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爱国进步报刊竞相问世

爱国进步报刊竞相问世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们受不久前发生的北京五四爱国运动的激励,一致同意建立一个新团体,讨论后定名为桐乡青年社。1920年1月,《新学报》创刊,永嘉新学会主办。全省许多地方的爱国青年和进步人士,这时期都在创办旨在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各种报刊。五四时期,全省爱国进步报刊以学生报刊和各界青年所办报刊为数最多,工人报刊也开始出现。

三、爱国进步报刊竞相问世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反帝爱国运动,同时是一场伟大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一爆发,反动当局对北京爱国学生的残酷镇压,迅速引起全国各界的震动,遂使这场运动从北京推向全国。这时全国许多报刊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统治上达到了空前的一致,并促进了报刊业的新发展。民国初立一二年间,浙江报刊业的兴盛局面,在袁世凯军阀统治下,迅即一落千丈,至20世纪初,全省出版的报刊已是寥寥无几。五四运动激发起人民大众首先是学生和各界知识青年的革命热情,纷纷起来组织政治性社团和创办报刊,多年沉寂的报刊业随之面貌一新。

1919年夏,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的沈雁冰(茅盾)和妻子孔德沚,与在南京求学的沈泽民,还有家乡桐乡县的杨朗垣、曹辛汉、王会悟等,在乌镇植材小学聚会。他们受不久前发生的北京五四爱国运动的激励,一致同意建立一个新团体,讨论后定名为桐乡青年社。为了宣传该社的政治主张,扩大影响,决定出版不定期刊物,取名为《新乡人》,宗旨是“提供新思想、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旧道德和地方恶势力”。当时新任植材小学校长徐仲英为干事主任,沈雁冰为编辑负责人。

《新乡人》于1919年9月1日创刊,16开18页铅印。沈雁冰在创刊号上发表了《诚实》一文,第2期他又撰发文章题为《骄傲》,抨击社会时弊。在第2期上,沈雁冰还发表了一篇《我们为什么读书》的通论,宣扬新的读书观,认为青年人读书求学问,就是要“去谋人类的共同幸福”。“新文艺”专栏刊登文学作品,沈泽民曾发表《呆子》及《阿文和她的姐姐》。该刊的科普文章,则向读者传播科学知识。为了提倡新文学,所以刊登的稿件全部用白话文撰写,受到青年读者的欢迎。为了扩大发行量,刊物的定价较低,每份铜元5枚,在桐乡县城和濮院镇,以及嘉兴新塍镇等地均设立特约代售处。低廉的定价不够成本,经沈雁冰提议,《新乡人》在封面、封里和封底开辟广告栏,经营广告业务。当时该刊的广告价格是“登半页者,价洋2元;登1/4页,价1元;登4行地位者,价半元”。来稿一经采用,不付现金,赠送刊物以作稿费。

1922年初,桐乡青年社在吸收了一批新社员后,于嘉兴南湖烟雨楼举行一次集会,会上决定将《新乡人》改名《新桐乡》,并由沈雁冰、金仲华等分工负责上海、杭州和嘉兴等地稿件的征集工作。当时,沈雁冰、沈泽民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王会悟是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桐乡青年社的革命倾向日益显现。后来社内一些成员政见分歧,不愿投稿,或不再负担办刊经费。沈雁冰也因投身革命,担任党内工作,很少有精力顾及办刊事务,《新桐乡》遂于1924年停刊。

1920年1月,《新学报》创刊,永嘉新学会主办。该学会成立于1919年7月,姜琦、周帮新为正副干事长,郑振铎也是会员,并在翌年第二次年会上被选为《新学报》编辑。关于永嘉新学会的由来,据称:“到北宋时,王景山出面提倡理学,时永嘉有学术之始。继王景山之后,又有郑伯熊、薛委宣、陈傅良、叶适等进一步发挥先哲学术之精华,蔚成一家之说,世称之为‘永嘉学派’……但有它墨守成法之弊,不适合新时代的要求……这样日后不难有‘新永嘉学派’之出现。”(3)

