开发。继续推进民族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投资450万元用于合作市米拉日巴旅游景区、卓尼县大峪沟塔古滩、永靖县杨塔至炳灵寺道路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手开展临潭县冶力关景区规划修编工作。开展了肃南县马蹄寺旅游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民族地区畜牧资源开发,建设了甘南州燎原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乳粉生产线改造、甘肃华羚公司和政生物技术制取凝乳酶干酪素及系列产品加工等项目。为促进藏医药发展与开发,建设了甘南州藏药研究院藏药研发、舟曲县博峪乡中藏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投资280万元用于碌曲县拉尔玛金矿床补充详查。利用北欧投资银行贷款320万欧元,在天祝县新建年产6000吨马铃薯雪花粉及5000吨精淀粉生产线。投资1.65亿元建设肃北芦湾一级水电站(装机容量4500KW)等10个小水电站。争取亚行贷款共2800万美元,建设肃南黑河水电开发项目。全年为民族地区安排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及水库建设资金1.09亿元。

二、2008年民族地区发展的重点和措施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激发民族地区的内在活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民族地区自身优势,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解决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坚持发展抓项目不放松,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要根据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精神,结合项目的不同特点、建设性质和资金来源,对民族自治地方生产经营性项目和基础设施、公益性项目采取不同的支持政策。对于工业企业、资源开发等经济效益明显的一般经营性项目,要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建设资金主要以企业自筹和市场融资为主解决,国家和省上将通过贷款贴息、资本金补助等方式给予适当支持。对于农林水利、道路交通、文教卫生、公检法司、党政群机关设施等非经营性项目,国家和省上将继续加大投资支持力度,针对不同项目情况,提高补助资金比例,给予减少或免除配套资金的支持。

(二)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加快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步伐。要坚持开发式扶贫,传承和创新在多年扶贫开发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努力做到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与解决相对贫困人口增收问题相结合,解决种养业和增加农村发展后劲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政府行为、群众参与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物质扶贫与智力扶贫、科技扶贫相结合,专项扶贫与“山、水、田、林、路”综合开发、整体推进相结合,走出一条开放开发的扶贫新路子。要切实搞好以工代赈生态移民工程,按照“搬得出,稳得住”的工作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问题。

(三)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的转化,帮助民族地区尽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特点的产业结构。加大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扩大加工规模,发展绿色食品和民族风味食品,加快临夏黄酒皮革加工、清真食品,肃南鹿系列产品加工和卓尼、迭部、天祝山野菜加工企业建设,争取上规模、上水平。继续做好黄金、石棉等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逐步向深加工方向发展。改善旅游景点基础设施,提高接待能力和档次,把草原风光、民族文化、民族风情融为一体,丰富旅游内涵,挖掘旅游潜力,开发新的旅游景点,积极发展休闲旅游、假日旅游、生态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在巩固发展原有精品线路和景点的基础上,依托丝绸之路旅游热线,开发肃北、阿克塞、肃南国际狩猎、高山探险、冰川观光等旅游项目。

(四)大力促进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按照“先发展,后规范;先放开,后完善;先扶持,后收益;少干预,多服务”的原则,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启动民间投资。发展一批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专业村、专业镇,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其尽快成为民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其他领域的建设和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努力促进民族自治地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各项社会事业。要坚定不移地支持民族地区优先发展教育、科技事业,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丰富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加强民族地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和医疗救助制度。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在大力推进农村劳务输出的同时,切实加强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各族群众安居乐业。

(六)做好与有关地方、部门的协调工作,配合国家各部门落实支持我省藏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高度重视我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根据国家出台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积极配合国家各部门出台细化方案和具体措施,并做好政策的执行和组织实施工作。

(石 磊 杨 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