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刑事侦查行为

刑事侦查行为

时间:2022-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侦查行为的体系包含以下内容: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被害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物证、书证,鉴定和通缉等。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每个刑事案件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的侦查行为及侦查手段。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负责进行。

第二节 刑事侦查行为

一、侦查行为概述

在我国,侦查行为既包括侦查人员依法进行的专门调查活动,又包括为防止现行犯、犯罪嫌疑人继续犯罪、逃跑、毁灭证据或自杀等而采取的强制措施。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侦查行为的体系包含以下内容: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被害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物证、书证,鉴定和通缉等。

这些侦查行为根据实施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任意侦查和强制侦查。所谓任意侦查,是指不使用强制力或强制处分而进行的侦查,如询问证人、被害人等。强制侦查则是以强制力处分所进行的侦查,如扣押书证、物证、搜查、讯问犯罪嫌疑人、通缉等。强制侦查会更多地触及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因而,相比之下,其适用条件应比任意侦查更为严格。

二、讯问犯罪嫌疑人

侦查中的讯问嫌疑人,是指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以言词的方式,就案件事实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的一种侦查行为。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每个刑事案件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的侦查行为及侦查手段。讯问犯罪嫌疑人同时又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讯问犯罪嫌疑人,对于收集、核实证据,查明案件事实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扩大收集证据的线索,发现新的犯罪以及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另一方面,给犯罪嫌疑人以申辩的机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刑事诉讼法对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作了明确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讯问的主体。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负责进行。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没有这项权利。讯问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

2.讯问的时间、地点。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至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的证明文件。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不能异地讯问。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对于已经被拘留或者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在拘留或者逮捕后的24小时以内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或者逮捕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

3.讯问的步骤、方法。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和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

4.讯问聋、哑犯罪嫌疑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并且将这种情况记入笔录。讯问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如果犯罪嫌疑人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应当为其翻译。

5.讯问笔录的制作。讯问犯罪嫌疑人应当制作讯问笔录。笔录应当交犯罪嫌疑人核对,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他宣读。如果记载有遗漏或差错,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补充或改正。犯罪嫌疑人承认笔录没有错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侦查人员也应当在笔录上签名。犯罪嫌疑人可以要求自行书写供述。必要时,侦查人员也可以要求犯罪嫌疑人亲笔书写供词。

6.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禁止性规定。讯问犯罪嫌疑人,严禁刑讯逼供,也不准诱供、骗供、指名问供。根据《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61条的规定,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供述,不能作为指控犯罪或者定案的依据。对于实行刑讯逼供的人,犯罪嫌疑人有权提出控告;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7.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96条,犯罪嫌疑人在第一次被讯问后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侦查人员应当告知他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的,可以自己聘请,也可以由其亲属代为聘请。

8.讯问犯罪嫌疑人应当个别进行。一个案件有几个犯罪嫌疑人时,侦查人员应当分别讯问,未被讯问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在场,以防止同案罪嫌疑人之间相互串供。

三、询问证人、被害人

询问证人,是指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对证人就其知悉的案件情况,以言词方式进行调查询问的一种侦查行为。证人是了解案件情况的自然人,证人证言是最普遍的一种证据。通过询问证人,既可以全面了解案件的情况,又能够取得作为证据的证言,有助于查明案情,查获犯罪嫌疑人。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询问证人的程序主要有:

1.询问前准备。询问证人只能由侦查人员进行。在询问前,侦查人员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熟悉案件的有关情况和材料,了解证人的身份及其同案件事实、犯罪嫌疑人的关系,明确询问的目的,确定需要查清的问题。

2.询问的地点和人数。侦查人员询问证人,可以到证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处进行,但是必须出示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的证明文件。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通知证人到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提供证言。侦查人员询问证人,必须两人以上同时进行。

3.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这是指同一案件有多个证人需要询问的时候,应当对每个证人分别进行询问,并分别制作询问笔录。不能同时询问几个证人,这样做有利于避免证人之间互相影响,保证证言的真实性。

4.询问证人的步骤、方法。为了保证证人如实提供证据,询问证人时,应告知他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应当如实地提供证据、证言;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会受到保障。

5.询问未成年证人的特殊要求。询问不满18岁的证人,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针对未成年人遇到不熟悉的环境或人员容易紧张等特点,在询问的时候,应选择在他们所习惯的场所,如学校或他们的家里。

