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环境容量的内容与测算

旅游环境容量的内容与测算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一个景区而言,日环境的生物物理容量是最容易测定的,也是在旅游景区环境管理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比如,敦煌莫高窟为了避免在旅游旺季游客过多,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会加速壁画、彩塑的褪色,为此景区在旅游旺季增加了参观项目,并设立了旅游接待中心,专门负责预订服务,以控制、分流游客数量。通过环境容量的测算与控制,使得游客量低于景区环境容量的上限,以保证景区的生态环境。

二、旅游环境容量的内容与测算

(一)旅游环境容量的内容

旅游景区环境容量应该随着规划期限、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通常包括环境的生物物理容量、环境的社会文化容量、环境的游客心理容量三类。根据测算时空标准,又可以分为一次性游人容量、日游人容量和年游人容量三个层次。

1.环境的生物物理容量

主要与自然环境、旅游资源与旅游服务设施的自然属性有关。没有一个生物物理系统可以经得起无止境的开发利用。因此,必须增加环境影响评估环节,在对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的基础上,设定一个明确的开发使用界限。景区或服务设施的生物物理容量水平取决于其总体面积及其环境的复杂性。对于一个景区而言,日环境的生物物理容量是最容易测定的,也是在旅游景区环境管理中运用最为广泛的。

2.环境的社会文化容量

旅游活动一旦超越一定水平,就会对当地社区居民带来社会、文化方面的负面影响。比如,外来游客的大量涌入,必然会造成社区居民自由游憩空间的退缩、城镇居民的强势文化观念侵蚀社区居民的固有道德观念与风俗习惯。不同的主体对环境的社会文化容量大小评估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纯粹以旅游业为生的人对旅游业的看法完全不同于一个与旅游业无关的人,前者认为来景区的游客越多越好,因为其收入是随着游客数量的递增而增加的;后者则认为外来游客跟自己的生活无关甚至会反对外来游客的进入,如我国黄金周制度实行没多久,很多景区因人满为患,结果导致很多景区附近居民集体堵截游客的进入。

3.环境的游客心理容量

环境的游客心理容量是指一个景区在能保证随时为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体验的同时所接待游客的最大量。根据景区生态环境、资源本底与接待游客类型的不同,其心理容量的大小也不尽相同。心理容量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拥挤度,但是游客的心理容量相对比较难测算。

(二)旅游环境容量的测算

旅游环境容量的测算方法有面积法、线路法与卡口容量法,在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实践中,这三种测算方法也是相对比较容易操作的,因此至今依然是最常用的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在三种测算方法里面,通常以最小值为景区的环境容量标准。

1.面积法

面积法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游客在特定游憩环境或服务设施内活动所必需的最小面积。在进行面积法计算的时候,首先要确定的是景区的面积及不同环境或服务设施的生态容量标准。在《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中规定了风景区内游憩用地的生态容量。

【小资料12-1】

西方国家或组织的相关标准设置

西方一些国家对一些旅游设施设置的标准为:一般旅馆10~35m2/人,海滨别墅15m2/人,山区旅馆19m2/人,餐馆24m2/人,海滨度假区10m2/人,滑雪场100m2/人,室外电影场最多1000人/场,夜间俱乐部最多1000人/处。

当然,由于文化、心理、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同一场合,人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海滩,世界上比较常用的标准是10m2/人,日本人对这个标准的满意度是100%,而美国人的满意度只有50%。

日本规定的不同游乐场所的个人空间及平均滞留时间标准为:动物园2.5m2/人,2.5h;植物园300m2/人,2.5h;高尔夫球场2000~3000m2/人,5h;溜冰场25m2/人,1.6h;射箭场230m2/人,2.5h;自行车道30m/人,2h;徒步旅行400m/人,3.5h;别墅70~100m2/人,3.5h。

世界旅游组织(OMT)规定一些娱乐活动场所的容量或承载力标准为(以每公顷接待人数为单位):森林公园15,郊区自然公园15~17,高密度野餐地300~600,低密度野餐地60~200,体育比赛100~200,高尔夫球场10~15,垂钓/帆船5~30,速度划船5~10,滑水5~10,徒步旅行40,骑马25~80。

在面积法计算中,可有三种算法:

