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新华日报》群众工作经验

重庆《新华日报》群众工作经验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重庆《新华日报》积累了特殊的办报经验,就群众工作经验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说,重庆《新华日报》的群众工作已经实现了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20]不仅如此,《新华日报》每逢创刊周年之前,都要集中进行征求读者意见的活动,不断改进报纸工作。[27]可以说,重庆《新华日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值得今天的广大媒体组织特别是党报学习的。

三、重庆《新华日报》群众工作经验

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大型机关报,《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日出对开一大张,同年10月25日迁重庆出版。1946年春改为中共四川省委领导,1947年2月被国民党当局勒令停刊,至此该报共办3231期,历时9年零1个月。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重庆《新华日报》积累了特殊的办报经验,就群众工作经验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系统阐述党报群众观点

重庆《新华日报》编辑部在1947年1月的《读者意见总结》[19]中在谈到《新华日报》的方针时说:“《新华日报》的立场和任务既然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新华日报》的方针是‘与实际结合,与群众结合’。所谓与实际和群众结合,就是从实际和群众中来,而又到实际和群众中去,也就是在编辑业务和发行业务上建立群众的观点。”那么,如何建立群众的观点呢?《总结》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第一种群众观点是“视报纸为人民的武器并交给人民使用的认识”。《新华日报》“应该首先是中国人民与反动派进行全国范围内宣传斗争的武器,是帮助全国人民每天了解世界动态、国内动态、解放区动态的最重要的武器。交给人民来使用,这就是说,所宣传的应该是人民心里想的,口里说的,手里做的。也就是说,替人民讲话,讲人民的话。”第二种群众观点是“坚持以前进分子为骨干而又团结广大中间落后分子的认识”。《新华日报》“应该以全体人民为对象,反映全体人民的情况和情绪,所谓人民的全体,就是少数反人民的集团以外的一切阶层的人民,而不是仅仅以前进分子为对象。”第三种群众观点是“坚持以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为主而又在普及基础上提高的认识”,“提高的指导就是建立舆论权威,在政治思想上起教育和领导作用,因此,所谓提高,就是在思想意识上向无产阶级的水平提高;普及的基础是人人能够读,人人读得懂,因此,所谓普及,就是在文化水准上向广大工农群众的文化程度降低。这在形式(语言文字)和内容(思想感情)上都要兼顾。”第四种群众观点是“坚持以政治为中心而又能多方面为人民服务的认识”。《新华日报》“必须严格服从政治的任务,必须在许多具体问题上,提出明确的政治主张,来提高人民的政治认识,在人民中进行基本的政治教育,以求得全国人民在政治上和精神上的团结一致。但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是多方面的,是丰富的,复杂的。人民群众这种多方面的生活虽然都要服从政治,但并不等于政治。因此,报纸的形式和内容必须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多方面的生活,甚至政治以外的生活。适应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要,即使是枝节的琐屑的需要。”对党报群众观点进行系统论述,这是之前的报纸少见的。可以说,重庆《新华日报》的群众工作已经实现了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

(二)重视调查并善于接受批评

为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重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新华日报》辟有《大众信箱》(后改称《读者信箱》)专栏,并在报上刊载“读者意见表”,还组织读者会。[20]不仅如此,《新华日报》每逢创刊周年之前,都要集中进行征求读者意见的活动,不断改进报纸工作。1942年1月,在征求读者意见时,对读者成分进行了调查。原来估计读者中知识阶层的人占多数,但调查结果表明,工人占读者的70%,其次是青年学生,占第三位的是国民党机关中的下层公教人员和职员。报馆及时向南方局作了汇报,编辑部的同志则依据这一情况和读者意见,开始研究改进报纸工作的问题。[21]为了更广泛听取读者的批评意见,《新华日报》曾经在报纸上发表社论恳请读者批评。1942年5月23日就发表重要社论《敬告本报读者——请予本报以全面的批评》,诚恳表示:要“倾听各党友人、各界先进和广大读者的批评”以改进报纸工作。[22]

(三)切实反映群众呼声

《新华日报》一直坚持“人民的报纸”的办报方针,还发过一篇《人民的报纸》的社论,说“一定要继续不断的进步,真正成为属于人民,为了人民的报纸。”[23]《新华日报》切实反映群众的呼声,国统区的人民群众都亲切地称《新华日报》为“我们的报纸”。一位苦力曾这样自豪地说:“《新华日报》替工人说话,谁要欺侮工人,咯老子就在《新华日报》登他一报,评价道理。”[24]

(四)坦诚自身不足勇于改进工作

在创刊三周年社论中,《新华日报》同人“深深惭愧”,“我们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立场。我们未能‘果敢地尽其报急的警钟的功用’(《本报发刊词》)。我们未能满足读者对本报的希望和要求。”[25]在1943年《记者节谈记者作风》的社论中,《新华日报》也承认“讲到直笔,讲到忠于真理,忠于人民,就未免有些汗颜。”[26]在1947年的《读者意见总结》中,“前言”之后紧接着的内容就是“自我检讨”,承认“《新华日报》的缺点,就在于它还和实际与群众联系不足,还没建立充分的群众观点”;“《新华日报》的缺点,不在它歌颂光明太过分而在它歌颂不足,不在它暴露黑暗太过分而在它暴露不足,还没有做到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人来和法西斯反动集团斗争。”[27]可以说,重庆《新华日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值得今天的广大媒体组织特别是党报学习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