6.询问聋、哑证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并且将这种情况记入笔录。如果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人、外国人,应当为其聘请翻译人员。

7.询问笔录的制作。询问证人应当制作笔录,笔录要如实记载。笔录制成后应交证人阅读,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他宣读。如果证人认为记载有错误或者有遗漏的地方,应当允许改正或补充。证人认为无误后,要让其在笔录上签名、盖章。询问的侦查人员也应当签名。证人要求自己书写证言的应当允许。在必要的时候,侦查人员可以要求证人自己书写证言。

询问被害人适用询问证人的程序。但是,由于被害人与证人的诉讼地位不同,与案件及犯罪嫌疑人存在利害关系,因此,对其陈述既要认真听取,还要注意分析是否合乎情理,有无夸大情节。对特殊被害人进行询问,则要注意采用适当方法及相应的措施。例如:询问生命垂危的被害人,既要设法抢救,又要及时进行询问;对于被害人的个人隐私情况,应当为他保守秘密;对于被害人的人身安全,应当给予保护等。

四、勘验、检查

勘验、检查,是指侦查人员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尸体或者人身进行勘查、检验、检查,以发现和固定犯罪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物品的一种侦查活动。勘验、检查是侦查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侦查行为,是发现和获取证据、查明案情的有效手段。勘验、检查的正确性如何,直接关系到对证据的正确判断,并最终影响到侦查的顺利进行。

1.勘验、检查应当遵循以下程序:

勘验、检查应由侦查人员进行,在必要时,可以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参加。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01条规定:“侦查人员对于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应当进行勘验或者检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勘验、检查。”勘验、检查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收集和研究犯罪的痕迹和物证,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必须由侦查人员进行,在特定情况下,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也是必要的。

勘验、检查应当有见证人参加。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06条的规定,进行现场勘验时,要邀请见证人在场。见证人应当是与案件无利害关系,为人公正的公民。这有利于保证现场勘验的客观性、公正性。

现场勘验的情况应制成笔录,参加勘验的人和见证人应当签名或盖章。

2.勘验、检查的方法可分为:现场勘验、物证检验、尸体检验、人身检查和侦查实验。

现场勘验。是侦查人员对发生刑事案件的地点和留有犯罪痕迹的场所,进行专门调查的活动。侦查人员进行现场勘验,必须持有刑事犯罪现场勘查证。勘验现场,可以邀请有关专业人员参加。勘验现场,应当制作勘验笔录,拍摄现场照片和绘制现场图。重大案件的现场,有条件的,还应当录像。在笔录中应当记明勘验的时间,现场所在的地点、位置及其周围的环境,现场物品变动、破坏的情况,犯罪分子遗留的各种痕迹和物品及其存留的位置和特征,以及进行提取的情况等。现场勘验笔录应当由侦查人员、其他参加勘验的人员和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

物证检验。是指侦查人员对已经收集到的物品和痕迹进行检查和验证,以确定其与案件有无关系的一种侦查活动。物证检验应当制作笔录,记明检验的过程、物证或者痕迹的特征(如物品的大小、形状、重量、颜色、商标等和痕迹的位置、大小、深度、长度、形态)等。参加检验的人员和见证人应在笔录末尾签名或者盖章,并记明年月日。

尸体检验。是指通过对尸表进行检验或者对尸体进行解剖,确定死亡的原因、时间,判明致死的工具、手段和方法,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和根据的一种侦查活动。检验尸体,应当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由法医或医师进行。《刑事诉讼法》第104条规定:“对于死因不明的尸体,公安机关有权决定解剖,并且通知死者家属到场。”在解剖尸体前,应由侦查人员查明死者的年龄、面貌、体格特征和尸体的来源等。解剖后,应就其死因提出尸体解剖报告,由参加检验的法医或者医师签名、盖章。