(1)以整个景区面积计算 这样算有简化的优点,适用于景区相对均质,即基本上每个地方都适合开展旅游活动,且每个景点或设施的生态容量标准差别不大。

(2)以景区可游面积计算 这样虽然计算较准确,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游面积通常难以恰如其分地进行界定。

(3)以景区景点面积计算 适用于各个规划层次,同各专项规划口径一致,其他适应性也较强。同时,还可以衡量一个景区中景点疏密状况和景区划界的合理程度。当然,对于景点面积以外的范围,也可以用更加概略的指标匡算其容量,以补充某些景区中仅以景点面积计算的不足。

假设某景区景点的游览空间面积为Xi平方米,在不影响游览质量的情况下,平均每位游客占用面积为Yi平方米/人,日周转率为Zi,则该景点的日空间容量为:

Ci=Xi×Zi/Yi(人)

景区日环境总容量等于各分区(景点)日环境容量之和,即:

C=∑Ci=∑Xi×Zi/Yi

2.线路法

线路法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每位游客所必须占有的游览线路长度。这类计算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游览空间呈狭长形的景区,如峡谷型旅游景区。同时,即使在相对平坦的旅游景区内,游客也并不是平均分布在可游区域内,而是集中在景区的游览线路上呈线性运动,导致游览线路成为人流最为集中的区域。因此,仅用面积容量法并不能准确地反映旅游景区的接待能力与生态容量。

线路容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景区内实际可游览线路的长度、宽度、可行程度或险易程度、线路交通组织方式、沿线景点布置结构等因素。通常,仅简单地以可游览线路的长度、宽度等指标进行计算。

3.卡口容量法

卡口容量,即瓶颈容量,主要指旅游景区因交通、景观、空间等因素,限制游客进入景区景点参观、游览的“瓶颈”或“卡口”,同时成为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永续利用的脆弱点。通常旅游景区的核心区或著名的景点周围是人流最集中的地区,在旅游旺季往往形成人流过于集中、负荷过重的局面,从而给景区环境或服务设施造成巨大的压力。比如,敦煌莫高窟为了避免在旅游旺季游客过多,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会加速壁画、彩塑的褪色,为此景区在旅游旺季增加了参观项目,并设立了旅游接待中心,专门负责预订服务,以控制、分流游客数量。

根据上述三种环境容量测算方法,可以综合计算出旅游景区或游览参观点的接待能力。

(三)环境容量的调控

1.环境容量调控的原则

首先,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通过环境容量的测算与控制,使得游客量低于景区环境容量的上限,以保证景区的生态环境。其次,保证服务质量的原则。尽量给游客提供更多的游憩机会与空间,以满足不同需求和目的的游客。

2.环境容量调控的措施

首先,可以增加景区游览空间,以分流部分景点过多的客流量。比如,敦煌莫高窟在旅游旺季的时候,通常会开放平时不对外开放的北区,以分流游客,减轻南区的压力。其次,提供提前预订服务。很多景区虽然都设置了日最高容量,但是经常会超越这一警戒线,因为游客远道而来,很难将其拒之门外。如果为了保证控制容量而将游客挡在门口,则会给游客的旅途留下较差的印象。比如九寨沟为了保护其生态环境,设置并严格执行每日1.2万游客的最高值,导致很多游客吃了闭门羹,抱怨不断。因此,景区可以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即提供多渠道的预定渠道,以保证游客能进入景区游览。第三,建立早期预报系统。对景区内各个景点的客流情况提前进行预报,以便游客能够提前进行决策。

【案例12-1】

“数字南岳”凸现服务人性化

据湖南省南岳区政府介绍,近几年来,南岳区投巨资建设了涵盖景区智能管理、智能报警、森林火灾火险预报及公路交通安全实时监控的立体式全方位的“数字景区”。随后,电子门禁系统建成运行,包括门票生成管理系统、电子门票初始化系统、电子监控系统、售票系统、检票系统、信息统计及查询系统,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售票验票的速度,另一方面能帮助景区管理部门及时、全面掌握景区游览人员的进出情况,为旅游高峰期对客源进行分流提供了详细的数字依据。

(资料来源:朱正光,刘文杰.“数字南岳”凸现服务人性化[N].中国旅游报,2006-8-14,第3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