img22

《新学报》16开本,半年1期,每期约80页,以新学会的宗旨为宗旨,即“培养德性,交流知识,促进思想之革新”。内容所涉及的面较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妇女解放、医药卫生等诸多领域。当时,瞿秋白等在京出版的旬刊《新社会》介绍过永嘉《新学报》,对其评价较高。郑振铎曾在《新学报》发表《中国妇女的解放问题》、《破除社会的阶级》、《俄罗斯文学的特质及其略史》等文。《新学报》第1号载有十几篇文章,其中《中等以下的学校为什么不应该设读经科?》一文指出,经书有些哲理不是中等以下学生能够领会的,那些贵古贱今的人,不去改革社会,改革文字,却偏要去维持旧社会,维持古文,实在是一种不识世界潮流的表现。同一期上,郑振铎所撰《破除社会的阶级》分析说:因为不平等,社会上就有了种种阶级。社会的阶级是万恶之根,不破除它,就不能享受平等自由的幸福。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研究室主编的《五四时期期刊介绍》,肯定此文论点是正确的,可见对阶级矛盾已有一定的认识。

全省许多地方的爱国青年和进步人士,这时期都在创办旨在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各种报刊。1919年五六月间,《管溪声》发刊于上虞,该县下管青年徐用宾、徐镜渠创办。该刊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迷信;提倡白话文、反对八股文;传播新文化,支持兴办平民夜校。同在绍兴地区,还有《诸暨民报》、《民铎日报》、《绍兴新闻》等创刊。嘉兴、湖州等地爱国报刊也纷纷出现,如《平湖日报》、《鹉湖公报》、《澉水潮声》、《新民报》、《民生报》、《湖州公报》等。宁波在五四运动爆发后的半年内,陆续出现的进步报刊,计有《救国》、《良心》、《民意》、《火花》、《救国要览》等。这些报刊,一部分系“救国十人团”所办,大多则是爱国青年创办的,均以通俗浅显的语言,报道爱国排日运动,激发民众爱国热情。过后在新文化运动高潮期间,郑振铎、沈雁冰应邀赴甬讲学,经亨颐不久也到宁波出任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校长,聘请朱自清、夏丏尊、丰子恺来甬任教。他们的到来,推动了宁波新文化运动的持续发展,当地知识青年如沐春风,纷起组织雪花社、春风学社、剡社、新蚶社等文化团体,创办相关报刊。春风学社编发的《春风周刊》,便是当时一份进步文艺刊物,设置的主要栏目有“新文艺”、“这几天的消息”、“国内文坛消息”等,刊有新人的新文艺作品,如王任叔的散文《血》、诗歌《月下》、杂文《在外望着》。在这个时期,杭州出版的文艺期刊,则有《兰友》、《绿玉》、《绿云》等等,内容提倡白话诗、白话文。省教育会在支持和保护学生报刊的同时,也于1922年创办《浙人与世界》,旬刊,4开4版。

img23

五四时期,全省爱国进步报刊以学生报刊和各界青年所办报刊为数最多,工人报刊也开始出现。杭州《曲江工潮》创刊于1920年12月,这是浙江第一份由工人创办并正式出版的报刊。办刊之前,为促进工人团结,反对帝国主义,争取自由权利,杭州印刷工人组织起“救国十人团”和印刷公司工作互助会。当时浙一师学生在编印学生刊物过程,经常与浙江印刷公司工人交往,工人同情和支持学生运动,学生也了解了工人现状,并协助工人开夜校办报刊,通过与工人结合来实践自己的信念。《曲江工潮》正是在一师学生的支援下办起来的。主要负责人是印刷工人倪忧天、徐梅坤,聘一师学生钱耕莘(耿仙)为首任主编,后钱另有工作,由学生魏金枝、陈乐我继任主编。所刊文章浅显泼辣,多为工人、学生撰写,刘大白在刊物上写过诗。该刊共出13期,主要向工人群众进行爱国、自强宣传,揭露资本家压迫剥削工人的事实,号召工人团结起来打倒资本家及其爪牙工头。1921年11月,浙江印刷公司工作互助会发动罢工失败,印工会骨干和积极分子迫于暂时的不利形势而离杭,资方趁印工会总干事倪忧天外出参加会议之机,解散工人组织,停办工人夜校,《曲江工潮》第14期编就未及印发,也即终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