人身检查。是指为了确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征、伤害情况或者生理状态,对他们的人身进行检验、查看的一种侦查活动。进行人身检查必须注意:(1)人身检查只能由侦查人员进行。必要时,可以指派或者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在侦查人员主持下进行;也可以聘请法医或医师检查,但必须按侦查人员根据案情提出的要求进行。(2)人身检查只适用于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对证人不能进行人身检查。犯罪嫌疑人如果拒绝检查,侦查人员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强制检查;而被害人如果拒绝检查,则不能强制检查,只能通过说服教育解决。(3)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工作人员或者医师进行。对强奸案件中的被害人,一般不得进行生殖器官检查,特殊需要检查的,应当征得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经地(市)公安处(局)长批准,在指定的医院由女医师或女法医进行。(4)人身检查应当依法制作笔录,详细记载检查的情况和结果,参加检查的人员和见证人应当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侦查实验。是指在侦查中为了查明案件在某种条件下的某种情况或者某种行为能否发生,而按照原来的条件进行模拟实验的一种侦查行为。侦查实验应当注意以下问题:(1)侦查实验应经县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2)侦查实验的条件应与原来的条件相同或相似,并且尽量对同一情况重复试验,以保证侦查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3)禁止一切足以造成危险、侮辱人格或者有伤风化的行为。(4)侦查实验应当邀请见证人在场,必要时也可以商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和邀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参加。(5)侦查实验应当制作笔录,写明实验目的、时间和地点、实验的条件及实验的经过和结果,并由进行实验的人员、其他参加人员和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实验的照片、绘图应附入侦查实验笔录。

五、搜查

搜查,是指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索、检查的一种侦查行为。

搜查是一种强制性的侦查行为,直接关系到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刑事诉讼法对搜查作了严格的规定:

1.搜查只能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进行,其他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对公民人身和住宅进行搜查。搜查的目的必须是为了破获案件而搜集相关犯罪证据,不得因其他目的滥用搜查措施。

2.搜查是法律赋予侦查机关的一项职权。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0条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义务按照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的要求,交出可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

3.搜查时,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否则,被搜查人有权拒绝搜查。公安机关的搜查证,要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签发。人民检察院的搜查证,要由检察长签发。但是侦查人员“在执行逮捕、拘留的时候,遇有紧急情况,不另用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所谓紧急情况,包括:身带行凶、自杀器具的;可能隐藏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的;可能毁弃、转移犯罪证据的;可能隐匿其他犯罪嫌疑人的;其他突然发生的紧急情况。在这些紧急情况下,来不及办理搜查的审批手续,所以,允许凭借拘留证、逮捕证进行搜查。

4.搜查的时候,应当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在场。搜查到的与案件有关的物品,应当让见证人过目。对国家机关、团体或企业、事业的工作处所进行搜查时,应当有该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的代表参加。需要对外国驻我国的外交机构或住宅进行搜查的,必须经该外交机构的同意。搜查时还应有人民检察院和我国的外事机构的代表参加。

5.搜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工作人员进行。

6.搜查的情况应制作搜查笔录,并写明发现何种证据,以及提取和扣押的物证、书证的名称、牌号、数量、特征等,最后由侦查人员和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如果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在逃或者拒绝签名、盖章,应当在笔录上注明拒绝签字盖章的原因和理由。

7.进行搜查的人员不得少于两人。搜查的对象和范围,既可以是犯罪嫌疑人,也可以是其他可能隐匿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既可以对人身进行,也可以对被搜查人的住处、物品和其他有关场所进行。

六、扣押物证、书证

扣押物证、书证,是指侦查机关对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或文件等依法强制扣押的一种侦查行为。扣押物证、书证的目的是为了提取和保全诉讼证据。侦查机关扣押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文件,可以获取和保全物证、书证,防止物品被损毁和被隐匿,从而用以认定案情,查明犯罪事实,同时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扣押物证、书证,直接关系到公民的财产及通信自由等权利,因此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1.扣押物证、书证通常是在勘验、搜查时进行。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4条的规定,在勘验、搜查中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物品和文件,应当扣押;与案件无关的物品、文件,不得扣押。

2.对于扣押的物品、文件,要妥善保管或者封存,不得使用或者损毁,以免影响其证据作用。

3.对于扣押的物品和文件,应当会同在场见证人和被扣押物品持有人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一式二份,由侦查人员、见证人和持有人签名或者盖章,一份交给持有人,另一份附卷备查。扣押的如果是国家或者集体的财产或文件,还应当有该单位的代表在场。物品持有人或者他的家属在逃或拒绝签字的,应在扣押清单上注明,不影响扣押的执行。

4.侦查人员认为需要扣押犯罪嫌疑人的邮件、电报的时候,应当经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然后书面通知邮电机关将有关的邮件、电报检交扣押。

5.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但在执行时须持有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查询公函或者书面通知。已被冻结的存款、汇款不得重复冻结。

