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本费用的控制

成本费用的控制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本费用控制直接服务于媒体的目的。增加利润是媒体的目的之一,而媒体的成本费用控制是增加媒体利润的根本途径,因为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势必会增加利润;同时,成本费用的控制是媒体发展的基础和空间。实行成本费用控制,在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同时,使人力资源使用效益达到最大化。成本费用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第三节 成本费用的控制

媒体的成本费用控制,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以限额为尺度来开支成本和费用,并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来比较和衡量经营活动的绩效,同时运用例外管理原则来纠正不利的差异,从而提高工作效益,实现甚至超过预期的成本限额。

一、实行成本费用控制的意义

成本费用控制直接服务于媒体的目的。增加利润是媒体的目的之一,而媒体的成本费用控制是增加媒体利润的根本途径,因为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势必会增加利润;同时,成本费用的控制是媒体发展的基础和空间。媒体的成本降低了,产品的售价可以相应地降低,媒体的销售额也可以相应地增加,媒体也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产品质量提升方面的努力。只有将成本控制在同类媒体的先进水平上,媒体才会有迅速发展的基础和空间。媒体通过全面、有效、科学的成本控制,有目标地降低成本费用,最大限度地拓展媒体的盈利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从而使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媒体实行成本费用控制的意义在于:

1.实行成本费用控制,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成本费用管理或控制就是通过降低成本,降低耗费,从而增加收益。增收节支一直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心,节支的主要途径就是有效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对媒体实行成本费用控制,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又可以将节省的资金进行再投资,创造额外的经济效益。因此,实行成本费用控制,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增加经济效益,为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积累。

2.实行成本费用控制,有利于合理的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是否合理,关系到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投资成本和预期收益,而在预期收益固定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合理的投资决策的关键就在于准确计算成本费用。实行成本费用控制,可以通过计算成本耗费,为投资决策提供服务,使决策更具有主动性、合理性和前瞻性。

3.实行成本费用控制,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

媒体产品的特殊性在于人工费用占成本的比重比较大,人工耗费的多少直接影响成本的高低。制订合理的人工耗费标准,可以控制和降低成本的总量,同时可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实行成本费用考核,推行定岗定编,制定内部经济考核指标,明确奖惩制度,减少单位产品的人工耗费,逐步消除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行成本费用控制,在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同时,使人力资源使用效益达到最大化。

二、建立媒体成本费用控制的标准

如果我们仅仅关注成本核算,那么核算得再精确,损失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无法据以判断成本的发生是否合理,也无法正确地进行媒体业绩评价,更无法进行媒体的目标管理,实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为此,需要对成本发生的过程进行控制,而控制,就需要有事先确定的参照依据,也就是标准成本。因此媒体必须建立起适当的成本费用控制标准,这不仅可以提供成本控制的依据,也可以为成本控制后面的差异分析、业绩考核以及纠正差异提供很好的基础。

成本费用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成本费用控制包括前馈(事前)控制、过程(事中)控制和后馈(事后)控制三部分;狭义的成本费用控制仅指成本的过程控制。标准成本制度是成本控制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

1.标准成本的内容

标准成本制度就是以科学方法预计良好工作效率下产品所应发生的成本,在生产过程中,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定期进行比较,以显示成本差异,管理人员根据例外管理原则,分析差异发生的原因,就重大的差异事项,及时采取纠正的行动,以控制成本、衡量绩效。

通常认为,标准成本是成本控制的工具、绩效衡量的基础、预算编制及产品定价的基础,标准成本制度有助于“责任会计”的实施。

在财务管理中,标准成本制度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差异的揭示和分析及计算产品实际成本三个部分。

制定标准成本,便于媒体编制预算和进行预算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支出,可以为媒体管理提供数据,可以帮助媒体进行产品的价格决策和预测。

标准成本指的是根据媒体的历史成本资料,通过一定的经济技术分析手段,预先确定的制造某种产品的成本水平,是媒体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上,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

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根据所要求达到的效率的不同,所采取的标准一般有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和现实标准成本。

(1)理想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是根据媒体在最佳的生产水平,最优的经营状态下所能达到的标准制订的标准成本,它排除一切失误、浪费等因素。由于最优的生产水平和最优的经营状态都很难实现,这种标准成本要求太高,因此理想的标准成本很少被采用。

