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产成本控制

生产成本控制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狭义的生产成本控制是指针对生产成本项目,以生产成本定额为依据,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努力实现成本定额的管理行为。广义的生产成本控制是指以生产成本最小化为目标,通过多方努力,实现以最低的生产成本完成预先规定的生产目标的目的。生产成本控制是生产成本管理的内容之一。在生产管理实践中,为增强生产成本控制的预见性,减少其盲目性,生产管理人员应特别重视生产成本的事前控制。

第一节 生产成本控制

一、生产成本控制的含义

生产成本控制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成本控制是指针对生产成本项目,以生产成本定额为依据,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努力实现成本定额的管理行为。广义的生产成本控制是指以生产成本最小化为目标,通过多方努力,实现以最低的生产成本完成预先规定的生产目标的目的。狭义的生产成本控制的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的绝对支出额,故又称其为绝对生产成本控制;广义的生产成本控制的目的除了降低成本绝对支出额以外,还包括以较低的生产成本支出实现较大的生产效益,即实现生产成本的相对节约,故又称其相对生产成本控制。

本教材所讨论的生产成本控制是指狭义的生产成本控制。它是指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根据预先建立的生产成本控制项目与目标(或定额),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生产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各种影响生产成本的因素和条件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预防和调节,保证生产成本控制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生产成本控制是生产成本管理的内容之一。具体来讲,它包括生产成本定额、生产成本发生过程监测、生产成本发生结果考核与纠正等三个环节。其中生产成本定额主要是指针对生产成本项目进行生产成本目标定额;生产成本过程监测主要是指跟踪监测生产成本是否按预定成本项目和定额开支,以便及时发现成本发生过程中的问题;生产成本发生结果考核与纠正主要是指将生产成本的实际发生情况与定额进行比较,以衡量生产活动的成绩与效果,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非正常成本开支行为。

根据成本控制活动的时间点可将生产成本控制划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等三个基本类型。其中,事前控制的主要内容是进行生产成本预测和计划,对生产成本控制和核算提出要求;事中控制的主要内容是进行生产成本的过程控制和核算,为后期的分析、考核提供依据;事后控制的主要内容是进行生产成本考核和分析,对预测、计划提供反馈意见。在生产管理实践中,为增强生产成本控制的预见性,减少其盲目性,生产管理人员应特别重视生产成本的事前控制。通过科学开展生产成本项目定额和建立生产成本费用责任制等,促进生产增产节约、挖潜增效,从而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二、生产成本开支的范围及生产成本项目

1.生产成本开支的范围

国家对企业生产成本开支范围有统一规定,并以立法的形式,要求企业必须遵守,不准乱挤、乱摊成本。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包括:

(1)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原价以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2)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维修费;

(3)进行科研、技术开发和新产品试制所发生的不构成固定资产的费用,以及购置样品、样机和一般测试仪器的费用;

(4)按国家规定列入成本的职工工资以及特定原材料节约奖、技术改进和合理化建议奖;

(5)按规定比例计算提取的工会经费和按规定计入成本的职工教育经费;

(6)产品包修、包退、包换的费用以及废品的修复费用或报废损失停工期间支付的工资、设备维修费和管理费、削价损失和经同级财政机关批准的坏账损失;

(7)财产和运输保险费、契约、合同公证费和鉴证费、咨询费、专有技术使用费,以及应列入成本的排污费等;

(8)流动资金贷款利息支出;

(9)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劳动保护用品费、冬季采暖费、夏季降温费、用在消防的费用、检验费、仓库经费、商标注册费、展览费等;

(10)销售商品发生的运输费、包装费、广告费以及销售机构的管理费;

(11)经财政部门审查批准列入成本的其他费用。

2.生产成本项目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费用,可以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两类。其中计入生产成本的生产费用包括原材料(也称直接材料)费、燃料及动力(也称直接燃料及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也称直接人工费)及制造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对照以上范围,生产系统的成本项目主要有:

(1)原材料。指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和主要材料。

(2)辅助材料。指用于生产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材料。

(3)燃料。指直接用于生产的燃料。

(4)动力。指直接用于生产的动力。

(5)生产工人工资。指直接参加产品加工生产的工人的工资。

(6)生产工人工资附加费。指按规定比例计算的工资附加费。

(7)废品损失。指生产中产生废品所发生的损失。

(8)制造费用。指为管理和组织车间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工资附加费、办公费、劳动保护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及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费、润滑油及棉纱费、在制品盘亏和损毁等。

三、生产成本控制的内容

生产成本控制的内容非常广泛。在实际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成本控制的效率,通常会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生产特点,有针对性地分别选择不同的成本项目作为控制内容。一般来讲,控制内容可以从生产成本形成过程和费用分类等两个角度加以考虑。

1.从生产成本形成的过程考虑

按成本形成过程考虑可将生产成本控制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即产品投产前的成本控制和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1)产品投产前的成本控制。这部分控制内容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成本、加工工艺成本、原辅材料成本、生产组织方式、材料定额与劳动定额水平等。这些内容决定了成本将会怎样发生,也就是基本决定了产品的成本水平,因而对成本的影响很大。

(2)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制造过程是生产成本实际形成的主要阶段。包括原材料、人工、能源、动力、各种辅料的消耗、工序间物料运输费用、车间以及其他管理部门的费用支出等。投产前生产成本控制的种种方案设想以及控制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工作质量。