6.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扣押物、文件、邮件、电报或者冻结的存款、汇款,应当在3日以内解除扣押、冻结,退还原主或者原邮电机关。

七、鉴定

侦查中的鉴定,是指侦查机关指派或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的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的一种侦查行为。鉴定的种类有法医鉴定、司法精神病鉴定、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会计鉴定和其他各项技术鉴定等。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鉴定应当遵守以下程序和要求:

1.有关机关指派或者聘请鉴定人进行鉴定的时候,应当向鉴定人提出需要鉴定的问题,并为鉴定人提供足够的鉴定材料。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向鉴定人介绍某些案情,以帮助鉴定人正确做出鉴定。如果提供的鉴定材料不足,或者鉴定人认为自己的知识、技术水平不够,可以要求补充材料或者更换鉴定人。

2.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结论。鉴定结论应当对提出鉴定的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并说明其科学或技术上的根据。确实难以做出结论的,应当实事求是地加以注明。一案有几个鉴定人的,可以共同研究,提出共同的鉴定结论。如果意见不一致,可以分别写出自己的鉴定意见。司法实践中,鉴定结论一般用鉴定书的形式制作。鉴定书要文字简练,描述确切,照片要真实清晰,特征要标画鲜明。最后鉴定人要在鉴定书上签名,并且注明其技术职称,加盖刑事鉴定专用章,或者鉴定人所在单位公章,以示负责。

3.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或者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鉴定人进行鉴定后,也应当写出鉴定结论,并且由鉴定人签名,医院加盖公章。

4.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也有权主动要求获知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

八、辨认

辨认,是指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由被害人、证人或犯罪嫌疑人对与犯罪有关的物品、文件、场所、尸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进行指认的一种侦查行为。

辨认,是查证犯罪嫌疑人、核实证据的一种有效侦查方式。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辨认,但公安部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规则》中作了专门规定。

根据公安部《规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则》的有关要求,辨认应当遵循下列程序:

1.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是否需要进行辨认,由侦查部门负责人审查决定。人民检察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的,应当经检察长批准。

2.辨认应当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在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中,主持辨认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在辨认前,应当向辨认人详细询问被辨认对象的具体特征,避免辨认人在辨认前见到被辨认对象;并且告知辨认人有意做虚假辨认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3.多个辨认人对同一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时,应当让每位辨认人单独进行辨认。为保证辨认的客观性和合法性,侦查人员应当聘请证人参加辨认。

4.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其他人员或物品中,不得给辨认人以任何暗示。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在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7人;辨认照片时,被辨认的照片不得少于10张。人民检察院自侦的案件,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5人;辨认照片时,被辨认的照片不得少于5张;辨认物品时,同类物品不得少于5件。

5.辨认人不愿公开进行的,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侦查人员应当为其保密。

6.对于辨认的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笔录,由主持和参加辨认的侦查人员、辨认人、见证人签名或盖章,并注明时间。

7.人民检察院主持进行辨认,可以请公安机关参加或者协助。

九、通缉

通缉,是指公安机关通令缉拿依法应当逮捕而在逃犯罪嫌疑人的一种侦查行为。通缉的任务是通过公安系统的通力合作,并动员社会的一切力量,共同把在逃的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采取通缉这种侦查方法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1.通缉决定只能由公安机关作出并执行,其他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通缉令。人民检察院需要追捕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时,应当由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并经过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2.通缉的对象是应当逮捕而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或刑事被告人,包括有证据证明其犯罪事实、应当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已被执行逮捕又脱逃的犯罪嫌疑人以及服刑期间逃跑的犯罪分子等。

3.通缉令中应当写明被通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衣着和体貌特征,并附其近期照片。有条件的,可以附指纹及其他物证的照片。除了必须保密的事项外,应当写明发案的时间、地点和简要案情。通缉令必须加盖发布机关的印章。

4.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

5.接到通缉令的各级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进行缉查,围追堵截。对车站、码头、机场等交通场所,以及被通缉人可能隐藏或出入的地方,都要严格加以控制。一切公民都有义务协助公安机关追捕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发现被通缉的犯罪嫌疑人,任何人都有权将其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处理。

6.被通缉的人已经归案、死亡或者通缉的原因已经消失而无通缉必要的,发布通缉令的公安机关应当在原发布范围内立即通知撤销通缉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