(2)正常标准成本

正常标准成本则是根据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正常的经营状况下预期能达到的标准来制订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通常反映了过去一段时期实际成本水平的平均值,反映同行业价格的平均水平、平均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由于正常标准成本的条件比较容易实现,因此正常标准成本是实际工作中最常采用的标准。

(3)现实标准成本

现实标准成本是根据现在所采用的价格水平、生产耗用量以及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而制定的标准成本,是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这种标准成本最接近实际成本,最切实可行。它是随着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变更,予以修订的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基本上克服了不应该发生的浪费现象,主要体现媒体的目标和追求,并用于衡量产品制造过程的工作效率和控制成本,同时也用于存货和销货成本的计价。

2.标准成本的制定

标准成本的制定主要决定于两个尺度,一是具体的业务活动,二是对该业务活动量的数量描述。标准成本的基本形式是:

标准成本=数量标准价格标准

数量标准主要是由生产技术部门主持制定,并在执行标准的部门和职工的参与下制定的,包括单位产品材料的消耗量、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等。

价格标准是由会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的,包括原材料的单价、小时工资率、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等。

一般来讲,制定标准成本应该首先要制定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然后再确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最后再制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一般来讲,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表示:

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单位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对一般的生产企业,成本相对来说易于量化,因此制定标准成本相对简单,也比较成熟。而媒体有自身的行业特点和生产规律,与一般生产企业不论在成本项目的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成本的构成比重以及成本消耗标准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不可比的因素相当多。同时,由于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化经营,行业内普遍成本意识淡薄,成本基础数据缺乏,成本管理地位低下,成本管理内容简单,成本管理方式老化,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媒体参与市场竞争、寻求长期稳定发展的能力。

目前,行业内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的、系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标准成本的制定也无章可循,大多数媒体尚处在尝试和探索阶段。

例如,某电视台在制定节目每分钟标准成本时,以历史移动平均成本水平作为标准成本。比如某个周播的栏目,以十个星期的数据为一个平均计算单位,根据该栏目近十周已发生的实际制作成本、节目时长和实际节目数,计算出该栏目这十周的每分钟平均制作成本,以此作为该栏目下一周的标准成本。随着时间的推进,这十周也不断向前推进,总是排除掉最早的一个星期的数据,不断滚动更新十周运算数据,总以最近的、最新的十周数据为依据,每周都可以运算出该栏目的每分钟制作成本,这是一个移动平均数的概念。当然十周数据也可设为三周、五周或十二周等,通常周数越多,计算出的结果越准确。这种运算法避免了电视台历次在制定各种节目类型或每个节目每分钟制作成本时的人为讨论、凭经验办事和人为矛盾。这一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就在于准确性不足,因为历史的不一定就是标准的,标准和历史之间存在差距。另外因为需要不断更新数据,工作量也比较大。

有的部门借鉴企业通行的方法,通过标准生产流程计算生产某类产品的标准成本。这一方法的优点是比较准确,缺点就是操作复杂,人力物力投入大。

三、媒体成本费用差异分析

媒体成本差异分析考核属于成本管理的事后控制,指的是在成本核算提供的实际成本的基础上,与预算成本、上年实际成本、标准成本以及历史成本等进行比较,由于种种原因,产品的实际成本会与目标不符,应该分析成本升降变动的状况和原因,对成本预算超支节支的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并据此进行奖惩的过程。可以根据成本差异分析,找出成本的变动情况和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经济效益。

下面将对产生成本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找出原因和对策,以便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1.变动性成本差异的分析

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等,其实际成本高低取决于实际使用数量和实际价格,而标准成本的高低则取决于标准使用数量和标准价格,因此其成本差异可以归结为价格脱离标准造成的价格差异与用量脱离标准造成的数量差异两类。一般来讲,变动性成本差异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价格差异+数量差异

(1)直接材料的成本差异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指的是直接材料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之所以会形成直接材料成本差异,一是因为直接材料的使用数量脱离了标准,这样就产生了数量差异;二是因为直接材料的价格脱离标准,这样就产生了价格差异。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是在材料耗用过程中形成的,它反映生产部门的成本控制业绩,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是在采购过程中形成的,不应由耗用材料的生产部门负责,而应由采购部门对其做出说明,其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2)直接人工的成本差异

