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传播教育国际化

新闻传播教育国际化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乔·福特在任美国新闻传播教育协会主任时创建了国际化的工作小组,呼吁新闻传播教育要有全球化视角,增强跨文化的理解能力与沟通能力。来自世界各地的70家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系主任和负责人出席,并就新闻传播事业与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充分交流了意见。中国传媒大学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新闻传播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第四节 新闻传播教育国际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推动,国际教育市场日益开放,新一轮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席卷全球,大学有了更多跨国、跨民族、文化交流、合作和竞争的机会,教育资源在流动和重组中放大了功能,学生有了更多的全球就业机会,国际化使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知识的国际流动;(2)人员的国际流动;(3)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如合作办学、合作研究、技术合作以及高等教育资金的国际融通;(4)课程的国际性,如外语教学、国际和地区研究以及国外学科或专业的本土化;(5)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经验,建设一流高等学校。[30]

2008年7月,香港城市大学举办了“大学国际化校长论坛”,来自海峡两岸和港澳特区41所大学的校长们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惠玲指出,“教育市场的竞争逐步从国内延伸到国际。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加强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提高本国教育水准,加速本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一味趋同不可能在竞争中取胜。高等教育只有坚持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服务于自己的国家和民众,才能真正赢得世界的认同。不能放弃中国大学的使命和特色,不能淡漠本民族的文化和语言。”会议还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冲击着中国大学现行的办学体制、评价机制、管理模式及价值取向。香港城市大学公共行政学系教授张炳良强调,国际化不能等同于欧美化,大学在国际化的同时,必须保持本土化特色,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彰显优势,赢得应有的地位。

新闻传播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目前主要有五种形式:一是发展跨文化国际合作项目;二是举办关于新闻传播及新闻传播教育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三是学者互访,各国纷纷设立教师国际交流及讲学项目;四是建立国际化的新闻传播实习基地,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传播能力;五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双语教材及双语教学方式。

乔·福特在任美国新闻传播教育协会主任时创建了国际化的工作小组,呼吁新闻传播教育要有全球化视角,增强跨文化的理解能力与沟通能力。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已经有了建制完善的国际项目办公室,与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联系,目前有15%的学生在海外学习,热门的海外学习地点是伦敦和悉尼;2004年左右又在唐纳德·雷诺兹基金会资助下创建了新闻研究院,旨在增进世界新闻传播实务界与学术界的交流与学习,开展更大规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美国南加州大学安伦伯格传播学院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国际大学,它与伦敦经济学院有一个两年的全球传播专业,并正在考虑与中东的卡塔尔及中国的北京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希望通过跨国合作拓展国际视野;安伦伯格新闻学院还致力于建设海外实习基地,其研究生有40%左右到香港、伦敦或开普敦的新闻机构进行为期八周的实习。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理查德·科尔教授说:“我们与巴西、俄罗斯、阿联酋、南非、智利和其他许多国家都有联系。我们有一个与俄罗斯的各所大学联系的项目,总部设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大学,这个项目的目标是,改善俄罗斯各所大学的公共关系教学,……有如多米诺效应,俄罗斯的其他大学也纷纷为之所动。我们的理念是,改善俄罗斯各所大学的公共关系教育的课程设置。……我们有许多类似的交流合作,每年我们带学生到智利去搞一个互动的网站,以前我还带学生去了古巴。这些国际活动的收益是,将我们在新闻大众传播教育方面的优秀之处向各地传播。”[31]

2005年2月,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海外学习项目”的十名学生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30名2004级研究生开展了一个学期的学习交流活动,两国学生在课堂中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共同完成了两个调查项目———“北京奥运会英语传播环境调查”和“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形象调查”。[32]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康贤斗教授谈到国际交流时说:“我们学校正积极推动增加外国教授数量。我们希望有更多外国教授来给我们学生上课。现在已经有一些美国富布赖特访问学者来韩国,他们将在这里从事半年或一年的教学。我们新闻传播学院也请了一些美国访问学者来给学生上课,韩国教授也拜访了这些远道而来的学者。”[33]中国传媒大学近年来每年都向韩国派出访问学者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活动。

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大学打破以往的封闭状态,开始努力与国际接轨。莫斯科大学新闻系目前已经与世界上20多个国外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签署了科研与教学合作合同。莫大新闻系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之间的合作除了讲学、共同举办研讨会之外,还合作成立了传媒聚合实验室,目的是教会学生们在数字技术条件下为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手机提供材料。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东京大学社会情报学所(新闻研究所)、莫斯科大学新闻系等十几所世界知名大学新闻院系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同时,还与我国新闻出版总署、英国斯特灵大学、英国文化交流委员会联合举办“出版专业研究生班”项目,与日本电通公司举办“中日广告教育交流”项目,培训了大批学生,并派出近30名教师出国访学和开展合作研究。

2005年11月,“首届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国际论坛”于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倡议并承办了本次论坛。来自世界各地的70家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系主任和负责人出席,并就新闻传播事业与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充分交流了意见。与会者达成五项共识:

第一,新闻传播事业是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力量。新闻传播工作者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担负着神圣职责。

第二,现代新闻传播事业的迅猛发展,不仅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而且为新闻传播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广阔的人才市场。

第三,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具有神圣的职业良知、宽广的国际视野、深厚的文化修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精湛的专业技能的新闻传播工作者,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应当以神圣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自豪感担负起培养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责任

第四,世界各国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需要进行多种方式的交流与合作,以扩充自身知识、丰富自身经验、提高自身能力,为培养新闻传播专业人才作出贡献。

第五,建立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国际论坛定期举行制度。

中国传媒大学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新闻传播教育的国际化进程。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的新闻传播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中国传媒大学设有欧洲传媒研究中心、亚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交流机构,每年定期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与莫大新闻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已经连续召开了三届“21世纪中俄大众传媒”学术研讨会。

2006年10月,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东方卫视、美国杜克大学中国媒体与传播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国电视英语新闻20周年论坛暨首届中国全球新闻传播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维亚康母、迪斯尼、星空传媒和CNN等海外媒体负责人以及国内外16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与媒体专业人士参加会议。自中国电视荧屏上的第一个英语新闻节目———上海电视台《英语新闻》于1986年10月开播以来,我国英语新闻节目和英语媒体历经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与会代表就如何解决我国国际传播存在的客观问题,扩大中国传媒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使我国更好地顺应信息全球化浪潮,提升综合国力以及全球英语新闻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清华大学设立英语新闻采编专业为培养全球新闻传播人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呼吁中国新闻教育界尽快把培养英语人才作为重要任务。

2006年12月,由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上海大学传媒研究院、影视学院、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和上海《新民晚报》社联合主办,人民网作为媒体支持单位的“21世纪新闻媒体·新闻教育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日本上智大学、韩国水原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文化大学等几十所学校的知名学者和中外新闻媒体的专家汇聚一堂,共同切磋21世纪新闻媒体和新闻教育发展的前沿课题。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对面临商品经济冲击、数字新媒体兴起以及大众传播学科飞速发展背景下,21世纪新闻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新闻教育与传播教育的联系与差异,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新闻媒体的职业精神与商品经济、政府的关系,公共传媒的现代社会定位与经营管理,新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等议题做了异彩纷呈的论述和探讨。国外的专家、学者们传递了世界前沿的教育思想、人才培养理念和媒体实践经验,国内学者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对深化我国新闻教育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卓有见地的对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