2.从成本费用的构成考虑

按成本费用的构成考虑可将生产成本控制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原材料成本控制、工资费用控制、制造费用控制。

(1)原材料成本控制。在制造业中原材料费用占了总成本的很大比重,一般在60%以上,高的可达90%。因此,原材料消耗就成为生产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而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原材料成本的因素主要有采购、库存费用、生产消耗、回收利用等,所以控制活动可从采购、库存管理和消耗、回收利用等环节着手。

(2)工资费用控制。工资在生产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重。通常情况下,工资增减水平在体现国家政策要求的前提下,应与生产效益的增减同步。控制工资成本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与劳动定额、工时消耗、工时利用率、工作效率、工人出勤率等因素直接相关。

(3)制造费用控制。制造费用开支项目较多,主要包括折旧费、修理费、辅助生产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及工资附加等。虽然它在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因不引人注意,浪费现象十分普遍,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四、生产成本控制的方法

生产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下述几种。

1.定额法

定额法是指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标准。它是企业常用的生产成本控制方法。定额主要有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人员定额、动力定额和费用定额等。定额通常是在参考有关国家、行业标准、同行先进水平的基础上,依据本企业历史资料、当前生产实际,遵照先进合理原则来制订。运用定额法进行生产成本控制时,首先是科学制订各种定额,然后按照定额进行跟踪监测和控制。如根据材料定额组织材料的领用、发放、使用和结算;根据工时定额进行人工、设备的配备、实施加工、考核和结算等。

定额管理既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又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讲,在生产管理中,凡是能建立定额的地方,都应把定额建立起来。

2.预算法

预算法就是通过预算来制订生产成本控制标准,并将此标准作为生产成本控制和核算的依据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通常是根据生产计划制订较短期的(如月度)费用开支预算,并把它作为生产成本控制的标准。由于预算是在对未来活动预测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其结果往往具有一定可变性,因此在实际成本控制中应实事求是、从紧把握。

3.计划指标分解法

计划指标分解法是指将计划成本指标按成本产生部门和项目逐级分解为若干小指标,并以分解后的小指标为标准和依据进行生产成本控制的方法。进行计划指标分解时,可以按部门、单位分解,也可以按不同产品和各种产品的工艺阶段分解,还可按零部件或工序进行分解。

五、生产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

生产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为:

第一步,制订生产成本标准。生产成本标准是生产成本控制的准绳。生产成本标准可以通过将计划指标分解而得,也可以通过定额或预算而得。生产成本标准的制订要遵循先进合理的原则。生产成本标准首先应包括生产成本计划中规定的各项指标。

第二步,监督成本的形成。根据生产成本控制标准,对生产成本形成的各个项目和结果,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评比和监督。不仅要检查项目和指标本身的执行情况,而且要检查和监督影响项目和指标的各项条件,如设备、工艺、工具、工人技术水平、工作环境等。生产成本控制要与生产作业控制等结合起来进行。如生产调度人员负责监督车间内部作业计划的合理安排,做到合理投产、合理派工,控制窝工、停工、加班、加点等现象的发生。生产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工人按图纸、工艺、工装要求操作,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仓库管理员负责按规定的品种、规格、材质实行限额发料,监督领料、补料、退料等制度的执行,等等。

第三步,及时纠正偏差。针对生产成本差异的发生原因,应及时查明原因和责任者,并分别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加以贯彻执行。

【阅读资料10-1】     北京╳╳牛奶

2004年10月,北京××牛奶已经在大本营北京市场上退居第三,排在蒙牛伊利之后,而在巅峰时期,××牛奶曾占据了北京市场的8成,即使是2003年,××牛奶也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据知情人士分析,导致××牛奶目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成本控制乏力。

2004年,各种原材料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涨价。与2003年相比,最高时,玉米价格涨幅为33%,大豆涨幅为73%,而与此同时,牛奶价却下跌了近四成。这虽然是全行业性的困难,但与它的主要竞争对手相比,××牛奶的成本控制能力明显较弱。

2004年1—9月,伊利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比例为70.34%,而××牛奶的比例为79.11%。

这直接导致了××牛奶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低于伊利8个多百分点。××牛奶的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也是伊利的好几倍。

××牛奶成本高于对手,除了地处北京,土地、原材料、环保以及奶源建设投入大,人工成本几乎要高于某些竞争对手两倍以上等客观原因外,还有一些主观的失误。

前几年,××牛奶为了降低奶源成本,曾跑到北疆去办了一个奶源生产基地,但因那里风沙太大、缺乏优质牧草,造成牛奶的杂质超标而卫生、生化指标不达标,最后不得不放弃原定的液态奶基地计划。2003年,××牛奶又跑到澳大利亚建立奶源基地。当时××牛奶认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传统的乳品出口国,占世界出口总量的40%左右。澳大利亚产奶量的50%用于出口。由于天然的资源优势,澳大利亚的鲜奶价格低于我国16%至18%,而且鲜奶质量明显好于我国。”但令××意想不到的是,由于汇率变化及澳大利亚干旱,××牛奶澳大利亚基地生产的鲜奶的价格没有它预计的那么低。无奈之下,2004年初,××牛奶不得不放弃这个基地。

(资料来源: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4900899.html?si=8,2008年8月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