直接人工的成本差异,指的是直接人工的实际成本与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中的数量差异指的是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不符时产生的差额按照标准工资率计算的金额,因此又可以称为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生产部门的责任,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例如工作环境不理想,材料质量不好,也会影响生产效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中的价格差异指的是工资率与标准工资率不符,又可以称为工资率差异。价格差异是按照实际工时计算确定的。工资率差异形成的原因,一般说来,应归属于人事劳动部门管理,差异的具体原因会涉及生产部门或其他部门,例如奖励制度不够完善,出勤率的变化等也可能造成价格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3)变动性制造费用的差异

变动性制造费用的差异,指的是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与标准变动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

变动性制造费用差异中的数量差异指的是当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不符时,按照标准的小时费用率来确定的金额。因为数量差异反映了工作效率的变化所引起的费用节约或者超支,所以又可以成为变动费用效率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变动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性制造费用差异中的价格差异指的是当变动制造费用的实际小时分配率与标准小时分配率不符时,按照实际公式计算的金额。因为价格差异反映了耗费水平的高低,所以又称为耗费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变动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的形成原因与人工效率差异相同,而变动性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则是部门经理的责任,他们有责任将变动费用控制在弹性预算限额之内。

2.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差异

一般来讲,我们可以运用“二因素分析法”和“三因素分析法”来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差异进行分析。下面将分别用这两种方法来进行分析。

(1)二因素分析法

所谓二因素分析法,指的是将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两个因素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2)三因素分析法

所谓三因素分析法,指的是将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为耗费差异、效率差异和闲置能量差异三部分。

耗费差异的计算与二因素分析法相同。不同的是要将二因素分析法中的“能量差异”进一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际工时未达到标准能量而形成的闲置能量差异;另一部分是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

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四、媒体产品成本的控制方法

媒体产品成本控制的方法很多,但最主要的,也是常用的控制方法主要有:

1.目标成本控制法

就是把产品生产的奋斗目标,作为成本控制的总准绳去控制成本。这种成本控制方法,既有利于科学地实现成本要素的最佳配合,又有利于发现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发生差异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及时纠正。

目标成本控制的具体做法是:把总目标成本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然后落实到各个成本中心;各个成本中心再把下达的目标成本分解为更小的目标成本,并分交给各个责任单位或部门;各级责任成本中心要随时将积累的成本资料与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为降低成本和为制定新的目标成本创造条件。

2.责任成本控制法

就是根据责任制的原则把成本指标管理与经济责任结合起来的一种控制成本的方法。它根据部门内部已确定的责任层次,建立成本中心,明确各中心的成本责任和权限;然后根据成本是否可控的原则,将成本指标和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分解到各成本责任中心,并作为评价、考核各成本责任中心实绩的标准;建立一套完整的核算制度,定期对成本中心进行检查;经常分析实际成本与成本控制标准之间的差异,并找出原因。

3.未来成本控制法

也称预算成本控制法,即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况,预计在今后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量,对材料、人工的需求量,以及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在此基础上确定未来成本,并以此成本为目标,运用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方法,实现对成本的控制。

4.相对成本控制法

即根据产销量、成本和收入三者间的关系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根据这种控制方法,可以明白生产部门究竟有多少产销量、收入与成本才能实现平衡,而不会亏损;同时也可以明白,产销量达到多少时,盈利最高,从而规定自己的经营目标。用这种成本控制方法,可以科学地确定最佳产销量,才不会出现亏损现象。

5.标准成本控制法

即用制定的标准成本来控制实际成本的一种控制成本的方法。常用的标准成本有:历史标准成本,即用过去已实现的实际成本为标准来确定成本;基本标准成本,即选择某一年度的实际成本为标准成本,用以衡量以后各年度的成本高低;理想标准成本,即根据理论上的生产能力、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所确定的理想的产品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即根据正常的生产能力、正常的设备运转、正常的劳动生产率、正常的材料供应、正常的材料价格以及正常的经营条件所能达到的产品成本;预期标准成本,即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最可能发生的各种生产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经营能力等条件下制定的成本。标准成本控制,一般采用正常标准成本为宜。

