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学观点

经济学观点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交易成本又称交易费用,是产权经济学的核心,是“一种以交易为基本分析单位,研究经济组织的比较制度理论”。威廉姆森认为应从合同关系研究企业行为。交易成本理论为外包战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另外,外包有利于抑制市场交易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效应通常与市场交易中当事人的行为对他人利益造成的影响和侵害有关。

3.1.2 经济学观点

1.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又称交易费用,是产权经济学的核心,是“一种以交易为基本分析单位,研究经济组织的比较制度理论”。193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科斯(Coase)在其《企业的性质》文章中指出: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在市场上发生的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必须考虑在内。

科斯(Coase,1937)用市场价格机制下交易成本的分析方法来研究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及企业的性质。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可相互替代的手段,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市场上的资源配置是通过非人格化的价格机制来实现,企业内的资源配置则是通过权威关系来完成。对企业和市场的选择依赖于对市场定价的成本和企业内官僚组织成本的权衡。企业在内部化市场交易的同时产生了额外的治理成本与管理成本。当边际的市场交易成本和边际的官僚组织成本相等时,企业的治理边界达到平衡。所以,企业的交易成本限定了企业的规模和治理边界。

自科斯以后,威廉姆森(Williamson)对交易成本理论做了较系统的完善。威廉姆森认为:交易费用就是“经济系统运转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或者费用”,并把交易成本分为两部分:合同签订前的成本和合同签订后的成本。合同签订前的交易成本是指“草拟合同、就合同内容进行谈判以及确保合同得以履行所付出的成本”;合同签订后的交易成本有以下几种:①协调成本;②讨价还价成本;③建立及运转成本;④保证成本。威廉姆森认为应从合同关系研究企业行为。他指出“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作为合同问题来看待,这对于了解能否节约交易成本很有用处”。威廉姆森从节约交易成本的角度解释了纵向一体化,在他的分析框架中有两个重要假设和三个交易维度。两个重要假设是“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三个交易维度是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三个交易维度决定了交易成本的大小,从而决定了企业是否选择纵向一体化。

张五常(1983)认为,企业与市场的区别在于契约安排的形式不同,是用要素市场代替产品市场,是不同契约形式的替代。杨小凯和黄有光(1994)建立了企业的一般均衡模式,将企业的所有权的内部结构与定价成本相联系,并将企业的均衡组织形式与交易效率相联系。他们认为,在企业存在的情况下,所有权结构就会变得很重要,因为不同的所有权结构会导致不同的交易效率。非对称的剩余索取权结构能够改进交易效率,排除市场直接定价交易中交易效率最低的活动。管理者剩余索取权可以看作是对管理服务的间接定价,从而可以减少直接定价成本。张维迎(1995)认为在微观层次上企业和市场可以相互替代,而在宏观层次上二者则是互补的关系。

企业的本质是对价格机制的取代,企业是由于市场的运行成本而存在的。当企业内部运作的成本大于通过市场交易的成本时,企业就应该通过价格机制来获取该服务。交易成本理论为外包战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外包是一种有组织的交易和契约关系,在保持市场交易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对相互的市场交易进行有组织的协调,使原先的自由交易市场组织化。外包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合作伙伴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减少相关交易费用。由于联盟伙伴之间经常沟通和合作,可使搜索交易对象信息方面的费用大为降低;相互之间的信任和承诺也可减少各种履约风险;即使在交易过程中产生冲突,联盟伙伴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也可通过协商加以解决,从而避免无休止的“讨价还价”,甚至提起法律诉讼产生的费用。另外,外包有利于抑制市场交易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效应通常与市场交易中当事人的行为对他人利益造成的影响和侵害有关。如果交易的外部效应很强,那么双方为了避免执行合同中受到侵害的潜在危险,交易合同的谈判和签约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外包,双方建立了联盟关系,可以替代一系列短期市场合约。组织通过外包寻求成本的降低,而接包商由于其规模经济因而具备较低的成本。与接包商的缔约和管理接包商会产生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取决于资产的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交易的不确定性。

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依存理论都阐述了外部环境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他们的不同点在于,交易成本理论把市场机制看成是企业活动的弥补,而资源依存论是企业通过内部的权利安排选择组织需要的资源。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应该通过签订合同来降低交易成本和减少外包的风险。

2.契约关系理论

Macneil就从社会与法律的角度对关系理论进行研究。他认为契约应该有两个极端,一个是纯粹的交易,即离散契约,交易结束后,双方不再发生别的交易,否则需要另订契约;另一个极端是一方将另一方兼并或雇佣,而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是相对复杂的关系契约。Macneil认为,关系契约则基于共同合作的态度,追求长期的交易激励,并以未来收益的丧失为威胁保障契约的实施。所以,他认为合作与关系是关系契约的主要特征。

在经济学方面,Goldberg和Williamson较早指出,与古典契约不同的是,关系契约不是去安排具体详尽的协议条款,而仅仅是尝试建立能够在未来确定交易条款的过程。而且,Williamson还以投资专用性概念分析了关系契约产生的主要原因。Klein等运用可榨取性准租替代投资专用性深化了Williamson的观点,指出在非一体化方式下,企业之间的关系契约经常可以补充正式契约的不足,即当未来准租金流的贴现大于违约情况下立即得到的短期收益时,若契约双方希望获得这一未来准租金流,则“敲竹杠”不会发生,实际上是关系契约确保了整个契约自我实施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在Williamsonn与Klei的基础上,Baker等人认为,关系契约是存在于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的、对企业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的非正式的协议或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借助第三方权威机构加以执行的正式契约,其结果是可证实的,所以事前可确定明晰的契约条款,而关系契约的最终结果往往只有契约双方能感知,本身是不可证实的,或者证实的成本过于高昂。

关系理论重点在于强调企业内部及与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变换的协作和交互关系。更具体的说,重点在于合作伙伴间的交互关系,即调整个体组织关系以使目标完成。很多学者基于关系理论提出联盟合作伙伴、竞争优势、供应链管理和企业关系管理、外包等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