五、某电视台自办栏目成本管理实例

某电视台为规范电视节目制作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而促使电视事业发展,适应文化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需要,对电视台自办栏目实行了成本管理。

该电视台首先将全台的自办栏目分成四类,针对不同类型的栏目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经费拨款类

负有日常宣传任务的新闻、专题类栏目实行核定运营成本,经费全额按月拨款,由部门包干使用。

2.经济创收类

经济信息类等栏目由台广告部统一管理,实行统一广告经营、统一广告订单、统一广告审核、统一广告价格、统一广告折扣、统一广告播出,即广告管理六统一的原则。实行市场化运作,统一经营管理六个频道的全部经济信息栏目及各类形式的广告。该类栏目前、后期使用台里设备、办公场地、水电等按台里标准交费。

3.经费自给类

娱乐综艺类栏目实行经费自理,其经费来源由栏目冠名、角标和赞助三项构成。以台定标准收视率为考核标准,给予三个月培育期,三个月后,实行市场化运作,节目经费自理。同时前、后期使用台里设备按标准交费。

4.点成本核算类

除了上述三类栏目之外的栏目实行以收视率为主要考核指标的点成本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将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理念和方法引入电视自制节目的生产和考核,使电视自制节目的诞生和淘汰更加科学合理。

点成本考核首先要确定点成本,点成本就是节目单位时间(分钟)每个收视点所耗费的综合成本,计算方法是:

点成本=节目经费÷节目长度÷节目收视率

其中,节目经费按节目制作类型不同,剪辑类30元/分钟,演播室制作类90元/分钟,外拍类150元/分钟的直接费用分别计算;节目长度以经过台长办公室研究通过的总编室节目编播单为准;收视率由总编室依据央视索福瑞统计按月提供。当节目经费固定时,如果收视率越高,点成本就越低,成本效益就越好。由此可见,点成本的计算不是节目经费越少越好,如果表面上经费少,但是如果没有收视率,仍然是成本的极大浪费。

栏目成本考核的具体做法:

(1)考核平台

两个无线频道为同一平台,四个有线频道为同一平台。

(2)栏目经费的确定

以本期标准收视率为考核点成本的基本依据,计算本期栏目标准经费。计算方法为,以栏目本月实际平均收视率占当期标准收视率的百分比来计算确定本月栏目的应拨经费。

(3)栏目成本考核,实行动态成本管理

①每月按照动态的标准收视率和栏目实际收视率来计算确定栏目当月应拨经费。节目经费实行包干管理,超支不补,节余留用。

②对超过标准收视率的栏目经费,按点成本要求,上浮当月应拨节目经费,对超过竞争对手同时段节目收视率的栏目,按一定比例标准奖励栏目。

③对达不到标准收视率的栏目,按点成本要求,下浮当月应拨节目经费。

④对连续三个月或者全年累计六个月达不到标准收视率的栏目,从次月起停止核拨节目经费。同时,对每月达不到收视率标准的栏目实行末位淘汰,从次月停止核拨节目经费。

⑤经台领导审批的承担上级临时布置的宣传任务的节目和突发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按照核定的运营成本,拨付节目制作经费。

实施点成本考核,能够控制栏目的随意性开支,降低制作成本。随着点成本的逐步推广,将会淘汰一批成本高、收视率低的栏目,使电视台的节目制作走上精办栏目,重视收视率,减员增效的良性循环轨道。

对现有节目进行点成本考核,节目的投入产出比一目了然,电视台一方面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相对优势与劣势,另一方面可以据此调整经营思路和节目格局,把经费集中到品牌栏目的打造中去。对参与市场竞争的电视台而言,没有必要自己投资制作所有的节目,应该根据点成本考核的结果,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打造具有相对优势和竞争力的栏目,充分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某些电视节目在全国已经有了较好的口碑,而且购买成本显然比自己制作的成本要低得多,何况许多节目都是以贴片广告形式购入的,电视台避免了资金的直接投入。对于地方电视台来说,购买专业化节目不但可以节约成本,更能弥补自己的劣势和不足。购买的节目与自己制作的节目相得益彰,电视台节目的整体品质也随之提升。事实上,许多电视台,特别是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的电视台,在实施战略管理时就以点成本考核为参考,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合理地进行节目布局与成本投资,从而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